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關燈
小
中
大
阮旻錫撰甲申,崇祯十七年、清順治元年。
三月,北京陷,崇祯亡。
五月十五日,誠意伯劉孔昭、司禮監韓贊周等立福王(諱由崧,神宗之孫)于南京,改元弘光。
兵部尚書史可法請督師(江)北,鳳陽總督馬士英入專國政。
封福建總兵鄭芝龍南安伯,賜蟒衣。
乙酉,順治二年、南京弘光元年。
封鄭鴻逵為靖虜伯。
清兵破楊州,史可法死之。
清兵五月渡江,弘光走至蕪湖,降将劉良佐擒解豫王。
總兵扼江,鄭鴻逵、鄭彩擁舟師不戰,走還閩;至浙,于江口逢唐王(諱聿鍵),鴻逵奉之至福州。
巡撫張肯堂、巡按吳春枝(原刊為枝春)、吏部黃道周、南安伯鄭芝龍等會議監國。
鴻逵固請正位。
以閏六月十五日即位,改元隆武。
起曾櫻、何吾驺等入閣辦事。
晉封芝龍(為)平虜侯,尋封平國公;鴻逵為定虜侯,尋封定國公;芝豹為澄濟伯;鄭彩為永勝伯。
以平國公長子森賜國姓,改名成功,封忠孝伯。
賜姓以天啟甲子七月十五日生于日本國,母顔氏。
至七歲遣人取回。
有志讀書,聰敏不群。
年十五,補南安縣學廪生。
封平國公部将施天福為武毅伯,洪旭為忠振伯,林習山為忠定伯,張進為忠匡伯,陳輝為忠靖伯;定國公部将陳豹為忠勇伯,林察為輔明侯。
以鄭鴻逵為大元帥出浙東,鄭彩為副元帥出江西。
既出關,疏言缺饷,逗留如故。
于是黃道周請募兵江西,隆武為給空劄百函為行資;為清兵所獲,送南都,不屈,與中書賴雍、蔡繼俱死之。
八月,隆武诏至粵,有靖江王者稱監國,不奉诏;總制丁魁楚、巡撫瞿式耜擒送至閩,斬之。
原任山西佥事鄭之尹之子鄭遵謙與張國維、陳函輝、熊汝霖等迎魯王于台州為監國,駐紹興。
遣都督陳謙奉書至閩。
謙前赍南安伯敕印與平國,因相善,平國邀之。
及陛見,啟函稱「皇叔父」,不稱「陛下」,隆武怒。
禦史錢邦芑密勸隆武殺之。
夜半,内傳行刑,倉卒不及救,平國痛憤甚。
先是,平國已密遣人通内院洪承疇、禦史黃熙胤;至是,又微聞監國錢塘信息,乃稱缺糧饷,檄守将施天福回;而閩兵無糧,逃散不守矣。
丙戌,順治三年、海上稱隆武元年。
三月,清貝勒王駐兵錢塘北岸。
五月,江上兵潰。
六月初一日,清兵渡江,江潮不至。
方國安、馬士英欲獻監國為投降計,遣人守監國;守者病,乃得脫,逃上海舶。
督師張國維、興國公王之仁、兵部陳函輝、大學士朱大典俱死之。
方逢年、方國安俱投降。
馬士英逃至台州小寺,清兵搜獲後,與方國安父子方逢年俱斬于延平城下,家眷給賜兵丁。
阮大铖既投降,過嶺自投崖死,仍命僇屍。
将移關,守将陳秀、郭曦投降,而仙霞無一守兵矣。
隆武于八月定計幸贛,未至,曬龍鳳衣,陳謙之子率數十騎追至,遂及于難。
九月,清兵至泉州。
芝龍退保安平鎮。
貝勒令泉紳郭必昌招之。
芝龍以洪、黃之信未通,未敢迎師。
貝勒與之書,略曰:『我所以重将軍者,以将軍能立唐藩也。
且兩粵未平,今鑄閩粵總督印以相待』。
芝龍得書大喜。
賜姓力谏不聽。
十一月,芝龍至福州見貝勒,置酒甚歡。
夜半挾之北去,從者皆不得見。
至京,封同安侯。
丁亥,順治四年;是歲桂王即位于肇慶,改元永曆。
初,芝龍撤兵,密谕賜姓,欲與俱往見貝勒;賜姓不從。
定國陰令逸去。
至是,率所部入海。
芝豹獨奉母居安平鎮。
鄭彩率舟師至舟山,迎監國魯王南下。
魯王封鄭彩為建威侯,尋晉建國公;其弟鄭聯為定遠伯,尋晉侯。
鄭彩及閣部熊汝霖進取福甯州,諸縣響應,遂入興化府。
熊閣部鼓舞起義,諸起義者皆未給劄,兵至數萬,多烏合;鄭彩謀奪其權,雖與之結姻,忌之,乘舟遣兵攻其舟,并全家殺之。
于是義兵憤怒解體。
時義兵所在蜂起,汀、邵并亂;據建甯,閩郵為之阻。
夏,京中命王大人、陳錦、佟國器、李率泰督兵至,破建甯,屠之;所失州縣盡複。
鄭彩至海壇,複為鄉兵所敗,遂同魯王至廈門。
時鄭聯亦糾合浦南橋義兵楊重等攻入漳浦縣,以龔有桢為縣令。
然未幾縣破,有桢被執不屈,被剮。
鄭聯率義兵攻海澄縣,然見敵騎即走,争舟墜水死者甚多。
平和縣曾慶等與诏安等處義兵立德化王慈烨,據将軍寨,陷大昌,攻順昌、将樂,皆為清兵所敗。
隆武之亡,舊相蘇觀生、何吾驺遁回廣東,與布政使顧元敬于十一月立隆武之弟聿■〈金粵〉為監國,年号紹武。
十二月,清總兵李成棟率兵襲廣城,副将杜永和襲紹武,并周王、益王、遼王等盡殺之。
蘇觀生從死。
吾驺、元敬皆降。
福省既陷,兩廣總督丁魁楚與廣西巡撫瞿式耜會議監國。
式耜首言永明王(諱由榔)賢,且為神宗嫡孫,應立;乃桂王之子,初封衡陽,以寇亂徙梧州,會桂王薨,以■〈纟衮〉绖中于十月十四日監國。
改元永曆,以肇慶府署為行宮。
以魁楚,呂大器為大學士,以式耜為吏部侍郎兼閣學,掌诠事。
封總兵陳邦傅為思恩侯,尋晉慶國公(後廣西破,投誠,率兵追永曆,為李定國所擒,父子俱死)。
時賜姓謀舉義,而兵将戰艦百無一備,往南澳招募。
聞永曆即位粵西,遙奉年号,自稱「招讨大元帥罪臣」。
有衆三百人,于廈門之鼓浪嶼訓練;委黃恺于安平鎮措饷。
識者知其可與有為,于是平國舊将鹹歸心焉。
即以洪政、陳輝為左右先鋒,楊才、張進為親丁鎮,郭泰、餘寬為左右鎮,林習山為樓船鎮,進兵攻海澄。
紮祖山頭數日,援兵至,洪政中流矢,與監軍楊期潢俱死之,遂退兵入粵。
會定國公進攻泉州,列營于桃花山。
清提督趙國祚率數百騎沖營,張進、楊才迎戰。
定國遣林順夾攻,大破之。
别遣水兵破溜石炮城,斬參将解應龍,軍聲大振。
泉紳郭必昌之子顯欲為内應;國祚知而斬之,滅其家,并擊(?)故相黃景昉等。
國祚酷虐,泉民不敢喘息。
至漳州,王進遣兵來援,圍解。
戊子,順治五年、海上稱永曆二年。
閏三月,賜姓攻同安。
清守将廉印(郎?)與知縣張效齡俱遁,遂取之。
七月,陳、佟、李援師至,遂攻同安城。
八月,城陷;鎮将邱晉、林壯猷全軍盡沒,知縣葉翼雲、教谕陳鼎死之。
屠其城,殺五萬餘人,「同安血流溝」之谶應焉。
先是,同安諸生陳姓者,綽号泥鳅,回至羅漢山中,所稱「生閻羅」者授以片紙雲:『泥鳅死半途,同安血流溝,嘉禾斷人種,安平(海?)成平埔』。
陳生果至小盈嶺而死。
是後,凡獲滿兵,辄斷掌放回以應之。
然後來安海城竟拆毀,而廈門竟遷空無人曆一紀雲。
是歲大饑,賜姓及建國公鄭彩各發兵民船至高州籴米;為思恩侯陳邦傅所轄,賜姓船免饷,餘照丈尺征糧。
船有千餘,多是民船。
閩中鬥米近千錢。
時,海上藩鎮分駐于各島。
監國魯王别将平夷伯周崔(原刊為鶴)之、閩安侯周瑞、定西伯張名振、總兵阮美等守舟山至沙埕,鄭彩、鄭聯等守廈門。
令定國公鄭鴻逵守安平之白沙,使其将陳豹守南澳。
賜姓駐廈門,以親丁三百人遣其故錦衣衛鄭芝鵬護家眷。
使張進守銅山所;太子太師鄭香守海澄之石尾,有衆數千人,後為清兵所破,二子鄭廣、鄭海死焉。
然糧饷缺乏,取之民間;而鄭彩營将章雲飛等擾民尤甚。
定國公遂率舟師至潮州,随地取饷。
己醜,順治六年、海上稱永曆三年。
廣東提督李成棟反正,迎永曆。
于是永曆有船使令,以為恢複在即,诏各勳鎮考試諸生赴廣省進場。
賜姓遂送考生員葉後诏、洪初辟等十餘人同黃志高赍本赴行在。
舟至潮陽,遭風飄壞。
餘人不能達,獨黃志高至粵。
诏以志高為兵部職方司主事,使監賜姓軍,命以舟師進取南都。
其後賜姓入長江,承此诏旨也。
诏使并赍秦王孫可望告示一張,其文雲:「秦王告谕天下」;中間叙『湖廣殺敬謹王、四川殺八固王之捷,入滇擒逆黔父子』雲雲。
又檄文一冊,中有雲:『恢複兩京者準封公,一省者封為侯,四府以上者封為伯;今無尺土之功,而擅封五等之爵』雲雲。
又有定西王李定國告示一張,其文雲:「西甯王奉秦王令旨」;中間叙『破廣西定南王孔有德焚死之捷』雲雲。
清鎮守漳浦副将王起俸密赴軍門納款,謀洩,棄家由龜鎮至銅山投見。
賜姓授以都督同知,挂「統練将軍」印,令管北标将。
十月,賜姓舟進雲霄港,由白塔登岸,分道并進。
雲霄港守将張國貴迎戰,為左先鋒部下副将施顯敗死。
進軍攻城,中軍姚國泰拒守;城破,國泰身被重傷,獲之,令醫治送軍前收用。
遂進攻诏安,紮營龍峰、磁竈等處。
令中沖鎮柯宸樞、援剿左鎮黃廷、右沖
三月,北京陷,崇祯亡。
五月十五日,誠意伯劉孔昭、司禮監韓贊周等立福王(諱由崧,神宗之孫)于南京,改元弘光。
兵部尚書史可法請督師(江)北,鳳陽總督馬士英入專國政。
封福建總兵鄭芝龍南安伯,賜蟒衣。
乙酉,順治二年、南京弘光元年。
封鄭鴻逵為靖虜伯。
清兵破楊州,史可法死之。
清兵五月渡江,弘光走至蕪湖,降将劉良佐擒解豫王。
總兵扼江,鄭鴻逵、鄭彩擁舟師不戰,走還閩;至浙,于江口逢唐王(諱聿鍵),鴻逵奉之至福州。
巡撫張肯堂、巡按吳春枝(原刊為枝春)、吏部黃道周、南安伯鄭芝龍等會議監國。
鴻逵固請正位。
以閏六月十五日即位,改元隆武。
起曾櫻、何吾驺等入閣辦事。
晉封芝龍(為)平虜侯,尋封平國公;鴻逵為定虜侯,尋封定國公;芝豹為澄濟伯;鄭彩為永勝伯。
以平國公長子森賜國姓,改名成功,封忠孝伯。
賜姓以天啟甲子七月十五日生于日本國,母顔氏。
至七歲遣人取回。
有志讀書,聰敏不群。
年十五,補南安縣學廪生。
封平國公部将施天福為武毅伯,洪旭為忠振伯,林習山為忠定伯,張進為忠匡伯,陳輝為忠靖伯;定國公部将陳豹為忠勇伯,林察為輔明侯。
以鄭鴻逵為大元帥出浙東,鄭彩為副元帥出江西。
既出關,疏言缺饷,逗留如故。
于是黃道周請募兵江西,隆武為給空劄百函為行資;為清兵所獲,送南都,不屈,與中書賴雍、蔡繼俱死之。
八月,隆武诏至粵,有靖江王者稱監國,不奉诏;總制丁魁楚、巡撫瞿式耜擒送至閩,斬之。
原任山西佥事鄭之尹之子鄭遵謙與張國維、陳函輝、熊汝霖等迎魯王于台州為監國,駐紹興。
遣都督陳謙奉書至閩。
謙前赍南安伯敕印與平國,因相善,平國邀之。
及陛見,啟函稱「皇叔父」,不稱「陛下」,隆武怒。
禦史錢邦芑密勸隆武殺之。
夜半,内傳行刑,倉卒不及救,平國痛憤甚。
先是,平國已密遣人通内院洪承疇、禦史黃熙胤;至是,又微聞監國錢塘信息,乃稱缺糧饷,檄守将施天福回;而閩兵無糧,逃散不守矣。
丙戌,順治三年、海上稱隆武元年。
三月,清貝勒王駐兵錢塘北岸。
五月,江上兵潰。
六月初一日,清兵渡江,江潮不至。
方國安、馬士英欲獻監國為投降計,遣人守監國;守者病,乃得脫,逃上海舶。
督師張國維、興國公王之仁、兵部陳函輝、大學士朱大典俱死之。
方逢年、方國安俱投降。
馬士英逃至台州小寺,清兵搜獲後,與方國安父子方逢年俱斬于延平城下,家眷給賜兵丁。
阮大铖既投降,過嶺自投崖死,仍命僇屍。
将移關,守将陳秀、郭曦投降,而仙霞無一守兵矣。
隆武于八月定計幸贛,未至,曬龍鳳衣,陳謙之子率數十騎追至,遂及于難。
九月,清兵至泉州。
芝龍退保安平鎮。
貝勒令泉紳郭必昌招之。
芝龍以洪、黃之信未通,未敢迎師。
貝勒與之書,略曰:『我所以重将軍者,以将軍能立唐藩也。
且兩粵未平,今鑄閩粵總督印以相待』。
芝龍得書大喜。
賜姓力谏不聽。
十一月,芝龍至福州見貝勒,置酒甚歡。
夜半挾之北去,從者皆不得見。
至京,封同安侯。
丁亥,順治四年;是歲桂王即位于肇慶,改元永曆。
初,芝龍撤兵,密谕賜姓,欲與俱往見貝勒;賜姓不從。
定國陰令逸去。
至是,率所部入海。
芝豹獨奉母居安平鎮。
鄭彩率舟師至舟山,迎監國魯王南下。
魯王封鄭彩為建威侯,尋晉建國公;其弟鄭聯為定遠伯,尋晉侯。
鄭彩及閣部熊汝霖進取福甯州,諸縣響應,遂入興化府。
熊閣部鼓舞起義,諸起義者皆未給劄,兵至數萬,多烏合;鄭彩謀奪其權,雖與之結姻,忌之,乘舟遣兵攻其舟,并全家殺之。
于是義兵憤怒解體。
時義兵所在蜂起,汀、邵并亂;據建甯,閩郵為之阻。
夏,京中命王大人、陳錦、佟國器、李率泰督兵至,破建甯,屠之;所失州縣盡複。
鄭彩至海壇,複為鄉兵所敗,遂同魯王至廈門。
時鄭聯亦糾合浦南橋義兵楊重等攻入漳浦縣,以龔有桢為縣令。
然未幾縣破,有桢被執不屈,被剮。
鄭聯率義兵攻海澄縣,然見敵騎即走,争舟墜水死者甚多。
平和縣曾慶等與诏安等處義兵立德化王慈烨,據将軍寨,陷大昌,攻順昌、将樂,皆為清兵所敗。
隆武之亡,舊相蘇觀生、何吾驺遁回廣東,與布政使顧元敬于十一月立隆武之弟聿■〈金粵〉為監國,年号紹武。
十二月,清總兵李成棟率兵襲廣城,副将杜永和襲紹武,并周王、益王、遼王等盡殺之。
蘇觀生從死。
吾驺、元敬皆降。
福省既陷,兩廣總督丁魁楚與廣西巡撫瞿式耜會議監國。
式耜首言永明王(諱由榔)賢,且為神宗嫡孫,應立;乃桂王之子,初封衡陽,以寇亂徙梧州,會桂王薨,以■〈纟衮〉绖中于十月十四日監國。
改元永曆,以肇慶府署為行宮。
以魁楚,呂大器為大學士,以式耜為吏部侍郎兼閣學,掌诠事。
封總兵陳邦傅為思恩侯,尋晉慶國公(後廣西破,投誠,率兵追永曆,為李定國所擒,父子俱死)。
時賜姓謀舉義,而兵将戰艦百無一備,往南澳招募。
聞永曆即位粵西,遙奉年号,自稱「招讨大元帥罪臣」。
有衆三百人,于廈門之鼓浪嶼訓練;委黃恺于安平鎮措饷。
識者知其可與有為,于是平國舊将鹹歸心焉。
即以洪政、陳輝為左右先鋒,楊才、張進為親丁鎮,郭泰、餘寬為左右鎮,林習山為樓船鎮,進兵攻海澄。
紮祖山頭數日,援兵至,洪政中流矢,與監軍楊期潢俱死之,遂退兵入粵。
會定國公進攻泉州,列營于桃花山。
清提督趙國祚率數百騎沖營,張進、楊才迎戰。
定國遣林順夾攻,大破之。
别遣水兵破溜石炮城,斬參将解應龍,軍聲大振。
泉紳郭必昌之子顯欲為内應;國祚知而斬之,滅其家,并擊(?)故相黃景昉等。
國祚酷虐,泉民不敢喘息。
至漳州,王進遣兵來援,圍解。
戊子,順治五年、海上稱永曆二年。
閏三月,賜姓攻同安。
清守将廉印(郎?)與知縣張效齡俱遁,遂取之。
七月,陳、佟、李援師至,遂攻同安城。
八月,城陷;鎮将邱晉、林壯猷全軍盡沒,知縣葉翼雲、教谕陳鼎死之。
屠其城,殺五萬餘人,「同安血流溝」之谶應焉。
先是,同安諸生陳姓者,綽号泥鳅,回至羅漢山中,所稱「生閻羅」者授以片紙雲:『泥鳅死半途,同安血流溝,嘉禾斷人種,安平(海?)成平埔』。
陳生果至小盈嶺而死。
是後,凡獲滿兵,辄斷掌放回以應之。
然後來安海城竟拆毀,而廈門竟遷空無人曆一紀雲。
是歲大饑,賜姓及建國公鄭彩各發兵民船至高州籴米;為思恩侯陳邦傅所轄,賜姓船免饷,餘照丈尺征糧。
船有千餘,多是民船。
閩中鬥米近千錢。
時,海上藩鎮分駐于各島。
監國魯王别将平夷伯周崔(原刊為鶴)之、閩安侯周瑞、定西伯張名振、總兵阮美等守舟山至沙埕,鄭彩、鄭聯等守廈門。
令定國公鄭鴻逵守安平之白沙,使其将陳豹守南澳。
賜姓駐廈門,以親丁三百人遣其故錦衣衛鄭芝鵬護家眷。
使張進守銅山所;太子太師鄭香守海澄之石尾,有衆數千人,後為清兵所破,二子鄭廣、鄭海死焉。
然糧饷缺乏,取之民間;而鄭彩營将章雲飛等擾民尤甚。
定國公遂率舟師至潮州,随地取饷。
己醜,順治六年、海上稱永曆三年。
廣東提督李成棟反正,迎永曆。
于是永曆有船使令,以為恢複在即,诏各勳鎮考試諸生赴廣省進場。
賜姓遂送考生員葉後诏、洪初辟等十餘人同黃志高赍本赴行在。
舟至潮陽,遭風飄壞。
餘人不能達,獨黃志高至粵。
诏以志高為兵部職方司主事,使監賜姓軍,命以舟師進取南都。
其後賜姓入長江,承此诏旨也。
诏使并赍秦王孫可望告示一張,其文雲:「秦王告谕天下」;中間叙『湖廣殺敬謹王、四川殺八固王之捷,入滇擒逆黔父子』雲雲。
又檄文一冊,中有雲:『恢複兩京者準封公,一省者封為侯,四府以上者封為伯;今無尺土之功,而擅封五等之爵』雲雲。
又有定西王李定國告示一張,其文雲:「西甯王奉秦王令旨」;中間叙『破廣西定南王孔有德焚死之捷』雲雲。
清鎮守漳浦副将王起俸密赴軍門納款,謀洩,棄家由龜鎮至銅山投見。
賜姓授以都督同知,挂「統練将軍」印,令管北标将。
十月,賜姓舟進雲霄港,由白塔登岸,分道并進。
雲霄港守将張國貴迎戰,為左先鋒部下副将施顯敗死。
進軍攻城,中軍姚國泰拒守;城破,國泰身被重傷,獲之,令醫治送軍前收用。
遂進攻诏安,紮營龍峰、磁竈等處。
令中沖鎮柯宸樞、援剿左鎮黃廷、右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