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史纂誤卷上
關燈
小
中
大
後一事
開運三年十二月耶律徳光犯阙等事數百字文多不録
今按其事既見于此傳又見于張彥澤傳及契丹附録皆數百字其間亦有異同如此傳雲四年正月丁亥朔徳光入京師帝與太後肩輿至郊外徳光不見館于封禅寺而附録亦雲出帝與太後出郊奉迎徳光辭不見曰豈有兩天子相見于道路耶四年正月丁亥朔旦晉文武百官班于都城北望帝拜辭素服紗帽以待徳光徳光入自封丘門此則是帝與太後嘗出北郊迎之而不得見也而張彥澤傳雲徳光遣彥澤以二千騎先入京師壬申夜五鼓自封丘門斬闗而入明日遷帝于開封府以兵監守内外不通帝與太後所上徳光表章皆先示彥澤乃敢遣徳光渡河帝欲郊迎彥澤不聴遣白徳光徳光報曰天無二日豈有兩天子相見于道路耶乃止則是帝與太後未嘗出郊以迎之也又如出帝與太後奉表謝罪而徳光報使勿憂之語此傳與附録皆載既重複而又不同又封出帝為負義侯遷黃龍府之事亦皆兩載如此之類傥能刋定從一則其繁冗之辭省去多矣非惟簡要且免異同之惑也
○漢家人傳
李皇後二事
周髙祖起兵向京師慕容彥超敗于劉子陂帝欲出自臨兵太後止之曰郭威本吾家人非其危疑何肯至此今若按兵無動以诏谕威威必有說則君臣之際庻幾尚全帝不從以出遂及于難
今按漢隠帝紀幹佑三年十一月壬午郭威犯封丘泰甯軍節度使慕容彥超軍于七裡店癸未勞軍于北郊甲申勞軍于劉子陂慕容彥超及郭威戰敗績則是帝先出勞軍而後慕容彥超戰敗之次日帝崩矣今此乃先雲彥超敗于劉子陂而帝欲出自臨兵失其序矣況李後所言皆未戰前之意也
周髙祖起兵向京師
今按周本紀郭威廟号太祖今呼髙祖誤
○周家人傳
徳妃一事
太祖即位诏故第二子青哥贈太尉賜名侗
今按其後顯徳四年四月诏故皇弟贈太保侗贈太傅則此處似誤矣
世宗子一事
羣臣請封宗室世宗以謂為國日淺恩信未及于人須功徳大臣慶流于世而後議之可也
今按功徳大臣未曉其語無乃功徳大成之誤耶
○梁臣傳
敬翔二事
太祖取荊襄遂攻淮南翔谏不聴兵出光州攻壽州不克太祖始大悔恨歸而忿躁殺唐大臣幾盡
今按此傳稱殺唐大臣幾盡所殺果何人耶以為裴樞等耶則殺樞等乃天佑二年六月中而全忠攻淮南日是其年九月後與裴樞等事不相連屬以為别有大臣耶則歐陽五代史本紀及唐本紀各不略載既雲大臣則名字必有著者無容漫無姓名況其年六月方殺裴樞等而貶死者數百人朝廷為之一空【見唐六臣傳】豈有九月又以用兵失利歸而忿躁又殺大臣幾至于盡雖全忠兇賊悖戾亦當不至于此忿躁殺大臣事無所指歸蓋誤書也
從太祖用兵三十餘年
今按朱全忠以中和三年癸夘歲為汴州節度使至建國受禅迄于幹化二年壬申歲遇弑正三十年不得雲三十餘年也
楊帥厚二事
劉知俊叛晉周徳威攻晉州以應知俊師厚敗之于蒙坑
今按唐本紀莊宗天佑六年劉知俊自梁來乞師王自将至陰地闗遣周徳威攻晉州敗梁軍于蒙坑此一事在梁臣傳則稱敗晉軍在唐紀則稱敗梁軍二者不同未知孰是
晉軍攻燕燕王劉守光求援于梁太祖為之擊趙以牽晉屯于龍花遣師厚攻棗強三日不能下太祖怒自往督戰乃破屠之進圍蓨縣晉史建瑭以輕兵夜擊梁軍梁軍大擾太祖與師厚皆棄辎重南走太祖還東都師厚留屯魏州明年太祖遇弑
今按梁太祖本紀幹化二年三月丙戌屠棗強【是年壬申即唐莊宗天佑九年也】六月郢王友珪反太祖崩同是一年之事此傳言明年誤也【案薛史無明年二字】
王景仁三事
梁太祖遣子友甯攻王師範于青州是時梁太祖方攻郓州聞子友甯死
今按家人傳友甯乃梁祖兄存之子其後中書上議亦皆謂之皇侄今此以子名之誤也
幹化元年正月庚寅日有食之崇政使敬翔白太祖曰兵可憂矣太祖為之旰食是日景仁及晉人戰大敗于柏鄉
今按梁太祖紀雲幹化元年春正月丁亥王景仁及晉人戰于柏鄉敗績又司天考雲幹化元年春正月丙戌朔日有食之然則史之所紀者二事日食與戰敗也今司天考則雲正月丙戌朔日食本紀則書正月丁亥戰敗而景仁傳則書正月庚寅日食是日戰敗三者所書皆不同未知何者為是再其間丙戌唐寅相距五日而皆書日食此為甚誤也
末帝命景仁伐淮南戰于霍山景仁敗
今按楊隆演世家乃是徐溫與景仁戰于霍丘非霍山也【案薛史及通鑒并作霍丘】
王虔裕一事
太祖遣虔裕以精兵百人疾馳夜破晉圍入邢州
今按孟遷傳雲梁太祖遣虔裕将騎兵三百助遷守二者不同未知孰是
五代史纂誤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