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柳溪邊舊話
關燈
小
中
大
神人撫一鐵柱,恍惚如金色,泉水湧出柱下,頃刻數尺,因此驚覺,以告兵侍公。
久之,歸甯還家,帏輿中見山間一柱,宛如夢中所睹,問女使,不見也。
命仆夫以松椿識之,歸告兵侍公,召匠鑿之,不十尺而泉水湧出,甘淡不異二泉。
鄉人作地溝分注數十井,不竭矣。
丞相名之曰“二二泉”,而為之銘,銘曰:“拔劍刺山,水為之湧。
折腰拜井,泉出随踵。
精誠所格,無有弗應。
豈以地靈,而誠不勝。
山深井少,飲澗痞孕。
夢神授符,浚之泉瑩,色清味冽,慧泉可夷,分注百井,汲飲有遺。
匪世行德,神明曷授。
澤沛萬家,來福逾厚。
泉名二二,我豈溢美。
□此銘詞,千□□毀。
” 博士公(諱概)字與平,文簡公次子,淳熙二年進士,累官建康府推官,擢左朝奉郎太常博士。
因性閑雅,不樂仕宦,占仕籍十餘年,半在告,未壯懸車,多方外之遊。
母兄兵侍公極富貴聲色之樂,公不一與目。
自築室于萬竹中,晏坐焚香,泊如也。
未耆而殁,人共惜之。
所撰有《綠雲寮詩草》,人比之韋蘇州。
子二,長秘閣公龠,次衛尉寺丞耀。
迪功公(諱森)字與茂,苦志力學。
甯宗慶元五年,年三十九矣,始登進士高第,補楊州文學,擢迪功郎,監潭州南嶽廟。
父知寶慶府,緻仕在家,時年七十,獨公一子,遂乞歸養承歡,竭力事寶慶公者十五年,親終服除,公亦老矣,不複仕宦。
兄弟中獨公最貧,徒富圖書古玩,亦享高壽。
莊定公(諱育)年十九登甯宗嘉定元年鄭自誠榜進士。
文簡公登紹興戊辰科,嘉定元年亦戊辰科也。
初授山陽法曹郎,令山陽,ヘ海陵,參東淮制幕,入為軍器監簿,遷太府丞檢詳編修,擢司農少卿,總饷惟西,除理卿,出為福建帥,改洽江制副召為秘書監,繼大父為侍講兼直院,出知太平州,州亦大父舊治也。
召修史,進侍讀,權工部尚書,繼大父為禮部尚書。
丁父兵侍公憂,服除,召拜内翰端明殿大學士,提舉秘書省提綱史事,封毗陵郡侯。
十年緻仕,時甫六十有一,優遊于家者二十四年而後終。
公少達老閑,久曆于世,其事育甚多,門人趙探花達甫君發,感公教育之恩,著《尤端明日曆》十一卷,其文淳,其事奇,镂闆至今盛行于天下,故不複贅。
文簡、莊定二公繼文獻公任三事,祿入益厚。
晉江宗人歲歲來觀,皆厚赀以遺之。
莊定公晚年捐積俸買田十二頃于晉江,以贍族之貧者(事詳晉江人張明誠□日記。
事詳《閩譜》)。
刺史公(諱煉,号率齋)學最早,十歲通五經,十五已閱萬卷矣。
善為古文,累舉不第。
至度宗景定三年始登方山京榜進士。
令山陽,不樂吏事,告歸,薦補州教授,召為秘書正字,不能佞權要,出為廣德刺史。
緻仕,家貧,享大耋清福。
二子焘、照皆仕不顯,而博學有名。
當是時,江南郡邑金石文章皆其父子之筆,至今石碑布滿諸處,本邑中更多。
刺史公年少于莊定而叔行也。
秘閣公(諱□)弱冠時讀書于九龍山第五曲,愛其中喬松數十株,即其中結精舍,舍後築小閣,山林清景鹹備。
一日,松下忽湧大水,橫流數日不止。
公下視之,有眼,即命山人穿之,深五尺而水泱泱清澈,汲以煮茗,與二泉無異也,遂以石之,自号松泉生。
公後緻仕家居,亦常居此精舍,松益老,泉益清,公甚樂(事詳蔣嗣梅《松泉精舍記》)。
公既老,有宿疾,亦養疾精舍中。
一日汲泉,忽臭味達于戶内,公甚震驚。
及夕而泉竭。
不半年,公亡矣。
朝廷每大慶,必推恩于大臣。
文獻、文簡祖孫各經推恩數次,往往力辭,然中亦有不能辭者。
文獻公以上四代,莊定公以下五代,無一人不沐朝澤、列冠裳。
寺丞公(諱),太常博士公仲子,字仲微,生世祿家,而好藝文。
既長益習經術,其業遂為江南士子心服,久不登第。
及門受經諸生歲以百數,公選其最貧者給食,次貧者給毫楮,士心益向。
公既嗣,為正平公子更名英。
年四十始以大父蔭出仕,仕至衛尉寺丞郎,拂衣歸教諸生如故。
年六十三卒,紹定癸巳也。
生子将作公(諱帶),字公垂,資禀最高,少與父門下諸名生切磋,十年讀書萬卷,性喜為詩,有《複初齋詩稿》十二卷行世。
以伯父莊定公蔭授太常寺大祝,擢将作監主簿,以詩忤達者,去官生子,一即巳之大父也,以巳推恩,追封中憲大夫,同簽樞密院事。
中憲公(諱志)字尚之,配郡君司馬氏,生九子,不育者七,獨先君亞中公(諱交)與叔氏穎父(諱秀)存。
先君以巳推恩,累進亞中大夫,佥太常禮儀院事,配先母魏郡夫人司馬氏,生巳。
穎父公生從兄良器,仕為提刑點檢。
子即天澤也,天澤與君同撰尤譜。
終慕公(諱山)字元鎮,度宗景定中有名太學,素謹厚緘默,有志操。
晚年堅高尚之節,有勸之仕者,辄以醇酒醉之,私謂家人曰:“吾家三百年科第十世冠裳,宋恩渥矣。
吾何忍失身二姓乎?願肥遁終身耳。
”公與子仕隐,雖異迹,公真淳厚君子也。
久之,歸甯還家,帏輿中見山間一柱,宛如夢中所睹,問女使,不見也。
命仆夫以松椿識之,歸告兵侍公,召匠鑿之,不十尺而泉水湧出,甘淡不異二泉。
鄉人作地溝分注數十井,不竭矣。
丞相名之曰“二二泉”,而為之銘,銘曰:“拔劍刺山,水為之湧。
折腰拜井,泉出随踵。
精誠所格,無有弗應。
豈以地靈,而誠不勝。
山深井少,飲澗痞孕。
夢神授符,浚之泉瑩,色清味冽,慧泉可夷,分注百井,汲飲有遺。
匪世行德,神明曷授。
澤沛萬家,來福逾厚。
泉名二二,我豈溢美。
□此銘詞,千□□毀。
” 博士公(諱概)字與平,文簡公次子,淳熙二年進士,累官建康府推官,擢左朝奉郎太常博士。
因性閑雅,不樂仕宦,占仕籍十餘年,半在告,未壯懸車,多方外之遊。
母兄兵侍公極富貴聲色之樂,公不一與目。
自築室于萬竹中,晏坐焚香,泊如也。
未耆而殁,人共惜之。
所撰有《綠雲寮詩草》,人比之韋蘇州。
子二,長秘閣公龠,次衛尉寺丞耀。
迪功公(諱森)字與茂,苦志力學。
甯宗慶元五年,年三十九矣,始登進士高第,補楊州文學,擢迪功郎,監潭州南嶽廟。
父知寶慶府,緻仕在家,時年七十,獨公一子,遂乞歸養承歡,竭力事寶慶公者十五年,親終服除,公亦老矣,不複仕宦。
兄弟中獨公最貧,徒富圖書古玩,亦享高壽。
莊定公(諱育)年十九登甯宗嘉定元年鄭自誠榜進士。
文簡公登紹興戊辰科,嘉定元年亦戊辰科也。
初授山陽法曹郎,令山陽,ヘ海陵,參東淮制幕,入為軍器監簿,遷太府丞檢詳編修,擢司農少卿,總饷惟西,除理卿,出為福建帥,改洽江制副召為秘書監,繼大父為侍講兼直院,出知太平州,州亦大父舊治也。
召修史,進侍讀,權工部尚書,繼大父為禮部尚書。
丁父兵侍公憂,服除,召拜内翰端明殿大學士,提舉秘書省提綱史事,封毗陵郡侯。
十年緻仕,時甫六十有一,優遊于家者二十四年而後終。
公少達老閑,久曆于世,其事育甚多,門人趙探花達甫君發,感公教育之恩,著《尤端明日曆》十一卷,其文淳,其事奇,镂闆至今盛行于天下,故不複贅。
文簡、莊定二公繼文獻公任三事,祿入益厚。
晉江宗人歲歲來觀,皆厚赀以遺之。
莊定公晚年捐積俸買田十二頃于晉江,以贍族之貧者(事詳晉江人張明誠□日記。
事詳《閩譜》)。
刺史公(諱煉,号率齋)學最早,十歲通五經,十五已閱萬卷矣。
善為古文,累舉不第。
至度宗景定三年始登方山京榜進士。
令山陽,不樂吏事,告歸,薦補州教授,召為秘書正字,不能佞權要,出為廣德刺史。
緻仕,家貧,享大耋清福。
二子焘、照皆仕不顯,而博學有名。
當是時,江南郡邑金石文章皆其父子之筆,至今石碑布滿諸處,本邑中更多。
刺史公年少于莊定而叔行也。
秘閣公(諱□)弱冠時讀書于九龍山第五曲,愛其中喬松數十株,即其中結精舍,舍後築小閣,山林清景鹹備。
一日,松下忽湧大水,橫流數日不止。
公下視之,有眼,即命山人穿之,深五尺而水泱泱清澈,汲以煮茗,與二泉無異也,遂以石之,自号松泉生。
公後緻仕家居,亦常居此精舍,松益老,泉益清,公甚樂(事詳蔣嗣梅《松泉精舍記》)。
公既老,有宿疾,亦養疾精舍中。
一日汲泉,忽臭味達于戶内,公甚震驚。
及夕而泉竭。
不半年,公亡矣。
朝廷每大慶,必推恩于大臣。
文獻、文簡祖孫各經推恩數次,往往力辭,然中亦有不能辭者。
文獻公以上四代,莊定公以下五代,無一人不沐朝澤、列冠裳。
寺丞公(諱),太常博士公仲子,字仲微,生世祿家,而好藝文。
既長益習經術,其業遂為江南士子心服,久不登第。
及門受經諸生歲以百數,公選其最貧者給食,次貧者給毫楮,士心益向。
公既嗣,為正平公子更名英。
年四十始以大父蔭出仕,仕至衛尉寺丞郎,拂衣歸教諸生如故。
年六十三卒,紹定癸巳也。
生子将作公(諱帶),字公垂,資禀最高,少與父門下諸名生切磋,十年讀書萬卷,性喜為詩,有《複初齋詩稿》十二卷行世。
以伯父莊定公蔭授太常寺大祝,擢将作監主簿,以詩忤達者,去官生子,一即巳之大父也,以巳推恩,追封中憲大夫,同簽樞密院事。
中憲公(諱志)字尚之,配郡君司馬氏,生九子,不育者七,獨先君亞中公(諱交)與叔氏穎父(諱秀)存。
先君以巳推恩,累進亞中大夫,佥太常禮儀院事,配先母魏郡夫人司馬氏,生巳。
穎父公生從兄良器,仕為提刑點檢。
子即天澤也,天澤與君同撰尤譜。
終慕公(諱山)字元鎮,度宗景定中有名太學,素謹厚緘默,有志操。
晚年堅高尚之節,有勸之仕者,辄以醇酒醉之,私謂家人曰:“吾家三百年科第十世冠裳,宋恩渥矣。
吾何忍失身二姓乎?願肥遁終身耳。
”公與子仕隐,雖異迹,公真淳厚君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