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明紀事本末卷之四
關燈
小
中
大
四鎮之亂
崇祯十七年春三月,封總兵官黃得功靖南伯,劉良佐、劉澤清實進一級,檄之入援。
得功字浒山,陝西榆林衛人;膂力絕倫。
少孤貧,從軍敢戰,積功至大将。
所将不三萬,屢與闖、獻角。
臨陣角巾酣飲,運雙刃奮擊如飛;人呼「黃闖子」。
禦軍亦有律。
時為鳳陽總兵,莊烈帝以前功封之。
良佐固流賊,為李自成護外營。
聞高傑降,亦降。
時以總兵屯廬州、鳳陽境,擁卒幾十萬;檄之不應。
澤清美須眉、恣聲色,而兇狡甚。
居山東,日報虛捷。
怒兵科韓如愈劾之,竟殺之戴家廟。
聞征兵檄,不應;令鎮真定,亦不行。
大掠山左,圍臨清州。
以自成勢逼,擁衆南奔,沿途淫掠。
傑亦陝人,号「番山鹞」。
為賊典内營,竊自成婦邢氏降。
潼關既敗,诏隸李建泰。
建泰潰,率其十三總兵李成棟、楊繩武等大掠澤州、潞安,逾河下,衆号四十萬(實十三、四萬),至于邳、泗。
聞高兵至,皆喪魄。
路振飛持議「大将宜禦賊門庭」,阻其兵不使南。
成棟至清江浦,振飛将張士儀炮擊之,不得過。
馬士英迓傑轉道鳳陽,自盱眙、六合至揚州,焚掠城外。
揚州民厚犒之,不聽。
夏四月,高傑圍揚州,江北大震。
劉澤清亦自山東至,路振飛陣義兵于河埃,軍容整肅;澤清不敢逼。
王燮使戢兵,不可;聲言赴揚州,假道淮安。
燮不得已,使道天長,澤清諾之。
聞高傑圍揚州,遂止淮上。
福世子在淮安,馬士英計迎立,以币啖澤清求助;更語世子,谕高傑以身靖國,帶砺同之。
傑、澤清皆聽命。
士英複合黃得功、劉良佐合疏奉迎,各以兵壁江上。
高宏圖、史可法不得已,從之。
傑猶圍揚州,知府馬鳴騄、推官湯來賀固守;傑縱兵掠通州、泰州、高郵、寶應,地毛如洗。
聲言寄室江南,約劉澤清刻日濟。
巡撫鄭瑄疏:『江北兵欲濟三吳,百姓呼吸緻亂。
臣遺兩帥書,皆不聽。
請饬操江救京口、瓜洲』。
守将亦以告。
鳳陽參将戈士邁又疏良佐、澤清殺掠狀,内外駭異。
史可法請使谕之。
五月,命萬元吉宣慰諸軍,犒高傑兵萬金,使固江、淮。
元吉扁舟造傑,喻以寄室江南逼辇毂,非将帥宜。
衆諾之。
因疏言:『揚州、臨淮、六合兵民拒鬥,一城之隔,民訾兵為賊、兵謂民為叛,環攻莫釋。
猝有寇至,莫大之憂。
請徙城外之民以居兵,官護其市』。
揚州士民王傅龍等伏阙上疏,言『高傑潰遁渡河而南,徐、泗、揚、儀(儀征縣)殺戮百萬,淫污殆及幼女。
環攻揚州已及兩月,何不使恢各邑而殺良民乎』!不報。
以祁彪佳有威望,使谕諸鎮。
彪佳宣布敕文,執倡随機數人斬之;勢少戢。
初,南京諸生計東上書史可法,請守鄖陽、鳳陽、淮安,扼淮以固;用文天祥策,開鎮河上。
可法是之;騰書馬士英、高宏圖、張慎言,與合疏:『守江南者,必于北宜擇地利,立四鎮,督師居中節制之。
請以黃得功、高傑、劉良佐、劉澤清為四鎮,州縣衛所兵民悉隸之。
征複各邑,聽歸節制;寰宇恢複,爵以上公。
山澤荒田,并許墾刈;商貨關稅,以供馬械。
往來書牍,準經略、提督行事。
每鎮額兵三萬,歲供本色米二十萬石、折色銀四十萬〔兩〕,令自征斂。
期以淮安、揚州、泸州、泗川為城守,滁州、六安、徐州、鳳陽以進戰。
至今賊在河北,則合守淮、徐;在河南,則合守鳳、泗;賊南北至,則各以地守:而督師總之。
降鳳陽總兵為副将,便控制』。
又以得功固封爵,請并錫高、劉,作士氣。
朝士方苦兵禍,争從之。
于是以劉澤清屯淮安,隸以山陽、桃源、清河、宿遷、海州、□縣、贛榆、鹽城、安東、邳州、睢甯,經略山東軍事;知縣方來周為監紀、巡道張文光監其軍。
尋封澤清為東平伯,澤清旋言先帝已封臣伯爵,道阻敕命未至;時不能核,故澤清複晉侯。
使高傑屯泗州,隸以徐州、蕭縣、砀山、豐縣、沛縣、泗州、盱眙、五河、虹縣、靈璧、宿州、蒙城、亳州、懷遠,經略河北、河南、開封、歸德軍事;知縣朱統錝為監紀、同知許儀鶴為通判、巡道王相業監其軍。
封傑為興平伯。
使劉良佐屯臨淮,隸以鳳陽、臨淮、颍上、颍州、壽州、太和、定遠、六安、霍邱,經理陳州、杞縣軍事(監紀諸人逸)。
封良佐為廣昌伯。
使黃得功屯廬州, 隸以滁縣、和州、全椒、來安、含山、江浦、六合、儀征、合肥(縣)、無為(州),經理光州、固始軍事;知縣徐某為監紀、主事馮元揚監其軍。
晉得功爵靖南侯。
兵部侍郎徐人龍言:『祖宗湯沐之邑,豈可與人帶砺之盟;俟有成績,乃可封之。
兵未即,動遽刳内地,江南守土可勝刳乎』?不聽。
袁繼鹹入朝,力陳分鎮之失;又言『封爵,以勸有功。
無功而伯,則有功者不勸;跋扈而伯,則跋扈者愈多』。
宏光帝然之;命已下,無如何。
繼鹹複詣閣責史可法,且言『淮南、江北地固無恙,叛将潰兵麇集其間,小民喪其樂生之心,此宜急治』。
既而諸鎮權益重,相與驕蹇,挾制朝廷。
可法大悔,欲自殺;曰:『主立四鎮者,高宏圖也;馬士英、張慎言贊之,可法無可否。
今惟斬四人,乃可謝天下』。
高傑、澤清皆豔江南完盛,欲居之。
傑憚祁彪
得功字浒山,陝西榆林衛人;膂力絕倫。
少孤貧,從軍敢戰,積功至大将。
所将不三萬,屢與闖、獻角。
臨陣角巾酣飲,運雙刃奮擊如飛;人呼「黃闖子」。
禦軍亦有律。
時為鳳陽總兵,莊烈帝以前功封之。
良佐固流賊,為李自成護外營。
聞高傑降,亦降。
時以總兵屯廬州、鳳陽境,擁卒幾十萬;檄之不應。
澤清美須眉、恣聲色,而兇狡甚。
居山東,日報虛捷。
怒兵科韓如愈劾之,竟殺之戴家廟。
聞征兵檄,不應;令鎮真定,亦不行。
大掠山左,圍臨清州。
以自成勢逼,擁衆南奔,沿途淫掠。
傑亦陝人,号「番山鹞」。
為賊典内營,竊自成婦邢氏降。
潼關既敗,诏隸李建泰。
建泰潰,率其十三總兵李成棟、楊繩武等大掠澤州、潞安,逾河下,衆号四十萬(實十三、四萬),至于邳、泗。
聞高兵至,皆喪魄。
路振飛持議「大将宜禦賊門庭」,阻其兵不使南。
成棟至清江浦,振飛将張士儀炮擊之,不得過。
馬士英迓傑轉道鳳陽,自盱眙、六合至揚州,焚掠城外。
揚州民厚犒之,不聽。
夏四月,高傑圍揚州,江北大震。
劉澤清亦自山東至,路振飛陣義兵于河埃,軍容整肅;澤清不敢逼。
王燮使戢兵,不可;聲言赴揚州,假道淮安。
燮不得已,使道天長,澤清諾之。
聞高傑圍揚州,遂止淮上。
福世子在淮安,馬士英計迎立,以币啖澤清求助;更語世子,谕高傑以身靖國,帶砺同之。
傑、澤清皆聽命。
士英複合黃得功、劉良佐合疏奉迎,各以兵壁江上。
高宏圖、史可法不得已,從之。
傑猶圍揚州,知府馬鳴騄、推官湯來賀固守;傑縱兵掠通州、泰州、高郵、寶應,地毛如洗。
聲言寄室江南,約劉澤清刻日濟。
巡撫鄭瑄疏:『江北兵欲濟三吳,百姓呼吸緻亂。
臣遺兩帥書,皆不聽。
請饬操江救京口、瓜洲』。
守将亦以告。
鳳陽參将戈士邁又疏良佐、澤清殺掠狀,内外駭異。
史可法請使谕之。
五月,命萬元吉宣慰諸軍,犒高傑兵萬金,使固江、淮。
元吉扁舟造傑,喻以寄室江南逼辇毂,非将帥宜。
衆諾之。
因疏言:『揚州、臨淮、六合兵民拒鬥,一城之隔,民訾兵為賊、兵謂民為叛,環攻莫釋。
猝有寇至,莫大之憂。
請徙城外之民以居兵,官護其市』。
揚州士民王傅龍等伏阙上疏,言『高傑潰遁渡河而南,徐、泗、揚、儀(儀征縣)殺戮百萬,淫污殆及幼女。
環攻揚州已及兩月,何不使恢各邑而殺良民乎』!不報。
以祁彪佳有威望,使谕諸鎮。
彪佳宣布敕文,執倡随機數人斬之;勢少戢。
初,南京諸生計東上書史可法,請守鄖陽、鳳陽、淮安,扼淮以固;用文天祥策,開鎮河上。
可法是之;騰書馬士英、高宏圖、張慎言,與合疏:『守江南者,必于北宜擇地利,立四鎮,督師居中節制之。
請以黃得功、高傑、劉良佐、劉澤清為四鎮,州縣衛所兵民悉隸之。
征複各邑,聽歸節制;寰宇恢複,爵以上公。
山澤荒田,并許墾刈;商貨關稅,以供馬械。
往來書牍,準經略、提督行事。
每鎮額兵三萬,歲供本色米二十萬石、折色銀四十萬〔兩〕,令自征斂。
期以淮安、揚州、泸州、泗川為城守,滁州、六安、徐州、鳳陽以進戰。
至今賊在河北,則合守淮、徐;在河南,則合守鳳、泗;賊南北至,則各以地守:而督師總之。
降鳳陽總兵為副将,便控制』。
又以得功固封爵,請并錫高、劉,作士氣。
朝士方苦兵禍,争從之。
于是以劉澤清屯淮安,隸以山陽、桃源、清河、宿遷、海州、□縣、贛榆、鹽城、安東、邳州、睢甯,經略山東軍事;知縣方來周為監紀、巡道張文光監其軍。
尋封澤清為東平伯,澤清旋言先帝已封臣伯爵,道阻敕命未至;時不能核,故澤清複晉侯。
使高傑屯泗州,隸以徐州、蕭縣、砀山、豐縣、沛縣、泗州、盱眙、五河、虹縣、靈璧、宿州、蒙城、亳州、懷遠,經略河北、河南、開封、歸德軍事;知縣朱統錝為監紀、同知許儀鶴為通判、巡道王相業監其軍。
封傑為興平伯。
使劉良佐屯臨淮,隸以鳳陽、臨淮、颍上、颍州、壽州、太和、定遠、六安、霍邱,經理陳州、杞縣軍事(監紀諸人逸)。
封良佐為廣昌伯。
使黃得功屯廬州, 隸以滁縣、和州、全椒、來安、含山、江浦、六合、儀征、合肥(縣)、無為(州),經理光州、固始軍事;知縣徐某為監紀、主事馮元揚監其軍。
晉得功爵靖南侯。
兵部侍郎徐人龍言:『祖宗湯沐之邑,豈可與人帶砺之盟;俟有成績,乃可封之。
兵未即,動遽刳内地,江南守土可勝刳乎』?不聽。
袁繼鹹入朝,力陳分鎮之失;又言『封爵,以勸有功。
無功而伯,則有功者不勸;跋扈而伯,則跋扈者愈多』。
宏光帝然之;命已下,無如何。
繼鹹複詣閣責史可法,且言『淮南、江北地固無恙,叛将潰兵麇集其間,小民喪其樂生之心,此宜急治』。
既而諸鎮權益重,相與驕蹇,挾制朝廷。
可法大悔,欲自殺;曰:『主立四鎮者,高宏圖也;馬士英、張慎言贊之,可法無可否。
今惟斬四人,乃可謝天下』。
高傑、澤清皆豔江南完盛,欲居之。
傑憚祁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