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昌
關燈
小
中
大
№會昌023
【蓋】
大唐清河張公墓志銘
【志文】
唐清河張公墓志公其先逮於祖父,不揚其來其諱者,仕無他欤。
公松茔樹於京兆府華原縣。
長以任遊,更趨易郡,職不定居,所無志述。
公諱士清,早年喪偶,不胤其流,性習誕疏,不拘生業,嗜於醑酌,莫繼後圖。
幸以中年依遭令弟。
方息足澄心,樂乎天命,舒身适志,潛蕩往非。
公春秋七十有六,以會昌五祀季夏月廿有二日卒於長安縣修德裡令弟之第也。
陳儀稱家,不奢匪儉;舉佥應禮,人無間言。
以其年八月九日葬於京兆府長安縣承平鄉張杜村,禮也。
是日也:清風高扇,落葉低徊,松聲與哀音合韻,慘日與隧色連黃。
抑乃撰良志,镌堅石,書厥行,陝令儀,俾遠古而昭然,識來昆而顯著。
詞曰: 文莫經思,彙通庶藝。
中年遭幸,輔車令弟。
壽得其終,痙符其禮。
豐石勒銘,實昭昆裔。
(錄自《考古與文物》一九九一年第四期) №會昌024 【蓋】 大唐故府君張氏墓志銘 【志文】 唐故仗内教坊第一部供奉賜紫金魚袋清河張府君墓志銘并序 從弟将仕郎前義武軍節度巡官試太子正字元孫撰并書府君諱漸,字鴻舉,徐方人也。
其先軒皇命氏,漢相流派,圭組炳襲,百代彌光,昭然家諜。
斯乃從簡。
曾祖紹元,泗州連水縣主簿;祖幹,陪戎校尉、伏落府折沖;父津,徐州節度衙内兵馬使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太子詹事兼監察禦史;代有功行,揚於門風。
府君禀淮楚地秀,明達天才。
望其器若鷹揚,導其詞若泉湧。
弱冠諧洛,名振大都。
居守邀留,補防禦将。
後還武甯,以将族選授武甯軍衙前将。
久之,去職遊宦,筮仕於燕。
燕帥司空劉公授幽州同經略副使。
談笑辯捷,獨步一方。
長慶初,國相張公出将是府,下車飨軍。
府君首出樂部,歌詠化源,啟□成章,應機由典。
相乃竦聽稱歎,揖之升堂,敬謂之曰:如子之優,天假奉聖聰者也,非諸侯府所宜淹留。
立表薦聞,旋召引見。
穆宗皇帝大悅,寵錫金章,隸供奉第一部。
彌曆二紀,榮密四朝。
雖于髡滑稽,曼倩戲诮,實無愧焉。
複善守恩私,未嘗驕吝。
海上欲授官,必陳懇固讓,言體谏诤,道高止足。
以是無正秩之慶。
悲夫!不幸遘疾,會昌五年五月五日終於翊善裡之私第,享年六十有二。
以其年八月九日遷厝於長安城東南十五裡上傅原,禮也。
夫人彭城劉氏,晝哭哀儀,節聞於外。
有子一人,曰存實,茹荼瘵毀,感動裡仁。
以元孫諸長也,号列往行,請紀玄堂,庶陵谷變移,貞珉不滅。
銘曰: 素*之濱兮青山連趾,平崗廣袤兮新墳郁起。
俊人掩魄兮風雲慘凄,樂府興嗟兮才難繼美。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陝西卷第二冊) №會昌025 【蓋】 失。
【志文】 唐故遊擊将軍試鴻胪卿上柱國魯郡唐府君墓志銘并序府君諱國朝,族呈魯郡,襲唐堯之胤緒,其先随宦,因為潞人。
皇考諱晖,府君即仲子也。
收德素之靈,有飄飄之逸氣;植剛柔之性,有開合之通機。
壯歲勤王,武雄赳赳;晚年休罷,混迹人寰。
春秋六十有三,嗚呼!會昌五年二月廿九日奄歸大夜,緻使賢夫人河東裴氏,歎同牢之一缺,嗟半影之孤孀。
孝嗣兒女五人:長子君用,次子君義,并使宅将;次子君政,季子君友,女十一娘,處室。
并乃屠肝茹棘,号泣告於天;陟岵無攀,悲懇崇於奠殡。
雖遇軍城搔擾,人不安常,而孝節難移,窆儀必舉,勸谕孝婦程氏,王氏勖孝孫留注留德,戮力殡事。
以其年乙醜歲八月十五日庚寅,迹於府城東二裡平原,禮也。
地乃壺山,左聳高望邪瞻,右挾城池,歌锺時聽;勒銘於石,用紀芳猷。
其辭曰: 唐年武士,忠勇環材,年光耳順,溘奄夜台。
妻悲子泣,戀結徘徊,送窆野田兮靈魂永往,風悲月吊兮泉戶無開。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山西卷第一冊) №會昌026 【蓋】 無。
【志文】 磚。
唐王公故弘夫人墓志銘并序夫人其先晉陵人也,軒轅之後,遂即東遷,枝葉分散江左。
□□□□父升,并以累德懷仁,夫人即其女也。
幼奉内則,既以笄年,納彩歸於王氏叔甯之君子也。
夫人雍雍睦睦,敬事姑舅,六親宗仰。
何期積善無徵,以會昌六年七月十日終於私第,春秋六十有五。
有子二人:長曰志,次曰達初。
女二人,不幸夭喪。
志臯等哀泣無時,以其月廿八日窆於潤州丹徒縣萬春鄉寶蓋山南原,禮也。
恐山谷遷易,乃為夫人之德,絕衆賢明,式遵禮教,肅穆姻情,何記久遠,刻石為銘。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江蘇山東卷第一冊) №會昌027 【蓋】 唐故天水郡趙府君墓志之銘 【志文】 唐故試右内率府長史軍器使推官天水郡趙府君墓志銘并序 鄉貢進士姚汝能撰叙曰:儉不忘義,為士之大節;仁不忘孝,立身之大本。
知止足之分,識進退之機,躁靜莫,得失無系者,非達□乎!公得之矣。
公諱文信,字和約,天水郡也,今家長安焉。
曾父鳳,贈右監門衛率府率;王父元泰,贈原州别駕;烈考景,贈右金吾衛長史;并清風可沐,嘉迹猶存,或武以靜邊,或文能革俗。
來蘇作頌,去職興思,銘鼎可觀,存乎竹帛。
長史公娶河西府别将燕國樂橫女,生公及二孟。
二孟并先公而卒。
公即長史公之季子也。
公幼而聰達,事類生知,處繁而曲直自明,居要而威刑可措。
物無疵者,動與道俱。
自釋褐從公,解巾入仕,多居右職,皆著能名。
俄授試右内率府長史、充軍器使推官、清能鑒物。
公不閡時,善始敬終,歸乎謙受。
公娶尚食直長隴西辛璋女,生三子。
孟、季皆早亡。
仲曰義方,任朝議大夫、行宣州長史、上柱國、賜绯魚袋。
早登仕籍,累踐清資,矜慎在官,萬人無怨,言能替理,道不違時,識者趨風,冠乎群彥。
公自長史成立,便已傳家,不樂官榮,依乎淡泊。
市朝笑傲,睹冠冕而如遺;私室優遊,忄吳浮生之如寄。
于茲廿餘年矣。
榮而知達,議者美之。
粵以會昌五年歲次乙醜三月戊申朔十四日辛酉寝疾,斂手足於永興裡之私第,春秋八十三。
以會昌六年二月戊寅朔十三日庚寅,葬於萬年縣川鄉古成村,於先茔,禮也。
夫人辛氏,貞元十二年而殁,先公謝世五年矣。
公嘗曰:合葬非古也,況年代深遠,鬼神好靜,不須開發。
今别茔焉,遵道命也。
公後娶廣平宋氏,無子。
嗚呼!生死常理,如朝之必暮,且殇子之與彭年,於今并為陳迹,夫何可悲!但順孫孝子,甯無泣血之慕耳!況令子足以承家,享年不為不永者乎?長史娶南陽張氏女,自佩針帙,事無不悅,溫恭而長幼自安,和柔而外内皆睦。
尋封南陽縣君。
令孫曰,以明經擢第,授□甯陵令,學窮經奧,義切於仁,加以溫良,出於流輩。
娶京兆杜氏女,生子曰礻必孫,以門調補齋郎出身。
公德茂門,及茲三世,時為難得,實曰慶延。
汝能蕪淺,不足以揄揚德風,事貴熟聞,不敢牢讓,備諸陵谷,複何辭焉。
銘曰: 食菜為氏,與秦同族,奄自晉卿,以趙開國,是為世祿。
其一。
代生名士,穿服間起,累累不絕,其才必異,瑚琏之器。
其二。
公之養真,唐之□人,德既及嗣,福能庇身,誰繼其塵?其三。
惟子惟孫,光大其門,無憚下世,德行長存,贻諸後昆。
其四。
雙阙峨峨,行音航。
楸娑娑,佳城之宮,薤露之歌,痛如之何?其五。
需車軋軋,銘旌撇撇,荒郊指程,逝川不絕,泣之以血。
其六。
玄堂秋色,先茔之側,志以識音至。
之,刊於貞石,年斯萬億。
其七。
強琮刻字孤子義方書堂上茔在此古成村西坡子上直北道三百步已來,道西三十步已來,并是此村辛義恭家一主句當。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陝西卷第四冊) №會昌028 【蓋】 失。
【志文】 唐故京兆府兵曹參軍韋公墓志銘并序 京兆王戡撰公諱文度,字詞彬,其來出豕韋,商周秦漢魏迄隋唐代,皆朱軒赤绂之貴。
唯公父卒上元尉。
公少孤,雖幼而□無兄弟,孝以侍親,下氣怡色,動無違敬,以先祖蔭補海陵尉,以慮扶持之勞,不赴所任。
明年夫人薨,公毀瘠殆不可支,既終喪,曰:我繼世滅身,反不孝。
遂複人事,再選授國子四門助教,轉闵鄉丞。
公幹事辨物,有治人之術,時有舍人賈公以淨眼視公,謂曰瑚琏之器,*犀之刃焉。
大和二年授京兆興平丞,八年,轉詹府司直,九年,賈公相國命為殿中内供奉,委戶部江西院。
以清直奉職,出入貸财,锱铢無差,時連帥羅公重之,特庸於朝。
明年,為京兆府兵曹。
其歲冬チ,前秘省正字李濟貢三史科,停任。
又明年,再掾神州,不詭於猾俗者,又遭不肖人諧於朝,奏罷所任,遂複茂陵之業。
公春秋五十有六,娶戡長姊,盡如賓之敬。
生子四人,嗣子前湖州長城主簿,次子窮一經,究輔嗣之易。
次子舉進士。
二女校公□候啟手皆足,命子曰:古人有言,用死為歸。
吾得善終,曷曆其□。
爾家貧,窀穸之事從儉,殓以時衾,以周身之棺。
無違命。
會昌□年閏七月廿一日,薨於北牖。
以會昌六年丙寅歲二月十九日,葬於萬年縣洪固鄉韋曲胄貴裡先夫人茔之西。
諸□稽首,請銘於餘。
餘遂述焉。
銘曰: 公禀氣而生,英哲文明,厥德具完,厥事鹹貞。
其賢若斯,其壽宜久,昊天既昭,胡甯不。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陝西卷第四冊) №會昌029 【蓋】 唐故隴西李公墓志銘 【志文】 唐故正議大夫行内侍省内寺伯上柱國隴西郡開國子食邑五百戶李公墓志銘并序 朝散大夫試太子詹事兼監察禦史上柱國魏則之撰夫皇王統乾馭宇,燮理萬邦,非爪牙無以翊衛宸嚴,非良臣無以光宅天下。
則我隴西李公,膺運間生,匡時濟世,武戡定難,文足經邦,挺特孤标,耿介強毅,道不苟合,心且無瑕,是以德重宮闱,行推曹輩,洋洋美譽,藉藉嘉谟,播聲於遠遁之間,彰名於省寺之内,弱冠筮仕,超擢班行。
公諱升榮,字處約,京兆府長安縣人也。
曾祖厚餘,皇不仕;祖文岌,皇不仕;父敬實,皇朝議大夫、行内侍省掖庭局令、員外置同正員;皆奕葉承家,傅芳累代,名垂竹帛,勳勒旗常。
諜譜具祥,此不備載。
公即局令公第五子也。
公自幼敏聰,早蒙指使,小心翼翼,恪慎厥躬。
肇自貞元廿年秋,蒙恩賜祿,至廿一年春授将仕郎、内侍省掖庭局監作。
不逾年秋九月,又轉登仕郎。
至元和九春,特授梨園判官。
至十二年春,加上柱國,仍賜绯魚袋,兼授左神策軍軍中尉判官。
勤勞久著,勳績不差,部署多方,規模置敵,聲價彌茂,位望轉祟,浃洽軍營,上下鹹美。
至十五年春,又轉授弓箭庫西庫判官。
提綱舉要,莅事清通,寬猛得中,内外畏服。
至其年秋,又加宜德郎;至長慶二年秋,又加朝議郎;至三年春,又授宮闱局令;至寶曆二年冬,又加朝散大夫;至三年春,又再任左神策軍護軍中尉判官。
公素展嘉猷,皆懷惠愛。
洎經再授,益茂器能。
至大和二年春,又加正議大夫兼内侍省内寺伯;至四年冬,又封食邑三百戶。
上以公谠直居心,剛柔合度,便繁左右,歲月滋深,擢護藩方,用觀誠效。
至大和七年春,遂除江西監軍使。
公久經獎任,備曆曹寮,軍城樂康,悉歌來暮。
至大和九年冬,随表入觐,複侍冕旒,驅馳殿庭,*勉王事。
至開成元年冬,又除栽接副使。
公總ヘ無滞,操*有餘。
吏不敢欺,民皆畏憚。
至二年夏,又授軍器副使。
*贊彰副貳之理,恭守無阙敗之虞。
上察其能,複議遷轉。
至開成五年夏,又除樓煩監牧。
使恩威并暢,不令而行,課最陟明,美洽中外。
至會昌元年秋,又加開國子,食邑五百戶。
至會昌三年冬,又除總監使。
署連禁苑,綏葺實繁,夙夜在公,刃有餘地。
上以郊近壤,複迩邊陲,卒伍骁雄,師戎多警,欲铨監統,不易其才。
以公翊侍年深,辛勤歲久,若無甄拔,何以勸能。
至會昌四年春正月,遂除甯慶等州監軍使。
方展長圖,冀靖封略,未施韬钤之術,俄徵夢豎之妖。
瞑眩靡瘳,蘖餌無關,修短數極,雲亡忽臻。
以五年冬十一月十六日薨於州之廨署,享齡七十。
嗚呼哀哉!皇上轸悼,朋從涕零,軍城慘容,傷感行路。
蓍龜葉吉,先遠有期,哀挽告行,旒旌啟引。
即以會昌六年二月廿五日遷葬於長安縣龍門鄉龍首原而先茔之側,禮也。
有子二人: 長曰孝鈞,承務郎、内侍省掖庭局監作、員外置同正員、上柱國;次曰孝锷,上輕車都尉,皆琅異質,倜傥殊材,或省寺優遊,或宮闱效用。
文行忠信,鄉闾蔚孝悌之風;仁義溫恭,侪僚仰謙謹之操。
遽丁艱疚,泣血絕漿,孺慕風泉,号叩天地。
恐山原改易,朝市變更,銜悲願紀其餘芳,刻石永播於遺烈。
銘曰: 猗欤李公,明敏清通,耿介強毅,谠直在躬。
文堪佐理,武足護戎,居家竭孝,於國盡忠。
自參宸極,其儀不忒,能剛能柔,有典有則。
方振雄圖,以輔皇化,未展股肱,奄絕聲價。
入仕彤庭,出撫藩鎮,布德行惠,去食存信。
軍師仰賴,悉歌來暮,驟染膏肓,悲感行路。
皇上轸悼,朋從涕零,孤子泣血,絕飲忘生。
遷龍門,銘詞宅兆,隴樹朝悲,松月夜照。
天長地久,白日黃泉,山岚積翠,墳賈凝煙。
佳城寂寞,蒿裡凄涼,精魂永逝,盛烈空揚。
(錄自《考古與文物》一九九一年第四期) №會昌030 【蓋】 失。
【志文】 唐故幽州節度押衙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太子賓客兼監察禦史太原王公墓志銘并序 前盧龍節度驅使官宣德郎試太常寺協律郎賈暄撰外生鄉貢明經李方素書公諱時邕,字子泰,其先太原人也。
昔因之宦,徙家於燕,乃為燕人也。
曾祖諱洪,瀛州錄事參軍;忠諒孝友,克寬且仁,氣和質方,天所授也。
當莅官之際,以莊明慈惠為政,衰止獄訟為譽。
令俗殊變,人莫俦矣。
祖諱解公,錯綜五經,深秘奧義,禮闱對策,而取十全。
條奏精辯,才冠等列。
首選涿州範陽縣丞,察俗以明,撫衆以道。
滔滔德音,溢灌世路。
皇考諱杲,躅其先迹,以五經及第,獲瀛州河間縣主簿,終幽府功曹參軍;力行博學,溫故知新。
在理民守事之時,鑒通高遠。
猶巨鏡新砻,而衆象無逃。
質素言行序,述而不備矣。
侍禦公則幽府功曹第三子也。
幼學在志,匪怠欤時,惜寸陰重於尺璧。
徙義通經,兼富詞彩。
詩之秀麗,疑新錦濯曬於春江;筆術标奇,猶晴天遠倚孤島。
嗜五常四教,偃仆而非忘之年。
弱冠易懷土之節,有達四方之志。
辭田園,赴春闱。
已行及離鄉千裡,而遇德音。
如得坎則止,增益厥道。
旅遊一十五祀,是以驟馳鄉思而懷歸焉。
故知克祿燕地,從仕軍門。
首署佩刀之職,浸成高位。
時君知其廉平剛直,特為聞奏。
皇恩既敷,勳贶禦史,而名立於世,是公之操行也。
公常慕於非禮勿視,非禮勿聽之徒,是公心源之好也。
見釁於勇而啬於禍,以足其性而求名焉者,公則視之如仇焉,世難俦之節也。
但取交之道,或有是非於己者,公則未曾求之於人,謂之犯而不校也,公又能之。
或有於人無信,不孝於家,不直於道,暴獲榮祿者。
天何從之?豈不是罔之生也幸而免。
公則於家有孝,於國有忠,於人有信。
未至於知命之年,天锺釁欤。
何異於琬琰與頑石俱焚,芝蘭等蕭蒿同燼,誠可哀哉!誠可痛哉!在於軍門寮き,智識弘深者,皆萬□一□,惜君名賢,何速。
況乎親戚朋友哉!公娶前節度押衙隴西李氏全實之女也。
柔明孝慈,天之質也;禮樂風操,家之範也;清淨奉□先,采蘋之節也。
李氏之閨儀肅,九族之睦,則夫人是賴。
育一子二女。
子才生三月,殊未辯親疏,天奪恩思,父子愛阻。
長女年九歲,次女六歲,儀範未聞於時,不保父之道育,實可傷悼矣。
公享年有七,會昌五年十一月遘之疾矣,醫蔔無驗,乙醜歲月次大呂廿有四日終於燕都坊之私第。
取會昌六年姑洗月朔日蔔葬於薊縣南一十五裡廣甯鄉魯村東一裡之原,禮也。
雖不泓師相地,或用泓師之範葉兆良焉,胡善如之。
創斯茔隴,暄不以才谀,承*日之眷,課虛為詞,而志幽礎。
詞曰: 英英君子,秀而多文,其幹修直,其氣清醇。
孝以名家,忠以事君,志潔冰雪,心勤典墳。
人間儉寶,寂爾沉淪,泉火穸暗,隴月空春。
魂埋幽壤,骨委窮塵,惜哉時彥,翻成故人。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北京卷第二冊) №會昌031 【蓋】 蔡氏墓志 【志文】 唐故蔡氏夫人墓志銘并序 宣德郎試左衛兵曹參軍成撰秉周邵之詩,迹班樊之*,克全坤理,以茂柔姿者,聞之於夫人焉。
夫人蔡氏,字蔡氏,其先出自姬姓。
周文王有十六子,蔡氏其一焉。
後以派别脈分,子孫居於燕薊,今為燕人焉。
夫人天與淑姿,垂芳令媛,容服率素,德行貞淳,偃息圖書,栖遊箴誡,锺聞於外,蔚君子之好仇。
繇是廣平宋君詠匪媒之詩,備納徵之禮。
親禦三币,敬合二宗。
鳳凰于飛,宜其家室。
星霜綿曆,四紀於茲。
苦樂均同,以道相誡。
齊眉之敬無失,斷織之教亟聞。
正肅閨闱,外和内理。
輔佐君子,著清慎公平之名,茂采蘩采蘋之詩,契關雎鵲巢之義,恃以積善,冀享大年。
讵謂修短有涯,奄同電燭。
宋君撤懸興悼,歎遺挂以增悲;至孝絕漿,痛偏露而泣血。
哀傷闾裡,相杵絕聞。
悲感親親,琴瑟不禦,皆追其往昔,緻此哀懷。
又共嗟伏枕,再宿,蒼卒而終,嗚呼哀哉!天不可問,難明壽天。
以會昌六年十月卅日屬纩於幽州薊縣燕都坊之私第也。
即以其年十二月窆於幽州幽都縣界禮賢鄉龍道村西南一百廿步之原,禮也。
宋君蒇其葬事,備其刍靈,不儉不奢,得其模範;不僭不濫,雅葉禮經。
彰簪绂之家風,茂王者之教化。
知禮也。
皇營州司馬、賜绯魚袋,夫人之曾王父;皇左威武大将軍、上柱國、開府儀同三司、平盧道采訪使、蘭陵郡王倩,夫人之大王父;皇骠騎大将軍、上柱國、開國公、食邑一千五百戶英俊,夫人之烈考。
宋君二柄承家,六藝滋德,理戎訓俗,五十年間,畏愛兼備,寬猛俱濟,五佩金劍,一绾銅章,三語相州,六司佐府,鑒同曉鏡,潔并朝霜,曆事八主,恭惟心累,奏勳勞十通。
何啻此不具載,省其文也。
階至銀青光祿大夫,官及太子賓客。
未幾,又奏監察禦史、殿中侍禦史,職至節度押牙,候掩如故。
恪慎推刻,精究其情,轸念興懷,艱難糠比,無容故犯,有舍誤違。
恭守主君嚴令也。
亦高裡門之義也。
有子六人。
女三人。
以令淑有聞,早适他族。
男三人,曰公繼,曰公存,曰公立。
哀慕羸瘵,繼於古人。
傷親族以銜悲,感行路之興歎。
恐陵氵虞世變,見命為銘。
銘曰: 龜筮葉從,以安宅兆。
精魄何之,孤墳悄悄。
悲慘寒郊,淚流衰草。
其一。
桑乾之陽,隗台之陰。
封土為墳,植柏為林。
掩瘗金骨,永阻容音。
其二。
塗刍既備,哀送郊原,逝水嗚噎,愁雲翩翻。
哀摧至孝,悲鲠移天。
其三。
短晷遽移,殘陽色慘。
寓目悲生,屬情多感。
人謝行存,書之琬琰。
其四。
簪裾令族,金紫豪家。
誰謂夫人,埋沒黃砂。
哀哀至孝,永痛無涯。
其五。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北京卷第二冊) №會昌032 【蓋】 唐順陽範氏幼女之墓 【志文】 有唐順陽範氏幼女墓志銘鳳翔節度掌書記試大理評事□□女曾孫以開成丙辰生,至己未,其母□□□夫人殁,自常□加愛與初疾卒□□疚,思之久之,尚能條縷。
至庚申,而所生母李卒,終不告所卒之地。
人意其忘,引之及此,則亻免以戚,然後至其忌與時當奠,必先期有雲。
至辛酉,太夫人疾,坐侍竟曉。
至壬戌,違父思旬,結為憂疹。
至癸亥,或警其類,惕而自剩示常留過,緻掩具順。
既淑五美,幾成人□。
至會昌甲子三月卅日卒於政之官舍。
即以四月十七日葬京兆白鹿原,從諸姑也。
餘哭而銘雲: 孰教而孝,孰死而夭。
其類諸瑞,倏具為異。
有兄□,兄簪。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陝西卷第二冊) №大中001 【蓋】 失。
【志文】 唐故永州刺史清河張公墓志銘并序 宣義郎前行舒州文學韋邈撰公諱渾,字萬流,其先洛陽人。
大父延興,階朝散,位泌陽令;父現,撫州崇行尉;皆有才能,終始潔白。
公幼以閨行自律,非仁誼忠恪不動於心。
弱冠明經上第,調補滁州掾,後為揚子主簿,司郵務,控大津,使吏旁午,公接應有方,盡得其所。
自陽子授汜水尉。
邑尹剛而使酒,雖僚屬輩,靡不摧辱。
唯公獨以禮節自防,終克淩犯。
然郁郁不得志,競以他故辭官。
元和末,如京師,應賢良直言眩會國家有事,尋罷此科。
公遂獻書於明天子,備述寰海之利玻自三代訖於隋唐,成敗興亡之由,曆曆在目。
書下丞相府議。
公之官道隘,援孤不克顯,擢授監察禦史、領鹽鐵富都監。
不至職,尋改揚子巡官,複領嘉禾監,轉殿中。
潔白勵志,課續殊尤。
遷侍禦史,階朝散,朱衣銀章,優公之勤也。
轉工部員外郎。
故鹾帥太尉王公鎮淮服日,熟公之能,每有州府監院重難之事,或積時不決者,皆召公以正之,無不允洽。
姿儀溫茂,才調灑落,實事流之标表焉。
職罷居閑,家無束帛,雖凍餒交侵而沖襟晏如也。
單車赴都,拜雅州刺史。
政理多能,凋瘵蘇息,節制段公甚器異之。
複領永州牧,理永益能於理雅,狡蠹奸贓,革略荊罷永居於洛師,與少傅白公為嵩少琴酒之侶,遂絕意於宦途。
以會昌六年八月廿三日疾,薨於河南府洛陽縣仁風裡,年七十六。
大中元年二月十八日,歸於榆林大茔,禮也。
有子男五人:長曰蔚,三舉進士,甚有詞藻,不幸早殁。
次曰邁,調補寞城縣丞,潔己清心,盡禮接士,胸中豁如也。
次曰革,甚富篇什,昂昂然亦千裡之駒也。
次曰,曰謙,皆早謝世。
以予親舊,昔承公之顧眄,因使緻書,請予為志,敢不承命。
遂西向大哭,率群幼臨於西庑下,收淚永歎。
因序而銘焉。
嗚呼!瑞氣不留,而愁雲凝結;醴泉易枯,而淤流靡絕。
瓦釜長嗚兮,而黃锺韻咽;天不與善兮,而神反其罰。
帝阍遼兮告無因,下泉暗兮何時晨?(錄自《洛陽出土曆代墓志輯繩》) №大中002 【蓋】 失。
【志文】 唐故劉公扶風郡馬氏夫人墓志并序 布衣從鵬撰 孤子習古書自昔族望清重,官有世功,則必鉻於彜器。
紳衣纓,功高盟府,圖形麟閣者,并出華族之門。
豈不紫庭陰德,集靈慶于無涯;玉鏡含輝,散華光於後有。
蔚為盛族,其在茲乎?孝子順孫,永記於琬琰。
夫人韓,扶風人也。
曾漪,皇朝議郎太原府榆次縣丞;祖處,皇遊擊将軍左領衛翊府中郎将;父閏,皇中散大夫檢校太子賓客兼殿中監試嘉王府長史。
即之女也。
出自豪家,端明柔淑。
坤順成則,詩禮有規。
習奉閨典,播美芳蕙。
有曹氏之範,得孟家之風。
何圖寝疾不旬,以掩辭世,終於頒政裡之第,享年七十有三。
嗚呼!月逐傾光,煙凝秋露;珠沉逝水,霧掩星河。
長男習古,□恭克己,孝行雙章,芳譽高明,時英柱矗次男,忠貞諒哲,夙風茂猷,特達禀璋之姿,周旋懷禮樂之本。
幼男珂,學行生知,文藝雙美,絲桐懇志,雪韻時聞,天然不器,溫恭有禮,樂之資實,所謂不扶自直者。
武宗召賢士,矚觀聆韻,歎訝奇異。
錫以翰林待诏,兼賜官宣德郎。
前行邵州司倉參軍兄,保家之主,令蔡祝蓍,以大中元年歲次丁卯二月廿四日庚寅蔔宅京兆長安縣龍首鄉小嚴裡之北三百步,胡丘南一百步。
飾終之厚,恐陵谷遷徙,俾千古之記存焉。
銘曰: 德美芳蘭,麗皎秋月。
志潔寒筠,性逾冰雪。
夜魄沉煙,星光霧閉。
松柏蕭蕭,孤墳空祭。
中書玉冊京兆府廉平府果毅強瓊刻并篆額(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陝西卷第二冊) №大中003 【蓋】 無。
【志文】 唐故王府君夫人墓志銘并序 前江西左押衙錄青光祿大夫校太子賓客上柱國□□立夫人令淑,其先汝南郡人也。
軒轅皇帝遂即東居,枝葉分散江左,今略而不書。
夫人幼奉内則,既以笄年,納彩歸於琅琊王氏□□君□□,夫人溫柔立性,禮質有容,齊眉□□,婦道可見,□明親族。
何期□劍先沉,孤鸾獨處,從節貞□,□□大□。
嗚呼!積善無徵,以大中元年龍集丁卯之歲二月丁卯朔三十日丙申俄同大夢,終於朱方,春秋九十有二。
以其年三月十二日,窆於潤州丹徒縣□春鄉蒜山之東南原,禮也。
暢□山河遷易□□□志為銘,人代不朽,以紀幽□。
其詞曰: 淼淼浮生,□□大夜,緣會外□,□□□□。
□□西茔,千載不朽。
□□□□□□□□。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江蘇山東卷第一冊) №大中004 【蓋】 大唐故黃府君墓志銘 【志文】 唐故吉州司法參軍黃府君墓志銘并序 将仕郎前守河南府新安縣尉王魯複撰吉州前司法黃弘遠,諱季長,大中元年二月廿九日終京務本裡。
會鄉人前隰州錄事林赓告小生志於墓,敬承教□。
弘遠其先江夏太守祖之後,曾泉州長史惠,因家閩也。
祖嶽,一奉化令。
生外廷評事少。
妻吳夫人,生弘遠,即廷評事三子也。
鄉裡之庠,芳塵不滅。
元和中舉明經,由太學,薰風沛然。
穆宗二年,擢第,光煥庭闱。
大和元年,選福唐主簿。
檢轄聲振,養及膝下。
又授吉州司法,有孝意之節。
於!且男子道公冠天屢地。
既通祈達。
子舉太學,訖孫弘之志,竟不大遇,緘善下世。
命耶?會昌末冬,集名星榜不得志,且玻兄之子侍告其黃、鄭二友,系醫不廖。
至殁,小殓、大殓、人木,皆鄭、黃行心也。
吊者有恸,奠者存儀。
年五十七。
既宦弗婚,有遊子二:一早亡,一存亦若亡。
以敬讓於人。
倉部郎滕公,監察侯公,皆器之。
長兄仲弟繼亡。
□弟□,随侍親在家,喪不及訃。
主者侄焉。
三月十三日會葬且窀穸,宜家□無,固從儉也。
蔔於春明門之南,禮也。
雲: 生死齊夢,有始有終,才□一第,兩任移風。
與能與善,或分或通,庚午丁卯,數極道窮。
殡務本裡,葬國門東,暮莺愁語,春煙澹空。
徒□傷悼,前後事同!(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陝西卷第二冊) №大中005 【蓋】 失。
【志文】 前河南府河陽縣丞崔公夫人隴西姑臧李氏墓志銘并序 奉義郎行懷州司士參軍楊隰述厥德不回,其後必大,故有猶龍茂族,建隼哲孫,累代姻於鄭宗,及笄嫔於崔氏,其二姓之問望充塞,軒冕紛華,紀於圖諜,不可悉數。
曾祖儆,皇洛州渑池縣令;祖稹,皇谏議大夫、河内太守;父惬,前任婺州金華縣尉。
夫人即少公之長女也。
自歧嶷柔順,性乃天知,閨壺風規,儀為人範。
淑姿倩盼,容止委佗,夙夜承誡於慈親,及時以配於君子。
實謂善積傳慶,德遠後興。
豈料構疾彌留,完歸大夜,以會昌五年九月十一日,終於河陽縣豐平鄉私第,享年三十有一。
以大中元年三月十三日,殡於河陽縣豐平鄉閻村北原,禮也。
嗚呼!恃怙遠方,胤息伊女,兇訃去而絕倚門之望,喪儀備而無寝廬之人。
金夫哀号,幼女泣血,痛傷同氣,哀感六親。
秦晉為婚,爰期暮齒齊體;死生有命,誰意華先凋。
む帳乃庭,斯歸窀穸;青烏啟兆,已蔔令辰。
乃為詞曰: 玉顔永去,玄夜無歸,蒿裡阒寂,松柏依希薤歌咽而悲意凄斷,秋雲凝而遲日無輝。
稚女孺慕,良人填膺,泉扃已掩,号恸難勝,勒貞石以為紀,懼深谷之變陵。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河南卷第一冊) №大中006 【蓋】 失。
【志文】 故義昌軍監軍使正議大夫行内侍省掖庭局令上柱國賜绯魚袋渤海高公墓志銘并序 故吏文林郎前守夏州都督府參軍陳毅撰并書夫天地之大者,以四時氣序,助其陰陽,而成歲功也;明君之尊者,以文武匡贊,佐其大業,而成王道也。
或闡文以經邦,或宣武以靜難,緻為耳目,或為腹心。
皆賴勳賢而光帝道者也。
公諱克從,字師儉,其先始於太公,自後皆以爵祿炜晔,官宦輝赫,互於大唐。
開元中,開府儀同三司内侍監齊國公知省事諱力士者,即公之五代祖也。
文武全才,忠孝家國,内外傾仰,遐迩具瞻。
而設訓垂芳,迄于公也。
公之曾祖曰闳,即開府之曾孫也。
祖曰秀琪,皇朝内給事賜绯魚袋。
父曰忠政,皇朝内侍省内府局丞。
而皆巨蘊才器,輝流不辏公文武雙美,忠慎寡徒,冰鏡慚精,朱弦讓直;溫克其行,貞儉其身。
幼侍玉階,長而承寵。
大和初,授内養,尋遷樞機。
主皇玉之密旨,佐師官之劇務,清通日茂,嘉聲洽聞。
大和九年春,賜绯魚袋,曆遷機司,位當副貳。
其年秋,降掖庭令。
洎開成初,邊軍難撫,蕃部易搖,推擇良能,護臨藩鎮。
二年正月九日,公當盛選,監守夏室。
公韬蘊智謀,樂得其往,果塞衆望,大惬蕃情。
自黨項三百年來,互相劫殺,寇雠不息,勞擾邊軍。
公與元戎敷法導誘,而威以典刑。
特表上聞,悉與和斷。
遂得各扌舍雠隙,逐性便安,牧野不收,不扃外戶。
诏書褒飾,尤加倚賴。
撫綏五年,兩任留務。
利人除弊,邊境晏安。
會昌元年冬,朝赴京阙。
二年正月,拜翰林副使。
三年三月,遷染坊使。
至於銜命宣谕,不可具紀。
會昌四年,上黨拒命。
鄰軍讨伐,散發相亻系。
尤藉名能,以當撫禦。
其年七月十日,诏公監義昌軍。
自到河隍,夙夜匪懈。
與元戎葉力勤懇葺綏。
才及數月,而元戎改鎮。
公受诏旨權軍務。
州人鹹相謂曰:自立義昌,未有護戎親執軍柄,自此為始。
得為難乎!轅門列校,親戚不許相親,故舊無敢叙故,咫尺千裡,對面泥。
此則軍之舊令也。
公嗟之曰:草之随風,水之逐器。
軍令若此,豈非虐理而失訓乎!公乃導之以禮樂,撫之以仁義。
變九河為五湖之鄉,遏豪強為魯儒之國。
說之以利害,齊之以國章。
數日中間,大洽軍意。
樂之以歌吹,戲之以ズ公,喜氣浮空,歡聲遍野。
迄至於今,規摹不易。
可謂河北之土地,而江鄉之民居焉。
公日夜思勤,志在治術。
以憂人之憂,因憂成疾,憂因心起,疾以憂生。
嗚呼!心之疾也,針之所不及,藥之所不到,藥石無補,其可療乎?纏疾二年,誠心願退,響達於上,乃獲替焉。
時當中春,發自浮陽。
景促途遙,涉路登陟。
既難保攝,轉積彌留。
至閏三月八日,達之私第,沉疴轉殛,而返魂無及,皆手長辭,九日卒於萬年縣翊善裡之第,春秋六十有三。
夫人戴氏,有恭姜之儀,賢德柔和,雍容合度;治家有則,敬事無虧。
嗚呼!别離數載,才獲一面。
未暇言笑,遽觀喪亡。
凡人交往,暫之叙别,猶尚潸然,而況夫婦之重,永訣之痛,豈堪勝任哉!公有二子: 長曰公球,授義昌軍押衙;次曰公,行内侍省騎尉上柱國;皆負器能,弓裘不墜。
孝敬恭順,出於人表;泣血殒恸,幾至滅身。
以大中元年十月五日葬於萬年縣川鄉鄭村。
号戚至再,命毅為文,以紀貞石。
其詞曰: 清峻其姿,磊落其德,儉讓熙謙,恭良溫克。
仁有敏惠,義無苟得,禮足立規,□能安國。
忠谠潛輝,信言不忒,柳營垂範,宮闡重則。
哲人不永,倏遘斯疹,玄穹靡,藥石無補。
登陟而來,才能保聚,未申一言,遽成今古。
荊山之寶,□□泉玉,哀達懷□,痛貫戎府。
□有恸思,目無自□,留芳貞石,空聆規矩。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陝西卷第二冊) №大中007 【蓋】 失。
【志文】 遊擊将軍守左金吾衛大将軍試鴻胪卿紀制之。
皇唐大中元祀歲钜丁卯四月廿五日,夫人清河張氏捐館於幽陵之東潞邑接肆坊臨衢之第,春秋九矣。
便以其年十月八日庚子蔔葬於薊城西幽都縣幽都鄉石槽之原,禮也。
夫人姓張氏,其先清河東武城人。
自帝鴻次子昌意封張而氏。
勳爵榮寵,映古蟬聯,圖史昭融,自難備載。
曾府君日韶,大父府君,鹹铄志儒門,樂天知命,散逸水,桎梏衣冠。
父府君日湊,甯遠将軍、守左骁衛将軍,偉耀轅門,倜傥倫輩,蹈義服禮,為時所欽。
夫人即甯遠府君第十四女也。
早奉庭訓,夙茂坤儀,王節内明,霜姿外肅。
年及歸於丹陽紀公。
克整閨容,虔恭壺則。
黼绂蘩之事,即之而必勤;鉛華粉黛之倫,存之而罕飾。
體備四德,義行六姻。
紀公嘗以忠勤趨侍雙節,後因烽虜出總偏兵,汗馬行邊,戎衣逐戍。
清河随夫所,無往不湊。
霜節淩秋,芳誠貫日,誓艱虞而不撓,将白首以同歸。
嗚呼!上玄不忄亢,殲我眉壽。
青松難固,霜萃女蘿;白駒易遷,鏡空鸾影。
容華之寥寂,歸大夜以沉冥。
夫人有子一人曰鹹徽,卯歲臨喪;女一人曰态态,笄年泣血。
哀纏罷社,痛悄舂鄰,感飛走之悲鳴,慘水而幽咽。
緬惟年高淹曆,墳隴荒頹,故勒石佳城,用申不朽。
銘曰: 懿德夫人,瑤台降真,閨風蕭蕭,壺範りり。
言歸於我,婦道克彰,爵秩班榮,内助其昌。
□屬邊事,随夫戎戍,險阻艱危,未嘗懷懼。
玄穹迷□,奪我偕老,鶴算不延,夜台翻早。
逝水湯湯,悲風浩浩,佳城孤峙,枕擁山川。
荒榛晝暗,陰宵然,荻花飄雪,松蓋生煙。
想陵谷之難固,乃勒石於寒泉。
《錄自《文物》一九九零年第十二期) №大中008 【蓋】 失。
【志文】 唐故钜鹿郡曹府君夫人清河郡張氏合墓志銘并序 前攝任丘縣尉崔建述祖讠華秀,字成丞,軒轅之苗裔。
幼習偏彰,閑遊諸處,出自白屋,不樂榮祿。
習許由風,願居淨室。
年代深遠,累換炎涼,莫知月日,難叙其義。
父諱榮,字榮,身充幽州先烽赴團使、遊弈馬軍将、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太子賓客。
府君幼習典彰,久閑軍振,傅剪信之規模,有蹇旗之計。
為将則海内無塵,處文則決勝千裡。
君委腹心,士卒勇銳,權雄豪于帳下,處規模于兇衾。
重鎮萬泉之撫,于夷敵之軍。
忠赤奉國,未展勤成,抱疾塞{艹園},去大中元年二月七日,終于本鎮雄軍界萬泉栅身亡,享年六十有七。
夫人清河張氏,永惠帝之,累世簪纓,笄年囑事君子。
其德也:天資禮範,容止可觀,永順舅姑,□省無虧,溫定六時。
賢如百宗之妻,德葉孟弭之母,擇鄰遠著,規範邕榮。
母儀過于女誡,四德無虧於枕扇。
日事君子,已曆時叙。
奉夫有舉眉之禮,訓子有斷織之名。
去開成二年四月十九日,終於防禦軍,享年五十有一。
嗣子一人,長曰君晟,身充堂前親事将、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太子賓客。
幼從父訓,長而奉君,夙夜匪懈,兢兢於心。
君表其志,委以爪牙,賜紫绶於轅門,展金章於钅閣之前。
審思菊言之劬勞,願存孝養於蘆室,讓服納印,退身歸閑。
食止不甘,聞樂不樂,不修身體,不整衣冠,旦暮号泣於ウ室。
四鄰感歎,遠近傷悲。
有女四人。
長曰十一娘,次曰十三娘,卑曰十四娘,幼曰十五娘。
并習母儀,規儀不惑,各有茂族,早奉君子,葉和六姻。
豈謂頻遭兇[C260],歸無所依,周禮有儀,合從宅祧。
今者蔔吉晨,以大中元年十月癸巳朔十四日丙午,於昌平縣東太尉鄉白浮之原也。
明珠永埋,鏡匣空存。
嗣子絕漿,諸女毀容。
不揆才劣,敢已直言。
仍為詞曰: □哉哲人,武藝通神,雄豪壯志,勇氣淩。
赤心奉主,□□凝塵。
命次逝水,魄散荒臻。
劍虧雙刃,鏡匣空存。
□□王良書镌(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北京卷第二冊) №大中009 【蓋】 失。
【志文】 唐故博陵崔君夫人李氏墓志銘并序 堂弟特進行太子少保分司東都衛國公德裕撰夫人趙郡贊皇人,曾祖贈太保諱載,祖贈太師贊皇文獻公諱□筠,考贈兵部郎中諱老彭,娶範陽盧氏,生夫人,即郎中第二女也。
世系之源洪緒,祖□之茂勳盛德,煥乎國史,詳乎家諜矣。
夫人孝愛(下泐)軌,諷詩書不忘倦,學組纟川而稱工。
燕婉有聞,作配君子。
貞元□先太師忠公剖符鄱陽,以夫人博陵崔君,終□□團練判官、監察禦史。
四德鹹備,無愧碩人之章;六位□祥,宜□□□□族。
淑慎以内職,仁惠以睦外姻,祀潔蘩,躬服瀚濯,□□既鼓,家室以宜。
洎乎天奪良人,藐是一子,率由慈訓,迨以成名。
朋友稱其好仁,諸侯進之以禮。
受祿及養,捧檄為榮。
陳贽币於堂,奉闆輿於藩服。
方享五福,将延百齡,遽降疾疠,莫及醫禱。
以會昌五年九月廿五日考終於郓州嗣子成相從事之官舍,享年六十九。
以大中元年十月十七日,遷神於河南縣杜翟村之原,禮也。
嗣子我之出也,請志泉戶,以虞陵遷,且吾姊之懿行,宜傳諸不朽。
銜悲尚實,勒於貞珉。
銘曰: 惟伯姊訓禀吾家,德成他族。
禮樂儀範,閨門雍睦。
宜臻大年,以介景福。
善靡昭報,奄降斯酷。
周未從,蔡龜不告。
即安新兆,邙山之麓。
(錄自《洛陽出土曆代墓志輯繩》) №大中010 【蓋】 唐故樂公夫人墓志銘 【志文】 (上泐)軍使朝散大夫行内侍省奚官局令員外置同正員賜绯魚袋上柱國南陽樂公夫人成氏墓志銘并序 鄉貢進士王融撰 樂安孫洎書□□姓成,其先上黨人也。
舊史雲姬姓之後,成氏有焉。
曾祖諱均,不仕;祖諱璀,試太常寺協律郎;考諱钅共,試太常寺奉禮郎;以先人福慶所锺,世生賢達,冠蓋之盛,薰風邈然。
夫人即奉禮之次女也。
幼而淑姿,長能端質,仁孝本於志性,和暢洽於龆年。
體善懷柔,雅操清重。
行常待姆,阃不出言。
蘭毓華,珠凝漳浦。
班彪之誡,謹於令公;曹氏之箴,體元乎規範。
淑德斯著,□及系纓。
去玄祖之靈源,名家之茂族。
爰應鳳飛之兆,故就和嗚之雍。
徵□敢辭,嫔於樂氏。
公自掖垣韶旨,出臨荊南府監軍使。
勳告累加。
公□器清通,尤善敷揚,處繁濟劇,莅事詳明。
曆宮禁之要樞,榮遷於九族;奉□□之密旨,恩承於數朝。
可謂玉質久而彌堅,松老心而逾勁。
然猶孜孜□□,□唯不足。
於戲!梁木斯壞,公不幸欤。
先於夫人數歲而終矣。
悼張□□劍缺,俄爾鋒摧,感魏鏡之鸾孤,倏而影滅。
夫人年始廿有六,守志孤□,事資清白,絲蘿無難立,唯貞節以自持;嗟菲薄之會緣,成終天之離别。
□羅斯扌舍,馀薰罷蘭。
侍姑嫜有全孝之稱。
訓孤幼有過庭之譽。
親戚欽矚,舅姑怡顔。
其志乎,炳然如一。
所謂行高者其志深,迹異者其智遠。
夫福兮□始,泰終則否。
以大中元年十月十日言宴之際,倏忽而終於萬年縣洪固鄉興甯裡之私第,春秋方及知命。
嗣子等所恨不得親饋一藥,面受一言,擗拊号呼,泣下成血。
青烏有日,龜筮協從。
即以其年冬十一月十日歸葬於萬年縣川鄉□□裡上傅村上傅原先大夫之茔,禮也。
屬以歲月乖違,及兆穴差誤,未申附於先魂;冀俟他年,再舒合之禮。
夫人長有一女,於姜氏,承母儀之令旨,深得婉容;奉巾栉以賢和,褒成婦德。
而姜氏簪組傳家,早參近密。
逮成姻好,益多賺思。
夫人有子一人,粵維弁,給事郎、守内侍省掖庭扃宮教博士、充内養。
文武盛美,忠孝兼全。
其武也,奉先志之通規;其文也,即荊南之凰不墜。
慮山河遷運,封樹靡依,刊之琬琰,粗紀其德。
乃銘曰: 婉婉夫人,{厭心}々令名,禮嫔君子,以賢以貞。
秉志孤孀,敬奉三從,皎如秋月,青若寒松。
言囑不留,舍爾長往,曷紀德音,刻石泉壤。
蕭索寒原,踟蹰嗣子,苦段行雲,悲風慘起,匍匐護喪,哀榮始終。
灞川東翊,水西防,後依陵阙,面據橫崗。
泉深地厚,佳氣回翔,托銘幽邃,萬紀流芳。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陝西卷第四冊) №大中011 【蓋】 唐處士顧貞府君墓志,大中元年十一月廿日葬官塘南一百五十步故題号 【志文】 專。
唐故顧府君墓志銘并序府君諱崇□,字元緒,□郡人也。
祖欽□、父□□,崇□即第四長子也。
并丘園養性,隐居不仕,享年八十有三,以大中元年歲次丁卯十月十八日*於私第。
是歲十一月上旬□□,窆於常熟縣東廿一裡官塘南百五十步之原,禮也。
有子三人:長曰仕澄。
嗟呼!先逝□□之,次曰仕淮,見存泣血。
次曰仕涓,早亡。
恐陵谷改變,故勒專為記。
銘曰: □天清貞,夜台寂寂,郁郁佳城,悲風淅淅。
天老不惠,俄然謝世,長閉佳城,永并人代。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江蘇山東卷第一冊) №大中012 【蓋】 失。
【志文】 唐故太中大夫行虢州長史上柱國賜魚袋李府君墓志銘并序 從侄朝議郎試大理評事耽撰 登仕郎守鄂州永興縣主簿魏師益篆蓋府君諱元玢,字受之,其先隴西人。
源流封襲,譜諜詳備,故略而不書。
代至曾祖福,皇任儒林郎、行太子通事舍人;祖昌,皇任朝議郎行金州司馬;烈考光,朝贈使持節複州諸軍事複州刺史;清德素風,贻厥後裔,誕生賢哲,以嗣家猷。
宜哉!府君即複州第二子也。
幼則恭敏,長彌端莊,遊藝多能,修身克謹。
推忠信而求友,蘊謙和以待寶。
穆穆宗親,恂恂鄉黨,芳馨遠播,孰不詠之。
況乎精尋内典,了悟色空。
□誦心行,造次無怠,為善若此,樹德可知。
解褐授興聖廟丞,後任饒州司倉參軍,轉洪州南昌縣丞。
繇是授權,知申州司馬;又轉杭州司馬,滿秩,授虢州司馬;未幾,正授虢州司馬;俄轉虢州長史,兼賜銀章,皆累遷也。
府君居官弘濟物之規,流譽顯揚名之義。
方期展骥足於千裡,張鵬翼於九霄。
豈意沉疾嬰身,遽至危笃,名醫上藥,曷愈膏肓。
大中元年十二月廿日,卒於長安務本裡之私第,享年六十二矣。
府君娶夫人孟氏,封平昌縣君。
有子二人:長曰弘方,将仕郎、守國子監律舉助教;次曰式,中給事郎、行左威衛倉曹參軍;皆生知禮讓,至性溫柔,聞過庭之言,禀擇鄰之訓。
有女子六人,華繁玉潔,雅麗雍容。
四人已鳴環結,早歲移天。
一人志在空門,不易其操。
一人未及笄年,窈窕閏壺。
一家之慶,甯匪積善而緻焉。
以大中二年四月八日蔔葬於萬年縣川鄉上傅村,禮也。
公松茔樹於京兆府華原縣。
長以任遊,更趨易郡,職不定居,所無志述。
公諱士清,早年喪偶,不胤其流,性習誕疏,不拘生業,嗜於醑酌,莫繼後圖。
幸以中年依遭令弟。
方息足澄心,樂乎天命,舒身适志,潛蕩往非。
公春秋七十有六,以會昌五祀季夏月廿有二日卒於長安縣修德裡令弟之第也。
陳儀稱家,不奢匪儉;舉佥應禮,人無間言。
以其年八月九日葬於京兆府長安縣承平鄉張杜村,禮也。
是日也:清風高扇,落葉低徊,松聲與哀音合韻,慘日與隧色連黃。
抑乃撰良志,镌堅石,書厥行,陝令儀,俾遠古而昭然,識來昆而顯著。
詞曰: 文莫經思,彙通庶藝。
中年遭幸,輔車令弟。
壽得其終,痙符其禮。
豐石勒銘,實昭昆裔。
(錄自《考古與文物》一九九一年第四期) №會昌024 【蓋】 大唐故府君張氏墓志銘 【志文】 唐故仗内教坊第一部供奉賜紫金魚袋清河張府君墓志銘并序 從弟将仕郎前義武軍節度巡官試太子正字元孫撰并書府君諱漸,字鴻舉,徐方人也。
其先軒皇命氏,漢相流派,圭組炳襲,百代彌光,昭然家諜。
斯乃從簡。
曾祖紹元,泗州連水縣主簿;祖幹,陪戎校尉、伏落府折沖;父津,徐州節度衙内兵馬使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太子詹事兼監察禦史;代有功行,揚於門風。
府君禀淮楚地秀,明達天才。
望其器若鷹揚,導其詞若泉湧。
弱冠諧洛,名振大都。
居守邀留,補防禦将。
後還武甯,以将族選授武甯軍衙前将。
久之,去職遊宦,筮仕於燕。
燕帥司空劉公授幽州同經略副使。
談笑辯捷,獨步一方。
長慶初,國相張公出将是府,下車飨軍。
府君首出樂部,歌詠化源,啟□成章,應機由典。
相乃竦聽稱歎,揖之升堂,敬謂之曰:如子之優,天假奉聖聰者也,非諸侯府所宜淹留。
立表薦聞,旋召引見。
穆宗皇帝大悅,寵錫金章,隸供奉第一部。
彌曆二紀,榮密四朝。
雖于髡滑稽,曼倩戲诮,實無愧焉。
複善守恩私,未嘗驕吝。
海上欲授官,必陳懇固讓,言體谏诤,道高止足。
以是無正秩之慶。
悲夫!不幸遘疾,會昌五年五月五日終於翊善裡之私第,享年六十有二。
以其年八月九日遷厝於長安城東南十五裡上傅原,禮也。
夫人彭城劉氏,晝哭哀儀,節聞於外。
有子一人,曰存實,茹荼瘵毀,感動裡仁。
以元孫諸長也,号列往行,請紀玄堂,庶陵谷變移,貞珉不滅。
銘曰: 素*之濱兮青山連趾,平崗廣袤兮新墳郁起。
俊人掩魄兮風雲慘凄,樂府興嗟兮才難繼美。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陝西卷第二冊) №會昌025 【蓋】 失。
【志文】 唐故遊擊将軍試鴻胪卿上柱國魯郡唐府君墓志銘并序府君諱國朝,族呈魯郡,襲唐堯之胤緒,其先随宦,因為潞人。
皇考諱晖,府君即仲子也。
收德素之靈,有飄飄之逸氣;植剛柔之性,有開合之通機。
壯歲勤王,武雄赳赳;晚年休罷,混迹人寰。
春秋六十有三,嗚呼!會昌五年二月廿九日奄歸大夜,緻使賢夫人河東裴氏,歎同牢之一缺,嗟半影之孤孀。
孝嗣兒女五人:長子君用,次子君義,并使宅将;次子君政,季子君友,女十一娘,處室。
并乃屠肝茹棘,号泣告於天;陟岵無攀,悲懇崇於奠殡。
雖遇軍城搔擾,人不安常,而孝節難移,窆儀必舉,勸谕孝婦程氏,王氏勖孝孫留注留德,戮力殡事。
以其年乙醜歲八月十五日庚寅,迹於府城東二裡平原,禮也。
地乃壺山,左聳高望邪瞻,右挾城池,歌锺時聽;勒銘於石,用紀芳猷。
其辭曰: 唐年武士,忠勇環材,年光耳順,溘奄夜台。
妻悲子泣,戀結徘徊,送窆野田兮靈魂永往,風悲月吊兮泉戶無開。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山西卷第一冊) №會昌026 【蓋】 無。
【志文】 磚。
唐王公故弘夫人墓志銘并序夫人其先晉陵人也,軒轅之後,遂即東遷,枝葉分散江左。
□□□□父升,并以累德懷仁,夫人即其女也。
幼奉内則,既以笄年,納彩歸於王氏叔甯之君子也。
夫人雍雍睦睦,敬事姑舅,六親宗仰。
何期積善無徵,以會昌六年七月十日終於私第,春秋六十有五。
有子二人:長曰志,次曰達初。
女二人,不幸夭喪。
志臯等哀泣無時,以其月廿八日窆於潤州丹徒縣萬春鄉寶蓋山南原,禮也。
恐山谷遷易,乃為夫人之德,絕衆賢明,式遵禮教,肅穆姻情,何記久遠,刻石為銘。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江蘇山東卷第一冊) №會昌027 【蓋】 唐故天水郡趙府君墓志之銘 【志文】 唐故試右内率府長史軍器使推官天水郡趙府君墓志銘并序 鄉貢進士姚汝能撰叙曰:儉不忘義,為士之大節;仁不忘孝,立身之大本。
知止足之分,識進退之機,躁靜莫,得失無系者,非達□乎!公得之矣。
公諱文信,字和約,天水郡也,今家長安焉。
曾父鳳,贈右監門衛率府率;王父元泰,贈原州别駕;烈考景,贈右金吾衛長史;并清風可沐,嘉迹猶存,或武以靜邊,或文能革俗。
來蘇作頌,去職興思,銘鼎可觀,存乎竹帛。
長史公娶河西府别将燕國樂橫女,生公及二孟。
二孟并先公而卒。
公即長史公之季子也。
公幼而聰達,事類生知,處繁而曲直自明,居要而威刑可措。
物無疵者,動與道俱。
自釋褐從公,解巾入仕,多居右職,皆著能名。
俄授試右内率府長史、充軍器使推官、清能鑒物。
公不閡時,善始敬終,歸乎謙受。
公娶尚食直長隴西辛璋女,生三子。
孟、季皆早亡。
仲曰義方,任朝議大夫、行宣州長史、上柱國、賜绯魚袋。
早登仕籍,累踐清資,矜慎在官,萬人無怨,言能替理,道不違時,識者趨風,冠乎群彥。
公自長史成立,便已傳家,不樂官榮,依乎淡泊。
市朝笑傲,睹冠冕而如遺;私室優遊,忄吳浮生之如寄。
于茲廿餘年矣。
榮而知達,議者美之。
粵以會昌五年歲次乙醜三月戊申朔十四日辛酉寝疾,斂手足於永興裡之私第,春秋八十三。
以會昌六年二月戊寅朔十三日庚寅,葬於萬年縣川鄉古成村,於先茔,禮也。
夫人辛氏,貞元十二年而殁,先公謝世五年矣。
公嘗曰:合葬非古也,況年代深遠,鬼神好靜,不須開發。
今别茔焉,遵道命也。
公後娶廣平宋氏,無子。
嗚呼!生死常理,如朝之必暮,且殇子之與彭年,於今并為陳迹,夫何可悲!但順孫孝子,甯無泣血之慕耳!況令子足以承家,享年不為不永者乎?長史娶南陽張氏女,自佩針帙,事無不悅,溫恭而長幼自安,和柔而外内皆睦。
尋封南陽縣君。
令孫曰,以明經擢第,授□甯陵令,學窮經奧,義切於仁,加以溫良,出於流輩。
娶京兆杜氏女,生子曰礻必孫,以門調補齋郎出身。
公德茂門,及茲三世,時為難得,實曰慶延。
汝能蕪淺,不足以揄揚德風,事貴熟聞,不敢牢讓,備諸陵谷,複何辭焉。
銘曰: 食菜為氏,與秦同族,奄自晉卿,以趙開國,是為世祿。
其一。
代生名士,穿服間起,累累不絕,其才必異,瑚琏之器。
其二。
公之養真,唐之□人,德既及嗣,福能庇身,誰繼其塵?其三。
惟子惟孫,光大其門,無憚下世,德行長存,贻諸後昆。
其四。
雙阙峨峨,行音航。
楸娑娑,佳城之宮,薤露之歌,痛如之何?其五。
需車軋軋,銘旌撇撇,荒郊指程,逝川不絕,泣之以血。
其六。
玄堂秋色,先茔之側,志以識音至。
之,刊於貞石,年斯萬億。
其七。
強琮刻字孤子義方書堂上茔在此古成村西坡子上直北道三百步已來,道西三十步已來,并是此村辛義恭家一主句當。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陝西卷第四冊) №會昌028 【蓋】 失。
【志文】 唐故京兆府兵曹參軍韋公墓志銘并序 京兆王戡撰公諱文度,字詞彬,其來出豕韋,商周秦漢魏迄隋唐代,皆朱軒赤绂之貴。
唯公父卒上元尉。
公少孤,雖幼而□無兄弟,孝以侍親,下氣怡色,動無違敬,以先祖蔭補海陵尉,以慮扶持之勞,不赴所任。
明年夫人薨,公毀瘠殆不可支,既終喪,曰:我繼世滅身,反不孝。
遂複人事,再選授國子四門助教,轉闵鄉丞。
公幹事辨物,有治人之術,時有舍人賈公以淨眼視公,謂曰瑚琏之器,*犀之刃焉。
大和二年授京兆興平丞,八年,轉詹府司直,九年,賈公相國命為殿中内供奉,委戶部江西院。
以清直奉職,出入貸财,锱铢無差,時連帥羅公重之,特庸於朝。
明年,為京兆府兵曹。
其歲冬チ,前秘省正字李濟貢三史科,停任。
又明年,再掾神州,不詭於猾俗者,又遭不肖人諧於朝,奏罷所任,遂複茂陵之業。
公春秋五十有六,娶戡長姊,盡如賓之敬。
生子四人,嗣子前湖州長城主簿,次子窮一經,究輔嗣之易。
次子舉進士。
二女校公□候啟手皆足,命子曰:古人有言,用死為歸。
吾得善終,曷曆其□。
爾家貧,窀穸之事從儉,殓以時衾,以周身之棺。
無違命。
會昌□年閏七月廿一日,薨於北牖。
以會昌六年丙寅歲二月十九日,葬於萬年縣洪固鄉韋曲胄貴裡先夫人茔之西。
諸□稽首,請銘於餘。
餘遂述焉。
銘曰: 公禀氣而生,英哲文明,厥德具完,厥事鹹貞。
其賢若斯,其壽宜久,昊天既昭,胡甯不。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陝西卷第四冊) №會昌029 【蓋】 唐故隴西李公墓志銘 【志文】 唐故正議大夫行内侍省内寺伯上柱國隴西郡開國子食邑五百戶李公墓志銘并序 朝散大夫試太子詹事兼監察禦史上柱國魏則之撰夫皇王統乾馭宇,燮理萬邦,非爪牙無以翊衛宸嚴,非良臣無以光宅天下。
則我隴西李公,膺運間生,匡時濟世,武戡定難,文足經邦,挺特孤标,耿介強毅,道不苟合,心且無瑕,是以德重宮闱,行推曹輩,洋洋美譽,藉藉嘉谟,播聲於遠遁之間,彰名於省寺之内,弱冠筮仕,超擢班行。
公諱升榮,字處約,京兆府長安縣人也。
曾祖厚餘,皇不仕;祖文岌,皇不仕;父敬實,皇朝議大夫、行内侍省掖庭局令、員外置同正員;皆奕葉承家,傅芳累代,名垂竹帛,勳勒旗常。
諜譜具祥,此不備載。
公即局令公第五子也。
公自幼敏聰,早蒙指使,小心翼翼,恪慎厥躬。
肇自貞元廿年秋,蒙恩賜祿,至廿一年春授将仕郎、内侍省掖庭局監作。
不逾年秋九月,又轉登仕郎。
至元和九春,特授梨園判官。
至十二年春,加上柱國,仍賜绯魚袋,兼授左神策軍軍中尉判官。
勤勞久著,勳績不差,部署多方,規模置敵,聲價彌茂,位望轉祟,浃洽軍營,上下鹹美。
至十五年春,又轉授弓箭庫西庫判官。
提綱舉要,莅事清通,寬猛得中,内外畏服。
至其年秋,又加宜德郎;至長慶二年秋,又加朝議郎;至三年春,又授宮闱局令;至寶曆二年冬,又加朝散大夫;至三年春,又再任左神策軍護軍中尉判官。
公素展嘉猷,皆懷惠愛。
洎經再授,益茂器能。
至大和二年春,又加正議大夫兼内侍省内寺伯;至四年冬,又封食邑三百戶。
上以公谠直居心,剛柔合度,便繁左右,歲月滋深,擢護藩方,用觀誠效。
至大和七年春,遂除江西監軍使。
公久經獎任,備曆曹寮,軍城樂康,悉歌來暮。
至大和九年冬,随表入觐,複侍冕旒,驅馳殿庭,*勉王事。
至開成元年冬,又除栽接副使。
公總ヘ無滞,操*有餘。
吏不敢欺,民皆畏憚。
至二年夏,又授軍器副使。
*贊彰副貳之理,恭守無阙敗之虞。
上察其能,複議遷轉。
至開成五年夏,又除樓煩監牧。
使恩威并暢,不令而行,課最陟明,美洽中外。
至會昌元年秋,又加開國子,食邑五百戶。
至會昌三年冬,又除總監使。
署連禁苑,綏葺實繁,夙夜在公,刃有餘地。
上以郊近壤,複迩邊陲,卒伍骁雄,師戎多警,欲铨監統,不易其才。
以公翊侍年深,辛勤歲久,若無甄拔,何以勸能。
至會昌四年春正月,遂除甯慶等州監軍使。
方展長圖,冀靖封略,未施韬钤之術,俄徵夢豎之妖。
瞑眩靡瘳,蘖餌無關,修短數極,雲亡忽臻。
以五年冬十一月十六日薨於州之廨署,享齡七十。
嗚呼哀哉!皇上轸悼,朋從涕零,軍城慘容,傷感行路。
蓍龜葉吉,先遠有期,哀挽告行,旒旌啟引。
即以會昌六年二月廿五日遷葬於長安縣龍門鄉龍首原而先茔之側,禮也。
有子二人: 長曰孝鈞,承務郎、内侍省掖庭局監作、員外置同正員、上柱國;次曰孝锷,上輕車都尉,皆琅異質,倜傥殊材,或省寺優遊,或宮闱效用。
文行忠信,鄉闾蔚孝悌之風;仁義溫恭,侪僚仰謙謹之操。
遽丁艱疚,泣血絕漿,孺慕風泉,号叩天地。
恐山原改易,朝市變更,銜悲願紀其餘芳,刻石永播於遺烈。
銘曰: 猗欤李公,明敏清通,耿介強毅,谠直在躬。
文堪佐理,武足護戎,居家竭孝,於國盡忠。
自參宸極,其儀不忒,能剛能柔,有典有則。
方振雄圖,以輔皇化,未展股肱,奄絕聲價。
入仕彤庭,出撫藩鎮,布德行惠,去食存信。
軍師仰賴,悉歌來暮,驟染膏肓,悲感行路。
皇上轸悼,朋從涕零,孤子泣血,絕飲忘生。
遷龍門,銘詞宅兆,隴樹朝悲,松月夜照。
天長地久,白日黃泉,山岚積翠,墳賈凝煙。
佳城寂寞,蒿裡凄涼,精魂永逝,盛烈空揚。
(錄自《考古與文物》一九九一年第四期) №會昌030 【蓋】 失。
【志文】 唐故幽州節度押衙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太子賓客兼監察禦史太原王公墓志銘并序 前盧龍節度驅使官宣德郎試太常寺協律郎賈暄撰外生鄉貢明經李方素書公諱時邕,字子泰,其先太原人也。
昔因之宦,徙家於燕,乃為燕人也。
曾祖諱洪,瀛州錄事參軍;忠諒孝友,克寬且仁,氣和質方,天所授也。
當莅官之際,以莊明慈惠為政,衰止獄訟為譽。
令俗殊變,人莫俦矣。
祖諱解公,錯綜五經,深秘奧義,禮闱對策,而取十全。
條奏精辯,才冠等列。
首選涿州範陽縣丞,察俗以明,撫衆以道。
滔滔德音,溢灌世路。
皇考諱杲,躅其先迹,以五經及第,獲瀛州河間縣主簿,終幽府功曹參軍;力行博學,溫故知新。
在理民守事之時,鑒通高遠。
猶巨鏡新砻,而衆象無逃。
質素言行序,述而不備矣。
侍禦公則幽府功曹第三子也。
幼學在志,匪怠欤時,惜寸陰重於尺璧。
徙義通經,兼富詞彩。
詩之秀麗,疑新錦濯曬於春江;筆術标奇,猶晴天遠倚孤島。
嗜五常四教,偃仆而非忘之年。
弱冠易懷土之節,有達四方之志。
辭田園,赴春闱。
已行及離鄉千裡,而遇德音。
如得坎則止,增益厥道。
旅遊一十五祀,是以驟馳鄉思而懷歸焉。
故知克祿燕地,從仕軍門。
首署佩刀之職,浸成高位。
時君知其廉平剛直,特為聞奏。
皇恩既敷,勳贶禦史,而名立於世,是公之操行也。
公常慕於非禮勿視,非禮勿聽之徒,是公心源之好也。
見釁於勇而啬於禍,以足其性而求名焉者,公則視之如仇焉,世難俦之節也。
但取交之道,或有是非於己者,公則未曾求之於人,謂之犯而不校也,公又能之。
或有於人無信,不孝於家,不直於道,暴獲榮祿者。
天何從之?豈不是罔之生也幸而免。
公則於家有孝,於國有忠,於人有信。
未至於知命之年,天锺釁欤。
何異於琬琰與頑石俱焚,芝蘭等蕭蒿同燼,誠可哀哉!誠可痛哉!在於軍門寮き,智識弘深者,皆萬□一□,惜君名賢,何速。
況乎親戚朋友哉!公娶前節度押衙隴西李氏全實之女也。
柔明孝慈,天之質也;禮樂風操,家之範也;清淨奉□先,采蘋之節也。
李氏之閨儀肅,九族之睦,則夫人是賴。
育一子二女。
子才生三月,殊未辯親疏,天奪恩思,父子愛阻。
長女年九歲,次女六歲,儀範未聞於時,不保父之道育,實可傷悼矣。
公享年有七,會昌五年十一月遘之疾矣,醫蔔無驗,乙醜歲月次大呂廿有四日終於燕都坊之私第。
取會昌六年姑洗月朔日蔔葬於薊縣南一十五裡廣甯鄉魯村東一裡之原,禮也。
雖不泓師相地,或用泓師之範葉兆良焉,胡善如之。
創斯茔隴,暄不以才谀,承*日之眷,課虛為詞,而志幽礎。
詞曰: 英英君子,秀而多文,其幹修直,其氣清醇。
孝以名家,忠以事君,志潔冰雪,心勤典墳。
人間儉寶,寂爾沉淪,泉火穸暗,隴月空春。
魂埋幽壤,骨委窮塵,惜哉時彥,翻成故人。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北京卷第二冊) №會昌031 【蓋】 蔡氏墓志 【志文】 唐故蔡氏夫人墓志銘并序 宣德郎試左衛兵曹參軍成撰秉周邵之詩,迹班樊之*,克全坤理,以茂柔姿者,聞之於夫人焉。
夫人蔡氏,字蔡氏,其先出自姬姓。
周文王有十六子,蔡氏其一焉。
後以派别脈分,子孫居於燕薊,今為燕人焉。
夫人天與淑姿,垂芳令媛,容服率素,德行貞淳,偃息圖書,栖遊箴誡,锺聞於外,蔚君子之好仇。
繇是廣平宋君詠匪媒之詩,備納徵之禮。
親禦三币,敬合二宗。
鳳凰于飛,宜其家室。
星霜綿曆,四紀於茲。
苦樂均同,以道相誡。
齊眉之敬無失,斷織之教亟聞。
正肅閨闱,外和内理。
輔佐君子,著清慎公平之名,茂采蘩采蘋之詩,契關雎鵲巢之義,恃以積善,冀享大年。
讵謂修短有涯,奄同電燭。
宋君撤懸興悼,歎遺挂以增悲;至孝絕漿,痛偏露而泣血。
哀傷闾裡,相杵絕聞。
悲感親親,琴瑟不禦,皆追其往昔,緻此哀懷。
又共嗟伏枕,再宿,蒼卒而終,嗚呼哀哉!天不可問,難明壽天。
以會昌六年十月卅日屬纩於幽州薊縣燕都坊之私第也。
即以其年十二月窆於幽州幽都縣界禮賢鄉龍道村西南一百廿步之原,禮也。
宋君蒇其葬事,備其刍靈,不儉不奢,得其模範;不僭不濫,雅葉禮經。
彰簪绂之家風,茂王者之教化。
知禮也。
皇營州司馬、賜绯魚袋,夫人之曾王父;皇左威武大将軍、上柱國、開府儀同三司、平盧道采訪使、蘭陵郡王倩,夫人之大王父;皇骠騎大将軍、上柱國、開國公、食邑一千五百戶英俊,夫人之烈考。
宋君二柄承家,六藝滋德,理戎訓俗,五十年間,畏愛兼備,寬猛俱濟,五佩金劍,一绾銅章,三語相州,六司佐府,鑒同曉鏡,潔并朝霜,曆事八主,恭惟心累,奏勳勞十通。
何啻此不具載,省其文也。
階至銀青光祿大夫,官及太子賓客。
未幾,又奏監察禦史、殿中侍禦史,職至節度押牙,候掩如故。
恪慎推刻,精究其情,轸念興懷,艱難糠比,無容故犯,有舍誤違。
恭守主君嚴令也。
亦高裡門之義也。
有子六人。
女三人。
以令淑有聞,早适他族。
男三人,曰公繼,曰公存,曰公立。
哀慕羸瘵,繼於古人。
傷親族以銜悲,感行路之興歎。
恐陵氵虞世變,見命為銘。
銘曰: 龜筮葉從,以安宅兆。
精魄何之,孤墳悄悄。
悲慘寒郊,淚流衰草。
其一。
桑乾之陽,隗台之陰。
封土為墳,植柏為林。
掩瘗金骨,永阻容音。
其二。
塗刍既備,哀送郊原,逝水嗚噎,愁雲翩翻。
哀摧至孝,悲鲠移天。
其三。
短晷遽移,殘陽色慘。
寓目悲生,屬情多感。
人謝行存,書之琬琰。
其四。
簪裾令族,金紫豪家。
誰謂夫人,埋沒黃砂。
哀哀至孝,永痛無涯。
其五。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北京卷第二冊) №會昌032 【蓋】 唐順陽範氏幼女之墓 【志文】 有唐順陽範氏幼女墓志銘鳳翔節度掌書記試大理評事□□女曾孫以開成丙辰生,至己未,其母□□□夫人殁,自常□加愛與初疾卒□□疚,思之久之,尚能條縷。
至庚申,而所生母李卒,終不告所卒之地。
人意其忘,引之及此,則亻免以戚,然後至其忌與時當奠,必先期有雲。
至辛酉,太夫人疾,坐侍竟曉。
至壬戌,違父思旬,結為憂疹。
至癸亥,或警其類,惕而自剩示常留過,緻掩具順。
既淑五美,幾成人□。
至會昌甲子三月卅日卒於政之官舍。
即以四月十七日葬京兆白鹿原,從諸姑也。
餘哭而銘雲: 孰教而孝,孰死而夭。
其類諸瑞,倏具為異。
有兄□,兄簪。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陝西卷第二冊) №大中001 【蓋】 失。
【志文】 唐故永州刺史清河張公墓志銘并序 宣義郎前行舒州文學韋邈撰公諱渾,字萬流,其先洛陽人。
大父延興,階朝散,位泌陽令;父現,撫州崇行尉;皆有才能,終始潔白。
公幼以閨行自律,非仁誼忠恪不動於心。
弱冠明經上第,調補滁州掾,後為揚子主簿,司郵務,控大津,使吏旁午,公接應有方,盡得其所。
自陽子授汜水尉。
邑尹剛而使酒,雖僚屬輩,靡不摧辱。
唯公獨以禮節自防,終克淩犯。
然郁郁不得志,競以他故辭官。
元和末,如京師,應賢良直言眩會國家有事,尋罷此科。
公遂獻書於明天子,備述寰海之利玻自三代訖於隋唐,成敗興亡之由,曆曆在目。
書下丞相府議。
公之官道隘,援孤不克顯,擢授監察禦史、領鹽鐵富都監。
不至職,尋改揚子巡官,複領嘉禾監,轉殿中。
潔白勵志,課續殊尤。
遷侍禦史,階朝散,朱衣銀章,優公之勤也。
轉工部員外郎。
故鹾帥太尉王公鎮淮服日,熟公之能,每有州府監院重難之事,或積時不決者,皆召公以正之,無不允洽。
姿儀溫茂,才調灑落,實事流之标表焉。
職罷居閑,家無束帛,雖凍餒交侵而沖襟晏如也。
單車赴都,拜雅州刺史。
政理多能,凋瘵蘇息,節制段公甚器異之。
複領永州牧,理永益能於理雅,狡蠹奸贓,革略荊罷永居於洛師,與少傅白公為嵩少琴酒之侶,遂絕意於宦途。
以會昌六年八月廿三日疾,薨於河南府洛陽縣仁風裡,年七十六。
大中元年二月十八日,歸於榆林大茔,禮也。
有子男五人:長曰蔚,三舉進士,甚有詞藻,不幸早殁。
次曰邁,調補寞城縣丞,潔己清心,盡禮接士,胸中豁如也。
次曰革,甚富篇什,昂昂然亦千裡之駒也。
次曰,曰謙,皆早謝世。
以予親舊,昔承公之顧眄,因使緻書,請予為志,敢不承命。
遂西向大哭,率群幼臨於西庑下,收淚永歎。
因序而銘焉。
嗚呼!瑞氣不留,而愁雲凝結;醴泉易枯,而淤流靡絕。
瓦釜長嗚兮,而黃锺韻咽;天不與善兮,而神反其罰。
帝阍遼兮告無因,下泉暗兮何時晨?(錄自《洛陽出土曆代墓志輯繩》) №大中002 【蓋】 失。
【志文】 唐故劉公扶風郡馬氏夫人墓志并序 布衣從鵬撰 孤子習古書自昔族望清重,官有世功,則必鉻於彜器。
紳衣纓,功高盟府,圖形麟閣者,并出華族之門。
豈不紫庭陰德,集靈慶于無涯;玉鏡含輝,散華光於後有。
蔚為盛族,其在茲乎?孝子順孫,永記於琬琰。
夫人韓,扶風人也。
曾漪,皇朝議郎太原府榆次縣丞;祖處,皇遊擊将軍左領衛翊府中郎将;父閏,皇中散大夫檢校太子賓客兼殿中監試嘉王府長史。
即之女也。
出自豪家,端明柔淑。
坤順成則,詩禮有規。
習奉閨典,播美芳蕙。
有曹氏之範,得孟家之風。
何圖寝疾不旬,以掩辭世,終於頒政裡之第,享年七十有三。
嗚呼!月逐傾光,煙凝秋露;珠沉逝水,霧掩星河。
長男習古,□恭克己,孝行雙章,芳譽高明,時英柱矗次男,忠貞諒哲,夙風茂猷,特達禀璋之姿,周旋懷禮樂之本。
幼男珂,學行生知,文藝雙美,絲桐懇志,雪韻時聞,天然不器,溫恭有禮,樂之資實,所謂不扶自直者。
武宗召賢士,矚觀聆韻,歎訝奇異。
錫以翰林待诏,兼賜官宣德郎。
前行邵州司倉參軍兄,保家之主,令蔡祝蓍,以大中元年歲次丁卯二月廿四日庚寅蔔宅京兆長安縣龍首鄉小嚴裡之北三百步,胡丘南一百步。
飾終之厚,恐陵谷遷徙,俾千古之記存焉。
銘曰: 德美芳蘭,麗皎秋月。
志潔寒筠,性逾冰雪。
夜魄沉煙,星光霧閉。
松柏蕭蕭,孤墳空祭。
中書玉冊京兆府廉平府果毅強瓊刻并篆額(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陝西卷第二冊) №大中003 【蓋】 無。
【志文】 唐故王府君夫人墓志銘并序 前江西左押衙錄青光祿大夫校太子賓客上柱國□□立夫人令淑,其先汝南郡人也。
軒轅皇帝遂即東居,枝葉分散江左,今略而不書。
夫人幼奉内則,既以笄年,納彩歸於琅琊王氏□□君□□,夫人溫柔立性,禮質有容,齊眉□□,婦道可見,□明親族。
何期□劍先沉,孤鸾獨處,從節貞□,□□大□。
嗚呼!積善無徵,以大中元年龍集丁卯之歲二月丁卯朔三十日丙申俄同大夢,終於朱方,春秋九十有二。
以其年三月十二日,窆於潤州丹徒縣□春鄉蒜山之東南原,禮也。
暢□山河遷易□□□志為銘,人代不朽,以紀幽□。
其詞曰: 淼淼浮生,□□大夜,緣會外□,□□□□。
□□西茔,千載不朽。
□□□□□□□□。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江蘇山東卷第一冊) №大中004 【蓋】 大唐故黃府君墓志銘 【志文】 唐故吉州司法參軍黃府君墓志銘并序 将仕郎前守河南府新安縣尉王魯複撰吉州前司法黃弘遠,諱季長,大中元年二月廿九日終京務本裡。
會鄉人前隰州錄事林赓告小生志於墓,敬承教□。
弘遠其先江夏太守祖之後,曾泉州長史惠,因家閩也。
祖嶽,一奉化令。
生外廷評事少。
妻吳夫人,生弘遠,即廷評事三子也。
鄉裡之庠,芳塵不滅。
元和中舉明經,由太學,薰風沛然。
穆宗二年,擢第,光煥庭闱。
大和元年,選福唐主簿。
檢轄聲振,養及膝下。
又授吉州司法,有孝意之節。
於!且男子道公冠天屢地。
既通祈達。
子舉太學,訖孫弘之志,竟不大遇,緘善下世。
命耶?會昌末冬,集名星榜不得志,且玻兄之子侍告其黃、鄭二友,系醫不廖。
至殁,小殓、大殓、人木,皆鄭、黃行心也。
吊者有恸,奠者存儀。
年五十七。
既宦弗婚,有遊子二:一早亡,一存亦若亡。
以敬讓於人。
倉部郎滕公,監察侯公,皆器之。
長兄仲弟繼亡。
□弟□,随侍親在家,喪不及訃。
主者侄焉。
三月十三日會葬且窀穸,宜家□無,固從儉也。
蔔於春明門之南,禮也。
雲: 生死齊夢,有始有終,才□一第,兩任移風。
與能與善,或分或通,庚午丁卯,數極道窮。
殡務本裡,葬國門東,暮莺愁語,春煙澹空。
徒□傷悼,前後事同!(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陝西卷第二冊) №大中005 【蓋】 失。
【志文】 前河南府河陽縣丞崔公夫人隴西姑臧李氏墓志銘并序 奉義郎行懷州司士參軍楊隰述厥德不回,其後必大,故有猶龍茂族,建隼哲孫,累代姻於鄭宗,及笄嫔於崔氏,其二姓之問望充塞,軒冕紛華,紀於圖諜,不可悉數。
曾祖儆,皇洛州渑池縣令;祖稹,皇谏議大夫、河内太守;父惬,前任婺州金華縣尉。
夫人即少公之長女也。
自歧嶷柔順,性乃天知,閨壺風規,儀為人範。
淑姿倩盼,容止委佗,夙夜承誡於慈親,及時以配於君子。
實謂善積傳慶,德遠後興。
豈料構疾彌留,完歸大夜,以會昌五年九月十一日,終於河陽縣豐平鄉私第,享年三十有一。
以大中元年三月十三日,殡於河陽縣豐平鄉閻村北原,禮也。
嗚呼!恃怙遠方,胤息伊女,兇訃去而絕倚門之望,喪儀備而無寝廬之人。
金夫哀号,幼女泣血,痛傷同氣,哀感六親。
秦晉為婚,爰期暮齒齊體;死生有命,誰意華先凋。
む帳乃庭,斯歸窀穸;青烏啟兆,已蔔令辰。
乃為詞曰: 玉顔永去,玄夜無歸,蒿裡阒寂,松柏依希薤歌咽而悲意凄斷,秋雲凝而遲日無輝。
稚女孺慕,良人填膺,泉扃已掩,号恸難勝,勒貞石以為紀,懼深谷之變陵。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河南卷第一冊) №大中006 【蓋】 失。
【志文】 故義昌軍監軍使正議大夫行内侍省掖庭局令上柱國賜绯魚袋渤海高公墓志銘并序 故吏文林郎前守夏州都督府參軍陳毅撰并書夫天地之大者,以四時氣序,助其陰陽,而成歲功也;明君之尊者,以文武匡贊,佐其大業,而成王道也。
或闡文以經邦,或宣武以靜難,緻為耳目,或為腹心。
皆賴勳賢而光帝道者也。
公諱克從,字師儉,其先始於太公,自後皆以爵祿炜晔,官宦輝赫,互於大唐。
開元中,開府儀同三司内侍監齊國公知省事諱力士者,即公之五代祖也。
文武全才,忠孝家國,内外傾仰,遐迩具瞻。
而設訓垂芳,迄于公也。
公之曾祖曰闳,即開府之曾孫也。
祖曰秀琪,皇朝内給事賜绯魚袋。
父曰忠政,皇朝内侍省内府局丞。
而皆巨蘊才器,輝流不辏公文武雙美,忠慎寡徒,冰鏡慚精,朱弦讓直;溫克其行,貞儉其身。
幼侍玉階,長而承寵。
大和初,授内養,尋遷樞機。
主皇玉之密旨,佐師官之劇務,清通日茂,嘉聲洽聞。
大和九年春,賜绯魚袋,曆遷機司,位當副貳。
其年秋,降掖庭令。
洎開成初,邊軍難撫,蕃部易搖,推擇良能,護臨藩鎮。
二年正月九日,公當盛選,監守夏室。
公韬蘊智謀,樂得其往,果塞衆望,大惬蕃情。
自黨項三百年來,互相劫殺,寇雠不息,勞擾邊軍。
公與元戎敷法導誘,而威以典刑。
特表上聞,悉與和斷。
遂得各扌舍雠隙,逐性便安,牧野不收,不扃外戶。
诏書褒飾,尤加倚賴。
撫綏五年,兩任留務。
利人除弊,邊境晏安。
會昌元年冬,朝赴京阙。
二年正月,拜翰林副使。
三年三月,遷染坊使。
至於銜命宣谕,不可具紀。
會昌四年,上黨拒命。
鄰軍讨伐,散發相亻系。
尤藉名能,以當撫禦。
其年七月十日,诏公監義昌軍。
自到河隍,夙夜匪懈。
與元戎葉力勤懇葺綏。
才及數月,而元戎改鎮。
公受诏旨權軍務。
州人鹹相謂曰:自立義昌,未有護戎親執軍柄,自此為始。
得為難乎!轅門列校,親戚不許相親,故舊無敢叙故,咫尺千裡,對面泥。
此則軍之舊令也。
公嗟之曰:草之随風,水之逐器。
軍令若此,豈非虐理而失訓乎!公乃導之以禮樂,撫之以仁義。
變九河為五湖之鄉,遏豪強為魯儒之國。
說之以利害,齊之以國章。
數日中間,大洽軍意。
樂之以歌吹,戲之以ズ公,喜氣浮空,歡聲遍野。
迄至於今,規摹不易。
可謂河北之土地,而江鄉之民居焉。
公日夜思勤,志在治術。
以憂人之憂,因憂成疾,憂因心起,疾以憂生。
嗚呼!心之疾也,針之所不及,藥之所不到,藥石無補,其可療乎?纏疾二年,誠心願退,響達於上,乃獲替焉。
時當中春,發自浮陽。
景促途遙,涉路登陟。
既難保攝,轉積彌留。
至閏三月八日,達之私第,沉疴轉殛,而返魂無及,皆手長辭,九日卒於萬年縣翊善裡之第,春秋六十有三。
夫人戴氏,有恭姜之儀,賢德柔和,雍容合度;治家有則,敬事無虧。
嗚呼!别離數載,才獲一面。
未暇言笑,遽觀喪亡。
凡人交往,暫之叙别,猶尚潸然,而況夫婦之重,永訣之痛,豈堪勝任哉!公有二子: 長曰公球,授義昌軍押衙;次曰公,行内侍省騎尉上柱國;皆負器能,弓裘不墜。
孝敬恭順,出於人表;泣血殒恸,幾至滅身。
以大中元年十月五日葬於萬年縣川鄉鄭村。
号戚至再,命毅為文,以紀貞石。
其詞曰: 清峻其姿,磊落其德,儉讓熙謙,恭良溫克。
仁有敏惠,義無苟得,禮足立規,□能安國。
忠谠潛輝,信言不忒,柳營垂範,宮闡重則。
哲人不永,倏遘斯疹,玄穹靡,藥石無補。
登陟而來,才能保聚,未申一言,遽成今古。
荊山之寶,□□泉玉,哀達懷□,痛貫戎府。
□有恸思,目無自□,留芳貞石,空聆規矩。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陝西卷第二冊) №大中007 【蓋】 失。
【志文】 遊擊将軍守左金吾衛大将軍試鴻胪卿紀制之。
皇唐大中元祀歲钜丁卯四月廿五日,夫人清河張氏捐館於幽陵之東潞邑接肆坊臨衢之第,春秋九矣。
便以其年十月八日庚子蔔葬於薊城西幽都縣幽都鄉石槽之原,禮也。
夫人姓張氏,其先清河東武城人。
自帝鴻次子昌意封張而氏。
勳爵榮寵,映古蟬聯,圖史昭融,自難備載。
曾府君日韶,大父府君,鹹铄志儒門,樂天知命,散逸水,桎梏衣冠。
父府君日湊,甯遠将軍、守左骁衛将軍,偉耀轅門,倜傥倫輩,蹈義服禮,為時所欽。
夫人即甯遠府君第十四女也。
早奉庭訓,夙茂坤儀,王節内明,霜姿外肅。
年及歸於丹陽紀公。
克整閨容,虔恭壺則。
黼绂蘩之事,即之而必勤;鉛華粉黛之倫,存之而罕飾。
體備四德,義行六姻。
紀公嘗以忠勤趨侍雙節,後因烽虜出總偏兵,汗馬行邊,戎衣逐戍。
清河随夫所,無往不湊。
霜節淩秋,芳誠貫日,誓艱虞而不撓,将白首以同歸。
嗚呼!上玄不忄亢,殲我眉壽。
青松難固,霜萃女蘿;白駒易遷,鏡空鸾影。
容華之寥寂,歸大夜以沉冥。
夫人有子一人曰鹹徽,卯歲臨喪;女一人曰态态,笄年泣血。
哀纏罷社,痛悄舂鄰,感飛走之悲鳴,慘水而幽咽。
緬惟年高淹曆,墳隴荒頹,故勒石佳城,用申不朽。
銘曰: 懿德夫人,瑤台降真,閨風蕭蕭,壺範りり。
言歸於我,婦道克彰,爵秩班榮,内助其昌。
□屬邊事,随夫戎戍,險阻艱危,未嘗懷懼。
玄穹迷□,奪我偕老,鶴算不延,夜台翻早。
逝水湯湯,悲風浩浩,佳城孤峙,枕擁山川。
荒榛晝暗,陰宵然,荻花飄雪,松蓋生煙。
想陵谷之難固,乃勒石於寒泉。
《錄自《文物》一九九零年第十二期) №大中008 【蓋】 失。
【志文】 唐故钜鹿郡曹府君夫人清河郡張氏合墓志銘并序 前攝任丘縣尉崔建述祖讠華秀,字成丞,軒轅之苗裔。
幼習偏彰,閑遊諸處,出自白屋,不樂榮祿。
習許由風,願居淨室。
年代深遠,累換炎涼,莫知月日,難叙其義。
父諱榮,字榮,身充幽州先烽赴團使、遊弈馬軍将、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太子賓客。
府君幼習典彰,久閑軍振,傅剪信之規模,有蹇旗之計。
為将則海内無塵,處文則決勝千裡。
君委腹心,士卒勇銳,權雄豪于帳下,處規模于兇衾。
重鎮萬泉之撫,于夷敵之軍。
忠赤奉國,未展勤成,抱疾塞{艹園},去大中元年二月七日,終于本鎮雄軍界萬泉栅身亡,享年六十有七。
夫人清河張氏,永惠帝之,累世簪纓,笄年囑事君子。
其德也:天資禮範,容止可觀,永順舅姑,□省無虧,溫定六時。
賢如百宗之妻,德葉孟弭之母,擇鄰遠著,規範邕榮。
母儀過于女誡,四德無虧於枕扇。
日事君子,已曆時叙。
奉夫有舉眉之禮,訓子有斷織之名。
去開成二年四月十九日,終於防禦軍,享年五十有一。
嗣子一人,長曰君晟,身充堂前親事将、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太子賓客。
幼從父訓,長而奉君,夙夜匪懈,兢兢於心。
君表其志,委以爪牙,賜紫绶於轅門,展金章於钅閣之前。
審思菊言之劬勞,願存孝養於蘆室,讓服納印,退身歸閑。
食止不甘,聞樂不樂,不修身體,不整衣冠,旦暮号泣於ウ室。
四鄰感歎,遠近傷悲。
有女四人。
長曰十一娘,次曰十三娘,卑曰十四娘,幼曰十五娘。
并習母儀,規儀不惑,各有茂族,早奉君子,葉和六姻。
豈謂頻遭兇[C260],歸無所依,周禮有儀,合從宅祧。
今者蔔吉晨,以大中元年十月癸巳朔十四日丙午,於昌平縣東太尉鄉白浮之原也。
明珠永埋,鏡匣空存。
嗣子絕漿,諸女毀容。
不揆才劣,敢已直言。
仍為詞曰: □哉哲人,武藝通神,雄豪壯志,勇氣淩。
赤心奉主,□□凝塵。
命次逝水,魄散荒臻。
劍虧雙刃,鏡匣空存。
□□王良書镌(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北京卷第二冊) №大中009 【蓋】 失。
【志文】 唐故博陵崔君夫人李氏墓志銘并序 堂弟特進行太子少保分司東都衛國公德裕撰夫人趙郡贊皇人,曾祖贈太保諱載,祖贈太師贊皇文獻公諱□筠,考贈兵部郎中諱老彭,娶範陽盧氏,生夫人,即郎中第二女也。
世系之源洪緒,祖□之茂勳盛德,煥乎國史,詳乎家諜矣。
夫人孝愛(下泐)軌,諷詩書不忘倦,學組纟川而稱工。
燕婉有聞,作配君子。
貞元□先太師忠公剖符鄱陽,以夫人博陵崔君,終□□團練判官、監察禦史。
四德鹹備,無愧碩人之章;六位□祥,宜□□□□族。
淑慎以内職,仁惠以睦外姻,祀潔蘩,躬服瀚濯,□□既鼓,家室以宜。
洎乎天奪良人,藐是一子,率由慈訓,迨以成名。
朋友稱其好仁,諸侯進之以禮。
受祿及養,捧檄為榮。
陳贽币於堂,奉闆輿於藩服。
方享五福,将延百齡,遽降疾疠,莫及醫禱。
以會昌五年九月廿五日考終於郓州嗣子成相從事之官舍,享年六十九。
以大中元年十月十七日,遷神於河南縣杜翟村之原,禮也。
嗣子我之出也,請志泉戶,以虞陵遷,且吾姊之懿行,宜傳諸不朽。
銜悲尚實,勒於貞珉。
銘曰: 惟伯姊訓禀吾家,德成他族。
禮樂儀範,閨門雍睦。
宜臻大年,以介景福。
善靡昭報,奄降斯酷。
周未從,蔡龜不告。
即安新兆,邙山之麓。
(錄自《洛陽出土曆代墓志輯繩》) №大中010 【蓋】 唐故樂公夫人墓志銘 【志文】 (上泐)軍使朝散大夫行内侍省奚官局令員外置同正員賜绯魚袋上柱國南陽樂公夫人成氏墓志銘并序 鄉貢進士王融撰 樂安孫洎書□□姓成,其先上黨人也。
舊史雲姬姓之後,成氏有焉。
曾祖諱均,不仕;祖諱璀,試太常寺協律郎;考諱钅共,試太常寺奉禮郎;以先人福慶所锺,世生賢達,冠蓋之盛,薰風邈然。
夫人即奉禮之次女也。
幼而淑姿,長能端質,仁孝本於志性,和暢洽於龆年。
體善懷柔,雅操清重。
行常待姆,阃不出言。
蘭毓華,珠凝漳浦。
班彪之誡,謹於令公;曹氏之箴,體元乎規範。
淑德斯著,□及系纓。
去玄祖之靈源,名家之茂族。
爰應鳳飛之兆,故就和嗚之雍。
徵□敢辭,嫔於樂氏。
公自掖垣韶旨,出臨荊南府監軍使。
勳告累加。
公□器清通,尤善敷揚,處繁濟劇,莅事詳明。
曆宮禁之要樞,榮遷於九族;奉□□之密旨,恩承於數朝。
可謂玉質久而彌堅,松老心而逾勁。
然猶孜孜□□,□唯不足。
於戲!梁木斯壞,公不幸欤。
先於夫人數歲而終矣。
悼張□□劍缺,俄爾鋒摧,感魏鏡之鸾孤,倏而影滅。
夫人年始廿有六,守志孤□,事資清白,絲蘿無難立,唯貞節以自持;嗟菲薄之會緣,成終天之離别。
□羅斯扌舍,馀薰罷蘭。
侍姑嫜有全孝之稱。
訓孤幼有過庭之譽。
親戚欽矚,舅姑怡顔。
其志乎,炳然如一。
所謂行高者其志深,迹異者其智遠。
夫福兮□始,泰終則否。
以大中元年十月十日言宴之際,倏忽而終於萬年縣洪固鄉興甯裡之私第,春秋方及知命。
嗣子等所恨不得親饋一藥,面受一言,擗拊号呼,泣下成血。
青烏有日,龜筮協從。
即以其年冬十一月十日歸葬於萬年縣川鄉□□裡上傅村上傅原先大夫之茔,禮也。
屬以歲月乖違,及兆穴差誤,未申附於先魂;冀俟他年,再舒合之禮。
夫人長有一女,於姜氏,承母儀之令旨,深得婉容;奉巾栉以賢和,褒成婦德。
而姜氏簪組傳家,早參近密。
逮成姻好,益多賺思。
夫人有子一人,粵維弁,給事郎、守内侍省掖庭扃宮教博士、充内養。
文武盛美,忠孝兼全。
其武也,奉先志之通規;其文也,即荊南之凰不墜。
慮山河遷運,封樹靡依,刊之琬琰,粗紀其德。
乃銘曰: 婉婉夫人,{厭心}々令名,禮嫔君子,以賢以貞。
秉志孤孀,敬奉三從,皎如秋月,青若寒松。
言囑不留,舍爾長往,曷紀德音,刻石泉壤。
蕭索寒原,踟蹰嗣子,苦段行雲,悲風慘起,匍匐護喪,哀榮始終。
灞川東翊,水西防,後依陵阙,面據橫崗。
泉深地厚,佳氣回翔,托銘幽邃,萬紀流芳。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陝西卷第四冊) №大中011 【蓋】 唐處士顧貞府君墓志,大中元年十一月廿日葬官塘南一百五十步故題号 【志文】 專。
唐故顧府君墓志銘并序府君諱崇□,字元緒,□郡人也。
祖欽□、父□□,崇□即第四長子也。
并丘園養性,隐居不仕,享年八十有三,以大中元年歲次丁卯十月十八日*於私第。
是歲十一月上旬□□,窆於常熟縣東廿一裡官塘南百五十步之原,禮也。
有子三人:長曰仕澄。
嗟呼!先逝□□之,次曰仕淮,見存泣血。
次曰仕涓,早亡。
恐陵谷改變,故勒專為記。
銘曰: □天清貞,夜台寂寂,郁郁佳城,悲風淅淅。
天老不惠,俄然謝世,長閉佳城,永并人代。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江蘇山東卷第一冊) №大中012 【蓋】 失。
【志文】 唐故太中大夫行虢州長史上柱國賜魚袋李府君墓志銘并序 從侄朝議郎試大理評事耽撰 登仕郎守鄂州永興縣主簿魏師益篆蓋府君諱元玢,字受之,其先隴西人。
源流封襲,譜諜詳備,故略而不書。
代至曾祖福,皇任儒林郎、行太子通事舍人;祖昌,皇任朝議郎行金州司馬;烈考光,朝贈使持節複州諸軍事複州刺史;清德素風,贻厥後裔,誕生賢哲,以嗣家猷。
宜哉!府君即複州第二子也。
幼則恭敏,長彌端莊,遊藝多能,修身克謹。
推忠信而求友,蘊謙和以待寶。
穆穆宗親,恂恂鄉黨,芳馨遠播,孰不詠之。
況乎精尋内典,了悟色空。
□誦心行,造次無怠,為善若此,樹德可知。
解褐授興聖廟丞,後任饒州司倉參軍,轉洪州南昌縣丞。
繇是授權,知申州司馬;又轉杭州司馬,滿秩,授虢州司馬;未幾,正授虢州司馬;俄轉虢州長史,兼賜銀章,皆累遷也。
府君居官弘濟物之規,流譽顯揚名之義。
方期展骥足於千裡,張鵬翼於九霄。
豈意沉疾嬰身,遽至危笃,名醫上藥,曷愈膏肓。
大中元年十二月廿日,卒於長安務本裡之私第,享年六十二矣。
府君娶夫人孟氏,封平昌縣君。
有子二人:長曰弘方,将仕郎、守國子監律舉助教;次曰式,中給事郎、行左威衛倉曹參軍;皆生知禮讓,至性溫柔,聞過庭之言,禀擇鄰之訓。
有女子六人,華繁玉潔,雅麗雍容。
四人已鳴環結,早歲移天。
一人志在空門,不易其操。
一人未及笄年,窈窕閏壺。
一家之慶,甯匪積善而緻焉。
以大中二年四月八日蔔葬於萬年縣川鄉上傅村,禮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