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十 天命十一年正月至八月

關燈
卒四萬。

    命悉移貯右屯衛。

    大軍前進。

    明錦州城守遊擊蕭升、中軍張賢、都司呂忠、松山參将左輔、中軍毛鳳翼、及大淩河、小淩河、杏山、連山、塔山、七城守将軍民。

    聞我軍至。

    皆震懾。

    焚其廬舍糧儲而遁。

    丁卯。

    大軍至甯遠。

    越城五裡。

    橫截山海關大路駐營。

    縱所俘還。

    俾入甯遠城。

    告曰。

    汝等此城。

    吾以兵二十萬來攻。

    破之必矣。

    城内官若降。

    吾将貴重之。

    加豢養焉。

    甯遠道袁崇煥答曰。

    汗何故遽爾加兵耶。

    錦甯二城。

    汝國既得而棄之。

    以所棄之地。

    吾修治而居。

    甯各守其地以死。

    讵肯降耶。

    且汗稱來兵二十萬。

    虛也。

    約有十三萬。

    我亦不以來兵為少也。

    上欲攻城。

    命軍中備攻具。

    戊辰。

    我兵執楯薄城下。

    将毀城進攻。

    時天寒土凍。

    鑿穿數處。

    城不堕。

    軍士奮勇攻擊間。

    明總兵滿桂、甯遠道袁崇煥、參将祖大壽、嬰城固守。

    火器礮石齊下。

    死戰不退。

    我兵不能攻。

    且退。

    翼日。

    再攻。

    又不能克而退。

    計二日攻城。

    傷我遊擊二人。

    備禦官二人。

    兵五百人。

    庚午。

    聞甯遠城南十六裡外。

    海中有覺華島。

    其山海關外兵丁糧刍。

    俱舟運於此。

    上命吳讷格、率所部八旗蒙古。

    更益滿兵八百。

    往取覺華島。

    我兵至。

    見明防守糧儲參将姚撫民、胡一甯、金觀、遊擊季善、吳玉、張國青、統兵四萬。

    營於冰上。

    鑿冰十五裡為壕。

    列陣以車楯衛之。

    我軍奪壕口入。

    擊之。

    遂敗其兵。

    盡斬之。

    又有二營兵。

    立島中山巅。

    我軍沖入。

    敗其兵。

    亦盡殲之。

    焚其船二千餘。

    并所積糧刍。

    高與屋等者千餘所。

    乃還。

    與大軍會。

    辛未。

    上還軍。

    至右屯衛。

    悉焚其糧 ○二月 二月。

    甲戌朔 ○壬午。

    上至渖陽。

    上自二十五歲。

    起兵以來。

    征讨諸處。

    戰無不捷。

    攻無不克。

    惟甯遠一城不下。

    不怿而歸○三月三月。

    甲辰朔 ○丙午。

    上谕群臣曰、朕所籌慮處甚多也。

    或朕心倦勤。

    怠於治道欤。

    或國事安危。

    民情甘苦。

    未能體察欤。

    功勳忠直之人。

    或倒置欤。

    吾之諸子。

    果效朕所為。

    盡心國事否欤。

    臣工果勤於政事否欤。

    朕所籌慮者此也。

    至於敵國情形。

    又所深念。

    當此晝夜計畫時。

    有可與言。

    可與謀。

    及勇於行陣者。

    欲進、斯進可也。

    可與言者。

    告以朕意。

    俾伊亦抒所見以對。

    其勇者。

    聞朕言。

    俾從而識之。

    蓋論出恒常。

    每及道要。

    語由粗略。

    可喻精微也。

    或有其人、既不能言。

    又臨敵無勇。

    徒仰視朕面。

    坐聽朕言。

    殊增郁悶耳。

    彼之才、彼之行。

    朕皆知之。

    欲面斥。

    恐其難堪。

    故不言也。

    諺雲、一人善射。

    十拙者随之。

    彼安享賢人創治之基。

    坐分勇者俘獲之物。

    何不如莠之借蔭於苗。

    自遂其生乎。

    數至朕前。

    何為也 ○四月 夏四月癸酉朔○初上與蒙古五部落喀爾喀貝勒等盟告天地。

    曾言若征明。

    與之同征。

    與明和。

    與之同和。

    後五部落貝勒背盟。

    私與明和。

    殺我國斥堠軍獻首於明。

    受其重賞。

    又屢刦我國使者财貨畜産。

    丙子上率諸貝勒大臣。

    統大軍征之。

    丁醜。

    出十方寺界。

    渡遼河。

    駐營。

    先選精騎。

    命諸貝勒統之。

    疾馳、迹其所居之地。

    上親率衆軍繼之。

    戊寅。

    大軍星夜前驅。

    己卯平旦。

    分兵八路并馳。

    前部四貝勒、二貝勒、及台吉阿濟格、碩托、先至喀爾喀巴林部落、巴圖魯貝勒葉黑幼子、貝勒囊奴克寨。

    囊奴克引從者數人。

    棄寨走。

    我國諸貝勒追及之。

    囊奴克且戰且走。

    後有一貝勒突前。

    引滿射。

    囊奴克未及避。

    中矢。

    堕馬死。

    射之者。

    乃四貝勒也。

    時有從四貝勒之希爾根者、馬乏。

    易他人馬乘之。

    馳至、沖入。

    擊散囊奴克從者。

    後大軍續至。

    取環近屯寨。

    收其畜産。

    辛巳。

    命大貝勒、二貝勒、四貝勒、台吉濟爾哈朗、阿濟格、嶽托、碩托、薩哈廉、統率精兵萬人、往西拉木輪地。

    遇彼人民。

    即收撫之。

    如馬力乏、則還。

    又命三貝勒、及八旗諸将、統兵二千。

    迹前行諸貝勒而進。

    時前行諸貝勒馬乏。

    不能進。

    未至其地而返。

    三貝勒乘夜行。

    與諸貝勒路相左。

    遂渡西拉木輪河。

    獲畜産無算。

    驅之不盡。

    乃還。

    與大軍會。

    上遂還軍。

    至滬渾河。

    駐營 ○五月 五月。

    壬寅朔。

    椎牛八。

    祀天祭纛。

    癸卯。

    蒙古喀爾喀巴林部落、貝勒古爾布什、所屬塔布囊喇班、及其弟得爾格爾。

    率其人百戶。

    逃入我營。

    是日、上以所獲人畜五萬六千五百。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