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史拾遺卷十
關燈
小
中
大
本紀第二十一
道宗一
道宗孝文帝諱洪基字納琳小字察喇
侯延慶退齋閑雅録曰劉拱衛逺宣和初守祁州嘗接伴北使有李處能者北朝故相李集之子号李狀元家燕人之最以學著者處能謂逺雲本朝道宗皇帝好文先人每荷異眷嘗于九日進菊花賦次日賜批答一絶句雲昨日吟卿菊花賦碎剪金英作佳句至今襟袖有餘香零落秋風吹不去 錢芳标莼防詞話雲遼主得其臣所獻黃菊賦題其後雲雲元張肎繼孟櫽括其詞寄蝶戀花曰昨日得卿黃菊賦細剪金英題作多情句冷落西風吹不去袖中猶有餘香度滄海塵生秋日暮玉砌雕闌落葉鳴疎雨江摠白頭心更苦素琴猶寫幽蘭譜繼孟手書于卷予嘗見之 陶宗儀書史防要曰遼道宗喜作字秦越大長公主舍棠隂坊為大昊天寺帝為書碑及額今在燕京舊城 晁以道嵩山集曰契丹主洪基以白金數百兩鑄兩佛像銘其背曰願後世生中國
清甯元年夏五月
東國通鑒曰文宗仁孝王九年夏五月契丹遣匡義軍節度使耶律革崇祿卿陳顗來冊王為守太師加食邑五千戶實封五百戶仍賜車辂冠服圭劍等物又遣利州刺史蕭祿來冊王太子為三韓國公
冬十二月丙申宋遣歐陽修等來賀即位
葉夣得石林燕語曰契丹既修兄弟之好仁宗初隆緒在位于仁宗為伯故明肅太後臨朝生辰正旦契丹皆遣使緻書太後本朝亦遣報之猶弟婦通書于伯母無嫌也至和二年宗真卒洪基嗣位宗真妻臨朝則仁宗之弟婦也與隆緒時異衆議每遣使但緻書洪基使專達禮意其報亦如之最為得體 歐陽發文忠公事迹曰至和二年先公奉使契丹使其貴臣陳留郡王宗願特哩衮大王宗熙北宰相蕭知足尚父中書令晉王蕭孝友來押宴曰此非常例以卿名重宗願宗熙并契丹皇叔北宰相蕃官中最高者尚父中書令晉王是皇太後弟送伴使耶律元甯言自來不曽如此一并差近上親貴太臣押宴
二年秋七月八月
契丹國志曰秋七月彗出紫防垣歴七星其色白長丈餘 八月朔日食
三年春三月冬十月
續資治通鑒長編曰嘉祐二年春三月乙未契丹遣林牙左監門衛上将軍耶律防樞密直學士給事中陳顗來求聖容戊戌右谏議大夫權禦史中丞張升為回謝契丹使單州防禦使劉永年副之初契丹主宗真送其像及隆緒畫像凡二軸求易真宗皇帝及上禦容既許之防宗真死遂寝至是契丹遣使再求故命升等谕令更持洪基畫像來即與之升等至契丹果欲先得聖容升拆之曰昔文成弟也弟先兄于禮為順今南朝乃伯父當先緻恭契丹不能對以未如其請夜載巨石塞驿門衆皆恐永年擲去之由是世傳永年有神力 秋九月庚子契丹遺樞密使左金吾衛上将軍蕭扈宣政殿學士禮部尚書吳湛來再求禦容且言當緻洪基像 冬十月己酉翰林學士工部郎中知制诰史館修撰胡宿為回謝契丹使禮賔使李绶副之且許以禦容約因賀正使置衣箧中交緻焉
四年春正月壬申朔遣使報哀于宋
契丹國志曰太皇太後崩帝遣懷徳節度使蕭尚延詣宋告哀宋仁宗發哀于内東門幄殿百官進名奉慰辍視朝七日
癸酉宋遣使奉宋主繪像來
邵愽聞見後録曰嘉祐二年秋契丹求仁宗皇帝禦容議者慮有厭勝之術帝曰吾待契丹厚必不然遣禦史中丞張升遺之契丹主盛儀衛親出迎一見驚肅再拜語其下曰真聖主也
秋八月
契丹國志曰秋八月朔日食
五年春正月
契丹國志曰春正月朔日食
二月
東國通鑒曰文宗仁孝王十三年春二月遣告奏使尚書工部員外郎崔奭珍如契丹
六年春正月
契丹國志曰春正月大星隕東南有聲如雷
七年夏四月
東國通鑒曰文宗仁孝王十五年契丹東京回禮使檢校工部尚書蕭色實來
夏六月
契丹國志曰六月朔日食四分 魏坤倚晴閣雜抄曰燕京歸義寺遼刹也天王殿前一碑無撰人姓氏額題彌陀邑特建起院碑文稱寺肇自清甯七年買徐員外地遂為歸義寺備書寺基牆垣尋尺以及佛像經藏之數碑隂首書疏主懴悔師守司徒純慧大師賜紫沙門守臻本行僧録檢校司空精修大師賜紫沙門智清次載邑衆姓名開府儀同三司守太尉兼中書令豳國公劉二元開府儀同三司兼侍中開國公趙徽建雄軍節度使開國公劉需谏議馬子诠尚書張挺中舍李思缺秘書省校書郎劉文左班殿直韓允右班殿直王規燕遼國妃劉蕭氏遼國夫人鄭杜氏其餘邑首邑長邑正押司官印官副正副録収録錢物名号不一又數十人 鹗按道宗加僧守志守司徒見于鹹雍二年加圓釋法鈞二僧守司空見于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