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五十三

關燈
入朝房。

    又以告鄭親王。

    其時端重王、同兩黃旗大臣相謂雲。

    此為我輩造釁耳。

    可訴之鄭親王。

    敬謹王雲。

    博爾惠所語穆爾泰之言予先曾告之端重王。

    入朝房後、又以告之鄭親王矣。

    于是二王、及兩旗大臣跪訴于鄭親王。

    兩旗大臣言羅什、博爾惠額克親、吳拜、蘇拜等皆有是言來告我等。

    既又私謂二王皆我等兩黃旗大臣遲延其事耳。

    夫二王乃理事王也。

    若非二王發伊等之奸。

    豈不令二王與我等為仇、而伊等得以市其谄媚乎。

    又前撥正藍旗隸皇上時。

    業已以何洛會為滿洲固山額真侍衛顧納代為護軍統領。

    阿喇善為蒙古固山額真。

    攝政王言予既攝政、側目于予者甚多。

    兩黃旗大臣侍衛等人皆信實。

    予出外欲賴其力以為予衛。

    俟歸政然後隸于上其時曾緻一書于貝勒拜尹圖一書于譚泰。

    此諸王及朝中大臣所共知也。

    又将無用之巴爾達齊、撥于黃旗。

    而不與正藍旗。

    此豈羅什、博爾惠等所不知乎。

    羅什自恃禦前大臣。

    陰行蠱惑。

    為欺罔唆構之行。

    以多尼王、歸正藍旗。

    給多爾博阿格兩旗、而分為三旗。

    其意将奈誰何。

    今照此分給。

    是皇上止有一旗而多爾博反有兩旗矣。

    于是鄭親王以下、尚書以上、公鞫之。

    以羅什博爾惠、動搖國是。

    蠱惑人心。

    欺罔唆構。

    罪狀俱實。

    應論死、籍其家。

    額克親、從直供吐。

    且原非奸佞巧辯之人。

    應除宗室、為民籍家産一半。

    全奪所屬人役。

    吳拜蘇拜應令為民。

    其家産照披甲人例撥給。

    餘俱入官。

    議上得上□日朕每聞刑人、殊為不忍。

    羅什、博爾惠、罪本應誅。

    姑宥其死何如諸王大臣其再議之。

    于是衆複奏言、此動搖國是、蠱惑欺罔唆構之人。

    天發其奸。

    不可複留。

    乃如議行。

      ○以劄委副将栗養志、為南雄副将。

      ○丙戌。

    谕鄂爾多斯部落多爾濟等曰。

    爾等棄生長之鄉而他适。

    豈意有所苦而然欤。

    茲特降恩綸。

    谕上□日到日、可即來歸故土。

    朕仍恩養如舊斯言一出斷不爾欺。

    若再心懷疑畏、仍執迷不從、爾等豈能别為一國耶。

    朕亦不任爾安居也。

    逮事迫始悔、夫複何益。

    且爾之同侪紮穆蘇等返故土後、複業無恙。

    爾所知也。

    特谕。

      ○擢行人司行人蘇文樞、大理寺左評事商辛允、為吏科給事中。

    行人司行人李生芳、中書科中書舍人陳協、為戶科給事中。

    大理寺右評事法若真、為禮科給事中。

    中書科中書舍人王祯、行人司行人王廷谏、為兵科給事中。

    太常寺博士趙進美、為刑科給事中。

    大理寺右評事朱允顯、中書科中書舍人李實秀、為工科給事中。

      ○升山西冀甯道參政熊維傑、為浙江按察使司按察使河南管河道參政方大猷、為江南按察使司按察使。

    山西口北道佥事趙崇秩、為浙江布政使司參議督糧道。

    江南安廬道參議石鎮國、為浙江按察使司副使、分巡杭嚴道。

    湖廣武昌道副使董應魁、為山東布政使司參政、驿傳道。

    河南大梁道副使張自昌、為山西布政使司參政、昌平道。

      ○丁亥。

    以上昭聖慈壽皇太後尊号。

    遣官祭告天地、太廟、社稷。

      ○是日上恭上昭聖慈壽皇太後奏言、恭惟聖母柔順承乾。

    含弘配地。

    翼贊皇考、淑順着于宮闱誕育眇躬、祯祥集于家國。

    臣獲缵丕緒奄有寰區。

    撫莅兆民、益念誠求之至德。

    敉甯九域、聿遵訓迪之鴻谟。

    既親大政而考彜章。

    乃順群心而崇顯号。

    伏冀垂慈鑒允、俾展微忱。

    庶藉尊養之儀、稍慰顯揚之願。

    臣不勝惓惓之至。

      ○戊子。

    上躬率諸王、文武群臣恭上昭聖慈壽皇太後尊号冊。

    寶冊文曰開國承家道莫先于立愛正名定位。

    禮莫大于尊親。

    子有至情。

    古垂彜憲。

    宜登崇号。

    以表化原。

    恭惟聖母體備含弘。

    性成聖善。

    克恭儉而襄大業。

    秉慈惠而諧六宮。

    祜既笃于家邦。

    祥乃鐘于繼嗣。

    恩勤顧複、丕殚鞠子之勞。

    啟迪訓行備示作君之則。

    坤教彰于率土。

    母儀式于九圍。

    至德難名。

    莫罄揄揚之實。

    深恩罔報。

    圖申尊養之誠。

    爰順輿情。

    肇隆盛典。

    謹告天地、太廟、社稷。

    率諸王貝勒文武群臣恭奉冊寶。

    上尊号曰昭聖慈壽皇太後。

    伏願凝和履泰燕子诒孫德位兼崇錫鴻禧于四海。

    天人協慶。

    介眉壽于萬年寶文曰昭聖慈壽皇太後寶。

      ○更定和碩親王大福金、車轎青檐為紅檐。

    其後封端重親王、敬謹親王大福金、車轎檐仍鑲青。

    儀仗内、減青花扇二柄。

      ○授茅坦拖沙喇哈番。

    以監修昭陵工也。

      ○己醜。

    以上昭聖慈壽皇太後尊号禮成。

    頒诏天下。

    诏曰。

    帝王統禦寰區。

    撫綏億兆。

    莫不正名彰德。

    緻隆于所生。

    乃仁孝之至情。

    尊養之彜憲也。

    欽惟我聖母協贊皇考。

    勤修内則。

    克諧宮壸。

    以禦于家邦。

    誕育眇躬、劬勞啟迪。

    缵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