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千三百二十八

關燈
監修總裁官經筵講官太子太傅文淵閣大學士文淵閣領閣事領侍衛内大臣稽察欽奉上谕事件處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務正黃旗滿洲都 統世襲騎都尉軍功加七級随帶加一級尋常加二級軍功紀錄一次臣慶桂總裁官經筵講官太子太傅文華殿大學士文淵閣領閣事稽察欽奉上谕事件處管理刑部戶部三庫事務世襲騎都尉軍功加十九級随帶加二級又加二級臣董诰内大臣戶部尚書鑲藍旗滿洲都統軍功紀錄五次尋常紀錄十四次臣德瑛經筵講官太子少保工部尚書紀錄六次臣曹振镛等奉敕修 乾隆五十四年。

    己酉。

    五月。

    丁己朔授一甲一名進士胡長齡、為翰林院修撰。

    一甲二名汪廷珍、一甲三名劉鳳诰、為翰林院編修。

     ○旌表守正捐軀山東壽張縣民李金聲妻于氏。

     ○戊午。

    谕、西藏自巴勒布滋事以來。

    業經大加懲創。

    但藏内諸務。

    必須一曉事大喇嘛。

    幫同達賴喇嘛辦理方為有益。

    濟嚨呼圖克圖、心地明白。

    熟習經典。

    素為唐古忒等敬信。

    着賞給畢裡克圖名号。

    任以紮薩克之職。

    前往西藏。

    幫同達賴喇嘛辦理一切。

    俾噶布倫等、諸事得有遵循。

    以副朕乂安全藏至意。

     ○軍機大臣議準、四川總督李世傑奏、前奉谕于打箭爐、察木多二處。

    酌貯糧儲。

    惟是口外山路修阻。

    轉輸米石。

    每石須腳價十五兩有零。

    所費過當。

    查口外地方。

    稞麥較多。

    秋收時頗可采買。

    先經饬員就近試買。

    每麥一石價不過四五兩之間。

    每麥稞一石、較麥價約賤二三錢。

    核之運米每石十五兩之價。

    實多節省。

    請于每歲秋收後。

    買足三千石。

    稞麥各半。

    建倉收貯。

    定價不得過四兩。

    買足時、照新疆屯防例。

    存七易三。

    借與本台商民僧番。

    秋後、每石加耗一升繳還。

    從之。

     ○旌表守正捐軀四川蒲江縣民劉公郭侄女劉氏。

     ○己未。

    孝誠仁皇後忌辰。

    遣官祭景陵。

     ○谕、本日據梁肯堂奏稱、開封、歸德、南陽、河南、汝甯、陳州六府暨許、汝陝光四州。

    于四月初十、十一二三、及二十一二三等日續得透雨。

    河北之彰德、衛輝、懷慶三府。

    亦于四月十一二三、及二十一二三等日。

    得雨深透等語。

    是河南河北各府州屬。

    俱經甘<雨澍>優沾。

    朕心少慰。

    但河北距省稍遠。

    或該撫前此拜摺時。

    尚未據各屬禀報。

    而開封為該撫駐劄之所。

    其歸德等處亦距省不遠。

    既于四月初旬續得雨澤。

    十八之摺内、即當奏明、何以無一字提及。

    直待朕傳旨詢問。

    始行繕摺具奏耶朕念切雨旸。

    無時或釋梁肯堂何不能。

    仰體朕懷。

    遲延若此。

    伊前為直隸藩司。

    辦事尚屬認真。

    豈以擢用巡撫。

    遂爾意存自滿。

    不以民依為重耶。

    此次姑。

    恕梁肯堂着饬行。

     ○又谕、上年大兵進剿安南。

    粵西民夫、運送糧饷踴躍急公。

    甚屬出力且前歲台灣用兵時曾調粵兵前往。

    而黔兵赴台灣時又系由粵西經過。

    因念該處地瘠民貧。

    連歲秋收未能豐稔恐民力不無拮據。

    曾降旨令該督撫等、查明各官兵經過地方。

    酌量蠲緩。

    茲據福康安等奏、此次官兵及上年。

    調赴台灣各兵、經過地方。

    查其應付多少。

    請分别蠲緩等語。

    着照所請、将應付較多之柳州、浔州、梧州、南甯、太平五府屬。

    五十四年應徵錢糧。

    概予蠲免其應付較少之各府州屬。

    所有本年應徵錢糧亦着緩徵半年。

    俾纾民力。

    該督撫務督饬所屬。

    妥協辦理。

    以副朕轸念邊氓至意。

    該部即遵谕行。

     ○谕軍機大臣等、據福康安等奏、阮惠親侄阮光顯、敬赍表貢進關乞降并籲懇進京入觐等語。

    此次阮惠遣伊親侄求降進表其情詞迫切。

    實屬出于至誠。

    已另降敕谕、令福康安宣示。

    看來此事即可完結。

    阿桂奉使在外。

    自必心存懸注。

    着将本日福康安等奏到各摺并所降谕旨。

    及阮惠表文。

    一并鈔寄阿桂閱看。

     ○敕谕安南阮光平知悉。

    據協辦大學士兩廣總督公福康安等奏、爾遣親侄阮光顯、敬赍表貢抵關乞降等語。

    将原表呈覽。

    朕閱爾表内稱、爾先有廣南之地。

    非與黎氏有上下之分。

    上年曾遣人叩關。

    備陳與黎氏構釁緣由。

    邊臣駁書。

    不即遞達嗣官兵出關征剿。

    直抵黎城。

    爾于今年正月前至黎城。

    欲向黎維祁、詢問籲請大兵之故。

    不料官兵一見爾衆奮勇殺戮。

    爾手下人等、猝難束手就縛。

    又值江橋拆斷。

    官兵緻有損傷不勝惶懼。

    已屢次遣人叩關請罪。

    并送回未出官兵。

    其戕害提鎮之人。

    業目睹正法本應躬詣阙廷。

    陳情請罪。

    因國内初罹兵革。

    人情惶惑。

    尚未安集。

    謹遣親侄阮光顯、随表入觐。

    并據阮光顯禀稱、爾俟國事稍定。

    尚乞親自到京瞻觐等語。

    安南黎氏臣事天朝恪供職貢。

    百有餘年。

    爾在廣南。

    從前并未修朝貢上年黎維祁母妻赴關控訴。

    以爾構亂稱兵占據其國。

    籲請救援。

    此事為天朝字小存亡、體統攸系。

    是以前任督臣孫士毅、自請帶兵出關爾雖曾遣人叩關辯訴。

    但守邊之臣。

    向來祇知安南有黎。

    不知有阮。

    駁回原禀。

    亦經奏聞。

    所辦甚正。

    然督臣孫士毅奏克複黎城之後。

    朕即以黎氏國内多故。

    黎維祁又複怯懦無能。

    看來天心竟有厭棄黎氏之意。

    朕從來辦理庶務無不順天而行。

    随即谕知孫士毅黎城既複。

    當即徹兵乃孫士毅未能遵旨速徹。

    在彼耽延。

    茲爾率衆至黎城。

    欲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