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太後恩寵
關燈
小
中
大
館子都開在那裏。
蘇家全家現在開始享受京都的生活,和黃州的農家生活大不同了。
他們差不多十五年沒住在京都,隻有蘇東坡在京都監獄的那三個月來過,另外是他不能進城住在城外郊區的那一次。
孝順的兒子邁,他已經到江西去做一小官,現在不知回來團聚沒有。
但是兩個小兒子,造和過,一個十六,一個十四,是在家中。
蘇夫人和朝雲現在都能安享快樂的生活,不過看著京都生活的奢華,有點兒害怕。
住家的四周都是珠寶店、綢緞店、藥鋪,兩三層堂皇閡壯的高樓。
中國所能產的百物的精華,都陳列在東華門一帶,價錢會令一個鄉下女人嚇一跳。
不管東西賣得多貴,像背乎節令的鮮花、水果,總是有人願意買。
有一件事很方便,就是從傭工介紹所雇用僕人。
附近處處是酒館、飯館。
晚上,一進入酒館,歌妓在走廊下站一排,等候顧客招喚會侑酒。
男孩子隨同父親進去時,眼睛得向前直看,不然就得一直望著地。
吃飯時,小販和求施捨的人按房間去串,賣糖果、乾果、鹵肉、醃菜等物。
在飯館,據說有四五十種菜,由跑堂的帶著在各屋裏串,由顧客選合口味的買。
那功能表子上的菜若是有的短缺,飯館就會喪失顧客。
蘇東坡喜歡在家裏宴客,飯館都爭著做外會生意。
這些做外會生意的館子,都用銀制的餐具。
即便窮館子也派得出一個廚子和全套的銀酒壺、酒杯、碟子、湯匙,以及銀頭兒的象牙筷子。
當時的風俗是,一家叫了幾次外會之後,那些飯館子照例把那些值四五百兩的銀餐具放在顧客家過夜,第二天再去收,並不以為有什麼重要。
等後來對梁陷入金人之手,當時有一個作家以無限嚮往的筆調兒記載當時的京都,他說當地的老百姓都頗以此京都為榮,並且他們對外地人十分大方慷慨。
有時看見外省人被奸詐人欺負,他們會打抱不平前去幫助,甚至不惜與地方警官衝突。
若有新住戶遷入,鄰居會帶著酒茶等物去拜訪,告訴他本地商店的情形,以免上當。
也有人終日無所事事,隻帶著茶壺到每家去串門子閒談。
在這種氣氛的生活裏,蘇東坡還是照常練他的瑜珈和養生之道。
每隔一夜,他就要睡在宮中。
但是不論在宮中或在家中,他總是黎明即起,梳頭發一百次,穿上官衣官靴,然後再躺下小睡。
他說,那種小睡之美,無物可比。
等該出門上朝時,他已衣冠齊整,於是出門騎上鍍金鞍路的白馬,往東華門而去。
早朝最遲十點鐘完畢,這時,除非有特別公務,他照例可以自由了。
他若沒有交往應酬,就帶著妻子孩子去逛商店買東西。
相國寺隻在附近,院內擠滿了賣扇子、刀剪、珍品、古物、字畫、拓片,等等東西的商販。
有時,全家在東城的商場去逛,可以理髮、買盆花、買鳥買籠子,一天的工夫在不知不覺中混過去。
有時穿過朱雀門到外城去,那兒還有一大片住宅區,孔廟和國子監都在南外城,再往遠處就是各式各樣的道士觀。
他們倦遊歸來,有時在"台樓"吃飯,那是對梁最好的酒館。
或是走南門街,去逛著名的唐家珠寶店,挑選幾件溫州的漆器,或是在報慈寺街的藥鋪買點兒上好的草藥。
事實上,在奢侈豪華的生活和簡單樸質的生活之間,論幸福,並沒有多大不同。
高職顯位的榮耀,隻有在沒有那種能力資格的人眼裏,才值得羨慕。
一般的道理是,在人不需要一個職位時,人家才找他去擔任,人要求取某職位時,那個職位往往不需要他。
一旦官癮過足之後,做高官的快樂不見得比做個成功的鐵匠的快樂大。
蘇東坡在論"樂與苦"的一篇短文裏,即表示此種看法: "樂事可慕,苦事可畏,皆是未至時心爾。
及苦樂既至,以身履之,求畏慕者初不可得,況既過之後複有何物?比之尋聲捕影系風速夢爾。
此四者猶有仿佛也。
如此推究,不免是病,且以此病對治彼病,彼此相磨安得樂處。
當以至理語君,今則不可。
元裕三年八月五日書" 還有人把京都的生活持一種很世俗的看法。
他的朋友蒲宗孟就極盡奢侈享樂的能事。
蒲家的兒媳終日不做別的,隻教丫環做各式圖樣的"酥花",加糖凝結,以備做飯後小吃之用。
他一個兒媳婦,不許以同樣的"酥花"教客人第二次再吃到,而丫環們晝夜忙著做那些"酥花"。
蒲宗孟有些特別的習慣,其中包括"大洗面"、"小洗面"、"大洗足"、"小洗足"、"大洗浴"、"小洗浴"。
他每天洗臉兩次,洗腳兩次,每隔一天正式洗澡一次。
在"小洗面"時,他隻洗臉,臉盆中換水一次,由兩個僕人侍奉;"大洗面"時,要換水三次,由五個僕人侍奉,要洗到脖子和肩膊。
在"小洗足"時,換水一次,由兩個僕人侍奉,隻洗到足踝為止;在"大洗足&
蘇家全家現在開始享受京都的生活,和黃州的農家生活大不同了。
他們差不多十五年沒住在京都,隻有蘇東坡在京都監獄的那三個月來過,另外是他不能進城住在城外郊區的那一次。
孝順的兒子邁,他已經到江西去做一小官,現在不知回來團聚沒有。
但是兩個小兒子,造和過,一個十六,一個十四,是在家中。
蘇夫人和朝雲現在都能安享快樂的生活,不過看著京都生活的奢華,有點兒害怕。
住家的四周都是珠寶店、綢緞店、藥鋪,兩三層堂皇閡壯的高樓。
中國所能產的百物的精華,都陳列在東華門一帶,價錢會令一個鄉下女人嚇一跳。
不管東西賣得多貴,像背乎節令的鮮花、水果,總是有人願意買。
有一件事很方便,就是從傭工介紹所雇用僕人。
附近處處是酒館、飯館。
晚上,一進入酒館,歌妓在走廊下站一排,等候顧客招喚會侑酒。
男孩子隨同父親進去時,眼睛得向前直看,不然就得一直望著地。
吃飯時,小販和求施捨的人按房間去串,賣糖果、乾果、鹵肉、醃菜等物。
在飯館,據說有四五十種菜,由跑堂的帶著在各屋裏串,由顧客選合口味的買。
那功能表子上的菜若是有的短缺,飯館就會喪失顧客。
蘇東坡喜歡在家裏宴客,飯館都爭著做外會生意。
這些做外會生意的館子,都用銀制的餐具。
即便窮館子也派得出一個廚子和全套的銀酒壺、酒杯、碟子、湯匙,以及銀頭兒的象牙筷子。
當時的風俗是,一家叫了幾次外會之後,那些飯館子照例把那些值四五百兩的銀餐具放在顧客家過夜,第二天再去收,並不以為有什麼重要。
等後來對梁陷入金人之手,當時有一個作家以無限嚮往的筆調兒記載當時的京都,他說當地的老百姓都頗以此京都為榮,並且他們對外地人十分大方慷慨。
有時看見外省人被奸詐人欺負,他們會打抱不平前去幫助,甚至不惜與地方警官衝突。
若有新住戶遷入,鄰居會帶著酒茶等物去拜訪,告訴他本地商店的情形,以免上當。
也有人終日無所事事,隻帶著茶壺到每家去串門子閒談。
在這種氣氛的生活裏,蘇東坡還是照常練他的瑜珈和養生之道。
每隔一夜,他就要睡在宮中。
但是不論在宮中或在家中,他總是黎明即起,梳頭發一百次,穿上官衣官靴,然後再躺下小睡。
他說,那種小睡之美,無物可比。
等該出門上朝時,他已衣冠齊整,於是出門騎上鍍金鞍路的白馬,往東華門而去。
早朝最遲十點鐘完畢,這時,除非有特別公務,他照例可以自由了。
他若沒有交往應酬,就帶著妻子孩子去逛商店買東西。
相國寺隻在附近,院內擠滿了賣扇子、刀剪、珍品、古物、字畫、拓片,等等東西的商販。
有時,全家在東城的商場去逛,可以理髮、買盆花、買鳥買籠子,一天的工夫在不知不覺中混過去。
有時穿過朱雀門到外城去,那兒還有一大片住宅區,孔廟和國子監都在南外城,再往遠處就是各式各樣的道士觀。
他們倦遊歸來,有時在"台樓"吃飯,那是對梁最好的酒館。
或是走南門街,去逛著名的唐家珠寶店,挑選幾件溫州的漆器,或是在報慈寺街的藥鋪買點兒上好的草藥。
事實上,在奢侈豪華的生活和簡單樸質的生活之間,論幸福,並沒有多大不同。
高職顯位的榮耀,隻有在沒有那種能力資格的人眼裏,才值得羨慕。
一般的道理是,在人不需要一個職位時,人家才找他去擔任,人要求取某職位時,那個職位往往不需要他。
一旦官癮過足之後,做高官的快樂不見得比做個成功的鐵匠的快樂大。
蘇東坡在論"樂與苦"的一篇短文裏,即表示此種看法: "樂事可慕,苦事可畏,皆是未至時心爾。
及苦樂既至,以身履之,求畏慕者初不可得,況既過之後複有何物?比之尋聲捕影系風速夢爾。
此四者猶有仿佛也。
如此推究,不免是病,且以此病對治彼病,彼此相磨安得樂處。
當以至理語君,今則不可。
元裕三年八月五日書" 還有人把京都的生活持一種很世俗的看法。
他的朋友蒲宗孟就極盡奢侈享樂的能事。
蒲家的兒媳終日不做別的,隻教丫環做各式圖樣的"酥花",加糖凝結,以備做飯後小吃之用。
他一個兒媳婦,不許以同樣的"酥花"教客人第二次再吃到,而丫環們晝夜忙著做那些"酥花"。
蒲宗孟有些特別的習慣,其中包括"大洗面"、"小洗面"、"大洗足"、"小洗足"、"大洗浴"、"小洗浴"。
他每天洗臉兩次,洗腳兩次,每隔一天正式洗澡一次。
在"小洗面"時,他隻洗臉,臉盆中換水一次,由兩個僕人侍奉;"大洗面"時,要換水三次,由五個僕人侍奉,要洗到脖子和肩膊。
在"小洗足"時,換水一次,由兩個僕人侍奉,隻洗到足踝為止;在"大洗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