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千三百七十八

關燈
十倍。

    其鹽價自必貴賤懸殊。

    欲百姓之舍賤買貴。

    舍近求遠。

    于情理亦未平允。

    何以從前定例時。

    不将鄰閩府屬。

    就近行銷。

    并恐他省亦有似此者。

    因降旨通谕各省督撫。

    彼此酌商調劑。

    使商民交便。

    以省緝私之繁。

    嗣據孫士毅等奏、酌籌建昌府屬設卡巡緝章程。

    朕恐有名無實。

    且商人行銷鹽引。

    利于就近。

    而憚于遠行。

    運鹽道路愈遠。

    腳費愈增。

    所費已屬不赀。

    若又添設巡卡。

    多增費用。

    不特病民。

    而且病商。

    複令長麟、全德、前往該處。

    察看情形。

    詳妥辦理。

    昨又思。

    無知小民。

    惟利是圖。

    祇知得尺則尺。

    得寸則寸。

    如建昌劃入閩省。

    私販即可越過建昌。

    沿及撫州、南昌、無所底止。

    恐巡緝亦未能周到。

    傳谕長麟等、不可回護前旨。

    稍存拘泥遷就之見。

    朕辦理庶務。

    毋必毋固。

    惟期利民便商。

    從不豫存成見。

    今據全德、将前旨所詢數款。

    查明核奏。

    所言甚是。

    其摺内稱、若将建昌一府。

    改食閩鹽。

    恐撫州等府。

    漸有私鹽闌入。

    于通省鹽務有關。

    是以該處向系減價敵私。

    合通省綱力。

    派出公費貼補。

    與朕昨降谕旨相同。

    果不出朕之所計。

    從前酌定行銷引鹽運道。

    全藉關津山隘。

    得以稽察遮攔。

    若舍此久定之界。

    聽其就便行銷。

    則平原地面。

    毫無阻隔。

    鄰鹽逐漸侵入。

    必緻無所底止。

    且以通綱之力。

    資助建昌一府公費衆擎易舉。

    于該處商人。

    并無賠累。

    況有杉關等隘口。

    可恃為門戶。

    堵截閩私。

    自應照孫士毅等奏。

    設立巡卡。

    增派兵役。

    嚴密稽查。

    以絕私販侵越之路。

    至江西一省情形如此。

    則他省可知。

    看來該督撫等酌議到時。

    亦與全德所奏大略相同。

    此事竟可不必更張。

    以悉仍其舊為是。

    長麟、全德、如未經出境。

    均可不必前往。

    如已前赴江西。

    祇須将各隘口如何設卡巡緝。

    可期永絕私販之處。

    會同詳悉履勘。

    核定章程。

    據實具奏。

    毋庸再議劃歸閩省之事。

    總之整饬鹾務。

    全在各地方官實力緝私。

    認真督察。

    使各銷各地。

    毋任鄰境鹽觔。

    絲毫闌入。

    則官引自必暢銷。

    私販無利可圖。

    并可不禁而自止也。

     ○吏部條奏、酌改铨選各事宜。

    一滿少詹事缺出。

    以内班學士論俸升轉。

    庶子、侍讀、侍講、洗馬、司業、作為其次應升。

    學士缺出。

    以内班庶子、侍讀、侍講、洗馬、司業、論俸拟定正陪。

    引見補放。

    其由外班通政司參議等員揀補之例。

    請停止。

    又中允、贊善、二缺。

    向例定為外班。

    均須試俸。

    查庶子、侍讀、侍講等官。

    均不試俸。

    嗣後中允、贊善、應一體辦理。

    再庶子以下。

    外班借補内班之缺。

    俟内班應升有人。

    按數扣還。

    一、旗員親老。

    铨選到班時。

    值外班扣除。

    應歸即用班。

    以京缺坐補。

    仍先盡丁憂服滿人員铨選。

    其因親老扣除。

    所遺外缺。

    即将其次人員升選。

    如其次亦系親老。

    并非頂選。

    另将無親老者铨補。

    一、佐雜教職等官。

    凡系親老、服滿、病痊起用者。

    不準捐免坐補原缺。

    一、給執照限期。

    在部貢監考職、肄業期滿、各館議叙謄錄、供事、于奉旨文到日。

    限一月。

    役滿書吏。

    在京限一月。

    在籍限兩月。

    俱令本員親領。

    一、吏員改籍、歸宗、複姓、更名等事。

    均請停止。

    得旨、所奏是。

    依議。

     ○又奏、已革捕役。

    止于酗酒鬥毆等事。

    州縣印捕官。

    照失于查察例。

    降一級留任。

    又差役私行拷逼緻死人犯。

    地方官降二級調用。

    毋庸查級議抵。

    其餘案情較輕者。

    準以加級紀錄抵銷。

    得旨、所奏是。

    依議。

     ○乙酉。

    谕曰、刑部議覆、江蘇省拏獲鹽犯謝鴻儀等。

    分别治罪一摺。

    案内孫元梅、以監生窩頓私鹽。

    至四千斤以上。

    恃符庇匪。

    未便因其系屬監生。

    即得免其為奴。

    應将該犯。

    改發黑龍江給披甲人為奴等語。

    所奏是。

    已依議行矣。

    該部議從重。

    原系遵朕谕令改者。

    向來監生犯事。

    罪應發遣者。

    例祇發往當差。

    與平人為奴者不同。

    定例本未允協。

    監生捐銜者多。

    即實是監生。

    既名列成均。

    理宜畏法自愛。

    若以定例從寬。

    辄敢恃符玩法。

    較之無知愚民。

    尤為不肖。

    且既犯罪斥革。

    即與平人無異。

    豈得因其原屬監生。

    即免為奴。

    緻滋輕縱。

    嗣後監生犯事。

    有似此情節較重者。

    俱照平人一律辦理。

    至在籍候選之進士、舉人、及其餘舉貢生員。

    皆屬身列衣冠。

    名登黉序。

    若能安分守法。

    立品讀書。

    為小民倡率。

    原當加以體貌。

    别于齊民。

    倘恃符縱肆。

    自蹈刑憲。

    是即不知君子懷刑之義。

    為士林所不齒。

    免其加倍治罪。

    已屬法外施仁。

    複轉較平人從輕定拟。

    何以明刑弼教。

    嗣後進士舉貢生員等。

    如祇系尋常過犯。

    不過行止敗類者。

    仍照舊例辦理。

    若系黨惡窩匪。

    卑污下賤者。

    着俱照平人之例問拟。

    以示懲儆。

     ○旌表守正捐軀廣東英德縣民龍士達妻鄧氏。

     ○丁亥。

    上禦勤政殿聽政。

     ○遣官祭關帝廟。

     ○谕曰、朕啟銮後。

    常青、着兼署吏部尚書。

    金簡、着兼署戶部尚書。

     ○又谕曰、朕啟銮後。

    步軍統領事務。

    着金簡暫行兼署。

    俟綿恩百日孝滿後。

    仍交綿恩署理。

     ○又谕、鑲藍旗護軍等。

    騎射生疎。

    皆由該護軍統領斌甯、平日廢弛。

    并不善為訓練之所緻。

    斌甯、雖因另案。

    由護軍統領降調。

    此次若不交部察議。

    仍覺幸免。

    況訓練系伊專責。

    咎尤難辭。

    斌甯、仍着交該部察議。

     卷之一千三百七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