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篇 總論

關燈
○第一章滿清稱名之始

    出山海關東行,若奉天,或吉林,若黑龍江,中外人士皆以滿洲稱之者也。然試問滿洲之何以見稱,不獨漢族不能盡知,即滿族亦幾數典而忘祖。

    考滿洲舊壤,本在白山、黑水之間,于古為肅慎,漢為辰韓,魏晉為勿吉,隋唐為靺鞨,宋為女真之完顔部,明初為建州左、右衛。

    至其滿洲之所以見稱,本非地名,實由部族而假借用之也。蓋女真建部之始,本由肅慎轉音,而名為珠裡真,後訛為女真。愛親覺羅氏既為珠裡真後裔,遂由珠裡真而漸名為珠申。迨部族之勢日強,欲并吞鄰近諸部,爰先通好于西藏。西藏喇嘛以其為珠申之後也,慢呼之曰曼珠。愛親氏譯曼珠之義,知為妙吉祥,乃舍珠申,而以滿珠名其部族。後之漢字,易“珠”為“洲”者,以“洲”字義近地名,故假借用之,自此遂相沿不改雲。

    ○第二章滿洲頭顱之異

    範蔚宗之傳三韓也,稱辰韓人兒生,欲令頭扁,皆壓以石。滿洲舊部,即漢之辰韓地,故其遺風猶有存者。

    或有辨之者曰:滿洲舊俗,兒生數日,即置卧具,令兒仰寝其中,久而腦骨自平,頭形似扁。設以石壓頭,壯夫且不能堪,而以施之初堕地之小兒,實非人情所有,故不可信。

    然物之圓者,必被壓,始能平。頭之圓,亦猶物也,如不以石壓,則腦骨安能自平。或之言,實不合于物理。聞蒙古人生兒,以韋帶束之木闆,植立于地,長則股形微箕。歐洲婦人,以帶緊束其腰,故常細。滿族之以石壓頭使扁,與此二事同。

    以此之故,有見其太廟之懸像者,一曰奴兒哈赤,彼族所奉以為太祖也。一曰皇太極,彼族所奉以為太宗也。試谛審其頭顱,皆作扁圓狀。又有入紫光閣者,見其圖形之滿洲功臣亦然。然則滿族之異于漢族,但一望其頭顱,已灼然可見矣。

    ○第三章滿族之崇奉堂子

    崇奉堂子,為愛親覺羅氏特有之習慣。凡遇戰役,必先祭之。其神何名,無知之者。且祭獻之禮絕詭秘,往往不肯宣布。世皆強解之為祭天,謂即古者天子出征,類乎上帝,宜乎社,造乎祢之意。其實不然。

    昔有範生者,遊滿洲之遼陽城。見一古刹,欲入觀之,門者不許。謂欲瞻禮,隻可在門外焚禱,不得闖入。範生欲窮其異,與門者商,強而後可。乃至刹内,見塑像二,長各數丈。一為男子狀,向北植立,一為女子狀,南面抱其頸,體皆赤,态甚亵。問之土人,皆以公佛、母佛呼之。愛親覺羅氏所奉之堂子,蓋亦若是焉爾。是其特有之習慣。漢人見之,未有不發噱者也。

    ○第四章滿族之握兵柄

    典兵之權,為滿族所專有。未入關時,本以親王為統帥,如睿禮、鄭豫、肅勤等是也。入關以後,尚存此制。其餘雖不專任皇族,亦未嘗不用滿族。如康熙準噶爾之役,則費揚古也。雍正西南苗之役,則鄂爾泰也。乾隆準部之役,則永常等也。回疆之役,則兆惠等也。大金川之役,則傅恒也。小金川之役,則阿桂也。緬甸之役,則傅恒也。廓爾喀之役,則福康安也。嘉慶川鄂陝之役,則額勒登保、德楞泰也。此荦荦之大役,皆以滿人掌兵,而漢人不得預聞其事。

    洎乎洪、楊軍起,擾攘幾二十年,蹂躏幾十三省,滿人皆束手無策,乃任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等一司兵柄,遂開漢人殺漢人之路。

    迨假托立憲,欲集權于中央,于是複令蔭昌等,操陸軍部之總機關。不久而武漢發難,滿清亦随即于亡。

    ○第五章宮中之秘密

    滿清宮中,事事秘密,有出人意計外者。如皇上宿某宮中,召某妃嫔進禦,當直内監,則往彼赤體氈裹,背負而來。或曰,此明制。或曰,胤祯為宮人刺斃,是以此制至雍正後甫有之。語或近是,然年湮時遠,亦莫能詳也。宮中有地道通外方,有室,有戶,有床幾坐椅燈鏡等,遇變,帝辄攜其父母後妃兒女等入窟,外立一最親信之内監,手執槍枝,每連呼曰打拿。打拿者,滿洲語,平安也。危迫,則不呼打拿。帝後皆自盡,死其處,或由地道遁去。光緒季年,吳樾炸彈事發,滿人日夜數十驚,而宮中尤疑懼。那拉氏除坐朝數小時外,則偕帝後妃嫔等,潛入窟至數日之久。其時掌警部為尚書徐世昌,京津巡士,荷槍如雲,揮汗成雨,似臨大敵,誠可嗤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