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六十一

關燈
順治八年。

    辛卯。

    冬十月。

    乙巳朔。

    享太廟上親詣行禮  ○遣官祭四祖陵福陵昭陵  ○頒順治九年時憲曆  ○丙午。

    以都察院右都禦史房可壯管左副都禦史事升通政使司左通政傅景星為通政使太常寺卿管大理寺少卿事張若麒、為太仆寺卿。

      ○丁未。

    秘書院檢讨徐必遠奏言古今帝王。

    必留心聖學。

    乃能興起太平。

    臣自八月入署。

    見所繙通鑒、漸次将成雖治亂之迹可稽而聖學精微尤期純備惟宋臣真德秀大學士衍義于天命人情、身心家國鹹撮要領伏乞敕谕儒臣譯呈睿覽。

    必能廣格心之益、而觀道化之成報聞。

      ○己酉。

    命和碩承澤親王碩塞多羅謙郡王瓦克達為議政王  ○辛亥。

    免宣府屬衛所本年分雹災額賦  ○壬子。

    予江西殉難按察使司佥事孟學遷祭葬如例  ○丙辰。

    江南巡按秦世祯劾奏江甯撫臣土國寶徇庇貪污諸不法事命革職嚴訊  ○丁巳。

    升刑部啟心郎額色黑為内國史院大學士。

      ○調工部啟心郎吳達禮、為刑部啟心郎。

    以侍讀學士石圖為工部啟心郎。

      ○以吳爾加齊、為大理寺左理事官。

    薩爾堂、為吏部理事官。

    覺羅額爾德、為戶部理事官。

    吳庫禮、為兵部理事官。

    穆成格、為刑部理事官。

    覺羅富喀、為中城理事官  ○補原任吏部啟心郎何世泰原官。

      ○以鑲紅旗漢軍祝世允、為本旗梅勒章京正紅旗滿洲希福鑲白旗滿洲察漢甲喇章京科嶽爾圖俱為護軍參領。

      ○鎮國公郭賴卒  ○庚申。

    先是監守英王阿濟格章京毛海等赴刑部報雲我等四人于三十日早、入監巡視。

    王雲聞将吾一子給巽王一子給承澤王為奴諸婦女悉配夫吾将拆毀廂房、積衣舉火等語我等出。

    至午刻。

    聞有拆毀房瓦聲是以前來赴告部臣以阿濟格先有燒房之語又曾抛擲食棹焚毀監門且屢犯大罪荷上寬宥。

    複不自懲辄出妄語奏請治罪下諸王議政大臣議至是議阿濟格屢罪當死。

    俱荷恩宥今複出妄語燒毀監房監門悖亂已極應論死。

    奏入得上□日阿濟格疊犯重罪朕不忍緻之于死屢行寬宥今複如此即使從寬再留亦不安分本應依議正法但朕終不忍加誅可令其自盡  ○辛酉。

    谕厄魯特巴圖魯台吉曰。

    爾部落原與本朝如好及喀爾喀紮薩克圖汗俄木布額爾德尼敗好獲罪逃入爾地爾等遂擅自收留朕異日興師問紮薩克圖汗之罪、何分喀爾喀厄魯特大兵一臨彼此必構大釁爾或将紮薩克圖汗擊破來奏或将紮薩克圖汗逐回原地則彼此不失舊好。

    倘代人受過殊非所宜爾其審計之  ○命固山額真墨爾根侍衛李國翰領官兵同平西王吳三桂往征四川逆賊賜之敕谕曰四川逆賊盤聚斯民陷于水火茲特命爾統領漢軍及綠旗兵入川征巢□刀凡事協輔平西王而行投誠者撫之抗拒拒者誅之。

    若武官有功。

    商核題叙有臨陣退縮遲誤軍機不遵号令者。

    悉助王便宜處分其應用糧饷會同陝西四川總督巡撫料理支給地方既定之後凡軍機事務悉助王調度其一應民事錢糧仍歸地方文官照舊管理毋得幹預爾等各以勳舊特為簡任須協恭奮勇共矢忠貞不得。

    各執成見有妨大計若能殚心竭力開拓疆土永奠吾民自有懋賞如或貪黩乖張縱兵玩寇國憲無私爾等勉之。

      ○升戶部左侍郎馬光輝為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副都禦史總督直隸山東河南提督紫荊等關兼理天津海防軍務。

      ○壬戌。

    轉刑部右侍郎孟明輔為本部左侍郎升大理寺卿張鼎延為刑部右侍郎  ○初宣大總督佟養量以不谙文義為科臣袁懋功所糾解任至是養量具疏申辯命留任。

      ○遣浙江道監察禦史朱绂巡視漕運。

      ○癸亥。

    允戶部請各省止留鼓鑄爐局一座餘悉裁去  ○甲子。

    禮部會同内院議奏元旦冬至平西等四王續順公各節進皇上表一通。

    皇太後表一通。

    皇後箋一通各省布政使及參政參議道等官共進表二通箋一通按察使及副使佥事道等官共進表二通箋一通鹽運司苑馬寺各進表二通箋一通各府州直隸州各進表二通箋一通衍聖公真人各進表二通箋一通總兵官、及副将參遊等官共進表二通箋一通都司行都司各衛各進表二通箋一通萬壽聖節俱照此例進表其總督巡、撫系京官奉差。

    不進表箋凡遇慶賀大典、具本進賀。

    又查會典舊例、聖節。

    衍聖公、及宣府、大同、延綏、甯夏、雲南各總兵官各進馬二匹。

    今每年除雲南外見俱進馬相應免其進獻奏入從之。

    先是禮部言十一月初十日冬至應大祀圜丘次日諸王恭進皇上。

    皇太後皇後禮物諸臣行慶賀禮今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