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六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一百八十四頃、七年分額賦。
○丁未。
贈殉難山西臨晉縣縣丞吳希賢、為金吾左衛經曆。
夏縣縣丞汪光祖為旗手衛經曆。
山東沂水縣典史楊懋文為本省夏汁縣主簿各賜祭一次。
○予陝西殉難榆林西路兵備道參政夏時芳榆林東路兵備道副使夏廷印河西道副使王希舜延安府知府宋從心戶部郎中朱予昇鄜州知州李芳徵神木縣知縣徐之龍安塞縣知縣黃瑤宜君縣知縣賈士璋宜川縣知縣尤一德神木縣典史章德英祭葬如例 ○辛亥。
甯夏巡撫都察院右副都禦史李鑒卒。
○以定南王下阿思哈尼哈番全節為都督同知充随征右翼總兵官。
○壬子。
以馬鳴佩為戶部侍郎。
碩代、為内國史院侍讀學士 ○升鑲黃旗漢軍甲喇章京範達禮正黃旗滿洲護軍參領伊爾都齊、正白旗滿洲護軍參領穆福正紅旗漢軍甲喇章京吳國祯俱為本旗梅勒章京鑲黃旗漢軍趙宗科正紅旗漢軍夏廷璞為甲喇章京 ○癸醜。
授劄委都督同知楊遇明以原銜充湖南右路總兵官 ○丙辰。
輔國公舒翁固圖卒。
谥懷思。
○丁巳。
江甯巡撫土國寶聞革職嚴訊之上□日自缢。
○己未。
谕内三院。
近日痘疹甚多朕避處淨地凡滿漢蒙古官民有被冤控告者内而赴各該衙門外而赴各該地方官告理此時奏告之人、概行禁止如有違上□日奏行者按律治罪如有枉斷負屈迫情訴告者當赴都察院通政使司衙門申告兩衙門如不準理亦必俟過此時再行奏告。
爾衙門傳與刑部刊刻告示曉谕滿漢蒙古官民知之。
○辛酉。
裁山西威遠衛千總二員。
百總五員。
經曆一員。
大同前後衛千總二員。
百總三員。
平魯衛千總二員。
經曆一員。
朔州衛經曆一員。
安東衛右所千總一員。
百總二員。
經曆一員。
○改湖廣鎮筸參将為副将兵一千六百名分為左右二營。
各設都司一員。
中軍守備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丁卯。
改吏部侍郎周國佐為兵部左侍郎左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禦史巡撫江甯等處提督軍務。
○準廣西巡撫王一品解任養疾 ○戊辰。
順天府進春。
○增設江南吳縣長洲嘉定昆山、常熟、吳江、華亭、上海、青浦、武進、宜興、無錫、江陰、浙江、嘉興、秀水、海鹽、崇德、嘉善桐鄉平湖歸安烏程德清長興管糧主簿各一員。
○贈山西殉難長子縣知縣李允昇屯留縣知縣陳思忠為本省按察使司佥事蔭一子入監讀書漳澤驿驿丞吳崇信為河南濟源縣主簿 ○準江南高淳縣□山戊不□輸漕糧一萬六千八百五十石、改徵折色着為例 ○内院大學士希福等奏言恭惟我太祖武皇帝開創豐功太宗文皇帝嗣位即命儒臣纂成實錄功德昭如日月谟烈、垂諸奕禩臣等伏思太宗文皇帝德業弘遠益擴丕基、必備載史冊、永為法守。
用昭我皇上孝思且皇上躬親大政以來事事恪遵太宗心法纂修實錄大典、尤不可緩謹請皇上敕行期于速竣則太宗功德彰于永久而皇上承先之志彌光矣伏乞特頒欶谕行臣衙門纂修應用官員人役臣等另疏具奏其公費、錢糧乞敕下該部察例奏請報可。
○兵部議覆定南王孔有德疏言沅州兵單。
可虞應于現兵三千外撥績順公标下右路總兵官楊遇明所統兵二千名合為五營并兩營将官調赴鎮。
守其右路總兵官标下餘兵三千名改設副将統領。
即以先推沅州副将楊國勳管轄至各營應用将領行續順公等确議報部從之 ○又議覆浙閩總督陳錦疏言舟山設陸兵一千名為中營。
水兵二千名為左右二營以定海水師左營錢塘水師左營及提标定鎮标兵調補總統副将一員每營遊擊一員守備一員千總二員把總四員中營遊擊即兼管副将标下中軍事其錢塘水師左營已留舟山所有右營應改為氏塘水營報可 ○辛未。
□山戊不□暮享太廟遣固山貝子吳達海行禮。
○遣官祭四祖陵福陵昭陵。
○遣官祭太□山戊不□月将之神。
○是□山戊不□人丁戶口一千六十三萬三千三百二十六田地山蕩二百九十萬八千五百八十四頃六十一畝畦地二萬二千九百八十個徵銀二千一百一十萬一百四十二兩有奇米麥豆五百七十三萬九千四百二十四石四鬥有奇草四百七十四萬三千一百一束中茶三萬五千四百五十三篦行鹽三百四十七萬八千五百二十八引徵課銀一百九十六萬五千一百五十九兩九錢有奇鑄制錢二十四萬三千五十萬九千五十有奇。
舊鑄銅錢二十一萬三千三百七十有奇鈔一十二萬八千一百七十二貫四百七十有奇
○丁未。
贈殉難山西臨晉縣縣丞吳希賢、為金吾左衛經曆。
夏縣縣丞汪光祖為旗手衛經曆。
山東沂水縣典史楊懋文為本省夏汁縣主簿各賜祭一次。
○予陝西殉難榆林西路兵備道參政夏時芳榆林東路兵備道副使夏廷印河西道副使王希舜延安府知府宋從心戶部郎中朱予昇鄜州知州李芳徵神木縣知縣徐之龍安塞縣知縣黃瑤宜君縣知縣賈士璋宜川縣知縣尤一德神木縣典史章德英祭葬如例 ○辛亥。
甯夏巡撫都察院右副都禦史李鑒卒。
○以定南王下阿思哈尼哈番全節為都督同知充随征右翼總兵官。
○壬子。
以馬鳴佩為戶部侍郎。
碩代、為内國史院侍讀學士 ○升鑲黃旗漢軍甲喇章京範達禮正黃旗滿洲護軍參領伊爾都齊、正白旗滿洲護軍參領穆福正紅旗漢軍甲喇章京吳國祯俱為本旗梅勒章京鑲黃旗漢軍趙宗科正紅旗漢軍夏廷璞為甲喇章京 ○癸醜。
授劄委都督同知楊遇明以原銜充湖南右路總兵官 ○丙辰。
輔國公舒翁固圖卒。
谥懷思。
○丁巳。
江甯巡撫土國寶聞革職嚴訊之上□日自缢。
○己未。
谕内三院。
近日痘疹甚多朕避處淨地凡滿漢蒙古官民有被冤控告者内而赴各該衙門外而赴各該地方官告理此時奏告之人、概行禁止如有違上□日奏行者按律治罪如有枉斷負屈迫情訴告者當赴都察院通政使司衙門申告兩衙門如不準理亦必俟過此時再行奏告。
爾衙門傳與刑部刊刻告示曉谕滿漢蒙古官民知之。
○辛酉。
裁山西威遠衛千總二員。
百總五員。
經曆一員。
大同前後衛千總二員。
百總三員。
平魯衛千總二員。
經曆一員。
朔州衛經曆一員。
安東衛右所千總一員。
百總二員。
經曆一員。
○改湖廣鎮筸參将為副将兵一千六百名分為左右二營。
各設都司一員。
中軍守備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丁卯。
改吏部侍郎周國佐為兵部左侍郎左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禦史巡撫江甯等處提督軍務。
○準廣西巡撫王一品解任養疾 ○戊辰。
順天府進春。
○增設江南吳縣長洲嘉定昆山、常熟、吳江、華亭、上海、青浦、武進、宜興、無錫、江陰、浙江、嘉興、秀水、海鹽、崇德、嘉善桐鄉平湖歸安烏程德清長興管糧主簿各一員。
○贈山西殉難長子縣知縣李允昇屯留縣知縣陳思忠為本省按察使司佥事蔭一子入監讀書漳澤驿驿丞吳崇信為河南濟源縣主簿 ○準江南高淳縣□山戊不□輸漕糧一萬六千八百五十石、改徵折色着為例 ○内院大學士希福等奏言恭惟我太祖武皇帝開創豐功太宗文皇帝嗣位即命儒臣纂成實錄功德昭如日月谟烈、垂諸奕禩臣等伏思太宗文皇帝德業弘遠益擴丕基、必備載史冊、永為法守。
用昭我皇上孝思且皇上躬親大政以來事事恪遵太宗心法纂修實錄大典、尤不可緩謹請皇上敕行期于速竣則太宗功德彰于永久而皇上承先之志彌光矣伏乞特頒欶谕行臣衙門纂修應用官員人役臣等另疏具奏其公費、錢糧乞敕下該部察例奏請報可。
○兵部議覆定南王孔有德疏言沅州兵單。
可虞應于現兵三千外撥績順公标下右路總兵官楊遇明所統兵二千名合為五營并兩營将官調赴鎮。
守其右路總兵官标下餘兵三千名改設副将統領。
即以先推沅州副将楊國勳管轄至各營應用将領行續順公等确議報部從之 ○又議覆浙閩總督陳錦疏言舟山設陸兵一千名為中營。
水兵二千名為左右二營以定海水師左營錢塘水師左營及提标定鎮标兵調補總統副将一員每營遊擊一員守備一員千總二員把總四員中營遊擊即兼管副将标下中軍事其錢塘水師左營已留舟山所有右營應改為氏塘水營報可 ○辛未。
□山戊不□暮享太廟遣固山貝子吳達海行禮。
○遣官祭四祖陵福陵昭陵。
○遣官祭太□山戊不□月将之神。
○是□山戊不□人丁戶口一千六十三萬三千三百二十六田地山蕩二百九十萬八千五百八十四頃六十一畝畦地二萬二千九百八十個徵銀二千一百一十萬一百四十二兩有奇米麥豆五百七十三萬九千四百二十四石四鬥有奇草四百七十四萬三千一百一束中茶三萬五千四百五十三篦行鹽三百四十七萬八千五百二十八引徵課銀一百九十六萬五千一百五十九兩九錢有奇鑄制錢二十四萬三千五十萬九千五十有奇。
舊鑄銅錢二十一萬三千三百七十有奇鈔一十二萬八千一百七十二貫四百七十有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