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外紀卷第十

關燈
者不得與下民争利,受大者不得取小食。

    茹而美,拔其園葵而棄之;見其家織布好,而疾出其家婦,燔其機,雲:欲令農士工女安所售其貨乎?穆公之時,公儀子為政,子柳、子思為臣,魯之削也。

    滋甚。

     子上雜所習,請于子思。

    子思曰:先人有訓焉:學必繇聖,所以緻其材也;砺必繇砥,所以緻其刃也。

    故夫子之教,必始于詩書,而終于禮樂,雜說不與焉,又何請?子上名白,子思子也,年四十七。

     劉恕曰:家語篇後叙孔子子孫及史記孔子世家皆雲急字子思,年六十二。

    孔叢子有子思與孔子相問答,則孔子時子思已長矣。

    孔子以周敬王四十一年壬戍卒,至魯穆公三年甲戍,當威烈王之十九年,距孔子卒七十三年。

    子思蓋九十餘矣。

    漢藝文志雲:子思,魯穆公師。

    禮記檀弓雲:魯穆公問子思舊君友服,孟轲,子思弟子,亦言與魯穆公同時,必不妄。

    則家語、世家不當雲子思六十二歲。

    而孔叢子雲:子思居衛,魯穆公卒,去此又三十一年,子思蓋百二十餘歲矣。

    壽考若是,當時莫之稱道,固可疑也。

     辛栎見魯穆公曰:昔太公封于營丘,濱海阻山險固之地,故地日廣,子孫彌隆。

    周公封于魯,無山林溪谷之險,諸侯四面以達,故地日削,子孫彌殺。

    吾先君周公,不若太公之知也。

    穆公慚不能對,以語南宮子。

    南宮子曰:成王之居成周,曰:餘一人有善,易得而見也;有不善,易得而誅也。

    周公蔔居曲阜,曰:賢則茂昌,不賢則速亡。

    夫賢者,豈欲子孫阻山林之險,長為無道哉?小人哉!栎也 魏文侯嘗借道于趙,攻中山,趙不許。

    趙利曰:魏攻中山而不能取,則魏罷而趙重。

    魏拔中山,必不能越趙而守。

    是用兵者魏,而得地者趙也。

    君不如許之。

    彼知君利之,必将辍行,君不如借之道而示不得已也。

     文侯轼假幹木之闾,曰:幹木光乎德,寡人光乎勢;幹木富乎義,寡人富乎财。

    勢不如德,财不如義,幹木未嘗肯以已易寡人,吾安敢高之?緻祿百萬。

    時往問之,國人喜而誦之曰:吾君好正,假幹木之敬;吾君好忠,段幹木之隆。

    秦嘗欲攻魏,司馬庾谏秦君曰:段幹木賢者,而魏禮之,不可加兵。

    秦君然之。

    幹木,子夏弟子也。

     文侯見段幹木,立倦而不敢息,及見翟璜,踞堂而與之言,璜不能。

    文侯曰:段幹木官之則不肯,祿之則不受。

    汝祿則千鐘,官則上卿,既受吾賞,又責吾禮,母乃難乎! 師經鼓琴,文侯起舞曰:使我言而無違者。

    師經援琴而撞文侯,不中。

    文侯問左右曰:撞君者何罪?曰:當烹。

    提師經下堂一等。

    師經曰:臣一言而死。

    昔堯舜唯恐言而人不違,桀纣唯恐言而人違之。

    臣撞桀纣,非撞吾君也。

    文侯曰:釋之,是寡人之過也。

     劉恕曰:言而人違之,善則改焉,不善擇焉,止吾過而成吾美也。

    言而人不違,非畏其勢,則人所侮玩也。

    畏勢則長其惡,侮玩則以兒童犬彘待之。

    面譽背毀,蠢然嗤笑,以白為黑,以敗為成。

    詩雲:維此良人,弗求弗迪。

    維彼忍心,是顧是複。

    好同惡異,近佞遠直,則莫能别善惡,禍患繼之而不悟,其愚可勝道哉! 魏西門豹為邺令,文侯曰:必就子之功而成子之名。

    豹曰:敢問有術乎?文侯曰:有之。

    鄉邑老者敬之,賢良師事之,求其好掩人之美,揚人之醜者而參驗之。

    夫幽莠之幼也似禾,骊牛之黃也似虎,白骨疑象,武夫類玉,此皆似之而非也。

     文侯問李克吳所以亡,對曰:數戰數勝。

    文侯曰:國之福也,曷為而亡?克曰:數戰則民罷,數勝則主驕,以驕主治罷民所以亡也。

    驕則恣,恣則極物;罷則怨,怨則慮。

    上下俱極,吳之亡猶晚也。

     李克謂文侯曰:貴者賤惡之,富者貧惡之,知者愚惡之。

    文侯曰:三者勿惡,可乎?李克曰:貴而下賤,則衆弗惡也;富能分貧,則窮士弗惡也;知而教愚,則童蒙弗惡也。

    文侯曰:寡人雖不敏,請守斯語。

     田子方見老馬于道,其禦曰:公家之畜,罷而不用,出而鬻之。

    子方曰:少盡其力,老棄其身,仁者不為也。

    以束帛贖之。

    子方,子夏弟子也。

     文侯與田子方語,有兩童子青白衣侍于君前。

    子方曰:君之寵子乎!文侯曰:非也。

    其父死于戰此其幼孤也。

    子方曰:臣以君之賊心為足今。

    又滋甚君寵此子也。

    又以誰之父殺之乎!文侯愍然曰:寡人受令矣。

    自是兵革罕用 文侯出遊見路人反裘而負刍文侯問之對曰:臣愛其毛文侯曰:若不知其裡盡而毛無所恃邪?明年東封,上計其入三倍。

    有司請賞其吏解扁。

    文侯曰:此無異反裘而負刍者。

    吾地不加廣,民不加衆,而錢布三倍,何也?解扁曰:以冬伐木,春浮河而鬻之。

    文侯曰:民春耕暑耘,以秋收斂,惟冬無事,乃伐林而積之,負轭而浮之河,是民不得休息也。

    民已弊矣,雖入三倍,将焉用之? 韓伐鄭,取雍丘。

     齊伐魯,取郕。

     鄭城京。

     楚簡王薨,子聲王當立。

     十九年,齊伐衛,取母丘。

     鄭敗韓于負黍。

     二十年夏五月,晉有三大犬,帥衆犬數萬聚于绛。

    殺一犬于東方,殺一犬于西方。

     二十一年,齊宣公薨,子康公貸立。

     齊田會以廪丘反。

    二十二年,初,宋昭公嘗出亡,謂其禦曰:吾被服而立,侍禦者數十人,無不曰吾君麗也。

    吾發言動事,朝臣數百人,無不曰吾君聖也。

    内外不見吾過失,是以亡也。

    乃改操易行,二年而美聞于宋,宋人迎而複之。

    薨,子悼公購由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