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四十九

關燈
順治七年。

    庚寅。

    五月。

    癸醜朔。

    改督理淮浙鹽務戶部侍郎孫塔、為總理漕儲戶部侍郎。

    以其奉上□日徹回、見在揚州故也。

      ○甲寅。

    降陝西巡撫黃爾性、甘肅巡按石維昆、各二級。

    陝西巡按盧傳一級。

    俱調外用。

    以大計造冊舛錯故也。

      ○停給旗下知府以下官、赴任勘合夫馬  ○乙卯。

    先是禁滿洲大臣、不許往來王府。

    攝政王福金之喪、固山貝子鞏阿岱、曾不為成服。

    乃鞏阿岱違禁屢往。

    又囑詹岱代奏。

    欲從攝政王出獵。

    詹岱止之。

    因相争辯。

    至是啟攝政王。

    令廷臣會訊。

    拟革鞏阿岱爵。

    黜宗室籍。

    奪其所屬。

    贖身為庶人。

    議入。

    令降鞏阿岱為鎮國公。

    罰俸一年。

      ○丙辰。

    叙追騰機思、及平定福建、江西、湖廣、浙江等處功。

    升二等精奇尼哈番伊爾德、為一等精奇尼哈番。

    三等阿思哈尼哈番博爾惠、覺善、為二等阿思哈尼哈番。

    一等阿達哈哈番、兼一拖沙喇哈番敦拜、沙爾虎達、為三等阿思哈尼哈番。

    一等阿達哈哈番吳喇禅、加一拖沙喇哈番。

    三等阿達哈哈番納穆代、為一等阿達哈哈番。

    三等阿達哈哈番宜爾格德、葉赫朱瑪喇、碩對、為二等阿達哈哈番。

    拜他喇布勒哈番、兼一拖沙喇哈番穆富、沖安、何爾多、羅錫、鄂穆索科、為三等阿達哈哈番。

    加拜他喇布勒哈番阿玉錫、喀爾他喇、博羅對、覺羅穆成格、各一拖沙喇哈番。

    贈陣亡二等精奇尼哈番覺羅顧納代、為一等精奇尼哈番。

    故三等阿達哈哈番富喇克塔、為一等阿達哈哈番。

    拜他喇布勒哈番、兼一拖沙喇哈番覺羅顧喀喇、為三等阿達哈哈番。

    贈故拜他喇布勒哈番布達禮一拖沙喇哈番。

    以顧納代子莫羅渾、富喇克塔子傅克都、喀喇子碩倫、布達禮子屯兌、各襲職。

      ○以二等阿達哈哈番蘇、路邁巴圖魯、素效力戎行。

    及攻燕京時、中炮傷口授一等阿達哈哈番。

      ○以登城功、加拜他喇布勒哈番鄂泰、為二等阿達哈哈番。

    賜号巴圖魯。

      ○以故二等阿達哈哈番鄂齊爾叔諾爾布襲職。

      ○戊午。

    攝政王率諸王大臣出獵于山海關。

      ○辛酉。

    命和碩親王多尼、多羅順承郡王勒克德渾、固山貝子吳達海、錫翰、鎮國公韓岱。

    俱議政。

      ○以哈世屯為議政大臣。

      ○以祖澤遠為禮部侍郎。

    吳喇禅為刑部侍郎。

    補原任兵部侍郎金維城原官。

      ○以穆成格為吏部理事官。

      ○以鑲黃旗巴世泰、為護軍參領。

    正白旗護軍參領尼馬禅為前鋒參領。

    艾圖、為護軍參領。

    正藍旗護軍參領畢雅塔、為前鋒參領。

    阿哈丹、為護軍參領。

      ○甲子。

    夜、月犯木星。

      ○乙醜。

    遣官祭關聖帝君。

      ○戊辰。

    升太仆寺、少卿黃徽允、為太仆寺卿。

    通政使司右參議黃熙允、為太常寺少卿。

    薛所蘊、為順天府府丞  ○癸酉。

    攝政王率諸王大臣、親迎朝鮮國送來福金于連山。

    是日成婚。

      ○乙亥。

    夏至。

    祭地于方澤。

    遣工部尚書星讷行禮。

      ○丁醜。

    贈大同殉難遊擊佟國仕、管一舉、為副将。

    參将李向堯、為都督佥事。

    遊擊劉懋德、為參将。

    都司謝應舉、魯學禮、為遊擊。

    守備董廷儒、為都司。

      ○裁真定總鎮下遊擊二員。

    守備六員。

    中軍一員。

    千總四員。

    把總七員。

    兵三千八百名。

    江南副将二員。

    遊擊九員。

    守備九員。

    千總三十五員。

    把總六十二員。

    兵一萬九千二百四十八名。

    河南兵五百名。

    山東千總五員。

    兵二千名。

    浙江都司三員。

    守備三員。

    千總六員。

    把總十二員。

    兵五千名。

    山西兵四千六十名。

    陝西遊擊六員。

    守備六員。

    千總一十二員。

    把總二十四員。

    兵一萬六百四十四名。

    湖廣兵五千名。

    江西遊擊一員。

    守備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兵三千名。

    福建兵五千名。

      ○戊寅。

    贈殉難山西巡甯道副使王昌齡、巡南道副使劉澤溥、為光祿寺。

    卿。

    甯武道佥事金元祥、岢岚道佥事徐淳、為光祿寺少卿。

    汾州府知府黃廷柏、潞安府知府楊緻祥、為太仆寺卿。

    太原府同知張國賢、為本省按察使。

    司副使蒲州知州錢法裕、為本省布政使司右參議繁峙縣知縣崔尚質、興縣知縣李昌汴臨縣知縣張耀祖、垣曲縣知縣李榮宗、夏縣知縣劉之屏、為本省按察使司佥事各蔭一子入監讀書。

    忻州州同馬維熙為忻州知州按察使司照磨楊其籍為本省按察使司知事布政使司都事周邦翰為本省都司經曆教谕賈道醇為國子監助教主簿何顯祖為太原左衛經曆典史鄭運昌為江南山陽縣主簿王自亮為河南濟源縣主簿鐘夢豹、為山東夏津縣主簿。

      ○庚辰。

    改鳳陽皇陵衛為鳳陽左衛。

    設守備一員  ○壬午。

    改九永守備為永定守備、增兵一百名。

    增設九溪衛守備一員兵三百名。

      六月。

    癸未朔  ○乙酉。

    加福建漳州副将王邦俊署都督佥事以恢複雲霄功也  ○補原任副将夏登仕、為山海副将張惟一、為通州副将。

    升山海白石營參将傅尚謙、為江北壽春營副将。

    常州府參将曹虎、為浙江嚴州副将。

    湖廣興國州參将邬乘鸾、為湖廣武岡副将。

    升守備許壯衍、為江南掌印都司陝西巡捕都司佥書李攀惠、為山西掌印都司陝西管屯都司劉承蔭、為本省掌印都司。

      ○平西王吳三桂奏報保德州民兵崔耀等擒斬僞定國公牛化麟以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