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六 天命四年正月至十一月

關燈
●大清太祖承天廣運聖德神功肇紀立極仁孝睿武端毅欽安弘文定業高皇帝實錄卷之六 ◆天命四年正月至十一月 監修總裁官光祿大夫太子太傅禮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臣覺羅勒德洪 總裁官光祿大夫太子太傅禮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加一級臣明珠光祿大夫禮部尚書保和殿大學士加三級臣王熙光祿大夫禮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臣吳正治資政大夫吏部尚書文華殿大學士加一級臣宋德宜等奉敕修 總裁官光祿大夫經筵講官太保議政大臣保和殿大學士總理兵部事三等伯加十六級臣鄂爾泰光祿大夫經筵日講官起居注太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學士仍兼管吏部尚書翰林院掌院事三等伯加十二級臣張廷玉光祿大夫經筵講官太子太保東閣大學士兼禮部尚書加五級臣徐本等奉敕恭校 天命四年正月 天命四年二月 天命四年三月 天命四年四月 天命四年五月 天命四年六月 天命四年七月 天命四年八月 天命四年十月 天命四年十一月○天命四年正月天命四年。

    己未。

    春正月。

    乙酉朔 ○丙戌上征葉赫。

    命大貝勒代善、率大臣十六人兵五千、往守紮喀關、防禦明兵。

    上親率貝勒諸臣、統大軍至葉赫。

    辛卯。

    深入其界、自克亦特城、粘罕寨、略至葉赫城東十裡、俘獲其人民畜産、焚其十裡以外廬舍、又取大小屯寨二十餘、及蒙古遊牧畜産、整兵而還、離葉赫城六十裡駐營。

    當進兵之日、葉赫懼、遺使向明開原總兵馬林告急。

    林率兵來助、與葉赫合、出城四十裡、見我國兵勢強盛、馬林懼不敢戰而退上亦班師 ○丙午。

    上遣明使李繼學、及通事一人還、齎書以告曰皇帝若能正遼人之罪、撤出邊之兵、悉直吾言釋吾七恨崇以王位、兵乃罷。

    其撫順所原有敕書五百道開原所原有敕書千道。

    仍給我軍士、再以彩币三千、黃金三百白金三千、為吾大臣等輸焉 ○庚戌。

    上命大臣穆哈連、率兵千人、盡收東海虎爾哈部散處遺民 ○天命四年二月 二月。

    乙卯朔。

    上谕群臣曰今有人懸書於門自稱其才可統馭千萬人第不用耳夫果有統馭千萬人之才衆豈不知之亦豈不舉之又有人焉才既不能馭衆、惟驕語於人曰、予曾臨敵受傷。

    夫受傷之人、已按傷加賞、更複何言。

    如伊拉喀者、統馭無能、反以不加優擢、妄生怨望。

    故置之死。

    羅木布、特爾孫、雖長於戰鬥、而沉湎於酒、無馭衆才、不過匹夫之勇耳、何堪任信。

    又如張球、武大海者、屢經戰陣、未立寸功。

    反雲試我後效。

    彼謂後此効力、誰其不効力者、将誰欺耶。

    以此誅張球而武大海以新附之人、姑宥之。

    嗣後總兵以下諸将佐、有不能奮勇當前反生怨忿者、即行奏聞。

    茲承天佑、肇造丕基。

    有仍蹈前轍者、必緻亂我國家殺毋赦 ○己巳。

    令夫役萬五千人、赴界凡、運石築城、以騎兵四百衛之 ○是月。

    明萬曆帝以我國兵勢日盛、懼為彼國患、将逞志於我集大兵來攻、以山海關總兵杜松、趙夢麟保定總兵王宣、遼陽總兵劉綎、遼東總兵李如柏、開鐵總兵馬林、遼陽副将賀世賢大同副将麻岩、廣甯道張铨、海蓋道康應乾、遼陽道閻鳴泰開原道潘宗顔、統兵二十萬、至遼東。

    經略楊鎬、遣我國逃卒齎書來、以軍期告、号大兵四十七萬於三月十有五日、乘月明時、分路進發。

    而明兵先期會於渖陽城。

    其左翼中路、以杜松、王宣、趙夢麟、張铨、督兵六萬、由渾河、出撫順關其右翼中路、以李如柏、賀世賢、閻鳴泰、督兵六萬、由清河、出鴉鹘關。

    其左翼北路、以馬林、麻岩、潘宗顔、督兵四萬、由開原合葉赫兵、出三岔口。

    其右翼南路、以劉綎康應乾、督兵四萬、合朝鮮兵、出寬奠口、向董鄂路。

    期於三月一日出邊。

    分四路進攻并趨我都城 ○天命四年三月 三月。

    甲申朔。

    先是明經略楊鎬齎書之人、以二月二十四日至、而二十九日、明總兵杜松等、督兵六萬、乘夜列炬出撫順關。

    我偵卒遙見火光、朔日辰刻、馳告在朝諸貝勒、時猶未奏聞而南路偵卒、又以二十九日未刻、明兵進董鄂境告諸貝勒大臣入奏上曰、明兵之來信矣。

    我國南路駐防之兵、有五百人、其南路兵來、即以此拒之明使我先見南路有兵者、誘我兵而南也。

    其由撫順所西來者、必大兵也、急宜拒戰、破此則他路兵不足患矣。

    即於辰刻、率大貝勒代善、及衆貝勒大臣、統城中兵出。

    而令大貝勒前行。

    時偵卒又以明兵出清河路告。

    大貝勒曰、清河之界道途偪仄、地勢崎岖、縱有兵來、未能驟至、我兵惟先往撫順以逆敵兵。

    遂過紮喀關、與達爾漢侍衛扈爾漢、集兵、待上至。

    時四貝勒以祀事後至、謂大貝勒曰、界凡山上我築城夫役在焉、無兵仗器械、山雖險、倘明之将帥、不惜士卒、奮力攻之、陷夫役、奈何。

    我兵宜急進、以安夫役、及防衛兵士之心、大貝勒等善其言、下令軍士盡擐甲。

    日過午、至大蘭岡。

    大貝勒、及扈爾漢、欲駐兵隐僻地、以待上至。

    四貝勒艴然曰、正宜耀兵列陣、明示敵人、壯我夫役士卒之膽、俾并力以戰、何故令兵立隐僻地耶。

    巴圖魯額亦都曰貝勒之言是也。

    我兵當堂堂正正、布列隊伍以向敵人。

    衆從之。

    遂督兵赴界凡、對明兵營壘、陣而待。

    初衆貝勒兵未至時、我國防衛築城夫役之兵四百人、伏撒爾湖谷口、伺明總兵杜松、王宣、趙夢麟之兵、過谷口将半、尾擊之、追至界凡渡口、與築城夫役合、據界凡山之吉林崖。

    杜松結營撒爾湖山、而自引兵圍吉林崖。

    仰攻我兵。

    我兵四百人、率衆夫役下擊之、一戰而斬明兵百人。

    正互相攻擊時、我國衆貝勒至、見明兵攻吉林崖者、約二萬人。

    又一軍列撒爾湖山巅、遙為聲勢。

    四大貝勒與諸将議曰、吉林崖巅、有防衛夫役之兵四百人、忽增千人助之、俾登山馳下沖擊、而以右翼四旗兵夾攻之。

    其撒爾湖山之兵、則以左翼四旗兵備禦焉。

    遂遣兵千人、往吉林崖。

    上至。

    問四大貝勒破敵策。

    四大貝勒具以前議告上曰日暮矣且從汝等。

    今分右翼四旗之二與左四旗兵合、先破撒爾湖山所駐兵、此兵破、則界凡之衆自喪膽矣。

    再令右二旗兵、遙望界凡明軍俟我兵吉林崖馳下沖擊時、并力以戰。

    是時我國之兵、近都城三十裡内者。

    乘善馬者先至、乘驽馬者繼續而來其遠方兵皆未至。

    於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