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經卷七
關燈
小
中
大
朱齡石豐城公。
己酉,霍山崩。
秋八月丁未,仆射謝裕卒,[無傳]。
冬十月,傳曰司馬休之,字季預,谯敬王恬第三子也。
讨王恭、庾楷有功,後為桓玄所敗,奔慕容超。
及玄敗,複歸京師,遷平西将軍、都督荊雍六州。
子文思作亂,休之,上疏請解荊州歸罪,阙庭,不許,遂與魯宗之共誅執政者,時休之次子文寳兄子文祖在都下,皆為裕先賜死,自率兵征之,遺休之治中韓延之書曰:文思事逺,近所知送與司馬君使自訓厲,至公之極也,而了無愧心。
久絶表疏,天地所不容。
吾受命西征,止其父子而已。
彼土僑舊,一無所問,吾虗懐期物,自有由來。
韓延之報曰:聞親率戎馬,逺履西畿,士庻惶駭,莫知師出之名也。
辱疏始知谯王前事良增,歎息平西乃體國忠貞,欵懐待物,以公有匡複之功,家國蒙頼。
谯王徃以微事見劾,猶自表遜位。
況以大過當黙然便。
及于戎,自義旗以來,方伯誰不先咨疇而徑表天子可謂欲加之罪,其無辭乎?劉裕欲诳國士天地不容在彼,不在此矣。
劉藩死于阊阖之門,諸葛斃于左右之手,甘言詭語方伯襲之以輕兵,遂使席上靡欵懐之士阃,外無自信,諸侯良可恥也。
吾以平西之至徳,甯可無授命之臣乎?當與臧洪遊于地下耳。
裕得書而歎曰:事人當如此。
魯宗之自襄陽會。
休之共屯江陵,拒裕戰于江津,大敗俱奔姚興興死。
裕平姚泓,又奔魏,義隆裕之子,與朱齡石論平蜀之功,故皆封公。
己酉,霍山崩,出銅鐘六枚,記異也。
[古祠神名山,多以鐘磬藏其地,故陵遷而出。
] 經。
義熈十二年春,帝正月,姚泓遣魯軌寇襄陽,夏赫連勃勃取秦州。
秋八月,琅邪王徳文伐秦姚泓。
冬十月,秦将姚洸以洛陽降。
己醜,高宻王恢之修五陵傳曰:魯軌者,宗之子也。
宗之既奔秦,遣其子軌欲取襄陽,為晉将趙倫所擊,敗走夏赫連勃勃攻秦上邽,克之,殺秦州刺史姚平。
又攻陰密。
姚恢棄安定奔長安,書曰:取秦州言易也。
[經書取秦州,傳言,克上邽,按地理志。
秦武公伐邽,戎有上邽,有下邽、上邽,隸秦州,下邽,隸臨晉至勃勃秦州刺史,鎮上邽城]。
八月,劉裕同琅邪王徳文伐姚泓,經書徳文不稱裕者,先宗王而抑權臣也。
裕心欲挾帝弟之勢,逺伐中原,本防他變爾經特不書,裕嫌征伐,自諸侯出,抑其太盛也。
十月,裕将檀道濟至洛陽,姚洸懼出降高密王恢之敬王恬之子也。
姚洸既以洛陽降,诏恢之修宣景文武惠帝陵禮也。
經義熈十三年春,帝正月甲戌,日有蝕之,[無傳]。
二月,涼李暠死,子歆立。
三月,将軍王鎮惡破姚紹于潼闗。
夏四月,劉裕敗魏師于河曲。
秋七月,劉裕克長安,滅姚泓。
冬十二月,仆射劉穆之卒,傳曰:李暠寝疾顧命。
宋繇曰:吾喪亂之際,遂為此方所推,不能一同河右。
今氣力惙然,不複起矣。
死者人理,吾不悲之,所恨,志不申耳。
吾終之。
後世子歆,猶卿子也,無使專驕自任。
薨,年六十七,谥曰武昭王。
歆字士業,府寮奉為涼公。
姚泓遣胡翼度據潼闗,遣姚鸾歩騎五萬,拒晉師于潼闗,裕使王鎮惡自秋社西渡,渭逼姚難,引師而西。
是時大霖雨,渭水漲不得北渡鎮惡水陸俱進追。
及姚難、姚難陣泾上,拒鎮惡鎮,惡敗之,遁還長安。
姚紹總其事,聞晉師過闗,嘔血而死,書曰:破姚紹,紹總師也。
魏遣将娥青救姚泓,至河曲,為劉裕所敗,斬其禆将阿薄子。
七月,劉裕進攻長安,泓将妻子詣壘門而降,宗室百餘人亦降。
裕盡殺之,送泓建康市,斬之。
[姚苌以孝武太元九年立,至泓,三世而滅,共三十二年]經。
義熈十四年春正月辛巳,大赦。
沈田子殺王鎮惡于長安劉裕封宋公。
秋七月冬十一月,赫連勃勃敗王師于青泥,複陷長安。
十二月戊寅,劉裕弑帝,崩傳曰:夏赫連勃。
勃聞劉裕破姚泓,謂羣臣曰:裕克長安,利在速返,必留子弟守闗中,待裕發轸,吾取之,易于拾芥耳。
于是據安定,盡有嶺北之地。
裕遺勃勃書請連和。
勃勃命皇甫徽為文陰誦之,乃召裕使口授令人為書荅裕裕,覽文竒之。
既而留子義真守長安而還。
勃勃之臣王買徳進計曰:劉裕以亂攻亂,未有徳政。
濟蒼生使弱才,小兒守之,非經逺之計也。
狼狽而返者,欲速成簒耳,無暇有意于中原。
陛下以順伐逆,義貫幽冥青泥上洛,南師之沖要,宜斷其去來之路。
然後杜潼闗塞崤、險絶水陸之道,義真獨坐,空城逃竄,無所可謂兵不血刃而自定矣。
勃勃從之,使買徳南斷青泥。
勃勃率大軍繼至義真使沈田子逆戰不利,田子與王鎮惡出城,遂殺之。
義真又讨沈田子,于是閉門自守,赫連夜襲長安,裕聞之大懼,召義真鎮洛陽,使朱齡石守長安。
義真東歸,百姓逐齡石而迎勃勃入長安。
勃勃謂王買徳曰:卿往日之言,可謂筭無遺策也。
複陷長安,貶裕之罪也。
言速簒位,無意于中原也。
戊寅,帝崩于東堂,年三十七。
帝不慧,自少及長口不能言,雖寒暑無所辨,凢動作,皆非己出,故桓玄之簒因此獲全。
初有谶雲:昌明之後,有二帝,故裕宻使王韶之缢帝而立恭帝以應二帝,然後禅代也。
故經書劉裕弑帝崩。
春秋之制,凢弑君稱君,君無道也,稱臣臣之罪也。
又例曰:凢自虐其君曰弑也。
君子謂劉裕殺姚泓之已,降及宗室,從而遇害。
其後蕭齊簒宋汝陰見殺劉無少,長盡幽死,易所謂積不善有餘殃。
其劉裕之謂乎!經晉恭帝元熈元年春正月,帝即位,立皇後禇氏。
甲午,劉裕還朝。
夏四月秋七月,劉裕移鎮壽陽。
冬十月乙酉,劉裕以義真鎮揚州。
十一月丁亥朔,日有蝕之。
十二月,黑龍四見東方,傳曰恭帝諱徳文,安帝母弟也。
初封琅邪王。
義熈十四年十二月,劉裕矯安帝遺诏曰:大司馬琅邪王體自先皇,明徳光懋,屬推儲貳,衆望攸集。
其君臨晉邦,奉系宗祀,允執厥中,爕和天下,闡揚來诰,無廢我高祖之景命。
遂即位,劉裕自伐秦回,是月始朝焉。
移鎮壽陽,以其子義真鎮揚州,據外勢以窺内也。
丁巳,日蝕,晉祚,盡此焉。
黑龍四見者何?傳曰:皇之不極,是謂不建。
厥咎狂,厥罰常陰,厥咎弱,時則有龍蛇之孽,有下人伐上黑陰色也。
見東方劉氏出東海之應也。
經元熈二年春正月夏六月,劉裕至京師,諷帝禅位于宋。
傳曰:六月,劉裕至京師,傅亮承裕旨,諷帝禅位草诏而請帝書之。
帝謂左右曰:晉氏久失之矣,今複何恨?乃書赤紙為诏。
甲子,帝遜于琅邪舊第。
裕以帝為零陵王,居秣陵,行晉正朔,車旗服色,一如舊法,然有其文而不備其禮焉。
明年,裕使兵人踰垣弑帝于内房,谥曰恭帝,年三十六,經不書弑,謂前年已弑安帝,今逼以禅則弑之義,欲蓋而彰焉。
己酉,霍山崩。
秋八月丁未,仆射謝裕卒,[無傳]。
冬十月,傳曰司馬休之,字季預,谯敬王恬第三子也。
讨王恭、庾楷有功,後為桓玄所敗,奔慕容超。
及玄敗,複歸京師,遷平西将軍、都督荊雍六州。
子文思作亂,休之,上疏請解荊州歸罪,阙庭,不許,遂與魯宗之共誅執政者,時休之次子文寳兄子文祖在都下,皆為裕先賜死,自率兵征之,遺休之治中韓延之書曰:文思事逺,近所知送與司馬君使自訓厲,至公之極也,而了無愧心。
久絶表疏,天地所不容。
吾受命西征,止其父子而已。
彼土僑舊,一無所問,吾虗懐期物,自有由來。
韓延之報曰:聞親率戎馬,逺履西畿,士庻惶駭,莫知師出之名也。
辱疏始知谯王前事良增,歎息平西乃體國忠貞,欵懐待物,以公有匡複之功,家國蒙頼。
谯王徃以微事見劾,猶自表遜位。
況以大過當黙然便。
及于戎,自義旗以來,方伯誰不先咨疇而徑表天子可謂欲加之罪,其無辭乎?劉裕欲诳國士天地不容在彼,不在此矣。
劉藩死于阊阖之門,諸葛斃于左右之手,甘言詭語方伯襲之以輕兵,遂使席上靡欵懐之士阃,外無自信,諸侯良可恥也。
吾以平西之至徳,甯可無授命之臣乎?當與臧洪遊于地下耳。
裕得書而歎曰:事人當如此。
魯宗之自襄陽會。
休之共屯江陵,拒裕戰于江津,大敗俱奔姚興興死。
裕平姚泓,又奔魏,義隆裕之子,與朱齡石論平蜀之功,故皆封公。
己酉,霍山崩,出銅鐘六枚,記異也。
[古祠神名山,多以鐘磬藏其地,故陵遷而出。
] 經。
義熈十二年春,帝正月,姚泓遣魯軌寇襄陽,夏赫連勃勃取秦州。
秋八月,琅邪王徳文伐秦姚泓。
冬十月,秦将姚洸以洛陽降。
己醜,高宻王恢之修五陵傳曰:魯軌者,宗之子也。
宗之既奔秦,遣其子軌欲取襄陽,為晉将趙倫所擊,敗走夏赫連勃勃攻秦上邽,克之,殺秦州刺史姚平。
又攻陰密。
姚恢棄安定奔長安,書曰:取秦州言易也。
[經書取秦州,傳言,克上邽,按地理志。
秦武公伐邽,戎有上邽,有下邽、上邽,隸秦州,下邽,隸臨晉至勃勃秦州刺史,鎮上邽城]。
八月,劉裕同琅邪王徳文伐姚泓,經書徳文不稱裕者,先宗王而抑權臣也。
裕心欲挾帝弟之勢,逺伐中原,本防他變爾經特不書,裕嫌征伐,自諸侯出,抑其太盛也。
十月,裕将檀道濟至洛陽,姚洸懼出降高密王恢之敬王恬之子也。
姚洸既以洛陽降,诏恢之修宣景文武惠帝陵禮也。
經義熈十三年春,帝正月甲戌,日有蝕之,[無傳]。
二月,涼李暠死,子歆立。
三月,将軍王鎮惡破姚紹于潼闗。
夏四月,劉裕敗魏師于河曲。
秋七月,劉裕克長安,滅姚泓。
冬十二月,仆射劉穆之卒,傳曰:李暠寝疾顧命。
宋繇曰:吾喪亂之際,遂為此方所推,不能一同河右。
今氣力惙然,不複起矣。
死者人理,吾不悲之,所恨,志不申耳。
吾終之。
後世子歆,猶卿子也,無使專驕自任。
薨,年六十七,谥曰武昭王。
歆字士業,府寮奉為涼公。
姚泓遣胡翼度據潼闗,遣姚鸾歩騎五萬,拒晉師于潼闗,裕使王鎮惡自秋社西渡,渭逼姚難,引師而西。
是時大霖雨,渭水漲不得北渡鎮惡水陸俱進追。
及姚難、姚難陣泾上,拒鎮惡鎮,惡敗之,遁還長安。
姚紹總其事,聞晉師過闗,嘔血而死,書曰:破姚紹,紹總師也。
魏遣将娥青救姚泓,至河曲,為劉裕所敗,斬其禆将阿薄子。
七月,劉裕進攻長安,泓将妻子詣壘門而降,宗室百餘人亦降。
裕盡殺之,送泓建康市,斬之。
[姚苌以孝武太元九年立,至泓,三世而滅,共三十二年]經。
義熈十四年春正月辛巳,大赦。
沈田子殺王鎮惡于長安劉裕封宋公。
秋七月冬十一月,赫連勃勃敗王師于青泥,複陷長安。
十二月戊寅,劉裕弑帝,崩傳曰:夏赫連勃。
勃聞劉裕破姚泓,謂羣臣曰:裕克長安,利在速返,必留子弟守闗中,待裕發轸,吾取之,易于拾芥耳。
于是據安定,盡有嶺北之地。
裕遺勃勃書請連和。
勃勃命皇甫徽為文陰誦之,乃召裕使口授令人為書荅裕裕,覽文竒之。
既而留子義真守長安而還。
勃勃之臣王買徳進計曰:劉裕以亂攻亂,未有徳政。
濟蒼生使弱才,小兒守之,非經逺之計也。
狼狽而返者,欲速成簒耳,無暇有意于中原。
陛下以順伐逆,義貫幽冥青泥上洛,南師之沖要,宜斷其去來之路。
然後杜潼闗塞崤、險絶水陸之道,義真獨坐,空城逃竄,無所可謂兵不血刃而自定矣。
勃勃從之,使買徳南斷青泥。
勃勃率大軍繼至義真使沈田子逆戰不利,田子與王鎮惡出城,遂殺之。
義真又讨沈田子,于是閉門自守,赫連夜襲長安,裕聞之大懼,召義真鎮洛陽,使朱齡石守長安。
義真東歸,百姓逐齡石而迎勃勃入長安。
勃勃謂王買徳曰:卿往日之言,可謂筭無遺策也。
複陷長安,貶裕之罪也。
言速簒位,無意于中原也。
戊寅,帝崩于東堂,年三十七。
帝不慧,自少及長口不能言,雖寒暑無所辨,凢動作,皆非己出,故桓玄之簒因此獲全。
初有谶雲:昌明之後,有二帝,故裕宻使王韶之缢帝而立恭帝以應二帝,然後禅代也。
故經書劉裕弑帝崩。
春秋之制,凢弑君稱君,君無道也,稱臣臣之罪也。
又例曰:凢自虐其君曰弑也。
君子謂劉裕殺姚泓之已,降及宗室,從而遇害。
其後蕭齊簒宋汝陰見殺劉無少,長盡幽死,易所謂積不善有餘殃。
其劉裕之謂乎!經晉恭帝元熈元年春正月,帝即位,立皇後禇氏。
甲午,劉裕還朝。
夏四月秋七月,劉裕移鎮壽陽。
冬十月乙酉,劉裕以義真鎮揚州。
十一月丁亥朔,日有蝕之。
十二月,黑龍四見東方,傳曰恭帝諱徳文,安帝母弟也。
初封琅邪王。
義熈十四年十二月,劉裕矯安帝遺诏曰:大司馬琅邪王體自先皇,明徳光懋,屬推儲貳,衆望攸集。
其君臨晉邦,奉系宗祀,允執厥中,爕和天下,闡揚來诰,無廢我高祖之景命。
遂即位,劉裕自伐秦回,是月始朝焉。
移鎮壽陽,以其子義真鎮揚州,據外勢以窺内也。
丁巳,日蝕,晉祚,盡此焉。
黑龍四見者何?傳曰:皇之不極,是謂不建。
厥咎狂,厥罰常陰,厥咎弱,時則有龍蛇之孽,有下人伐上黑陰色也。
見東方劉氏出東海之應也。
經元熈二年春正月夏六月,劉裕至京師,諷帝禅位于宋。
傳曰:六月,劉裕至京師,傅亮承裕旨,諷帝禅位草诏而請帝書之。
帝謂左右曰:晉氏久失之矣,今複何恨?乃書赤紙為诏。
甲子,帝遜于琅邪舊第。
裕以帝為零陵王,居秣陵,行晉正朔,車旗服色,一如舊法,然有其文而不備其禮焉。
明年,裕使兵人踰垣弑帝于内房,谥曰恭帝,年三十六,經不書弑,謂前年已弑安帝,今逼以禅則弑之義,欲蓋而彰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