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經卷一
關燈
小
中
大
]。
大赦逆黨者何?賈氏懼國人讨賊,故赦以安逆黨之心。
春秋莊公經書肆大眚然後塟文姜,蓋文姜預弑桓之惡。
仲尼謂子道不可畧母塟,故特書肆大眚然後塟文姜。
子道掩親之惡也。
賈氏則不然,自赦其黨,托名渙汗,君子不與其赦也,故特書曰大赦逆黨[本史雲壬子大赦,仲淹特書逆黨]。
雨雹傷麥,紀災異也。
春秋公子遂專任而經書雨雹[按董仲舒曰:紀雹者,皆謂有脅行專政者也]。
經:元康三年春帝正月天西北裂。
夏四月雨雹,深三尺。
冬十月太原王弘薨,作互市。
皇太子納妃王氏。
秘書監華峤卒。
傳曰:天裂者何?本志謂陽不足也。
人主昏瞀、妃後專政之應也。
榮陽弘農皆雨雹,深三尺,非常雹也,異孰甚焉。
本志謂惠帝無陽,為陰所蔽之罰也。
春秋魯桓夫人,同其應矣。
左傳曰:大雨雹,書災也。
曷謂互市?曰公卿賄賂交通,更相薦托,有如市易焉。
作者言惠帝自作之爾[譏惠帝暗]。
太子遹納王夷甫女為妃,凡帝子婚曰納,帝女嫁曰降[納者獻乎上也,降者适乎下也]。
華峤者,武帝碩臣也。
太康末,帝宴樂屬疾,峤諌曰:收功于微忽,事乃無悔;慮福于垂成,祚乃日新。
手诏答曰:朕自消息無慮也。
惠帝立,遷秘書監。
博聞多識,有良史之稱。
卒谥曰簡[峤字叔駿,以後漢紀繁,乃徧觀秘籍,起光武終獻帝一百九十五年,為紀十二卷、皇後紀二卷、十典十卷、列傳七十卷。
峤謂皇後配天作合,前史作外戚傳,非也,故易為皇後紀。
又改十志為典,取典墳之義。
明堂辟雍置都水修蠶官行于世]。
書官,貴之也。
經:元康四年春帝正月丁酉,太尉石鑒薨。
夏五月匈奴攻上黨。
六月壽春地震民死。
秋八月匈奴以計内附,上谷上庸并地陷。
帝問蛙鳴[無傳。
按本史:華林園蛙鳴,帝問曰:為官乎為私乎?其愚類如此夫]。
九月甲午枉矢竟天。
冬十月。
傳曰:太尉石鑒薨,書官,善其終也[按本史,鑒年八十薨,谥曰元。
子薨封縣侯]。
匈奴者何?曰郝散[散曰撒]自漢魏已來,世為中國患。
魏武帝能制禦。
群胡為五部,左部居太原茲氏,右部居祁南,南部居蒲于,北部居新興,中部居太陵。
至晉武帝時,塞外匈奴二萬餘歸附,使居河西宣陽。
太始七年單于猛叛[太始晉武初受命年号],帝讨平之。
厥後稍叛複害長史。
時禦史大夫郭欽上疏曰:請募敢死及罪人徙三河,控四夷出入之防,明先王荒服之制。
帝不納。
太康中匈奴十九種内附,各分部落居之。
有屠各種者得為單于,有王号者十六等,曰左右賢王。
太子為之。
餘四姓曰呼延氏、蔔氏、蘭氏、喬氏,呼延号日逐,世為輔相。
其國民則有纂母氏、勒氏者,多反叛。
至是匈奴郝散叛,寇上黨,殺長史。
又寇上郡。
郝散弟曰度元,又率羗胡攻破上郡。
自此匈奴漸盛,而中原危矣。
經書匈奴不名者,言其多雜也。
稱攻不書寇者,言鳴鐘皷而來,無所憚也[傳言不用郭欽計]。
壽春地震民有死者,言災甚也[按本史:是歲京師及郡國皆地震]。
秋八月匈奴郝散帥衆降,馮翊都尉殺之。
書曰以計内附者何?曰匈奴本不附,蓋僞降欲為鈔掠,旣為都尉所殺,而郝散之弟度[音铎]元收合餘衆,複起邉患[傳謂六年改元攻馮翊,起度元歐陽逢張本]。
書曰以計,言多詐,不可以信結也,可以兵制而已[軍制凡無故而請和者詐也]。
地陷者,山崩震裂而陷,蓋陽伏而不能出,陰廹而不能升也。
春秋僖十四年:沙鹿崩,蔔偃以謂朞年将有大咎,幾亡國。
今上谷上庸并陷裂,水泉湧出,人有死者,天戒若?曰陰不陰,斯譴罰之漸乎[陰不陰則地有災異]。
枉矢曷謂?曰星如流矢也。
星經雲:枉矢所觸,天下所伐也。
甲午枉矢竟天,自西南流東北,坤不利東北,其賈後之亂乎[地為後之象]。
經:元康五年春帝正月[書首月]。
夏四月有彗孛于奎軒轅。
秋九月鴈門大風傷稼。
冬十月武庫火。
十二月調兵器司隸傅鹹卒,有石生京師[無傳]。
傳曰:彗者,如箒彗也,孛如芒,散貌也。
本志謂:奎為庫兵,軒轅為後宮。
賈後将廢之兆[凡經書星變者,紀異以戒人修德也。
其間或有應驗,亦有不應者。
天道逺也]。
大風由鴈門,風自北來也。
胡戎來窺,中國失道猾夏之象也。
洪範雲:霧常風若[霧蒙也]。
武庫火,累代之寶皆焚[謂孔子履漢祖劍之類,時藏在武庫,皆焚之]。
春秋:凡天火曰災,人火曰火。
武庫火者,有盜焚之爾,不獲盜焉。
調兵器者,丙戌新作武庫。
大調兵器曷謂?不書新作武庫,曰譏失政也。
何謂失政?夫武備,中國大政也[周禮:大司馬掌邦之政,以诘禁刑亂故也]。
盜焚之,不能讨賊,雖新作無所益也。
故書兵器而已。
不書作武庫,言中國武備弛矣[終有群胡亂華之禍]。
傅鹹者,司隸玄之子也,剛簡峻整,有父風。
出為冀州刺史,繼母杜氏不肯随鹹,自表解冀州。
乃遷司徒左長史[便其親也]。
楊駿輔政,鹹言于駿曰:天下聽于冡宰,大懼天光有蔽人心或異,今若此而明公處之,未為易也。
時司隸荀恺有兄喪,自表赴哀,诏未報,而恺私造楊駿而行。
鹹奏曰:诏未下而行,宜加顯貶。
駿甚憚之,遷禦史中丞,緻書汝南王亮曰:楊駿見誅,孟觀李肇封數千戸侯,自古封賞無若此者。
今後莫不樂國,有禍其可極乎。
不納[亮果如駿見誅]。
後為司隸,奏仆射王戎備位公輔兼掌選舉,不能凝庻績,但開張奔競,不能康正。
請免戎官。
呉郡顧榮聞之曰:傅長虞為司隸,勁直忠果所可貴也。
書司隸卒,重世卿也[春秋貴重世卿亦如此]。
經:元康六年春,下邳王晃薨。
三月彭城有流血三百餘歩。
夏四月大風。
五月匈奴攻北地,殺太守。
秋七月氐賊僣稱帝。
冬十一月命周處讨氐賊。
關中饑大疫。
傳曰:下邳王晃,宣帝弟孚之子也,孝友貞廉,有宗室之望。
惠帝卽位,晃領護軍屯東掖,又誅楊駿有功,作司空,薨于位。
旣而張華代之,不書張華華,備位而已。
不繼賢王,故不書代[為八年台星折以明三公不才張本]。
彭城呂縣流血三百餘歩,本志謂:視之不明,火不炎上,則有赤眚赤祥。
又彭城下邳,獻王所治之國也,入為司空,旣而遽殒,彭城失望之象也[流血傷痛也]。
四月大風,言天下皆然也,故不書地[不書郡國所在]。
先志謂:巽為風為木,其卦在三月四月,繼陽而治。
今四月大風常多且暴,陽失其治也[劉向亦雲然]。
匈奴殺太守者何?曰郝散之弟度元攻北地,太守張埙戰死之。
匈奴不名,衆也。
太守不名,氏微也。
曷謂微則不書?曰郡守失其才,為匈奴所殺,故微之。
氐賊者孰謂?曰秦雍氐羌齊萬年也。
先是雍州刺史解意為匈奴度元所破,于是氐羌帥齊萬年叛,僣稱帝,圍泾陽。
萬年不書名,言賊不足名也。
曷謂不書圍泾陽?曰罪莫大乎僣号也,貶大惡餘惡無所書可也。
周處者為建威将軍,诏讨齊萬年。
禀梁王肜節制。
書人不書官者何?曰元經之法,人名重,官任輕,則書名,以明人賢任卑也。
書官不書人者,不賢也。
有書人,則因舊史常制,無所輕重矣。
元經權衡義例差别,臨文示意,在乎官,不必備惟得賢而已。
或人稱職、官稱任,則官與人皆書之;或官濫于庸人,賢失于所任,則書人不書官。
不書人不書官,意有重有輕,以譏失道焉耳。
周處賢将也,受制于梁王肜,進止不得專,智勇不得用,故君子重其人,不書官。
言官輕也[謂周處終為梁王肜所
大赦逆黨者何?賈氏懼國人讨賊,故赦以安逆黨之心。
春秋莊公經書肆大眚然後塟文姜,蓋文姜預弑桓之惡。
仲尼謂子道不可畧母塟,故特書肆大眚然後塟文姜。
子道掩親之惡也。
賈氏則不然,自赦其黨,托名渙汗,君子不與其赦也,故特書曰大赦逆黨[本史雲壬子大赦,仲淹特書逆黨]。
雨雹傷麥,紀災異也。
春秋公子遂專任而經書雨雹[按董仲舒曰:紀雹者,皆謂有脅行專政者也]。
經:元康三年春帝正月天西北裂。
夏四月雨雹,深三尺。
冬十月太原王弘薨,作互市。
皇太子納妃王氏。
秘書監華峤卒。
傳曰:天裂者何?本志謂陽不足也。
人主昏瞀、妃後專政之應也。
榮陽弘農皆雨雹,深三尺,非常雹也,異孰甚焉。
本志謂惠帝無陽,為陰所蔽之罰也。
春秋魯桓夫人,同其應矣。
左傳曰:大雨雹,書災也。
曷謂互市?曰公卿賄賂交通,更相薦托,有如市易焉。
作者言惠帝自作之爾[譏惠帝暗]。
太子遹納王夷甫女為妃,凡帝子婚曰納,帝女嫁曰降[納者獻乎上也,降者适乎下也]。
華峤者,武帝碩臣也。
太康末,帝宴樂屬疾,峤諌曰:收功于微忽,事乃無悔;慮福于垂成,祚乃日新。
手诏答曰:朕自消息無慮也。
惠帝立,遷秘書監。
博聞多識,有良史之稱。
卒谥曰簡[峤字叔駿,以後漢紀繁,乃徧觀秘籍,起光武終獻帝一百九十五年,為紀十二卷、皇後紀二卷、十典十卷、列傳七十卷。
峤謂皇後配天作合,前史作外戚傳,非也,故易為皇後紀。
又改十志為典,取典墳之義。
明堂辟雍置都水修蠶官行于世]。
書官,貴之也。
經:元康四年春帝正月丁酉,太尉石鑒薨。
夏五月匈奴攻上黨。
六月壽春地震民死。
秋八月匈奴以計内附,上谷上庸并地陷。
帝問蛙鳴[無傳。
按本史:華林園蛙鳴,帝問曰:為官乎為私乎?其愚類如此夫]。
九月甲午枉矢竟天。
冬十月。
傳曰:太尉石鑒薨,書官,善其終也[按本史,鑒年八十薨,谥曰元。
子薨封縣侯]。
匈奴者何?曰郝散[散曰撒]自漢魏已來,世為中國患。
魏武帝能制禦。
群胡為五部,左部居太原茲氏,右部居祁南,南部居蒲于,北部居新興,中部居太陵。
至晉武帝時,塞外匈奴二萬餘歸附,使居河西宣陽。
太始七年單于猛叛[太始晉武初受命年号],帝讨平之。
厥後稍叛複害長史。
時禦史大夫郭欽上疏曰:請募敢死及罪人徙三河,控四夷出入之防,明先王荒服之制。
帝不納。
太康中匈奴十九種内附,各分部落居之。
有屠各種者得為單于,有王号者十六等,曰左右賢王。
太子為之。
餘四姓曰呼延氏、蔔氏、蘭氏、喬氏,呼延号日逐,世為輔相。
其國民則有纂母氏、勒氏者,多反叛。
至是匈奴郝散叛,寇上黨,殺長史。
又寇上郡。
郝散弟曰度元,又率羗胡攻破上郡。
自此匈奴漸盛,而中原危矣。
經書匈奴不名者,言其多雜也。
稱攻不書寇者,言鳴鐘皷而來,無所憚也[傳言不用郭欽計]。
壽春地震民有死者,言災甚也[按本史:是歲京師及郡國皆地震]。
秋八月匈奴郝散帥衆降,馮翊都尉殺之。
書曰以計内附者何?曰匈奴本不附,蓋僞降欲為鈔掠,旣為都尉所殺,而郝散之弟度[音铎]元收合餘衆,複起邉患[傳謂六年改元攻馮翊,起度元歐陽逢張本]。
書曰以計,言多詐,不可以信結也,可以兵制而已[軍制凡無故而請和者詐也]。
地陷者,山崩震裂而陷,蓋陽伏而不能出,陰廹而不能升也。
春秋僖十四年:沙鹿崩,蔔偃以謂朞年将有大咎,幾亡國。
今上谷上庸并陷裂,水泉湧出,人有死者,天戒若?曰陰不陰,斯譴罰之漸乎[陰不陰則地有災異]。
枉矢曷謂?曰星如流矢也。
星經雲:枉矢所觸,天下所伐也。
甲午枉矢竟天,自西南流東北,坤不利東北,其賈後之亂乎[地為後之象]。
經:元康五年春帝正月[書首月]。
夏四月有彗孛于奎軒轅。
秋九月鴈門大風傷稼。
冬十月武庫火。
十二月調兵器司隸傅鹹卒,有石生京師[無傳]。
傳曰:彗者,如箒彗也,孛如芒,散貌也。
本志謂:奎為庫兵,軒轅為後宮。
賈後将廢之兆[凡經書星變者,紀異以戒人修德也。
其間或有應驗,亦有不應者。
天道逺也]。
大風由鴈門,風自北來也。
胡戎來窺,中國失道猾夏之象也。
洪範雲:霧常風若[霧蒙也]。
武庫火,累代之寶皆焚[謂孔子履漢祖劍之類,時藏在武庫,皆焚之]。
春秋:凡天火曰災,人火曰火。
武庫火者,有盜焚之爾,不獲盜焉。
調兵器者,丙戌新作武庫。
大調兵器曷謂?不書新作武庫,曰譏失政也。
何謂失政?夫武備,中國大政也[周禮:大司馬掌邦之政,以诘禁刑亂故也]。
盜焚之,不能讨賊,雖新作無所益也。
故書兵器而已。
不書作武庫,言中國武備弛矣[終有群胡亂華之禍]。
傅鹹者,司隸玄之子也,剛簡峻整,有父風。
出為冀州刺史,繼母杜氏不肯随鹹,自表解冀州。
乃遷司徒左長史[便其親也]。
楊駿輔政,鹹言于駿曰:天下聽于冡宰,大懼天光有蔽人心或異,今若此而明公處之,未為易也。
時司隸荀恺有兄喪,自表赴哀,诏未報,而恺私造楊駿而行。
鹹奏曰:诏未下而行,宜加顯貶。
駿甚憚之,遷禦史中丞,緻書汝南王亮曰:楊駿見誅,孟觀李肇封數千戸侯,自古封賞無若此者。
今後莫不樂國,有禍其可極乎。
不納[亮果如駿見誅]。
後為司隸,奏仆射王戎備位公輔兼掌選舉,不能凝庻績,但開張奔競,不能康正。
請免戎官。
呉郡顧榮聞之曰:傅長虞為司隸,勁直忠果所可貴也。
書司隸卒,重世卿也[春秋貴重世卿亦如此]。
經:元康六年春,下邳王晃薨。
三月彭城有流血三百餘歩。
夏四月大風。
五月匈奴攻北地,殺太守。
秋七月氐賊僣稱帝。
冬十一月命周處讨氐賊。
關中饑大疫。
傳曰:下邳王晃,宣帝弟孚之子也,孝友貞廉,有宗室之望。
惠帝卽位,晃領護軍屯東掖,又誅楊駿有功,作司空,薨于位。
旣而張華代之,不書張華華,備位而已。
不繼賢王,故不書代[為八年台星折以明三公不才張本]。
彭城呂縣流血三百餘歩,本志謂:視之不明,火不炎上,則有赤眚赤祥。
又彭城下邳,獻王所治之國也,入為司空,旣而遽殒,彭城失望之象也[流血傷痛也]。
四月大風,言天下皆然也,故不書地[不書郡國所在]。
先志謂:巽為風為木,其卦在三月四月,繼陽而治。
今四月大風常多且暴,陽失其治也[劉向亦雲然]。
匈奴殺太守者何?曰郝散之弟度元攻北地,太守張埙戰死之。
匈奴不名,衆也。
太守不名,氏微也。
曷謂微則不書?曰郡守失其才,為匈奴所殺,故微之。
氐賊者孰謂?曰秦雍氐羌齊萬年也。
先是雍州刺史解意為匈奴度元所破,于是氐羌帥齊萬年叛,僣稱帝,圍泾陽。
萬年不書名,言賊不足名也。
曷謂不書圍泾陽?曰罪莫大乎僣号也,貶大惡餘惡無所書可也。
周處者為建威将軍,诏讨齊萬年。
禀梁王肜節制。
書人不書官者何?曰元經之法,人名重,官任輕,則書名,以明人賢任卑也。
書官不書人者,不賢也。
有書人,則因舊史常制,無所輕重矣。
元經權衡義例差别,臨文示意,在乎官,不必備惟得賢而已。
或人稱職、官稱任,則官與人皆書之;或官濫于庸人,賢失于所任,則書人不書官。
不書人不書官,意有重有輕,以譏失道焉耳。
周處賢将也,受制于梁王肜,進止不得專,智勇不得用,故君子重其人,不書官。
言官輕也[謂周處終為梁王肜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