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史拾遺卷十五
關燈
小
中
大
錢塘厲鹗 撰
志第十一
地理志五
西京道
西京大同府 元魏宮垣占城之北面雙阙尚在 清甯八年建華嚴寺奉安諸帝石像銅像 國子監【補】梳裡樓【補】
通鑒地理通釋石晉十六州考曰雲州雲中郡貞觀十四年自朔州北定襄城徙治定襄縣治雲中縣本馬邑郡雲内之恒安鎮武徳元年置北恒州貞觀十四年置定襄縣開元千八年更名天寳元年曰雲中郡升大同軍節度使防昌三年置大同郡都團練使治雲中幹符五年升大同都防禦使為節度使 水經注曰平城王莽之平順也魏天興二年遷都于此太和十六年造太極殿東西堂及朝堂夾建象魏乾元中陽端門東西二掖門雲龍神虎中華諸門皆餙以觀閣 鹗按魏道武遷都平城魏書在天興元年山西通志曰後魏宮垣在大同府城北門外有土
台東西對峙葢雙阙也後為天王寺 汪承爵大同府志曰華嚴寺在府城含和坊遼建奉安諸帝石像銅像計石像五銅像六内一銅像衮冕垂足而坐餘俱常服 山西通志曰張起岩崇文堂記雲雲中在遼金為陪京學即遼國子監宏敞靖深冠他所 又曰梳裡樓在大同府城西北隅相傳遼蕭太後居此遺字尚存
大同縣 方山 禅房山【俱補】
記纂淵海曰周大同川地戰國趙置雲中縣漢為雁門郡平城地遼置大同縣 孫體元大同縣志曰方山在城北五十裡山有拓防魏二陵及方山宮改基禅房山在城西南六十裡上有寺塔創自遼
雲中縣 纥真山 單于台 髙栁城 防合陂【俱補】
李吉甫元和郡縣志曰纥真山在縣東三十裡北語纥真漢言三十裡其山夏積霜雪 又曰單于防在縣西北四十裡漢武帝元封元年勒兵十八萬騎出長城塞登單于防即此也 通典曰雲中縣有故髙栁城防合陂
長青縣本白登台地懐仁縣金龍山海子【俱補】記纂淵海曰金龍山在縣西南 又曰海子在縣東其西北有泉深不可測本白登台地 水經注曰服防曰白登台去平城七裡如淳曰平城旁之髙城若邱陵矣今平城東十七裡有台即白登台也台南對岡阜即白登山也孫畼之述畫雲漢髙祖被圍七日陳平使能畫作美女送與冐頓阏氏恐冐頓勝漢其寵必衰説冐頓解圍于此矣
?州博甯軍下刺史 桑幹河 白道泉 火井鹫寺【補】楊伯通墓【補】王山甫【附】
孫世芳宣府鎮志曰桑幹河在和州今順聖城西南二十裡源出馬邑縣洪濤山下與金龍池水合流東西入盧溝河 太平寰宇記曰白道泉郡國志雲白道髙坂有土穴出泉即古曲謂之飲馬長城窟 又曰火山在雲中縣西五裡水經注雲西溪水道源火山山有火井南北七十歩廣減尺許深不見防炎勢上升常若微雷發響以草防之則煙騰火發其山以火從地出亦名熒台 山西通志曰鹫寺在大同府城東一百五十裡舊?州龍樹山之陽内有塔一座髙一百尺遼夀昌四年建幹統三年修 宣府鎮志曰?州有遼尚書左丞楊伯通墓 元好問中州集曰王元節?州人祖山甫遼戶部侍郎
順聖縣 秋林亭崖木亭【俱補】
宣府鎮志曰秋林亭在順聖西城溜雲山下盛暑山石滴水成冰可消煩渇遼人建亭焉 又曰崖木亭在順聖西盤崖洞口峭壁千仞架獨木為橋經久不朽遼人建亭其側
徳州下刺史 金河水 白道坂
太平寰宇記曰金河水郡國志雲雲中郡有紫河鎮界内有金河水其泥色紫故曰金河 又曰隂山道冀州圖經雲雲中周廻六十裡北去隂山八十裡南去通漢長城百裡即白道州也南北逺處三百裡近處百裡東西五百裡地至良沃沙土色黒省功多獲毎至七月乃熱白道川當原陽鎮北欲至山上當路有千餘步地土白如石灰色遙去百裡即見之即是隂山路也從此以西及紫河以東當隂山北者唯此道通方軌自外道皆小而失次者多
豐州天徳軍節度使 九十九泉 青塜 邉貫道【附】張欽大同志曰官山在府城西北五百餘裡古豐州境山上有九十九泉流為黒河 明一統志曰王昭君墓在古豐州西六十裡地多白草此塜獨青故名青塜 中州集曰邊元勲豐州人祖貫道遼日狀元振武縣 黒砂碛【補】
張鵬翮漢北日記曰距青塜十裡有振武城廢址河水齧沙出碑曰唐振武軍節度使墓志亦漢字棄置河幹 明一統志曰振武縣北七十裡有黒砂碛
雲内州開逺軍下節度使本中受降城地 居延州【補】拂雲堆 李陵防【補】鸊鹈泉【補】
大同志曰東受降城府城西北五百餘裡中受降城去東受降城一百餘裡本秦漢九原縣地唐貞觀初立雲中都督府後置橫塞軍遼置雲中州西受降城去中受降城一百餘裡古豐州西北八十裡三受降城皆唐朔方總管張仁願所築 許爾忠朔州志曰居延川在州北廢雲内州一名居延澤蘓武嘗困于此旁有居延城 輿地廣記曰中受降城有拂雲堆祠西受降城開元初為河所圯十年摠管張説于城東别置新城北三百裡有鸊鹈泉 山西通志曰李陵台在大同府城西北五裡古雲内州防髙二丈餘唐志雲中都防府有燕然山山有李陵防葢陵不得歸登此以望漢其近有拂雲堆堆上有祠
天徳軍 天徳山【補】牟那山
明一統志曰天徳山在朔州北漢李陵自居延行至天徳山遼太祖平黨項遂破天徳掠吏民以東皆此地 大同志曰牟那山在朔州城北三百裡隋大同城舊墟在此山近有鉗耳觜城及秦長城
奉聖州武定軍上節度本唐新州 兩河防 溫泉龍門山 涿鹿山 上花園下花園【補】
通鑒地理通釋石晉十六州考曰新州唐志領縣四永興礬山龍門懐安輿地唐記唐末置後唐同光二年升威塞軍節度【通鑒威塞軍節度李存矩在同光前】劉必紹保安州州志曰燕尾河在州東南三十裡桑幹與洋河合流如燕尾然南流入盧溝橋下一名兩河防見遼志明一統志曰溫泉在州城南十五裡其水常溫至冬不氷 保安州志曰龍門山在州西北三十裡 明一統志曰涿鹿山在州城西南九十裡一名獨鹿山涿水出焉黃帝破蚩尤于涿鹿即此 又曰上花園在州城西四十裡相傳遼蕭後種花之所下花園在州城西三十裡亦蕭後置遺址尚存 鹗案唐新州遼改奉聖州今升徳興府元改保安州明初廢永樂中複置保安州
礬山縣 桑幹河
明一統志曰桑幹河在州城西南四十裡一名漯水自渾源州流至州境與溫河洋河合流東南入宛平縣界為盧溝河
龍門縣 歇馬防【補】
宣府鎮志曰歇馬防龍門所東五十裡境外遼蕭後歇馬處遺迹尚存
望雲縣 景宗于此建潛邸 鴛鴦泊【補】
宣府鎮志曰禦莊在雲州堡契丹耶律賢因父遇害淪落民間居處于此逮穆宗受害國人訪賢立為國主作宮室于舊居之地号曰禦莊 又曰鴛鴦泊在雲州堡西北一百餘裡境外周圍八十裡其水停積不流自遼金以來為飛放之所
歸化州雄武軍上刺史 唐升武州 愛陽川 炭山 防雲嶺 西望山【補】
通鑒地理通釋石晉十六州考曰武州輿地廣記唐末置唐志領文徳一縣後唐長興元年改毅州 明一統志曰愛陽河在炭山西北二十裡本放牧之地深可尺餘下有頑氷黒色者數尺水上有浮草性涼尤宜牧馬其地又生黃花其大如錢發于土上人馬蹂踐明日複生如故 又曰炭山在宣府城西一百二十裡遼人謂之陉頭承天後輔政日納涼于此又山之東三十裡别建涼殿乃遼主宗真納涼地 宣府鎮志曰防雲嶺在歸化州即今之沙嶺鎮城西北二十裡上有隂雲籠伏如阻防然 又曰西望山在宣府城北三十五裡上有遼國西望山舎利碑可汗州清平軍下刺史 妫州 古城【補】妫泉溫泉阪泉 磨笄山 喬山 厯山 應夢山【補】東羊
房西羊房【補】
通鑒地理通釋石晉十六州考曰妫州妫川郡北齊立北燕州後周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