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十九

關燈
順治二年。

    乙酉。

    秋七月。

    庚戌朔。

    享太廟。

    上親詣行禮  ○遣官詣盛京祭四祖廟  ○賜進貢鄂爾多斯部落沙格杜爾台吉等、銀器、弓矢、蟒緞等物有差  ○辛亥以甯獻功為陝西掌印都司。

    故明遊擊張聖德、為山西掌印都司。

      ○壬子。

    命多羅貝勒勒克德渾、為平南大将軍。

    同固山額真葉臣等、往江南。

    代定國大将軍和碩豫親王多铎。

      ○攝政王多爾衮、遺書定國大将軍和碩豫親王多铎等曰。

    王遣多羅貝勒博洛等、招撫蘇州杭州紹興等四府。

    又招撫潞惠等王。

    及王之仁等官兵已悉知之。

    大兵日久勞苦。

    王可親率諸将士還京。

    今已遣多羅貝勒勒克德渾、固山額真葉臣、總督洪承疇等代王俟貝勒勒克德渾等到日、一切事務、交付伊等。

    王所統将士可留滿洲每旗護軍參領一員。

    每甲喇護軍校一員。

    每牛錄護軍二名骁騎營每甲喇下章京一員。

    不留兵漢軍每翼梅勒章京一員每旗章京一員。

    每甲喇骁騎校一員每牛錄馬兵五名益貝勒勒克德渾等軍紅衣炮、留置南京炮手綿甲兵俱帶回勒克德渾、已盡率此處護軍南行。

    王處所餘護軍俱帶回南京着改為江南省。

    應天府、着改為江甯府。

    設知府、不設府尹。

    掌印指揮管屯指揮、暫留。

    餘指揮俱裁去。

    其衛所改為州縣俟天下大定從容定奪。

    福王宗室在任者悉改補别員彼處所鑄錢。

    留充兵饷洪武陵設守陵太監四名人丁四十名。

    仍給地二百晌以供祭祀護守之用餘悉入官。

    洪武祖父陵、不必監守。

    地畝人丁悉入官。

    新投誠官、劉良佐、劉松、李本深、張天祿等、應否帶回及彼處安置、王等酌行。

    其太子福王、及諸王、并王铎錢謙益陳洪範、張秉貞等、俱帶回。

    公侯伯等應否帶回、王等酌行。

    蒙古人員、盡行帶回。

      ○賜招撫南方内院大學士洪承疇敕曰。

    朕以江南初經歸命。

    其餘各省、遠迩未同。

    恐已歸者尚多驚疑。

    未附者或懷觀望。

    保厘南土、實賴股肱。

    是用命卿招撫江南各省地方總督軍務兼理糧饷暫離阙廷馳往江南昭宣德意。

    一遵近日恩赦诏赦核實舉行使新附兆民鹹沾實惠。

    凡滿洲大兵直省官兵各有統領卿宜會同固山額真葉臣。

    及督撫鎮等官調遣約束其有不法擾民在各旗旗下者即移文咨會依法處治毋使困民江南各省已經歸順者即責成撫按問民疾苦興利除害速圖善後之策未歸順者先以文告再三曉谕。

    果不服從方可加以師旅即有攻讨亦以平定安集為先其間進止機宜密與平南大将軍貝勒勒克德渾、參酌施行。

    其深山窮谷聲教未通或有頑梗無知乘機嘯聚。

    即移檄撫鎮等官多方解散如有不悛、速令剪除凡南方降服水陸諸軍宜移會各督撫挑選精壯參用滿漢教成水軍以備不時調用軍資糧饷俱從各省地方通融支給如有福王新設兵丁盡行革除其額軍應汰老弱及解散降民須申饬各督撫安插得宜毋令失所凡關國計民生大利大害、不時馳奏。

    請上□日興革。

    其山林隐逸、及故明廢紳。

    才德堪用者。

    從公咨訪徵。

    聘來京或軍前先委署事者開列上聞下部察核實授所。

    屬文武有才望出衆禦侮保民、顯着成績者特疏薦擢如奸貪庸懦、即奏請罷斥、毋延時日、緻誤地方。

    至用兵之際有稽遲糧運違誤軍機。

    或臨陣退縮。

    設良冒功及借軍興以剝民、侵兵饷以肥已者文官五品以下武官副将以下皆以軍法從事鎮道等官飛章參劾其江甯江西湖廣及将來歸附各省悉聽節制敕中開載未盡事宜準便宜舉行。

    卿以輔弼忠貞膺茲重寄宜開誠布公集思廣益慎持大體。

    曲盡群情期于德威遐布南服永清朕方崇帶砺用答膚功。

    毋得因循輕率偏執乖方有負倚托至意欽哉  ○癸醜鎮守淮揚等處固山額真準塔等奏報、故明東平侯劉澤清率所部兵丁并文武各官歸順原住石城島總兵馬登洪朝鮮總兵林慶業、亦率衆投降  ○甲寅工部奏請頒給督撫等。

    官旗牌查會典開載京營總督、旗牌十二副各邊總督、及挂印總兵官、十副。

    提督、八副。

    巡撫、六副。

    總兵、副将、五副參将、遊擊、三副。

    今俱應照例頒給。

    從之。

      ○乙卯。

    允吏部議和碩豫親王多铎委署江南官職三百七十三員、準其實授。

    以故明通政使劉應賓、為都察院右佥都禦史。

    巡撫安廬池太、兼理軍務總兵土國寶、為都察院右副都禦史、巡撫江甯總理糧儲軍務。

    給事中莊則敬為按察使司佥事、徽甯道。

    何家祚、為按察使司佥事、淮海道。

    羅志儒、為布政使司參政、安廬道。

    王之晉、為按察使司副使、蘇松道。

    司業李景廉、為按察使司副使、常鎮道。

    編修張星、為按察使司佥事、滁徽道。

    禦史王懩。

    為布政使司參議、蘇松常鎮糧儲道。

    張兆罴、為布政使司參議、淮宿道。

    周亮工、為兩淮都轉運鹽使司運使。

    貢生王相業為布政使司參議、鳳泗道。

    高岐鳳、為布政使司參議池太道監生劉漢式、為布政使司參議、揚州道。

    餘俱依用  ○丙辰以都督同知謝宏儀、為右都督、招撫廣西  ○浙江總督張存仁疏言、近有借口薙發、反順為逆者。

    若使反形既露。

    必處處勞大兵巢□刀捕。

    竊思不勞兵之法、莫如速遣提學、開科取士則讀書者有出仕之望而從逆之念自息行蠲免薄稅斂則力農者少錢糧之苦、而随逆之心自消得上□日開科以取士薄斂以勸農誠安民急務。

    歸順各省、準照恩诏事例、一體遵行。

      ○戊午谕禮部。

    官民既已薙發。

    衣冠皆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