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經卷六

關燈
經簡文帝鹹安元年帝正月夏四月秋七月冬十一月。

    桓溫分兵屯衛。

    乙卯。

    溫廢武陵王晞。

    十二月初薦渌酒于太廟。

    傳曰簡文帝諱昱。

    字道萬。

    元帝第六子也。

    桓溫既廢。

    帝以太後诏迎帝于會稽邸。

    變服巾帻。

    受玺绶。

    不書。

    即位譏之。

    爾曰。

    簡文自太和元年。

    位為丞相。

    錄尚書事。

    不能制。

    桓溫之跋扈以輔幼主。

    雖踐阼體。

    元亦譏其未盡善也。

    故不書即位。

    冬十一月。

    帝既即位。

    桓溫慮有變。

    故分兵屯衛。

    桓溫不稱官。

    貶其專也。

    武陵王晞者。

    元帝第四子出繼武嘉王诘後遷太宰。

    無學術而有機幹。

    溫素忌之。

    溫既立。

    簡文。

    乃表晞謀逆。

    収付廷尉。

    請誅之。

    簡文手诏報溫曰。

    若晉祚猶長。

    公宜行。

     前诏如其大運去矣,則請避賢路,溫乃止奏徙新安郡,薦酃渌于太廟者,自此始故曰初薦經。

    鹹安二年帝正月二月,秦苻堅執慕容桓夏拜百濟為樂浪太守。

    秋七月,内史周少孫讨庾希平之。

    乙未,立皇太子昌明。

    是日,帝崩于東堂,傳曰:慕容,桓暐之族子也。

    暐既滅,桓収合餘衆攻遼東太守韓稠堅遣将軍朱疑擊桓,執之百濟國王餘句入貢,遂拜鎮東将軍、樂浪太守。

    [樂浪玄莬之地。

    ]庾希者。

    哀帝降和初,鎮下邳,與袁真分守。

    至太和二年,有罪走入于海陵,入京口,逐晉陵太守卞眈。

    秋七月,遣東海内史周少孫讨擒之。

    賊平昌明孝武帝字從舊,史文也。

    經孝武帝甯康元年春正月,帝即位。

    二月,桓溫來朝。

    三月癸醜,除四桁稅,[桁音航]。

    夏五月,旱。

    七月己亥,桓溫卒。

    八月壬子,崇徳太後猶攝政。

    冬十月,西平公張天錫來貢。

    十一月,秦人陷梁,益我師南遁。

     傳曰武皇帝諱曜,字昌明,簡文帝第四子也。

    鹹安二年,立為皇太子。

    簡文崩,帝即位。

    至明年正月,改元甯康書即位,以謹始也。

    桓溫既立,簡文也,望禅位于己,不副所望。

    武帝即位,诏溫入赴山陵,書曰:來朝外之也。

    初,溫依諸葛亮故事,威勢翕赫,乘輿入朝,求歸姑孰,窺伺神噐。

    至是诏來京師,故曰來朝。

    四桁稅者,丹陽、竹格等稅也,除之嘉惠及民也。

    己亥,桓溫卒,不書,官貶之也。

    溫自鹹康而來,威傾中外,廢東海,立簡文有志簒奪此亂之大者,卒幸免誅也。

    去其官不書,薨為晉誅惡也。

    崇德太後者何?康帝後禇氏也。

    父裒,後自穆帝嗣位,蔡谟等奏曰:漢和熹順烈,并臨朝近,以明穆故事,以垂先制。

    于是居崇德宮,謂之崇德太後。

    及桓溫廢海西公立簡文後複臨朝稱制。

    君子曰:後妃所以治内也,親外事非禮也。

    然權宜避嫌,必假母儀之尊,所以制弱命之君爾。

    伊尹、周公不挾後勢,終歸于道。

    霍光白太後禮當尊親,其實光專之可也。

    漢魏而下,後族臨朝,罕不兆亂,故元經書猶有可止之辭也。

    然則孝武帝沖幼,妃後攝政柰何?曰:時諸桓方強王坦之之軰執政,庸懦不能舉左袒之師,讨廢君之賊,雖崇德臨朝,何益晉祚哉?張天錫來貢方物,言中原,舊綂無來者,惟天錫而已,書公貴之也。

    秦苻堅遣将楊安陷梓潼,梁益我師。

    周仲孫以騎三千南遁。

    仲孫為甯州刺史,監益州貪暴,人不堪命,秦揚安帥,師陷之,書曰:我師不言仲孫罪在晉也,不任賢也。

    緻陷全蜀,不書仲孫不足稱也。

    經甯康二年春,帝正月二月,兖州刺史刁彜卒。

    三月丙戌,彗星見于氏。

    夏五月,蜀賊張育僣号蜀王,為秦所滅。

    秋九月丁醜,有星孛于天市。

    冬十一月,天門蜑[音但]攻郡,太守王匪死之。

    癸酉,将軍桓石虔破秦,姚苌于墊江,[無傳]。

    傳曰:刁彛,字大倫,少遭家難,彛斬雠人祭父墓,由是知名。

    官至徐、兖二州刺史,假節鎮廣陵卒。

    彗星見于氐,有星孛于天市,皆占曰:有兵喪張育以蜀來稱藩。

     蜀賊言自僣非懐晉也。

    天門蜑者,蠻屬也,太守死之以死,守天門義之也。

    經甯康三年春帝正月辛亥,大赦。

    夏五月,獻公王坦之薨,桓沖鎮丹徒謝安領揚州。

    秋八月,立皇後王氏。

    冬十月癸酉朔,日有蝕之,[無傳]。

    十二月,神獸門災,[無傳],诏賜民米,[無傳]。

    癸巳,帝釋奠于東堂,傳曰:大赦者以去年冬錢歩射作亂,朱序平之,故赦其餘黨也。

    王坦之,字文度,父述興甯,太和中稱為名臣。

    坦之襲父爵,累遷至大中正簡文臨終,诏坦之與謝安輔幼主,遷中書令,終于都督徐、兖青諸軍事。

    臨終與謝安桓沖書不及私,惟憂國家之事,朝野惜之,稱谥書,薨褒賢也。

    丹徒控南吳,揚州扼淮北,故安沖分主之重外禦也。

    立皇後王氏者,王藴女也,諱法惠。

    初,帝将納後訪諸公卿仆射謝安曰:昔毛嘉恥于魏朝,楊駿幾傾晉室,帝若納後,如有父如王,藴則可[。

    按王藴者,蒙之子也。

    為吏部。

    性平和,不抑寒。

    素為吳興太守,有徳望。

    及後立,藴辭恩澤,求外郡。

    素嗜酒少醒,自然和簡,為百姓所悅。

    終于會稽内史儀同三司。

    子恭别有傳],訪藴女容德,乃應選釋奠之禮。

    自魏齊王正始五年,使太常釋奠祠孔子于辟雍,以顔回配享。

    至晉成帝、穆帝并以堂為太學,故曰釋奠于東堂,禮也。

    經太元元年春,帝正月,加元服,見太廟,改元始臨朝[案孝武冠儀,依武帝故事,金石宿設,百僚陪位殿上,鋪大床,禦府奉冕帻,簮、太尉加帻,太保加冕,侍中,加衮服畢,羣臣上壽三呼萬歲,古禮冠皆在廟。

    晉自武帝以來,加元服,以車駕出,拜于太廟,以告成,拟在廟之儀]。

    夏五月癸醜,地震。

    秋九月,秦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