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百四十三

關燈
順治十七年。

    庚子。

    十二月。

    壬午朔。

    皇太後遣公遏必隆、祭端敬皇後。

      ○升江西袁州參将孫加印、為浙江衢州副将。

    廣東廣州水師右協參将吳文猷、為河南協守開封副将。

    福建福州水師署副将韓尚亮、為江西南贛右協副将。

    陝西慶陽署副将王可就、為浙江杭州城守副将。

      ○兵部議覆、禦史艾元複疏言、湖寇陸二、陳二、聚衆行劫。

    賄求招撫緣由。

    應敕江浙督撫嚴查。

    從前已撫之賊、應令各該督撫、嚴行密訪。

    有無通賊情形。

    見在安插何地。

    應移何衙門效用。

    務期解散黨類。

    無使釀害地方。

    嗣後果系嘯聚積年巨寇、率衆投誠。

    準其招撫。

    若草竊土寇、即行撲滅。

    毋得濫撫、以長亂萌。

    從之。

      ○癸未。

    遣内大臣伯索尼、祭端敬皇後。

      ○賞軍政卓異總兵官張勇、副将張玮等、袍服有差。

      ○甲申。

    降補吏部侍郎禅代、為都察院左副都禦史。

      ○福建道禦史胡文學奏言、舊例科場磨勘。

    必俟直省朱卷解齊、公閱全完、然後彙題。

    濡遲時日。

    彌縫轉移。

    為弊滋甚。

    更有神奸巨憝、乘人疑畏之際。

    借端恐吓。

    流毒無窮。

    請敕部速将解到朱卷、移科公閱。

    照省分題。

    庶公論早定。

    而鑽營訛詐之弊絕矣。

    得上□日、此奏是。

    禮部議奏。

      ○内大臣、會同刑部審奏耿焞一案。

    以耿焞已經病故。

    相應免議。

    賈一奇贓數太多。

    應拟絞監候。

    楊桂英、貪贓十兩以上。

    應革職。

    免籍沒。

    責四十闆。

    流徙甯古塔。

    尚祜卿、送耿焞銀兩涉虛。

    張有才、轉送銀兩與耿焞亦虛。

    俱應免議。

    得上□日、貪官本身既經流徙者。

    免其家産籍沒。

    今耿焞未經流徙、病故。

    應否籍沒家産、着再行确議具奏。

      ○丙戌。

    谕吏部。

    朕念諸臣世襲官職、得之不易。

    國家延世報功。

    典至重也。

    其不幸而無子孫者、即行停襲。

    何以示勸。

    前經議定承襲世官、應以親子孫襲替。

    如無子孫、應以親兄弟襲替。

    此外宗派疎遠、同族同姓者、不準襲替。

    及嗣養疎遠宗族之子者、亦不準襲替。

    其襲替時、應照見在世職之人派襲。

    朕反覆思維、于心尚有未惬。

    世職襲替、應論得功本身。

    使之相承。

    若照見在世職之人派襲。

    或遇有乏嗣者、雖永遠世職。

    竟緻斷絕。

    殊為可憫。

    嗣後凡系世職有子有孫者、仍照常襲替外。

    其無親生子孫、有本生祖父及親伯、叔、兄、弟、侄男、侄孫、概許襲替。

    其嗣養疎遠宗族之子、不許承襲。

    着永着為例。

    如有照前議停襲者、爾部即遵此谕、察明應襲之人。

    開列具奏。

      ○戊子。

    刑部侍郎尼滿、會同駐防京口大将軍劉之源等、遵上□日議奏。

    臣等查審馬逢知交通海逆一案。

    緣有海賊柳卯、于沙浦港、被我軍擒獲。

    逢知聲言系投誠之人。

    停留信宿。

    給食賞銀。

    托言令往招撫海船、縱之使還。

    又海逆鄭成功、曾遣僞副将劉澄、說令逢知改服衣冠。

    領兵往降。

    逢知聲言欲殺劉澄、而實未殺。

    反饋劉澄銀兩。

    又差人以扇遺成功。

    又将申報成功投誠之本先示成功。

    又蔡正、系奉上□日發回之人。

    不即斥逐。

    私留數月。

    将蔡正之發薙短以便潛往。

    又遣人護送出境。

    給以銀兩、及狐腋褂、附子、毯子等物。

    并寄成功書劄。

    至勸留劉澄招撫之事、訊之副将趙光祖、岑應元、供稱并無見據。

    又趙光祖等供劉澄帶來書。

    系逢知之弟馬三、接自逢知之手。

    即經裂碎焚毀。

    是逢知當日叛逆從賊。

    雖未顯着。

    然當海賊率衆、直犯江南之時、托言招撫。

    而陰相比附。

    不誅賊黨。

    而交通書信。

    且潛遣奸細往來。

    此則臣等查審所得之情節也。

    疏入。

    得上  □日、此所審供詞。

    着議政王、貝勒、大臣、核議具奏。

      ○鎮國公郭蓋卒。

    谥端純。

      ○己醜。

    以鑲紅旗滿洲阿達哈哈番誇紮、為護軍參領。

      ○予故廣東布政使司左布政使桑芸、祭葬如例。

      ○先是奉上谕、凡克城功次。

    應視攻戰艱苦、敵兵多寡而定。

    不可論城中之貧富。

    着另确議具奏。

    至是部議、凡遇敵寇甚衆、我師從梯登陴、艱苦攻克者。

    為頭等第一。

    或敵寇雖衆、主帥出謀制勝。

    士卒從梯攻克、不甚艱苦者。

    為第一等。

    或敵寇雖寡、我師從梯登陴、艱苦攻克者。

    為第二等。

    或敵寇既寡、主帥複出謀制勝。

    士卒從梯攻克、不甚艱苦者。

    為第三等。

    敵寇寡弱、守禦猶堅、我師從梯艱苦攻克者。

    為第四等。

    攻克州城功、較府城遞減一等。

    攻克縣城功、較州城遞減一等。

    衛與州同。

    所與縣同。

    凡府、州、縣、衛、所、用紅衣大炮攻破。

    我師奮勇前進。

    其功較從梯得城者。

    俱各減一等。

    或有寨所築城、我師艱苦攻克者。

    其功悉與得城同。

    此外凡遇府、州、縣、衛、所、寨、堡、山、台等處。

    用力、用計、用間、攻克等項功績。

    俟臨期酌定。

    從之。

      ○庚寅。

    工科左給事中楊鼐疏言、臣伏讀上谕、凡秋決各犯、概令減等拟罪。

    仰見皇上好生之德。

    浩蕩無涯。

    第按律減死一等、皆為流罪。

    而迩來則例不同。

    定拟難一。

    法曹聚議、或主内流。

    或主遠徙。

    盈廷紛雜。

    未有定論。

    若概遵新例、悉流邊遠。

    非所以仰體皇上矜宥生全之德意也。

    臣以為洪恩解網。

    法宜從輕。

    請敕法司、各照定例減等。

    昭示畫一。

    以廣皇仁。

    章下部議。

      ○辛卯。

    叙擊敗海寇功。

    授一等阿達哈哈番阿西泰巴圖魯、為三等阿思哈尼哈番。

    閑散章京高英齊、嚴國棟、李廷芝、署骁騎校楂爾敏、博地、為拖沙喇哈番。

    贈陣亡一等阿達哈哈番兼一拖沙喇哈番協領胡深布魯、拜他喇布勒哈番索博多、各加一拖沙喇哈番。

    佐領巴撒裡、撒爾泰、俱為拜他喇布勒哈番。

    佐領遏塞、骁騎校巴喀裡、阿哈裡、俱為拖沙喇哈番。

      ○壬辰。

    以正白旗拜他喇布勒哈番參齊赫、為參領。

      ○癸巳。

    禮部以元旦慶賀禮儀具奏。

    得上□日、免行慶賀禮。

    皇後蒙皇太後慈谕。

    此三四年來、未令朝谒慈甯宮。

    以後行禮事宜、有關皇後者。

    不必開列具奏。

      ○增設平西王屬下副都統六員。

      ○升湖廣上湖南道副使胡允、為雲南布政使司參政、分守金滄道。

    刑部郎中李煊、為雲南布政使司參議、分守洱海道。

    四川重慶府知府何毓秀、為雲南按察使司副使管參政事、分守臨元道。

    湖廣辰州府知府蘇弘谟、為雲南按察使司副使、清軍驿傳道。

    安陸府知府馬逢臯、為雲南按察使司副使、分巡臨安兵備道。

    永州府同知吉允迪、為雲南按察使司佥事、分巡水利道。

    四川保甯府同知紀堯典、為雲南按察使司佥事、分巡金騰兵備道。

    調補四川川西道副使田萃祯、為雲南按察使司副使、分巡洱海道。

    陝西關内道副使蔺一元、為雲南按察使司副使、分巡曲靖兵備道。

      ○免江南邳州、蕭、宿遷、沭陽等縣、十七年分水災額賦有差。

      ○刑科左給事中金漢鼎疏言、司寇為法官之長。

    非重大事情、豈容輕易渎告。

    近有瑣屑情詞、混行投訴。

    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