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猷錄卷六
關燈
小
中
大
五百錠绮币四十端又賜其夫人胡氏黃金二百兩白金一千兩彩币二十端後每歲一召入觐宴賜甚厚二十七年己巳 上以天下無事憫諸将老欲保全之诏公侯願還鄉者從之于是定遠侯王弼武定侯郭英南安侯俞通源各陛辭 上賜弼缗錢五萬治苐鈔二千錠葺先茔黃金二百兩白金二千兩彩段三十表裡英等各有差
二十三年庚午正月以誅胡惟庸謀逆故肅清佯黨榜烈勳臣五十七人巳殁者不與焉功高望重連歲總兵者八人徐達李文忠馮勝鄧愈湯和俱公耿炳文吳良沐英俱侯專簿書而指示者一人李善長公以義氣封者鄭遇春等三人随軍征讨未總兵者周德興郭子興等十九人建功者公傅友德藍玉侯葉升等十五人可觀望而不觀望來歸者韓政等七人俱侯共五十七人胡海征蠻師還辭歸以例賜黃金二百兩白金二千兩鈔一千錠币帛六十匹
五月李善長以他累坐削祿或以胡惟庸黨?言 上疑之亦未究會有星變其占?大臣災 上殺京民怨佯者善長請免其黨數人 上怒賜善長死十月劉基初封伯止其身後得賜号開國輔運守正文臣與功臣列得世襲又以胡惟庸谮罷之基卒 上誅惟庸知基為惟庸所害甚憫之命基子琏襲伯封增祿共五百石賜鐵券子孫世襲
二十四年辛未八月耿炳文辭歸賜缗錢五萬治苐鈔二千錠葺先茔黃金四錠白金四十錠彩段三十表裡
二十五年壬申五月俞通源南征洞蠻還封越隽侯食祿一千五百石賜券子孫世襲
二十七年甲戌五月诏功臣官二品以上者得賜苐于其鄉官給費樹碑于其先墓二十九年擢韓成子韓觀為都督同知賜苐京師
二十六年癸酉二月藍玉以恃功跋扈謀不軌事洩伏誅與前胡惟庸之誅所連坐死配者數萬人
二十九年丙子七月大赉天下武臣诏谕慰之詞極溫懇諸臣感泣各頓首謝其後諸功臣卒追封徐達中山王谥武甯常遇春開平王谥忠武李文忠岐陽王谥武靖鄧愈甯河王谥襄武湯和東瓯王谥武順沐英黔甯王谥昭靖皆配享太廟塑像功臣廟餘侯皆追封公或塑像功臣廟或配享者
論曰古今帝王創業功臣未有如我國朝之盛其報功之典亦未有如我國朝之隆者漢功臣莫先韓彭巳誅夷其它不一再傳皆失侯奪爵國除矣唐房杜子孫不免流落其它可知 我聖祖封以高爵厚祿既賜券世襲又官其庶子既賜田賜苐賜佃戶儀仗戶歸老陛辭又賜金币楮镪可謂至隆而極厚矣如徐達元功其子孫開兩國至于今而天下諸武弁孰非功臣之後此豈前代之所有邪然有不能無疑者開國之初胡大海功最着馮國用最親信趙德勝等亦皆傑出至三年大封功臣時馮趙未省有子否國用或以第勝故而大海子德濟又從征有功不聞其有封爵廟祀亦無之又馮勝封公位鄧湯上而殁不追封王爵廟祀不得與湯鄧伍此在當時必有說而今不可考矣至李善長封爵在中山上以黨累不嗣豈人情哉傅友德人謂其功業威望當右湯鄧而不嗣之故亦無所稽頌年廷臣建議錄常李鄧湯之後得複勳爵誠意伯亦複而善長友德獨遺此不可謂之缺典乎又封爵之始功大者得嗣公侯伯功小及其部曲則襲指揮千百戶等官今指揮以下官仍故而侯伯之後多斬焉無聞如廖永忠吳祯吳良耿炳文吳複等至無人主其祀也如以世遠而澤斬則當俱從逓減可也何遽爾邪無亦高爵為人所忌而子有幹國典者亦易昭顯其小者人多畧而存之也然豈非錄其小而遺其大乎司太常竹帛者當知所以處此
○正位分藩
元至正丙申 上巳克金陵秋七月諸将奉 上為吳國公李善長徐達等以 上功德隆盛屢表勸進不許善長等固請乃以甲辰正月朔即吳王位建百司官屬
丙午十二月宋主韓林兒殂
丁未正月朔始穪吳元年李善長又勸進猶不許時陳友諒張士誠方谷珍俱巳平陳友定郡縣多下李善長率羣臣又上表勸進猶不許善長等援漢高帝故事固請表連上 上曰中原未平軍旅未息吾意天下大定然後議此而卿等屢請不為此大事當斟酌禮儀而行不可草草善長具即位儀進 上乃禦新官以百官推戴意告 上帝神祗
至戊申春正月四日己亥 上即皇帝位定有天下之号曰大明建元洪武追帝 祖考妣奉為寶上 懿祖尊号曰怕皇帝妣曰怕皇後又 上 德祖 熙祖 仁祖帝後尊号乃立馬氏為皇後子标為皇太子
三年庚戌四月诏封諸子為王分鎮諸省乃封第二子樉秦王國西安苐三子棡晉王國太原第四子諱燕王國北平即我 成祖文皇帝第伍子橚周王國汴梁第六子桢楚王國武昌第七子槫齊王國青州第八子梓潭王國長沙齊潭未幾國除第九子杞魯王國兖州第十子檀蜀王國成都第十一子 湘王國荊州今絕後又封子代王大同次肅王甘肅今移蘭州次遼王廣甯今移荊州次慶王甯夏次甯王大甯後移南昌國除次岷王雲南今移武岡次谷王宣府今絕次韓王平涼次渖王潞安次安王今絕次唐王南陽次郢王安陸今絕次伊王洛陽太子秦晉 成祖俱 高皇後出諸王諸妃出 皇子共二十四又封侄孫為靖江王國廣西文正子也 上制祖訓于太子諸親王各派皆拟二十字其子孫輩取一字為雙名上字下字則以火土金水木傍字循環用之二十世之後仍續其親王歲祿一萬石慶肅諸王亦有二千石者親王嫡長子襲封餘子封郡王初封祿二千石嗣封一千石郡王嫡長子襲封餘子授鎮國将軍祿一千石鎮國子俱輔國将軍祿八百石輔國子俱奉國将軍祿六百石奉國子俱鎮國中尉祿四百石鎮國中尉子俱輔國中慰祿三百石輔國中尉子世授奉國中尉祿二百石 皇女曰公主祿二千石配驸馬都尉親王女曰郡主祿八百石郡王女曰縣主祿六百石郡王孫女曰郡君祿四百石曾孫女曰縣君祿三百石玄孫女曰鄉君祿二百石配俱儀賓其宮室服色儀仗各有差
論曰我 聖祖皇嗣之盛亦古所未有也古稱後裔之盛莫如黃帝者由我 聖祖觀之又過黃帝遠矣豈非功高千古之報邪其爵祿之差等藩國之形勝與制名之義玉牒之藏皆事為之制而一無所遺誠 聖神之慮燕诒之謀也雖然古人有雲聖人之創制立法有不容為其後計者變而通之存乎其人耳我 聖祖汛掃胡元肇造區夏遠法周漢之封建近懲唐宋之孤立其大封同姓強幹弱枝固理勢所宜然者然天潢綿永本支百世螽斯之慶且将半天下矣民供之有限祿入之不給亦勢之所必至者其在先朝嘗為本折兼支之法又為限妾媵之制然亦但可小舒目前之急耳豈萬世不易之常道邪使 聖祖在今日必思所以處之廟堂善後之為不可不預為之所也
廣信府同知鄒潘校正
推官方重校正
臨江府推官袁長馭校正
上饒縣學教谕餘學申對讀
湖州府後學吳仕旦覆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