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下
關燈
小
中
大
;臣盡行私,比黨而公忠絕少;賄通宮府,朝端之威福日移,利入戚紳,闾左之脂膏盡竭。
”詞出黎志升,谕者以為實錄。
辛亥,召見梁兆揚,自成謂曰:“朕起義兵,專為救民。
”兆揚叩頭對曰:“舊君無大失德,但猜疑自用,以緻上下睽隔,民墜塗炭;陛下救民水火,由晉抵都,兵不血刃,真可比隆唐虞!臣遭逢聖主,敢不精白一心,以答知遇殊恩?” 自成大悅,留坐飲茶,授兵政府侍郎。
賊初自楚入秦,已設文武各官;至是以父名印,印為符券契章凡四等,改内閣為天佑殿,翰林院為弘文院,文選司曰文選院,六科曰谏議,禦史曰直指,官服領尚方,用雲為級;以牛金星為天佑殿大學士,何瑞徵、黎志升為弘文院大學士,舊臣點用者除授有差。
時賊令新降者不得乘馬。
壬子,各官皆騎驢,方巾藍服,小扇遮面,至牛宋及顧君恩署投門生帖,且領契;其外選者,乞攜妻孥,宋企郊語之曰:“俟到任後做得好官,來迎未晚。
”皆欣然而去。
癸醜,僞禮政府谕各官率耆民上表勸進,使周鐘草登極诏,内有語雲:“比堯舜而多武功,邁湯武而無慚德。
”或私語鐘曰:“闖賊殘殺太甚,恐難成事?” 鐘曰:“昔太祖初起亦然。
”乙卯,派各官概納饷銀,大抵點用者派少,不用者派多,下至廠衛著姓,耍津權胥,四方富貴,無不濫及;一言不辦,即夾,往往骨碎身死。
大學士魏藻德被夾,獻銀萬兩;劉宗敏責以首相緻亂,藻德曰:“此一人無道所緻。
”宗敏怒曰:“汝以書生擢狀元,不三年為宰相,崇祯有何負汝,而诋為無道?”掌嘴數十,仍夾不放,四月戊午朔,宋獻策言:“帝星不明,天象陰慘,宜停刑,且速即位。
”庚午,各官複上表勸進。
辛酉,焚明太廟神主。
是日,試在京舉人,首題“天下歸仁焉,”次題“莅中國而撫四夷也。
”取者送吏政府候選。
複考秀才,取者送國子監讀書。
司業薛所蘊因令監生多作文字,以候新主幸學。
壬戌,禁用十字,若忠為中,成為丞之類,改大明門為大順門,易乾清宮匾“敬天法祖”為“敬天勤民。
” 是日,先釋系官數百人;取所得銀及合累朝鎮庫積銀三千七百餘萬,金一千萬錠,悉令工熔作穿心方版,為易運計。
癸亥,禁奏疏冗長,召見僞侍郎楊觀光,問郊天何以必去葷酒,遠女色,止行刑?觀光答曰:“天人一氣,去葷酒則心志清明,遠女色則呼吸靈爽,止行刑則舉念慈和,故能感格上穹。
”自成稱善,送至檐下,答拱而别。
甲子,鑄九玺及永昌錢,不成。
乙醜,始盡釋諸系官,其勳戚大臣,仍令兵監押,遺僞将四出催糧,執故相馮铨至京,勒獻銀數萬。
丁卯,盤各倉谷。
僞禮政府示,十二日百官習儀天佑殿。
望日,頒诏,論功行賞。
十七日,郊天祭地,即帝位。
次日幸學,行釋奠禮。
戊辰,西平伯舉兵報至,趣僞防禦左懋泰赴密雲,張石麟赴山海。
己已,停習儀,殺所押大僚勳戚數十人于平則門外,下令親征。
夜半,先運辎重百萬輛歸陝西。
庚午黎明,自成氈帽藍布袍,挾二王及吳襄東出,精兵二十餘萬悉行,各官送之金明橋而返。
闖賊本無大志,自得牛李後,始知收拾人心;至京師,頗嚴軍令,士卒有淫掠者,辄枭斬,或斷臂割勢懸市;然其下為賊久,令雖嚴,不能制也。
軍士初入民室曰:“假汝竈一炊。
”既食,曰:“借汝床一眠。
”将眠曰:“雇汝妻女一伴。
”不從則死。
己又編排甲,令五家養一賊,民不勝毒,缢死相望。
自成寵宮人窦氏,号曰窦妃,夜宿宮中,晨起啜少米飲而出,憚食宮中物;見諸龍器皿,辄震懾。
将升禦座,忽見白衣人長數丈,手劍怒視,恐懼不敢複登。
内臣初進冕旒,窄不可戴,易之又寬,再易之始冠。
刻許,頭痛如裂,急欲去。
識者知其不能久也。
論曰:“自成之惡極矣!曆觀古來盜賊,若赤眉黃巾輩,其毒虐猶未若是之甚也。
然或言其在西安,都司舍人邱從周乘醉入秦府,戟手罵曰:”若小民妄稱尊号,踞王府,而所為如此,何以能久?‘自成聞之笑曰:“此酗兒。
’略不加意。
少時嘗盜鄰家羝羊,其人執而笞之,既得志,不修舊怨。
前參政張國紳者降賊,自成以為上相;國紳誘一故宦之室進之,欲以求媚,自成顧重其夫名,立斬國紳而歸其婦。
由是推之,意者夾官搜銀等事,或其下所為,非盡自成之意欤? 夫初得關中,姑以一二事示大度,假仁義以結民心也。
語雲:“盜亦有道,‘信夫。
” ◎西平乞師吳三桂字長白,遼東籍,江南高郵人;父襄字西環,兩世并起家武科,積軍功,官至都指揮司,同守甯遠。
甲申正月,懷宗以西寇漸近,調襄還京,已又撤甯遠鎮,封三桂為西平伯,手敕召之入援。
三桂行至沙河,而京師陷,賊使諸降将以書招之,三桂猶豫未決。
初上寵田妃,妃殁,上念之不置,戚畹田弘遇欲娛上意,遊吳門,出千金市歌姬陳圓、顧壽,将以進禦,上知為青樓婦,卻之。
弘遇死,壽随一優人逸去,而圓歸三桂。
賊據京師,劉宗敏居弘遇故第,因有譽二姬色之都技之絕者,宗敏于是系襄索圓。
三桂聞之,即還兵據山海關,刑牲盟衆,誓興複明室,報至京師,自成切責宗敏,立釋襄,厚加撫慰使作書谕三桂,三桂不從。
當是時,國朝聞明都之變,方議入讨,而三桂兵少,自揣其力不足以辦賊,遺使因故帥祖大壽來乞師,朝廷猶未之信也。
山海鎮城在關内,而關外複有羅城,四月丙子,賊先遣輕騎自一片石北出而東,突入外城斷東路,而自成以全師圍内城。
三桂複來求救,于是二王統勁兵飛馳而西,将及外城,見炮方東向擊,九王疑三桂已沒,駐兵歡喜嶺,高張旗幟以待。
三桂望見,從數騎突圍而至,力請進兵;九王以素無盟約,又賊與吳兵甲仗相似,欲令吳兵發以自别異。
三桂曰:“然,我固非怯也,使我更得萬騎,何懼于賊?為今兵少,故乞師于若,盟誓發無恨。
”即與九王同歃,立其發,導王師直抵關下,而賊外城之卒先爛矣。
三桂馳入關,即呼城中人發,即日開内城門,三面并出:三桂居前,九王繼後,豫王英王張左右翼。
漢兵先合,賊圍之數十重,三桂奮死鬥,卒皆一當百,賊散而複合。
王師馳至,從黃埃中發數矢,賊駭曰:“關東兵來矣!”天忽大風,沙石飛起,擊賊如電,二王縱鐵騎乘風夾擊,賊步卒幾盡,騎兵死者過半;劉宗敏中箭墜馬,選鋒骁将莫不重傷。
自成乃殺吳襄,懸首高竿,收餘兵西遁。
三桂戰罷,哭其父屍極哀,九王慰唁之,且趣之曰:“稍遲即京師糜爛矣。
”九王即攝政王也。
三桂于是兼程而進,壬午,追賊于永平,張若麟來降。
自成乘千裡馬馳一日夜,癸未平旦,至京師,立縛吳襄家屬三十餘口,殺之于市。
賊之東出也,留京師者僅老弱數萬;文官則牛金星,大轎開棍,往來拜客,武官則一隻虎李過,防守禁城,九門齊啟;惟日驅驢馬運金帛歸關中,己而微聞戰敗,賊将督民夫拆城外房,運器械上城,為守禦備;或相聚耳語而泣。
民間喧傳吳三桂奪太子來;太子入立,即順賊所署諸臣斬無遺。
比自成至,人馬殘憊,全無紀律,益肆淫掠。
諸内臣初奉命守城,已懷異志,令士卒皆持白楊杖,朱其外,貫鐵環于端,舉之有聲,格擊則折。
至是賊下令盡逐内監,無老幼貴賤,即以其杖驅之,皆号泣徒跣,破面流血而去;其金帛珠玉,悉為賊有。
于是賊各官莫□疾步求間脫去矣。
甲午申刻,賊傳示次日郊天即位,俄而劉宗敏先卧長桌舁出,群賊亦多束馱金帛,紛紛而去。
乙酉,賊僭即帝位于武英殿,以李繼遷為太祖,追尊七代考妣皆為帝後,立妻高氏為皇後,使牛金星代行郊天禮。
三桂兵至,觇知賊将西走,先設疑兵于西山,又多取酒罂,實以石灰,埋齊化門外道口。
五鼓,賊衆萬馬齊出,踐罂穿足,辄驚踣;後騎奔壓,石灰迷目,不可視,疑兵遠噪以驚之,賊衆大亂,盡棄其辎重,留僞将軍左光先、谷可成殿後而遁。
五月戊子朔,在京諸臣設崇祯帝位于午門,行哭臨禮,令百姓人制素冠。
庚寅,備法駕迎新君于正陽門外,都人猶以為故太子也;及駕至,前驺麾百姓悉去白冠,始悟其非。
三桂追賊至定州,斬可成,光先傷足,賊負而逃。
自成還兵戰于真定,複大敗,身中流矢。
三桂追出故關而還;比至京,則國朝己定鼎矣。
自成至山西,郡邑多閉門拒守,賊辄攻屠之,而叛者愈衆;又以牛金星谮殺李岩,劉宗敏以下皆離心,故不能複戰。
留陳永福守太原,委以晉事,而歸西安。
自成初以李岩言謬為仁義,及岩死,兵又屢敗,益虐戾自用,群下小忭辄死;又設嚴刑,民盜一雞者斬,西人大恐。
其年冬,王師西讨,陳永福拒戰甚力,城破而死。
肅王遂白皇甫川渡河,擊破賊将郭英、李過兵;英王自懷慶渡河,向潼關,賊使僞巫山伯馬世耀将三十萬來拒,一戰而敗。
自成知不能守,散府庫,焚倉廪,出武關東奔。
乙酉二月,攻鄖陽,明守将王廣恩伏步卒于近郊林莽間,自引騎士别駐遠郊,而使孱兵誘賊。
既入險,騎不得騁,伏發,賊兵多死;薄暮引去,而廣恩己馳騎先破其壘,林間步卒複四面舉火,噪而逐之,賊衆大潰。
時左兵方東下,自成聞之,收拾散亡,将乘虛襲武昌,大兵分兩道窮追,闖賊還戰辄敗北。
至武昌,衆尚五十餘萬,留屯月餘;欲氵斥江走嶽州,将發,忽烈風暴雨,陰霾四塞,賊由是變計,從陸出鹹甯、蒲圻。
丙戌正月,過通城九宮山,使其下先發,自以十餘騎殿後,猝陷于淖,土人以鋤擊殺,斷其首而獻之明。
李過來救,儀奪其屍,結草為頭,以冠冕葬之羅公山下。
大兵追至,獲其從父二人,及劉宗敏、左光先,皆斬之;執宋獻策;金星、企郊等皆潛遁;發驗自成屍已腐,莫能辨也。
李過改名錦,與餘賊四十六部奉高氏降于何騰蛟,唐王賜錦名赤心,尋死。
後人有詩曰:“誰道天公醉?元兇未獻俘,九宮靈一擊;全隊賊皆逋。
”蓋時又傳自成過九宮山,單騎谒元帝廟,為帝所擊,伏地而斃也。
◎郡邑紀聞郡邑死事,就所見聞,頗得其詳而可錄:曰房毂,曰武昌,曰長沙,曰榆林,曰保定。
崇祯已卯春,流賊九股分屯襄鄖間,督師熊文燦主撫,于是張獻忠首出求降;文燦為請于朝,授副總兵,處之毂城,而使佥事張大經監其軍,所謂西營八大王也。
群賊聞之,皆佯就撫,文燦随地安插,内三股近房縣。
房小邑,又數被兵,而群賊逼踞,人無固志。
邑令郝景春争之文燦,文燦怒曰:“朝廷欲化賊為民,今将驅民作賊耶?”趣居之城外。
于是羅汝才居東北,号曹操營;黑雲居南,号十萬營;白貴分處西南西北,号小秦王營。
景春雖單騎就營,與結盟定約束,事稍稍定,然已自知必死矣。
未幾,獻忠叛,城令阮之钿死之,張大經從賊,引賊兵趨房縣,又使人約汝才同反。
景春子諸生鳴銮力敵萬夫,乃擐甲詣汝才曰:“若不念香火情乎?慎毋從亂”汝才佯諾,鳴銮覺其僞,與守備楊道選授兵登陴,而獻忠前鋒已至,鳴銮迎擊,斬其魁上天龍。
已而賊大至,獻忠兵張白幟,汝才兵張赤幟少傾,二幟相雜環城立攻,白黑二渠策馬呼曰:“以城讓我,保無他也。
”獻忠又以張大經檄谕降,景春大罵碎之;而以寸紙系卒髀間,缒城求救,十數往,文燦卒不應。
鳴銮且守且戰,相持五日,擊傷獻忠左足,殺其善馬;又用間入賊壘,陰識獻忠所卧帳,将襲擒之。
而指揮張三錫啟北門揖汝才入,城陷,景春回署将自盡,大經短槍乘馬突入執之,賊坐縣堂,見景春來,為起立,且酌卮飲之,而責問庫銀倉粟。
景春罵曰:“死賊,倉庫有物,城豈為汝所陷?”乃擁之去。
鳴銮與道選巷戰,道選中箭死,鳴銮聞父被執,追至,景春見之連呼曰“好好,”以手自畫其頸曰:“此亦不甚痛也,男兒至是,惟一死耳!”遂父子同遇害。
而主簿朱邦聞亦以罵賊不屈,全家被殺。
之钿字實甫,桐城諸生,由保舉授縣令。
三錫後為官軍所獲,磔死。
大經從賊,及瑪瑙山之敗,複出降。
張獻忠之破漢陽也,武昌紳吏議募兵為備,而府藏空虛,賀逢聖屢清貸于楚府,王不應;左良玉東走,亦入見王曰:“與臣十萬人饷,當為王保境固城。
” 王複不應,衆不得已謀撤江上兵入保。
參将崔文榮曰:“守城不如守江,守江不如守漢;團風鴨蛋諸洲,水淺不及馬腹,縱之飛渡,而嬰城坐困,非策也。
”衆不聽。
兵既撤,而承天德安潰卒東下,王始發金錢盡募之,使長史徐學顔為之帥,不隸他将,所謂楚府兵也。
未幾,賊偏師先自團風洲渡,其大營尚在江北,有張其在者,以罪被笞,走投獻忠,告以虛實,賊乃從鴨蛋洲畢渡,直薄城下。
文榮禦之,頗有斬獲;賊轉攻德勝門,參政王揚基、推官傅上瑞先遁,楚府兵斬關迎賊,城遂陷,文榮及學顔皆戰死。
蓋募兵時,賊先使其卒雜潰兵應募為内應也。
王聞城陷,出坐殿角門,賊入;王罵之。
獻忠曰:“吾來正欲扶王為天子耳!” 王曰:“天下吾家天下,天子吾家天子,安用賊扶?”賊黨尚食王,卻之,絕粒四日,獻忠乘以竹輿,二人舁之,再拜而投之江。
妃及宮眷宗室内臣死節者數十人;外臣死事者,自文榮學顔外,有通判李毓英、知縣鄒逢吉、都司朱士鼎,紳士死義者,大學士賀逢聖而下,有王師文、陳靖之。
而宗室盛潮之子觀音保年十三,賊得之,因其少不之備,保伺賊醉,潛拔賊刀刺殺數人,然後白刭。
學顔字君複,永康人;文榮海甯衛人,世指揮佥事;士鼎起家武進士,既被執,賊愛其力,欲用之,士鼎戟手大罵,賊斷其右手,乃以左手染血灑賊。
賊又斷之,不死;賊既退,令人縛筆于臂,猶能作楷字,招集舊卒,訓練如常。
崇祯壬午秋,李自成寇鄖陽,巡撫王永祚奔荊州。
癸未正月,承天陷,巡撫宋一鶴、總兵錢中選死之。
朝命以王揚基代一鶴,李乾德代永祚,乾德有官無地,移撫偏沅,而揚基暫駐嶽州。
五日,張獻忠屠武昌,揚基懼,率标兵走長沙,推官蔡道憲語之曰:“嶽與長沙,唇齒也;并力守兵,則長沙可保而衡永無虞,奈何棄之?”揚基曰:“嶽非我屬。
”道憲曰:“棄北守南,猶不失為楚地;若南北俱棄,所屬地安在?”揚基語塞,乃複還嶽州。
會吉府承奉王命明與副将尹先民潛通賊,賊遂浮舟于湖以窺衡嶽;既破鹹甯,進至蒲圻,揚基先遁。
湖廣巡撫王聚奎駐袁州,憚賊不敢進,道憲贻書為陳利害,聚奎使至,使總兵孔希貴拒賊于陳陵矶,戰屢勝;既而以衆寡不敵,聚奎與希貴及湖南巡撫李乾德奔還長沙。
嶽州陷,道憲謂聚奎宜乘賊未至,先于山砂矶及戴家湖立水陸二營以遏賊。
(以下阙)
”詞出黎志升,谕者以為實錄。
辛亥,召見梁兆揚,自成謂曰:“朕起義兵,專為救民。
”兆揚叩頭對曰:“舊君無大失德,但猜疑自用,以緻上下睽隔,民墜塗炭;陛下救民水火,由晉抵都,兵不血刃,真可比隆唐虞!臣遭逢聖主,敢不精白一心,以答知遇殊恩?” 自成大悅,留坐飲茶,授兵政府侍郎。
賊初自楚入秦,已設文武各官;至是以父名印,印為符券契章凡四等,改内閣為天佑殿,翰林院為弘文院,文選司曰文選院,六科曰谏議,禦史曰直指,官服領尚方,用雲為級;以牛金星為天佑殿大學士,何瑞徵、黎志升為弘文院大學士,舊臣點用者除授有差。
時賊令新降者不得乘馬。
壬子,各官皆騎驢,方巾藍服,小扇遮面,至牛宋及顧君恩署投門生帖,且領契;其外選者,乞攜妻孥,宋企郊語之曰:“俟到任後做得好官,來迎未晚。
”皆欣然而去。
癸醜,僞禮政府谕各官率耆民上表勸進,使周鐘草登極诏,内有語雲:“比堯舜而多武功,邁湯武而無慚德。
”或私語鐘曰:“闖賊殘殺太甚,恐難成事?” 鐘曰:“昔太祖初起亦然。
”乙卯,派各官概納饷銀,大抵點用者派少,不用者派多,下至廠衛著姓,耍津權胥,四方富貴,無不濫及;一言不辦,即夾,往往骨碎身死。
大學士魏藻德被夾,獻銀萬兩;劉宗敏責以首相緻亂,藻德曰:“此一人無道所緻。
”宗敏怒曰:“汝以書生擢狀元,不三年為宰相,崇祯有何負汝,而诋為無道?”掌嘴數十,仍夾不放,四月戊午朔,宋獻策言:“帝星不明,天象陰慘,宜停刑,且速即位。
”庚午,各官複上表勸進。
辛酉,焚明太廟神主。
是日,試在京舉人,首題“天下歸仁焉,”次題“莅中國而撫四夷也。
”取者送吏政府候選。
複考秀才,取者送國子監讀書。
司業薛所蘊因令監生多作文字,以候新主幸學。
壬戌,禁用十字,若忠為中,成為丞之類,改大明門為大順門,易乾清宮匾“敬天法祖”為“敬天勤民。
” 是日,先釋系官數百人;取所得銀及合累朝鎮庫積銀三千七百餘萬,金一千萬錠,悉令工熔作穿心方版,為易運計。
癸亥,禁奏疏冗長,召見僞侍郎楊觀光,問郊天何以必去葷酒,遠女色,止行刑?觀光答曰:“天人一氣,去葷酒則心志清明,遠女色則呼吸靈爽,止行刑則舉念慈和,故能感格上穹。
”自成稱善,送至檐下,答拱而别。
甲子,鑄九玺及永昌錢,不成。
乙醜,始盡釋諸系官,其勳戚大臣,仍令兵監押,遺僞将四出催糧,執故相馮铨至京,勒獻銀數萬。
丁卯,盤各倉谷。
僞禮政府示,十二日百官習儀天佑殿。
望日,頒诏,論功行賞。
十七日,郊天祭地,即帝位。
次日幸學,行釋奠禮。
戊辰,西平伯舉兵報至,趣僞防禦左懋泰赴密雲,張石麟赴山海。
己已,停習儀,殺所押大僚勳戚數十人于平則門外,下令親征。
夜半,先運辎重百萬輛歸陝西。
庚午黎明,自成氈帽藍布袍,挾二王及吳襄東出,精兵二十餘萬悉行,各官送之金明橋而返。
闖賊本無大志,自得牛李後,始知收拾人心;至京師,頗嚴軍令,士卒有淫掠者,辄枭斬,或斷臂割勢懸市;然其下為賊久,令雖嚴,不能制也。
軍士初入民室曰:“假汝竈一炊。
”既食,曰:“借汝床一眠。
”将眠曰:“雇汝妻女一伴。
”不從則死。
己又編排甲,令五家養一賊,民不勝毒,缢死相望。
自成寵宮人窦氏,号曰窦妃,夜宿宮中,晨起啜少米飲而出,憚食宮中物;見諸龍器皿,辄震懾。
将升禦座,忽見白衣人長數丈,手劍怒視,恐懼不敢複登。
内臣初進冕旒,窄不可戴,易之又寬,再易之始冠。
刻許,頭痛如裂,急欲去。
識者知其不能久也。
論曰:“自成之惡極矣!曆觀古來盜賊,若赤眉黃巾輩,其毒虐猶未若是之甚也。
然或言其在西安,都司舍人邱從周乘醉入秦府,戟手罵曰:”若小民妄稱尊号,踞王府,而所為如此,何以能久?‘自成聞之笑曰:“此酗兒。
’略不加意。
少時嘗盜鄰家羝羊,其人執而笞之,既得志,不修舊怨。
前參政張國紳者降賊,自成以為上相;國紳誘一故宦之室進之,欲以求媚,自成顧重其夫名,立斬國紳而歸其婦。
由是推之,意者夾官搜銀等事,或其下所為,非盡自成之意欤? 夫初得關中,姑以一二事示大度,假仁義以結民心也。
語雲:“盜亦有道,‘信夫。
” ◎西平乞師吳三桂字長白,遼東籍,江南高郵人;父襄字西環,兩世并起家武科,積軍功,官至都指揮司,同守甯遠。
甲申正月,懷宗以西寇漸近,調襄還京,已又撤甯遠鎮,封三桂為西平伯,手敕召之入援。
三桂行至沙河,而京師陷,賊使諸降将以書招之,三桂猶豫未決。
初上寵田妃,妃殁,上念之不置,戚畹田弘遇欲娛上意,遊吳門,出千金市歌姬陳圓、顧壽,将以進禦,上知為青樓婦,卻之。
弘遇死,壽随一優人逸去,而圓歸三桂。
賊據京師,劉宗敏居弘遇故第,因有譽二姬色之都技之絕者,宗敏于是系襄索圓。
三桂聞之,即還兵據山海關,刑牲盟衆,誓興複明室,報至京師,自成切責宗敏,立釋襄,厚加撫慰使作書谕三桂,三桂不從。
當是時,國朝聞明都之變,方議入讨,而三桂兵少,自揣其力不足以辦賊,遺使因故帥祖大壽來乞師,朝廷猶未之信也。
山海鎮城在關内,而關外複有羅城,四月丙子,賊先遣輕騎自一片石北出而東,突入外城斷東路,而自成以全師圍内城。
三桂複來求救,于是二王統勁兵飛馳而西,将及外城,見炮方東向擊,九王疑三桂已沒,駐兵歡喜嶺,高張旗幟以待。
三桂望見,從數騎突圍而至,力請進兵;九王以素無盟約,又賊與吳兵甲仗相似,欲令吳兵發以自别異。
三桂曰:“然,我固非怯也,使我更得萬騎,何懼于賊?為今兵少,故乞師于若,盟誓發無恨。
”即與九王同歃,立其發,導王師直抵關下,而賊外城之卒先爛矣。
三桂馳入關,即呼城中人發,即日開内城門,三面并出:三桂居前,九王繼後,豫王英王張左右翼。
漢兵先合,賊圍之數十重,三桂奮死鬥,卒皆一當百,賊散而複合。
王師馳至,從黃埃中發數矢,賊駭曰:“關東兵來矣!”天忽大風,沙石飛起,擊賊如電,二王縱鐵騎乘風夾擊,賊步卒幾盡,騎兵死者過半;劉宗敏中箭墜馬,選鋒骁将莫不重傷。
自成乃殺吳襄,懸首高竿,收餘兵西遁。
三桂戰罷,哭其父屍極哀,九王慰唁之,且趣之曰:“稍遲即京師糜爛矣。
”九王即攝政王也。
三桂于是兼程而進,壬午,追賊于永平,張若麟來降。
自成乘千裡馬馳一日夜,癸未平旦,至京師,立縛吳襄家屬三十餘口,殺之于市。
賊之東出也,留京師者僅老弱數萬;文官則牛金星,大轎開棍,往來拜客,武官則一隻虎李過,防守禁城,九門齊啟;惟日驅驢馬運金帛歸關中,己而微聞戰敗,賊将督民夫拆城外房,運器械上城,為守禦備;或相聚耳語而泣。
民間喧傳吳三桂奪太子來;太子入立,即順賊所署諸臣斬無遺。
比自成至,人馬殘憊,全無紀律,益肆淫掠。
諸内臣初奉命守城,已懷異志,令士卒皆持白楊杖,朱其外,貫鐵環于端,舉之有聲,格擊則折。
至是賊下令盡逐内監,無老幼貴賤,即以其杖驅之,皆号泣徒跣,破面流血而去;其金帛珠玉,悉為賊有。
于是賊各官莫□疾步求間脫去矣。
甲午申刻,賊傳示次日郊天即位,俄而劉宗敏先卧長桌舁出,群賊亦多束馱金帛,紛紛而去。
乙酉,賊僭即帝位于武英殿,以李繼遷為太祖,追尊七代考妣皆為帝後,立妻高氏為皇後,使牛金星代行郊天禮。
三桂兵至,觇知賊将西走,先設疑兵于西山,又多取酒罂,實以石灰,埋齊化門外道口。
五鼓,賊衆萬馬齊出,踐罂穿足,辄驚踣;後騎奔壓,石灰迷目,不可視,疑兵遠噪以驚之,賊衆大亂,盡棄其辎重,留僞将軍左光先、谷可成殿後而遁。
五月戊子朔,在京諸臣設崇祯帝位于午門,行哭臨禮,令百姓人制素冠。
庚寅,備法駕迎新君于正陽門外,都人猶以為故太子也;及駕至,前驺麾百姓悉去白冠,始悟其非。
三桂追賊至定州,斬可成,光先傷足,賊負而逃。
自成還兵戰于真定,複大敗,身中流矢。
三桂追出故關而還;比至京,則國朝己定鼎矣。
自成至山西,郡邑多閉門拒守,賊辄攻屠之,而叛者愈衆;又以牛金星谮殺李岩,劉宗敏以下皆離心,故不能複戰。
留陳永福守太原,委以晉事,而歸西安。
自成初以李岩言謬為仁義,及岩死,兵又屢敗,益虐戾自用,群下小忭辄死;又設嚴刑,民盜一雞者斬,西人大恐。
其年冬,王師西讨,陳永福拒戰甚力,城破而死。
肅王遂白皇甫川渡河,擊破賊将郭英、李過兵;英王自懷慶渡河,向潼關,賊使僞巫山伯馬世耀将三十萬來拒,一戰而敗。
自成知不能守,散府庫,焚倉廪,出武關東奔。
乙酉二月,攻鄖陽,明守将王廣恩伏步卒于近郊林莽間,自引騎士别駐遠郊,而使孱兵誘賊。
既入險,騎不得騁,伏發,賊兵多死;薄暮引去,而廣恩己馳騎先破其壘,林間步卒複四面舉火,噪而逐之,賊衆大潰。
時左兵方東下,自成聞之,收拾散亡,将乘虛襲武昌,大兵分兩道窮追,闖賊還戰辄敗北。
至武昌,衆尚五十餘萬,留屯月餘;欲氵斥江走嶽州,将發,忽烈風暴雨,陰霾四塞,賊由是變計,從陸出鹹甯、蒲圻。
丙戌正月,過通城九宮山,使其下先發,自以十餘騎殿後,猝陷于淖,土人以鋤擊殺,斷其首而獻之明。
李過來救,儀奪其屍,結草為頭,以冠冕葬之羅公山下。
大兵追至,獲其從父二人,及劉宗敏、左光先,皆斬之;執宋獻策;金星、企郊等皆潛遁;發驗自成屍已腐,莫能辨也。
李過改名錦,與餘賊四十六部奉高氏降于何騰蛟,唐王賜錦名赤心,尋死。
後人有詩曰:“誰道天公醉?元兇未獻俘,九宮靈一擊;全隊賊皆逋。
”蓋時又傳自成過九宮山,單騎谒元帝廟,為帝所擊,伏地而斃也。
◎郡邑紀聞郡邑死事,就所見聞,頗得其詳而可錄:曰房毂,曰武昌,曰長沙,曰榆林,曰保定。
崇祯已卯春,流賊九股分屯襄鄖間,督師熊文燦主撫,于是張獻忠首出求降;文燦為請于朝,授副總兵,處之毂城,而使佥事張大經監其軍,所謂西營八大王也。
群賊聞之,皆佯就撫,文燦随地安插,内三股近房縣。
房小邑,又數被兵,而群賊逼踞,人無固志。
邑令郝景春争之文燦,文燦怒曰:“朝廷欲化賊為民,今将驅民作賊耶?”趣居之城外。
于是羅汝才居東北,号曹操營;黑雲居南,号十萬營;白貴分處西南西北,号小秦王營。
景春雖單騎就營,與結盟定約束,事稍稍定,然已自知必死矣。
未幾,獻忠叛,城令阮之钿死之,張大經從賊,引賊兵趨房縣,又使人約汝才同反。
景春子諸生鳴銮力敵萬夫,乃擐甲詣汝才曰:“若不念香火情乎?慎毋從亂”汝才佯諾,鳴銮覺其僞,與守備楊道選授兵登陴,而獻忠前鋒已至,鳴銮迎擊,斬其魁上天龍。
已而賊大至,獻忠兵張白幟,汝才兵張赤幟少傾,二幟相雜環城立攻,白黑二渠策馬呼曰:“以城讓我,保無他也。
”獻忠又以張大經檄谕降,景春大罵碎之;而以寸紙系卒髀間,缒城求救,十數往,文燦卒不應。
鳴銮且守且戰,相持五日,擊傷獻忠左足,殺其善馬;又用間入賊壘,陰識獻忠所卧帳,将襲擒之。
而指揮張三錫啟北門揖汝才入,城陷,景春回署将自盡,大經短槍乘馬突入執之,賊坐縣堂,見景春來,為起立,且酌卮飲之,而責問庫銀倉粟。
景春罵曰:“死賊,倉庫有物,城豈為汝所陷?”乃擁之去。
鳴銮與道選巷戰,道選中箭死,鳴銮聞父被執,追至,景春見之連呼曰“好好,”以手自畫其頸曰:“此亦不甚痛也,男兒至是,惟一死耳!”遂父子同遇害。
而主簿朱邦聞亦以罵賊不屈,全家被殺。
之钿字實甫,桐城諸生,由保舉授縣令。
三錫後為官軍所獲,磔死。
大經從賊,及瑪瑙山之敗,複出降。
張獻忠之破漢陽也,武昌紳吏議募兵為備,而府藏空虛,賀逢聖屢清貸于楚府,王不應;左良玉東走,亦入見王曰:“與臣十萬人饷,當為王保境固城。
” 王複不應,衆不得已謀撤江上兵入保。
參将崔文榮曰:“守城不如守江,守江不如守漢;團風鴨蛋諸洲,水淺不及馬腹,縱之飛渡,而嬰城坐困,非策也。
”衆不聽。
兵既撤,而承天德安潰卒東下,王始發金錢盡募之,使長史徐學顔為之帥,不隸他将,所謂楚府兵也。
未幾,賊偏師先自團風洲渡,其大營尚在江北,有張其在者,以罪被笞,走投獻忠,告以虛實,賊乃從鴨蛋洲畢渡,直薄城下。
文榮禦之,頗有斬獲;賊轉攻德勝門,參政王揚基、推官傅上瑞先遁,楚府兵斬關迎賊,城遂陷,文榮及學顔皆戰死。
蓋募兵時,賊先使其卒雜潰兵應募為内應也。
王聞城陷,出坐殿角門,賊入;王罵之。
獻忠曰:“吾來正欲扶王為天子耳!” 王曰:“天下吾家天下,天子吾家天子,安用賊扶?”賊黨尚食王,卻之,絕粒四日,獻忠乘以竹輿,二人舁之,再拜而投之江。
妃及宮眷宗室内臣死節者數十人;外臣死事者,自文榮學顔外,有通判李毓英、知縣鄒逢吉、都司朱士鼎,紳士死義者,大學士賀逢聖而下,有王師文、陳靖之。
而宗室盛潮之子觀音保年十三,賊得之,因其少不之備,保伺賊醉,潛拔賊刀刺殺數人,然後白刭。
學顔字君複,永康人;文榮海甯衛人,世指揮佥事;士鼎起家武進士,既被執,賊愛其力,欲用之,士鼎戟手大罵,賊斷其右手,乃以左手染血灑賊。
賊又斷之,不死;賊既退,令人縛筆于臂,猶能作楷字,招集舊卒,訓練如常。
崇祯壬午秋,李自成寇鄖陽,巡撫王永祚奔荊州。
癸未正月,承天陷,巡撫宋一鶴、總兵錢中選死之。
朝命以王揚基代一鶴,李乾德代永祚,乾德有官無地,移撫偏沅,而揚基暫駐嶽州。
五日,張獻忠屠武昌,揚基懼,率标兵走長沙,推官蔡道憲語之曰:“嶽與長沙,唇齒也;并力守兵,則長沙可保而衡永無虞,奈何棄之?”揚基曰:“嶽非我屬。
”道憲曰:“棄北守南,猶不失為楚地;若南北俱棄,所屬地安在?”揚基語塞,乃複還嶽州。
會吉府承奉王命明與副将尹先民潛通賊,賊遂浮舟于湖以窺衡嶽;既破鹹甯,進至蒲圻,揚基先遁。
湖廣巡撫王聚奎駐袁州,憚賊不敢進,道憲贻書為陳利害,聚奎使至,使總兵孔希貴拒賊于陳陵矶,戰屢勝;既而以衆寡不敵,聚奎與希貴及湖南巡撫李乾德奔還長沙。
嶽州陷,道憲謂聚奎宜乘賊未至,先于山砂矶及戴家湖立水陸二營以遏賊。
(以下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