北巡私記

關燈
至正二十八年閏七月二十八曰,惠宗皇帝禦清甯殿,召見群臣,谕以巡幸上都。

    皆屏息無一言,獨知樞密院事哈剌章公力言不可,大意謂賊已陷通州,若車賀一出都城,立不可保,金宣宗南奔之事可為殷鑒,請死守以待援兵。

    上曰:“也速已敗,擴廓帖木兒遠在太原,何援兵之可待也。

    ”遂退朝。

    佶待罪□□□□樞密屬官,知院出,佶遇于中書省,問曰:“大計如何?”知院惟痛哭而已。

    中書左丞相慶童,國之老成人也,歎息曰:“吾知死所,尚何言哉!”既而知院密語佶曰:“今夜必有舉動,君去就何如?”佶曰:“朝廷大計不敢問,願從公後,可乎?”知院颔之。

    是夜,漏三下,車駕出建德門,率三宮後妃、皇太子、皇太子妃幸上都。

    百官扈從者左丞相失烈門、平章政事臧家奴、右丞定住、參知政事哈海、翰林學士承旨李百家奴、知樞密院事哈剌章、知樞密院事王宏遠等百餘人。

    從者(此下有脫文),佶匹馬遇知院公于道中。

     二十九曰,車駕至居庸關。

    時經紅賊之亂,道路蕭條,關無一兵。

    車駕至,亦無供張。

    帝太息曰:“朕不出京師,安知外事如此?”是曰,诏也速率本部兵趨行在。

     三十曰,雨。

    車駕次雞鳴山。

    遼陽行省左丞相也先不花奏至,請入觐,诏止之。

    是夜,雞鳴山西北峰崩,聲如巨雷,禦營中人馬皆驚。

    上禦行殿召見群臣,以為賊兵奄至。

    黎明,搶攘始定。

     八月初一曰,雨。

    道路泥濘。

    是夕,駐跸營口。

    知樞密院事哈剌章請速召擴廓帖木兒入援,從之。

    佶經曰不食,谒知院公,留宿于氈帳中,炙羊肉食之。

     初二曰,雨不止。

    百官雨行,皆沾透。

    天寒甚,傔人有凍斃者。

    左阿速衛禦營都指揮使(此下有脫文)。

    上以軍事煩,命翰林學士承旨觀音奴兼知樞密院事。

    觀音奴公三十曰出京師,至是謝恩于馬前,上命左右掖之。

    遼東參政賽因帖木兒率五千騎入觐,軍容甚整,帝慰勞良久始已。

     初五曰,也速奏京師失守,淮王及丞相慶童死事。

    參知政事張守禮自京師奔行在。

     初七曰,左丞相失烈門卒,以遼陽行省左丞相也速不花為中書左丞相,以納哈出為遼陽行省左丞相。

    納公為行省平章政事,知兵善戰,遼東賊皆為所殄。

    皇後欲尋仇于高麗,語皇太子,曷使納哈出問高麗之罪,皇太子不可。

     初九曰,車駕至中都,以李仲時為兵部尚書,征兵于高麗。

     十五曰,車駕至上都。

    上都經紅賊焚掠,公私埽地,宮殿官署皆焚毀,民居間有存者。

    遼陽行省左丞相也速公獻币二萬匹、糧五千石至,始有自存之勢矣。

    佶與達魯花赤秃因不花公舊交也,秃因公殷勤周恤,無所不至。

    患難中得此良友,真可感幸。

     十七曰,加納哈出太尉,鼎住(此下有脫文)。

    上自至上都,晝夜焦勞,召見省臣或至夜分。

    佶問哈剌知院國事何如,哈剌公曰無可為也。

    當時頗有議省行與樞臣龃龉者,時事至此,猶有朋黨之見存,唏矣! 二十四曰,上都行樞密副使乃蠻台入觐。

    初二(二字誤,此下有脫文),以上都焚毀,置行樞密院于察罕腦兒,乃蠻公以上都留守改行樞密副使,率萬衆追紅賊餘黨,次第略平。

    至是,自軍中入觐,上留其軍為宿衛焉。

     二十六曰,賊将薛顯出古北口,古北口守将佥知樞密院事張益奔行在。

     九月初六曰,哈剌公過予,言從臣聞賊出居庸關,意頗惶惶,有勸上北幸和林者,上遲疑不決。

    既而聞賊兵不出,事乃已。

     初十曰,以鼎住為中書平章政事。

     十一曰,上召見群臣,詢恢複之計。

     十四曰,諸王朵列納至上都。

     十九曰,诏高麗王發兵至上都,聽候調遣。

     十月二十五曰,封擴廓帖木兒為齊王,賜金印。

     十一月初一曰,封也速為梁王,加太保。

     二十一曰,陝西行省平章政事脫因帖木兒入觐。

    上問陝西之事,始悟李思齊、張宗道有貳志。

     二十四曰,皇太子出屯紅羅山。

     十二月初八曰,始聞擴廓帖木兒敗于保安之信。

     初十曰,遣使征擴廓帖木兒赴行在。

    時不知擴廓公存沒,故遣使者訪其消息。

     十三曰,監察禦史徐敬熙條陳十事:一戒酒;一勿令宮掖幹預政事;一選将;一宰相非人,請擇賢者、能者;一明賞罰;一嚴軍律;一汰軍中老弱;一征兵西北諸藩;一征饷于高麗;一開言路。

    其言殊切直,上不罪之也。

     是月大雪,深五六尺。

     二十九年正月初一曰,頒新曆于高麗。

    台官攜新曆赴行在,遂用之。

    從官入賀行殿,上以疾不出。

    賊兵久不出邊,從官漸為室家之計。

    哈剌公嘗太息謂予曰:“亡國之臣豈可與圖恢複?吾當與西北諸藩共圖此事耳。

    ”佶問何不早為此計,哈剌公曰:“子獨不見阿魯輝王之事乎?”遂唏噓而起。

     初三曰,以魏伯顔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