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八十
關燈
小
中
大
順治十一年。
甲午。
春正月。
壬辰朔。
上詣堂子行禮還入宮拜神畢朝皇太後于慈甯宮禦太和殿諸王、文武群臣、及外藩蒙古、上表、行慶賀禮是日賜宴。
○朝鮮國王李淏。
遣陪臣沈之源等、表賀冬至、元旦、萬壽聖節附貢方物、及□山戊不□貢。
宴赉如例。
○總督陝西太子太保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副都禦史孟喬芳卒。
○甲午。
工科右給事中許作梅劾奏、鄖陽撫治朱國柱、玩寇殃民賊圍竹山蔣家寨。
竟未遣兵援巢□刀、以一矢相加辱簡命而誤封疆請嚴加處分得上□日、國柱明白回奏。
○乙未。
升太常寺理事官布顔、為禮部啟心郎。
戶部理事官巴格、兵部他赤哈哈番董安國、俱為工部啟心郎。
太仆寺副理事官楊茂勳、為刑部理事官。
○丙申。
升江西操捕都司佥書毛鳳翔、為山西掌印都司江西管屯都司佥書陳應龍、為湖廣掌印都司 ○丁酉。
孟春。
享太廟、上親詣行禮。
○遣官祭太□山戊不□月将之神。
○戊戌。
以正黃旗滿洲三等侍衛阿木爾圖、為護軍參領。
○己亥。
賜蒙古諸王、貝勒、貝子公等宴于太和殿。
○工科副理事官祁通格奏言、漢官輕罪、皆議罰俸滿官則有納贖之例請自今滿官有緣事、應納贖者照漢官例、改為罰俸至滿官品職、皆由戰功而得今或以一時一事之過、遂行褫革血戰勤勞頓歸烏有請自今公侯以下大小臣工除大貪大弊不赦外其餘酌量處治、懇勿遽行革職又漢官處分、悉歸吏部。
而滿官小事、辄送刑部亦非所以崇國體而勵臣節。
請自今未經革職者、悉聽吏部議處則體統全而名節勵矣。
疏下部議。
○庚子。
大學士馮铨等疏奏、原任禦史郝浴、吏科都給事中向玉軒、翰林王崇簡、張天植、中書舍人宋徵璧、定遠縣知縣李人龍、故明詞臣楊廷鑒、宋之繩、吳偉業、方拱乾、中書舍人陳士本、知縣黃國琦、俱堪擢用下所司确議。
○己刻日生抱氣色黑青赤。
○辛醜。
谕工部。
江甯蘇杭等處地方連年水旱。
小民困苦已極議赈則勢難周。
屢蠲、又恐國用不足。
朕用是恻然于中。
念織造衙門、原供服禦賞赉之用。
前此未能遽罷。
近聞甚為民累。
夫民既苦賦稅、又苦織役、何由得安民既不安、朕豈忍被服美麗、不為之所乎。
嗣後織造、除祝帛诰敕等項、着巡撫布政織解外、其餘暫停二年。
爾部即行傳谕其應徹官役、并應解錢糧事宜、作速議奏。
○予殉難廣西右江道參議金漢蕙、府江道副使周永緒、平樂府知府尹明廷、平樂縣知縣塗起鵬、富川縣知縣華鐘、祭葬如例 ○刑科給事中陳忠靖劾奏倉場侍郎任浚、久戀崇階未聞報稱且職司倉場不能禁革陋規有負簡任得上□日任浚明白回奏 ○申刻日旁生兩珥。
上生抱氣色黃。
○壬寅。
上幸内院。
谕陳名夏、呂宮曰。
朕前聞總督孟喬芳病故、深用轸恻不禁淚下。
喬芳與朕、甯有姻戚哉。
但以其為國忠勤效力故也。
比年以來朕之眷顧漢官、視滿官有加夫滿官自太祖太宗時、宣力從征。
出百死、方得至是。
朕之優待漢官者、豈以其有功而然。
蓋期其既受朕恩、必盡忠圖報耳。
今觀漢官之圖報主恩者、何竟無一人耶。
陳名夏奏曰。
君之愛臣、猶父母之愛子。
臣之不能承順乎君、猶子之不能承順乎父母也臣等豈無報效之心。
即有此心皇上或無由洞悉耳。
上曰。
數年來徒廑朕懷、曾無愉快應升之人得升、不思圖報、猶可不應升者、越次簡用。
全不思報反謂己才所緻陳名夏奏曰。
皇上厚恩、無不思報。
但臣等才庸識淺、緻有錯失、為難必耳上曰。
錯失何妨。
與其才高而不思報國、不如才庸而思報國之為愈也。
倘明知而不思報效。
擅敢亂行。
事發、決不輕貸。
彼時毋得怨朕。
自贻伊戚耳。
○升編修王世功、為内翰林秘書院侍讀 ○增設兵部督捕衙門滿洲主事、繙譯滿漢字主事各一員。
他赤哈哈番、筆帖式哈番各八員。
○癸卯。
谕禮部。
嗣後每年元宵令節十四、十五、十六、三日。
不賽神。
不還願。
着為例 ○甲辰。
以正黃旗漢軍祖澤潤、為本旗固山額真。
○升詹事府詹事胡兆龍、為内翰林秘書院學士。
大理寺卿魏琯、為兵部督捕右侍郎。
○增設督捕衙門滿洲理事官、漢軍理事官、漢郎中員外郎各一員。
主事四員。
○工科給事中張王治劾奏、都察院左副都禦史林德馨、既無嘉猷。
又乏風采。
不能率屬圖報、有忝重任。
得上□日、該部院察奏。
○乙巳。
以鑲白旗滿洲二等護衛嘉泰、為護軍參領。
○升江西右布政使莊應會、為廣西布政使司左布政使。
河南右布政使李中梧、為四川布政使司左布政使。
江西按察使李長春、為廣東布政使司右布政使。
廣西按察使張自昌、為湖廣布政使司右布政使。
山西
甲午。
春正月。
壬辰朔。
上詣堂子行禮還入宮拜神畢朝皇太後于慈甯宮禦太和殿諸王、文武群臣、及外藩蒙古、上表、行慶賀禮是日賜宴。
○朝鮮國王李淏。
遣陪臣沈之源等、表賀冬至、元旦、萬壽聖節附貢方物、及□山戊不□貢。
宴赉如例。
○總督陝西太子太保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副都禦史孟喬芳卒。
○甲午。
工科右給事中許作梅劾奏、鄖陽撫治朱國柱、玩寇殃民賊圍竹山蔣家寨。
竟未遣兵援巢□刀、以一矢相加辱簡命而誤封疆請嚴加處分得上□日、國柱明白回奏。
○乙未。
升太常寺理事官布顔、為禮部啟心郎。
戶部理事官巴格、兵部他赤哈哈番董安國、俱為工部啟心郎。
太仆寺副理事官楊茂勳、為刑部理事官。
○丙申。
升江西操捕都司佥書毛鳳翔、為山西掌印都司江西管屯都司佥書陳應龍、為湖廣掌印都司 ○丁酉。
孟春。
享太廟、上親詣行禮。
○遣官祭太□山戊不□月将之神。
○戊戌。
以正黃旗滿洲三等侍衛阿木爾圖、為護軍參領。
○己亥。
賜蒙古諸王、貝勒、貝子公等宴于太和殿。
○工科副理事官祁通格奏言、漢官輕罪、皆議罰俸滿官則有納贖之例請自今滿官有緣事、應納贖者照漢官例、改為罰俸至滿官品職、皆由戰功而得今或以一時一事之過、遂行褫革血戰勤勞頓歸烏有請自今公侯以下大小臣工除大貪大弊不赦外其餘酌量處治、懇勿遽行革職又漢官處分、悉歸吏部。
而滿官小事、辄送刑部亦非所以崇國體而勵臣節。
請自今未經革職者、悉聽吏部議處則體統全而名節勵矣。
疏下部議。
○庚子。
大學士馮铨等疏奏、原任禦史郝浴、吏科都給事中向玉軒、翰林王崇簡、張天植、中書舍人宋徵璧、定遠縣知縣李人龍、故明詞臣楊廷鑒、宋之繩、吳偉業、方拱乾、中書舍人陳士本、知縣黃國琦、俱堪擢用下所司确議。
○己刻日生抱氣色黑青赤。
○辛醜。
谕工部。
江甯蘇杭等處地方連年水旱。
小民困苦已極議赈則勢難周。
屢蠲、又恐國用不足。
朕用是恻然于中。
念織造衙門、原供服禦賞赉之用。
前此未能遽罷。
近聞甚為民累。
夫民既苦賦稅、又苦織役、何由得安民既不安、朕豈忍被服美麗、不為之所乎。
嗣後織造、除祝帛诰敕等項、着巡撫布政織解外、其餘暫停二年。
爾部即行傳谕其應徹官役、并應解錢糧事宜、作速議奏。
○予殉難廣西右江道參議金漢蕙、府江道副使周永緒、平樂府知府尹明廷、平樂縣知縣塗起鵬、富川縣知縣華鐘、祭葬如例 ○刑科給事中陳忠靖劾奏倉場侍郎任浚、久戀崇階未聞報稱且職司倉場不能禁革陋規有負簡任得上□日任浚明白回奏 ○申刻日旁生兩珥。
上生抱氣色黃。
○壬寅。
上幸内院。
谕陳名夏、呂宮曰。
朕前聞總督孟喬芳病故、深用轸恻不禁淚下。
喬芳與朕、甯有姻戚哉。
但以其為國忠勤效力故也。
比年以來朕之眷顧漢官、視滿官有加夫滿官自太祖太宗時、宣力從征。
出百死、方得至是。
朕之優待漢官者、豈以其有功而然。
蓋期其既受朕恩、必盡忠圖報耳。
今觀漢官之圖報主恩者、何竟無一人耶。
陳名夏奏曰。
君之愛臣、猶父母之愛子。
臣之不能承順乎君、猶子之不能承順乎父母也臣等豈無報效之心。
即有此心皇上或無由洞悉耳。
上曰。
數年來徒廑朕懷、曾無愉快應升之人得升、不思圖報、猶可不應升者、越次簡用。
全不思報反謂己才所緻陳名夏奏曰。
皇上厚恩、無不思報。
但臣等才庸識淺、緻有錯失、為難必耳上曰。
錯失何妨。
與其才高而不思報國、不如才庸而思報國之為愈也。
倘明知而不思報效。
擅敢亂行。
事發、決不輕貸。
彼時毋得怨朕。
自贻伊戚耳。
○升編修王世功、為内翰林秘書院侍讀 ○增設兵部督捕衙門滿洲主事、繙譯滿漢字主事各一員。
他赤哈哈番、筆帖式哈番各八員。
○癸卯。
谕禮部。
嗣後每年元宵令節十四、十五、十六、三日。
不賽神。
不還願。
着為例 ○甲辰。
以正黃旗漢軍祖澤潤、為本旗固山額真。
○升詹事府詹事胡兆龍、為内翰林秘書院學士。
大理寺卿魏琯、為兵部督捕右侍郎。
○增設督捕衙門滿洲理事官、漢軍理事官、漢郎中員外郎各一員。
主事四員。
○工科給事中張王治劾奏、都察院左副都禦史林德馨、既無嘉猷。
又乏風采。
不能率屬圖報、有忝重任。
得上□日、該部院察奏。
○乙巳。
以鑲白旗滿洲二等護衛嘉泰、為護軍參領。
○升江西右布政使莊應會、為廣西布政使司左布政使。
河南右布政使李中梧、為四川布政使司左布政使。
江西按察使李長春、為廣東布政使司右布政使。
廣西按察使張自昌、為湖廣布政使司右布政使。
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