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九十九
關燈
小
中
大
丹、四衛經曆。
○戊戌。
升正白旗滿洲護軍參領白爾赫圖、為前鋒統領。
正白旗蒙古護軍參領多克信、為本旗梅勒章京。
○升湖廣長沙府同知呂繹如、為湖廣按察使司佥事、兼布政使司參議、分守下湖南道。
○以正白旗滿洲章京納哈布、為護軍參領。
○己亥。
谕吏部。
向以官制宜備。
設立尚寶司衙門滿漢各官。
專理用寶事務。
朕近見該司事簡員多。
且既有尚寶監承收。
又經内三院看用。
該司理事、副理事、卿丞等官、似皆可省。
今暫行裁去。
各官照品改用。
○以正黃旗滿洲一等侍衛巴哈連、鑲黃旗滿洲理事官哈什麻、俱為護軍參領。
○庚子。
谕吏部。
朕選庶吉士、作養教習、已經一年。
才學俱堪任用。
今科道缺員甚多。
欲将庶吉士改授科道。
觀其報效。
果有忠言谠論。
斯謂不負所學。
周季琬、王元曦、侯于唐、王命嶽、張松齡、劉祚遠、孫光祀、嚴沆、周宸藻、李立、伊辟、王益朋、梁鋐、着即補科道。
其習滿書庶吉士程邑、吳貞度、韓雄允、教習已久。
尚未純熟。
豈朕親加選取之意。
着以應得職銜外用。
○補庶吉士俞铎、為江南道監察禦史。
服阕禦史李森先、為四川道監察禦史。
○内翰林秘書院大學士車克、自陳學識疎淺。
難任機密。
請賜罷斥。
優上□日不允。
○壬寅。
賞經略右标提督張勇、貂裘、貂帽、甲胄、弓矢等物。
○癸卯。
谕六部都察院卿寺科道等官。
朝廷立賢無方。
不分南北。
南人中有賢有不肖。
北人中亦有賢有不肖。
朕近日處分各官、雖多南人。
皆以事情論。
非以地方論。
爾等比肩事主。
皆當仰體此意。
凡有論列、須從國家起見。
毋歧方隅。
毋立門戶。
毋洩己私忿。
毋代人誣陷。
毋以風聞辄告。
毋以小過苛求。
務期公忠自矢。
共還蕩平之治。
○甲辰。
谕吏部。
屯泰回京另用、已有谕上□日着作速來京。
其總督關防、及各項文卷、俱查檢明白。
交與秦世祯暫行管理。
屯泰不必等候新督交代。
爾部即遵谕速行。
○升鑲紅旗漢軍戶部右侍郎柯永蓁、為本旗固山額真。
○乙巳。
以正白旗滿洲二等侍衛碩代、三等侍衛額爾肯、俱為護軍參領。
○丙午。
谕禮部。
朕自親政以來。
夙夜冰兢。
罔敢怠忽。
務求克當天心。
光昭祖德民安物阜。
蚤底治平。
乃近者冬雷春雪。
隕石雨土。
所在見告。
變匪虛生。
皆朕不德所緻。
朕思天為天下而立君。
為君者代天敷治。
必使民物鹹若。
治臻上理。
然後可以仰答眷命。
今水旱連年。
民生困苦。
是朕有負于上天作君之心。
一過也。
祖宗創辟天下、以贻子孫。
為君者念祖宗栉風沐雨之勞。
必闡揚光大。
四海雍熙。
然後能守祖宗之成憲。
朕之天下、實本于太祖太宗、積功累仁所創垂。
今疆圉未靖。
徵調頻興。
是朕有負于祖宗付托之心。
一過也。
當睿王攝政之時、誅降濫賞。
屏斥忠良。
任用奸貪。
國家錢糧恣意耗費。
以緻百姓嗟怨。
人人望朕何日親政。
急為拯救。
今經六載。
雖極力更新。
乃猶康乂未奏。
災祲時聞。
是朕有負于百姓望治之心。
一過也。
用是恐懼靡甯。
撫躬自責。
披瀝悃誠。
冀回災變。
欲昭告于上帝祖宗實圖省改。
爾部作速擇吉具奏。
○谕吏兵二部。
固山額真朱瑪喇等、率兵擊敗侵犯廣東之賊李定國。
雪衡州桂林之忿。
快慰衆心。
朕甚嘉悅。
此番軍功、止照他處常例議叙。
其功次不及定數者、竟不議叙。
殊屬不合。
伊等軍功、着再加酌量議叙具奏。
其軍士有于主帥前首先陷陣、殺傷敵兵者。
亦着确察分别奏聞賞赉。
今攻城者少。
野戰者多。
此後不可、仍照舊例叙功。
爾二部會同、将叙功條例再議具奏。
○喀爾喀部落索特拔、宜爾登諾顔等、來貢馬。
宴赉如例。
○升刑科左給事中郭一鹗、為吏科都事中。
戶科左給事中董笃行、為禮科都給事中。
○丁未。
經略右标提督張勇陛辭。
上令内大臣索尼、巴哈、傳谕曰。
當今良将、如卿者甚少且軍務不可懸度。
卿至彼地、相機而行。
朕之所以諄諄誡卿者、勿得自負才勇。
輕視敵人。
慎之慎之。
○戊申。
陝西巡撫陳極新疏報、節婦、泾陽生員茹尚選妻王氏、年二十二、夫死。
事姑盡孝。
教子成名。
苦節三十八年。
洋縣生員李迥知妻王氏、年十八、夫死。
數欲自盡。
翁姑泣勸方止。
守節四十餘年。
安塞縣生員馬應龍妻高氏、夫死。
時年十八。
二子俱在襁褓。
後俱教養成名。
守節四十餘年。
烈婦、隴西生員趙之英妻王氏、安定監牧丁王二妻金氏、夫死。
俱自經柩前。
孝子、秦安縣生員吳玿、母病告天請以身代母殁後。
繼母四易。
俱推誠底豫。
富平縣生員田而成、母病、親嘗藥餌。
焚香籲天。
請以身代。
居喪、哀毀幾絕俱請照例旌表。
疏下禮部。
○戊戌。
升正白旗滿洲護軍參領白爾赫圖、為前鋒統領。
正白旗蒙古護軍參領多克信、為本旗梅勒章京。
○升湖廣長沙府同知呂繹如、為湖廣按察使司佥事、兼布政使司參議、分守下湖南道。
○以正白旗滿洲章京納哈布、為護軍參領。
○己亥。
谕吏部。
向以官制宜備。
設立尚寶司衙門滿漢各官。
專理用寶事務。
朕近見該司事簡員多。
且既有尚寶監承收。
又經内三院看用。
該司理事、副理事、卿丞等官、似皆可省。
今暫行裁去。
各官照品改用。
○以正黃旗滿洲一等侍衛巴哈連、鑲黃旗滿洲理事官哈什麻、俱為護軍參領。
○庚子。
谕吏部。
朕選庶吉士、作養教習、已經一年。
才學俱堪任用。
今科道缺員甚多。
欲将庶吉士改授科道。
觀其報效。
果有忠言谠論。
斯謂不負所學。
周季琬、王元曦、侯于唐、王命嶽、張松齡、劉祚遠、孫光祀、嚴沆、周宸藻、李立、伊辟、王益朋、梁鋐、着即補科道。
其習滿書庶吉士程邑、吳貞度、韓雄允、教習已久。
尚未純熟。
豈朕親加選取之意。
着以應得職銜外用。
○補庶吉士俞铎、為江南道監察禦史。
服阕禦史李森先、為四川道監察禦史。
○内翰林秘書院大學士車克、自陳學識疎淺。
難任機密。
請賜罷斥。
優上□日不允。
○壬寅。
賞經略右标提督張勇、貂裘、貂帽、甲胄、弓矢等物。
○癸卯。
谕六部都察院卿寺科道等官。
朝廷立賢無方。
不分南北。
南人中有賢有不肖。
北人中亦有賢有不肖。
朕近日處分各官、雖多南人。
皆以事情論。
非以地方論。
爾等比肩事主。
皆當仰體此意。
凡有論列、須從國家起見。
毋歧方隅。
毋立門戶。
毋洩己私忿。
毋代人誣陷。
毋以風聞辄告。
毋以小過苛求。
務期公忠自矢。
共還蕩平之治。
○甲辰。
谕吏部。
屯泰回京另用、已有谕上□日着作速來京。
其總督關防、及各項文卷、俱查檢明白。
交與秦世祯暫行管理。
屯泰不必等候新督交代。
爾部即遵谕速行。
○升鑲紅旗漢軍戶部右侍郎柯永蓁、為本旗固山額真。
○乙巳。
以正白旗滿洲二等侍衛碩代、三等侍衛額爾肯、俱為護軍參領。
○丙午。
谕禮部。
朕自親政以來。
夙夜冰兢。
罔敢怠忽。
務求克當天心。
光昭祖德民安物阜。
蚤底治平。
乃近者冬雷春雪。
隕石雨土。
所在見告。
變匪虛生。
皆朕不德所緻。
朕思天為天下而立君。
為君者代天敷治。
必使民物鹹若。
治臻上理。
然後可以仰答眷命。
今水旱連年。
民生困苦。
是朕有負于上天作君之心。
一過也。
祖宗創辟天下、以贻子孫。
為君者念祖宗栉風沐雨之勞。
必闡揚光大。
四海雍熙。
然後能守祖宗之成憲。
朕之天下、實本于太祖太宗、積功累仁所創垂。
今疆圉未靖。
徵調頻興。
是朕有負于祖宗付托之心。
一過也。
當睿王攝政之時、誅降濫賞。
屏斥忠良。
任用奸貪。
國家錢糧恣意耗費。
以緻百姓嗟怨。
人人望朕何日親政。
急為拯救。
今經六載。
雖極力更新。
乃猶康乂未奏。
災祲時聞。
是朕有負于百姓望治之心。
一過也。
用是恐懼靡甯。
撫躬自責。
披瀝悃誠。
冀回災變。
欲昭告于上帝祖宗實圖省改。
爾部作速擇吉具奏。
○谕吏兵二部。
固山額真朱瑪喇等、率兵擊敗侵犯廣東之賊李定國。
雪衡州桂林之忿。
快慰衆心。
朕甚嘉悅。
此番軍功、止照他處常例議叙。
其功次不及定數者、竟不議叙。
殊屬不合。
伊等軍功、着再加酌量議叙具奏。
其軍士有于主帥前首先陷陣、殺傷敵兵者。
亦着确察分别奏聞賞赉。
今攻城者少。
野戰者多。
此後不可、仍照舊例叙功。
爾二部會同、将叙功條例再議具奏。
○喀爾喀部落索特拔、宜爾登諾顔等、來貢馬。
宴赉如例。
○升刑科左給事中郭一鹗、為吏科都事中。
戶科左給事中董笃行、為禮科都給事中。
○丁未。
經略右标提督張勇陛辭。
上令内大臣索尼、巴哈、傳谕曰。
當今良将、如卿者甚少且軍務不可懸度。
卿至彼地、相機而行。
朕之所以諄諄誡卿者、勿得自負才勇。
輕視敵人。
慎之慎之。
○戊申。
陝西巡撫陳極新疏報、節婦、泾陽生員茹尚選妻王氏、年二十二、夫死。
事姑盡孝。
教子成名。
苦節三十八年。
洋縣生員李迥知妻王氏、年十八、夫死。
數欲自盡。
翁姑泣勸方止。
守節四十餘年。
安塞縣生員馬應龍妻高氏、夫死。
時年十八。
二子俱在襁褓。
後俱教養成名。
守節四十餘年。
烈婦、隴西生員趙之英妻王氏、安定監牧丁王二妻金氏、夫死。
俱自經柩前。
孝子、秦安縣生員吳玿、母病告天請以身代母殁後。
繼母四易。
俱推誠底豫。
富平縣生員田而成、母病、親嘗藥餌。
焚香籲天。
請以身代。
居喪、哀毀幾絕俱請照例旌表。
疏下禮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