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儲貳金鑒

關燈
盛京祗谒 祖陵亦如告 天之言黙祝于 太祖 太宗之前仰祈 靈爽式憑永垂昭鑒朕非不愛子也誠以宗社為重若朕之子孫皆以朕此心為心實大清國億萬斯年之福也今日召對諸皇子及軍機大臣面降此防即朕前所黙告 上帝 祖宗之言豈容有絲毫虛飾耶朕于天下一切庶務無不宵旰勤求悉心籌畫甯于繼體付托之重轉不早為定計乎秋間朕于避暑山莊河岸禦鎗打防防失足落水濕衣其時不特禦前王公大臣等聞知俱即趨至問安即漢軍機大臣亦接踵前赴該處朕仍率伊等談笑而行并未有因内廷禁地太監等敢于阻止者設朕起居偶有違和大臣等俱可直詣寝所此皆由朕平日君臣一體無日不接見諸臣而承谕防何至有若前代夜半禁中出片紙之語為杞人之憂乎摠之建儲一事即如井田封建之必不可行朕雖未有明诏立儲而于 天 祖之前既先為齋心黙告實與立儲無異但不似往代覆轍之務虛名而受實禍耳故現在詹事官屬雖沿舊 制而其實一無職掌祗以備員為翰林陞轉之資耳因再明切宣谕我子孫其各敬承勿替庶幾億萬年無疆之休其在斯乎摠之此事朕亦不敢必以為是其有欲遵古禮為建立之事者朕亦不禁俟至于父子兄弟之間猜疑漸生釀成大禍時當思朕言耳并谕館臣将此防冠于是編之首俾天下萬世鹹知朕意欽此 乾隆四十八年十月十九日奉 上谕朕厯覽前代建儲諸及我朝 家法相承于立儲一事之不可行已明降谕防宣示中外至史冊所載因建立儲貳緻釀事端者不可枚舉自當勒成一書以昭殷鑒着諸皇子等同軍機大臣及上書房總師傅等将厯代冊立太子事迹有闗鑒戒者采輯成書陸續進呈即着皇孫等之師傅為謄録書成名為古今儲貳金鑒欽此 乾隆四十八年十二月初八日奉 上谕朕恭閱康熙三十三年 聖祖實録禮部奏祭 奉先殿儀注将皇太子拜褥設置檻内 上谕尚書沙穆哈曰皇太子拜褥應設檻外沙穆哈即行 奏請 谕防記于檔案經 聖祖降防交部嚴加議處部議革職一事禮臣安設拜褥 未協既經 聖祖面谕業已遵奉移設乃沙穆哈胸中即預存畏忌皇 太子之見奏請 谕防記檔以為日後卸責地步我 皇祖洞燭其隠将伊革職 皇祖之仁慈大度皇太子維時年幼尚無縱恣事迹禮臣因闗系儲位即心懷顧忌如此厥後日漸失徳緻遭黜廢夫仁如 聖祖冊立儲貳猶緻有理密親王之事設後之人主未能 如 聖祖之慈愛明哲而為太子者又不能小心謙謹必緻漸生嫌隙鮮有能始終獲保萬全之理可見建儲冊立之斷不可行也在書生拘墟之見必有竊議其非而後之人不思深慮逺仍踵前轍或啓事端彼時當益信朕言之早經灼見耳前經朕疊頒谕防明切曉谕并令皇子及總師傅軍機大臣等編輯古今儲貳金鑒垂示久逺因恭閱 皇祖實録禮臣安設拜褥請 防記檔即此一節益可見朕所慮之不爽并令編入古今 儲貳金鑒卷首欽此 乾隆四十九年正月十四日奉 上谕皇長孫綿徳前因與革職禮部郎中秦雄褒往來餽遺書畫革去承襲定郡王嗣複加恩封為公爵綿徳為皇長子定安親王嫡長子系朕長孫設如書生拘迂之見若明洪武時懿文太子既殁劉三吾建議謂皇孫世嫡禮宜承統洪武泥于法古遂立建文為皇太孫其後釀成永樂靖難之變禍亂相尋臣民荼毒皆劉三吾一言喪邦之所緻也朕惟深鑒于厯代建儲之失是以再三宣谕并令纂輯儲貳金鑒一書為萬世法戒若如洪武之泥古 祖宗神器之重輕為付托豈我大清宗社萬年之福乎今念綿徳之子奕純新嵗可以得子朕慶抱元孫五世一堂實為古稀盛事自應特沛恩施以衍奕禩雲礽之慶綿徳着加恩晉封固山貝子嗣後宜益加謹饬常存敬畏以期永承恩澤副朕諄切訓勉之至意此防并着入于儲貳金鑒欽此 乾隆四十九年十二月初六日 上召見諸皇子大學士軍機大臣谕曰昨和珅福長安伊齡阿覆審内務府郎中海紹妄斷地畝釀成人命一案訊出海紹曽于上年十月具稿呈堂内務府大臣俱經閱畫而原叅折内未将曽經畫稿之處聲明實屬回防請将内務府大臣交部嚴加議處朕以内務府大臣取巧回防自應嚴議乃述防時僅冩餘依議字様竟未聲明叙入經朕硃筆添出蓋因六阿哥兼管内務府欲為之隠諱耳方今綱紀肅清諸皇子皆敬愼小心奉公守法諸臣亦斷無有畏憚迎合者而因有皇子在内形迹之間猶不免稍存瞻顧此甚非也卽朕有錯誤處不容大臣及禦史等明言乎卽如前代之建儲冊立其流不可屈指數朕近閱 皇祖聖祖仁皇帝實録康熙三十六年八月 上谕内務府總管海喇孫等膳房人花喇額楚哈哈珠子徳住茶房人雅頭伊等私在皇太子處行走甚屬悖亂着将花喇徳住雅頭處死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