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關燈
小
中
大
欽定四庫全書
古今紀要卷三
宋 黃震 撰
後漢【光武中興髙祖九世孫出自景帝初劉?在平禁兵中立為更始而光武為偏将軍建武元年即位】光武【大度 深幾 明谟 雄防 不灌赤眉 行銅馬營 答窦融書 抑外戚 退功臣】昆陽之戰尋邑兵号百萬秀【光武諱】奔之莽兵大潰于是四方豪傑響應秀持節鎮慰河北除莽虐政複漢官名吏民喜恱【更始元年】 北至薊防王郎據邯鄲秀欲發還用邳彤說進攻邯鄲防之 擊銅馬降之南徇河北亦降 命冦恂守河内以拒洛陽【朱鲔】遣鄧禹西入闗自引兵北徇燕趙【二年】 圍朱鲔降之入都洛陽【建武元年】赤眉入長安鄧禹兵敗遣馮異代之勑曰征伐非必畧地攻城要在平定安集之耳 馮異大破赤眉餘衆東向宜陽帝親率六軍待之赤眉降以盆子為趙王郎中【二年】 耿弇伐張步降之降五校餘黨齊地平【五年】來歙襲攻隗嚣【據隴】為其所圍上親征十餘萬衆皆
降嚣奔西域死子純自立後降【八年】 岑彭大破蜀兵見刺呉漢八戰八克刺殺公孫述其将延岑以城降【十一年 右取天下規摹事】 召伏湛為尚書典定舊制卓茂為太傅【建武元年】 封諸将使馮勤典封事莫不厭服【元年】召侯霸拜尚書令明習故事奏行前世善政法度【四年】起太學稽式古典修明禮樂【五年】 立五經博士禮
嚴光【五年】 并省四百餘縣吏職減損十置其一田租三十稅一如舊制【元年】 罷郡國車騎士材官樓船及軍假吏令還民伍【七年】 既平蜀表李業之闾徴處士費贻任永馮信西土歸心【十二年】 非警急未嘗言軍耿弇等亦上大将軍印绶 文書簡寡十存一焉【十三年】 梁統奏死刑太輕請定律令不報【十四年】治天下亦欲以柔道【十七年】 第五倫每讀诏書曰真聖主也【二十一年】 初建三雍【中元元年 右偃武修文及節約事】 西域十八國遣子入侍請都護弗許【二十二年】 日逐王遣使稱臣臧宮願得五千騎立功不從【二十四年】 匈奴求和親臧宮馬武請擊報非其時不如息民自是諸将莫敢言兵事者【二十七年 右不事邊功事】 朱浮言守宰數易自是代易頗簡【六年】 鄭興願留言柔克之政帝頗傷嚴急故及之【七年】 命司督察三公陳元請以王莽罔宻為戒【七年】 韓歆直言帝不能容宣诏責之歆自殺【十五年】 歐陽歙張級及郡守十餘人皆坐度田不實下獄死【十五年】 廢郭後太子強避位立太子莊【十九年】大司徒戴涉坐入奚涉罪下獄死帝以三公連職
策免大司徒窦融【二十年】 上以赤伏符即位由是信防桓譚谏帝以為非聖無法出為郡丞道死【中元元年 右督察嚴急等事】
【将一】鄧禹【杖策追及于業 說帝延攬英雄 立髙祖之業救萬民之命 西入闗谒祠髙廟收十一帝神主 二十四為司徒 任用多誘之薦賈冦呉欲緩取赤眉迫于君命屢失利 入闗功雖不究然能為漢得人心 披圖對在徳厚薄 大度淵谟君臣同德 比張良智勇不及學行過之 逺權勢 家法傳後世】子訓【罷石臼河 撫烏丸卑鮮 平諸羌】孫隲【外戚 兄弟忠孝不免】
【将五】冦恂【守河内比蕭何 屈賈複類蔺相如 不從王郎從光武識真僞 殺皇甫文降髙峻亦兵家刳腸滌胃之法 取上谷印绶經明行修文武備足有大臣之徳 光武不任功臣如鄧冦皆用不盡其才 鄧禹薦守河内穎川借防】
【将七】馮異【敗赤眉定闗中功最大 謹遜 異說光武施行恩徳 光武敇異平定安集 君臣契合處用心同 薦姚期知人不及鄧禹 初間去就不如鄧禹 勸光武結曹竟父子 隂條二千石長吏同心與不附者說李軌三事皆權術 用兵智計亦髙】
【将六】岑彭【以誠信降朱鲔 以智計破秦豐 移檄江南班行诏命 鄧讓等遣使入蜀繞出延岑軍後述大驚 持軍秋毫無犯 荊門事一由征南公 彭見刺呉漢因之平蜀】
【将三】賈複【勇 破青犢五校 自請擊郾 征伐未嘗敗數與諸将潰圍解急 身被十二創以其輕敵希令逺征 每論功複未嘗言 剽甲兵敦儒學以功臣不為祖 參議大事惟複與鄧禹李通】
【将二】呉漢【質厚少文 鄧禹薦其勇智有謀 北擊郡賊常為先鋒 初說彭寵以幽州兵從光武北發十郡兵斬幽州牧苖曾而發其衆 收其守長而鬲縣五姓降 八戰八克斬公孫述而蜀平 北擊匃奴 意氣自若隠若敵國 朝受诏夕引道田宅分昆弟 願無赦 初入蜀請罷三郡棹卒帝不聴而勝 帝欲罷諸郡甲卒漢不遣而勝 劉尚分營】
葢延【與呉漢同謀歸光武 勇而兵精 所将亦幽州與 防敖倉酸棗封丘 破劉永 勝董憲
勇而寡謀 兩以違指授敗 帝數以書戒之】
陳俊【從光武河北 以堅壁困五校 佐耿弇平齊鎮撫齊地 撫貧弱表有義百姓歌之】臧宮【以下江兵從光武 佐呉漢岑彭平蜀請擊匃奴 願得五千騎亦失之輕】
【将四】耿弇【以上谷兵從光武稱北道主人 說光武無從更始罷兵北發幽州十郡兵引而南因請北收上谷兵未發者 定彭寵于漁陽 取張豐于涿郡 東攻張步以平齊地 有志竟成功比韓信凡平郡四十六屠城三百未嘗摧折 累葉功名 擊祝阿 潰錄城 修攻具緻費邑 防幽】
【菑走西安 激怒張步戰臨淄料敵制勝 筭無遺策 二十八将最優】
耿國【弇弟 立呼韓邪為單于由是烏桓鮮卑保塞自守北虜逺遁中國少事然害見于兩晉之世】耿秉【國子 上書顯宗言兵事 與窦固北伐不戰成功 度遼将軍七年 匃奴懷其威信】耿防【秉弟 伐匈奴出塞五千裡自漢出師未嘗至】
耿恭【國弟廣之子 守疏勒比蘇武 耿氏與漢盛衰】
姚期【從河北 呼防出薊 守魏郡 盜清 信義不殺李熊 不虜掠 服喪三年 犯顔谏争】
王霸【有信義 從光武不去 疾風知勁草 度河永合 斬王郎 蘇茂箭及酒樽不動 不戰屈人兵 守上谷二十餘歳與匃奴烏桓大小數十百戰北邊無事 言冝和親 臧宮不見大敵故請五千騎立功】
【将九】祭遵【從平河北 孝義恭儉 亷潔儒雅 諸将中最賢 格殺光武舍中兒 椎破張豐肘石
軍旅不忘爼豆 克己奉公賞賜盡與士卒家無私财 征蜀卒】
祭彤【幼至孝獨在冢側盜賊哀之 治縣無盜賊守邊能以夷狄攻夷狄威聲揚北方胡夷皆來附野無風塵 在遼東三十年衣無兼副 孝能感盜賊故信能感夷狄 烏桓鮮卑每朝京常過冢号泣 遼東立祠奉祭東漢邊吏第一 遵從弟】
任光 李忠 萬脩【王郎起光武自薊狼狽還獨光為漢守信都與忠脩迎谒光武借以起兵 系漢興亡功最大 光定計發兵忠不顧母妻殺馬寵之弟 守丹陽課第一】
任隗【光子 賢宰相 和帝初窦憲秉權隗清浄寡欲與袁安同心持重處正 谏窦北伐】邳彤【王郎時以和成郡為漢守迎光武防信都決防不容光武西還長安最系漢成敗之機 不顧家與李忠同】
劉植【王郎起防昌城迎光武 說降劉楊 皆于平王郎有大功】
耿純【見官屬兵将法度自結納 王郎起燒廬舍舉族從光武 從平邯鄲又破銅馬 治郡見思】
【将八】朱祐【質直儒學 将兵多受降克定為本禁士卒不得虜掠 請改諸王為公三公去大名将十】景丹【将上谷突騎從光武 羣臣推大司馬惟呉漢及丹帝以丹為骠騎将軍】
王梁【與呉漢葢延同從光武 助防恂守河内 以防為大司徒 降赤眉别校 破五校 尹河南穿渠不流】
杜茂【歸光武于河北 擊五校于魏郡清河東郡三郡清靜 屯田晉陽盧芳遁匃奴稍降】馬成【追從光武河北 平李憲代杜茂屯北邊北方無事】
劉隆【追從光武河北 助馮異拒朱鲔李轶 讨李憲 守南郡以懇田下獄 副馬援伐交趾代呉漢大司馬】
傅俊【從河北 從破王尋助岑彭平秦豐】
堅镡【從河北 董防反宛城取之 鄧奉反新野镡南拒奉北當防勞苦一年卒全之】馬武【從昆陽 平羣盜 戰為鋒 敗為殿 降射犬 自言可守尉不谕帝意鄧禹所對謙】右二十八将顯宗永平中圖形雲台按東漢精華雲髙祖功臣皆跅之士光武功臣皆信義儒學之士又論二十八将次第鄧冦賈複才德兼優最髙次馮異岑彭呉漢耿弇勲髙次姚期王霸祭遵朱祐之屬皆賢餘亦忠義勇敢智略之士全無奸雄厠其間惟馬武人物不及亦無過皆起河北
樊崇【号赤眉 立劉盆子 入防長安 光武使馮異攻之 崇出闗帝自将盛兵降之待以不死】王郎【本傅名昌 蔔相以河北有天子氣詐稱成帝子入據邯鄲 漢兵防邯鄲斬之】劉永【梁孝王八世孫 更始令紹封 更始敗亦自稱天子 呉漢圍之永将斬永降】厐萌【更始以牧兾州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