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和
關燈
小
中
大
№大和001
【蓋】
唐故樂安郡太君蔣氏玄堂志
【志文】
唐故太中大夫殿中少監緻仕騎都尉琅耶王公故夫人樂安郡太君蔣氏玄堂志孤子衮讠巽曰:衮行逆天地,先大夫違養再期之前月,太夫人樂安郡太君又棄衮及諸孫於東都永豐裡宅之東寝,實寶曆二年十一月三日也。
明年二月,改元大和。
衮殃未自滅,聽遠期於龜筮,告以五稔之内。
唯以改元年月二十八日葉從權禮,謀於族黨,号泣奉行,永惟遷,恭俟來吉。
且封於先公之兆東北四十八步,蓋河南縣平樂鄉杜翟村之九原也。
假人為識,懼遺至德,足以銜毒茹血,自書貞石。
蔣氏由周公之子伯齡封其地,遂氏焉。
後寓於齊,是為樂安人也。
迄今皇朝,代有令人。
曾祖諱元佑,皇徐州彭城縣令、贈秘書少監;祖諱欽緒,皇吏部侍郎、大理卿,累贈至禮部尚書;考諱清,皇鞏縣主簿、贈文部郎中,又贈禮部侍郎;外祖仙州西平縣主簿範陽盧公諱沐。
太君體弘於天,禀順於坤,葉信於時,法明於曜。
玉溫金利,蘭薰冰澈。
與孝慈仁義,聽從婉娩,内則有遺紀,家人形外象将載籍無類也。
生周月,當天寶國難。
先侍郎方任跫縣,兼職台推,與中丞盧公弈臨節不奪,國史有傳。
既而先盧夫人移天自誓,以仁從井,而幸免焉。
太君雖有諸父,且無伯季。
盧夫人保抱以違軍旅,困饑馑,孀酷孤,橫誠無告,然而恃念承顔,相保三紀。
盧夫人終堂,泣繼以血。
宮殡伊阙。
餘二十年,侍郎旅窆邙山,殆周甲子,而人無襄事。
太君銜哀結憤,且虞水火,不腴不飾,暗訴天神。
元和八年,衮為伊阙主簿。
太君方心儲誠信,手集禮物,克用勿悔,歸丘封。
長慶三年,衮為度支郎,因出告朝請。
泣曰:我有懷二人,烈行亮節,谥封未及,痛不忘心。
衮敬惕承命,具辭獻狀。
是年五月,太常谥侍郎曰忠。
特恩封盧夫人範陽郡夫人。
孝誠所感也。
忠公舊業,優诏蠲征。
既六十年,其家不請,悉令援旨獲除附焉。
初忠公哀敬之主,诏以猶子*為嗣。
嗣兄之子三人孤弱,懇其生成,而孟顔、季顔皆經明就業,仲頒亦因纣谥,延授華州參軍。
且取嗣兄之女妻衮。
念親親□,每悼門族堙,幽俾以勳蔭,舉求宦學。
而諸兄諸子遂名祿者又六七人。
恭聞既笄四年,禮用□見。
先公道厄未濟,家惟靡依,或止寓忠公故園,或因緣嗣兄薄宦。
而異室之敬難久,久客□态浸微,食罄衣褰,扌寒居弊,我絕假丐,旁無涓濡。
而未嘗不以達命樂道,則吾貴富如是者。
居三十年,衮能言,則躬受詩書,不肖不才,锺慈訓一十八歲方登名拔萃,刊正秘書,始溫清有歸,刀尺獲展,□心馨以奉祭祀,力誠敬以待親賓,故中外有輝,家門漸複。
□太君恩勤之至也。
當其力綿事缛,勢順應違,則以均馭貧,以和保大,終使物情從理,日用不知。
此又宜家之深者也。
及衮仕忝台省,累逢國慶,先公再遷階秩,緻政以至亞列。
太君始封壽光縣,以轉郡封。
銀章朱組之光,展衣狄之貴。
序節通賀,軒蓋聚門。
遠迩親朋,信書交潰族類聞見,榮企相傅。
共曰太君之由也。
宿契上乘,誦妙法蓮華經、廣自在惠因,法諱實相義。
晚歲亦探黃老之術,受正一,道号道微。
故以方便真素,理家及物,盡三教之奧旨,符一切之大順,而我無取焉。
享年七十三,主家四十九歲,介衮名祿職奉共十一任,贻厥孫六人。
衮自以肝血報養,不允不極,滑甘才備,風恙遽萎。
并走群醫,治候千日。
誠明無感,天地殛之。
但伏念饋藥之辰,嘗有命曰:昔我孤苦,每懷忘生,複思伉情,誰與追遠?爾念此誡,有時而行。
是以偷視晦明,忍死未敢。
況衮六人同氣,唯一妹成人,嫁於監察禦史裹行陸迅,二年而夭。
今吊形唯影,大事未終,推往固來,不容不勉。
謹以全歸全德令猷懿範,權志玄宅。
上天後土,昭知永艱。
王氏四從侄朝議郎守洛陽縣令上柱國賜绯魚袋長文書西南去景業村光侍郎茔七裡餘一百步,西北去衮亡新婦墓四十三步。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洛陽卷第十三冊) №大和002 【蓋】 大唐故韋府君墓志銘 【志文】 唐故同州錄事參軍京兆韋府君墓志銘并序維唐馮翊郡督郵韋冰,字祥風,享年五十四,時大和元年四月十四□終於位。
嗚呼!冠冕清高,為關中茂族。
曾鈞,皇駕部員外郎;祖怡然,皇左贊善大夫;烈考諱巡,皇绛州錄事參軍。
公始佩Δ,頗立志概,不由師資,一舉明經上第。
既會常調,判入高等,受太子正字。
屬先大夫持綱诖誤,坐貶建溪。
公固辭旨命,願侍南行,迫尊嚴不聽,遏留守任。
由在京辇,日詣天門,引文陳懇,誓雪沉冤。
雨晦風飄,初鼓則至,瀝血啟詞,志摧金石。
凡卅日,執政始為信覽。
方明造化之權,特徙荥陽郡司戶。
乃率弟凝、憑*牒迎觐,窮陸及淮,會喪車次岸,天奪荥陽之祿壽,神負馮翊之孝誠。
茹毒泣血,護返先茔。
服阕,轉京兆府鹹陽縣主簿。
秩滿,叙虢州錄事參軍。
未經考,丁太夫人憂,善居喪制,畢,奉歸。
釋禮,拜大理評事。
兩銜制命,連按大獄,酌三尺而出沒蕭章,覽片言而涵泳由也。
天顔悅可,宰執欣遇,竟孤直道,守任三周,累假主簿,拔為院長。
庶務攸舉,首尾相承,卿僚景向,為刊貞石。
辭滿,換同州錄事參軍,迎風雖懼,立法稍難。
會刺史薨位,新命刑部侍郎徐公晦為郡。
奸徒逆設詭詞,迎路盈耳。
徐公未察細之間,署公假掾。
凡曆多難,徐公大晤,乃牒舉公複位。
曰:直如朱弦,潔若白玉。
噫!疑抑何憤於未詳,昭洗用嘉乎末鑒。
複位七日,風毒微傷,郁郁中懷,倉卒不諱。
公始童,與仲弟安邑縣主簿凝切差道義,同業異時,逦迤登第,名問相磨,婚官相次,伯俸仲任,仲俸伯專。
叔弟憑、季弟澌,自幼及成皆所教。
指繩其懈,劇嚴師之叩胫;申其愛加,仲海季江之甚懷。
輝映士林,孰雲凋落。
所以凝等痛加於人一等矣。
夫人範陽人河南府功曹盧後己女,先公十四年而殁,寓窆於河中府解縣近郊。
遺孤本餘,年始十二,自禀天性。
凝等竭奉襄事,蔔其年五月五日啟解縣殡,陪公裳帷,以其月廿三日歸葬於京兆府萬年縣洪固鄉胄貴裡先茔。
未,宜也。
安邑以中規忝迹門欄,猥命裁述,銘曰: 名以學成,仕由父人。
刊正宮局,笑談俯拾。
邦甸乃由,公望愈休。
肅彼虢略,自我督郵。
旋命棘寺,迥出谠議。
迩轄左輔,左輔善地。
河慚行己,罔忝厥位。
正道浸徵,公實泣之。
冒鋒突刃,倏墜忽危。
懲谪奸蠹,孜孜。
竟郁中道,不通偉□。
霜霰□殒,蘭艾亦摧。
瞑目已矣,傷心何哉。
先茔墳國,封樹參差。
令善無負,芳馨其垂。
西嶽處士崔中規撰(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陝西卷第四冊) №大和003 【蓋】 大唐故呂夫人墓志銘 【志文】 大唐故東平郡呂氏夫人墓志銘并序 前右領軍衛兵曹參軍吳弘簡撰嗚呼!花始春,可惜大夜,有期難保,即東平呂氏來嫁於隴西李協律,交未三載,大和元年六月十日卒于夫之家崇化裡之私第,享年廿有五,曾祖敏,州洛郊縣令。
祖仲逸,王府谘議。
父亻免,光祿寺丞。
雖位末高而名已著,可謂世祿之家而令胤不墜矣。
夫人事姑每嚴於父母,主饋實勤於賓客,恤下無阻於仆妾,不其盛欤?奈何福不臻而壽太促。
綿縣寝疾,執姑之喪,哀不自勝,毀瘠而殁。
以其年七月廿二日将葬於長安縣南姜村舅姑之茔後,權也。
育一女,字越娘子,年才過周,嘤嘤染疾,保育於父之手,及衰,抱之而哀無節矣。
懼其遷變将勒石雲。
銘曰: 天地降禍兮何不仁?婦姑同殁兮未浃辰。
生養高堂兮竭節,殁侍玄台兮終身。
塹平原兮荊棘生,穴厚地兮狐兔鄰。
懼将變于陵谷,紀淑行於貞砥。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陝西卷第四冊) №大和004 【蓋】 陶氏墓志 【志文】 唐盧龍征馬使遊擊将軍守左武衛大将軍賜紫金魚袋曹朝憲故夫人太原陶氏墓志銘并序陶氏之興,其來遠矣,史傳備著,譜諜昭彰,略而不書,蓋從簡易。
皇考岸,高道不仕,樂志林泉,以文會友,擇德為鄰,閱禮敦詩,恭儉莊敬。
夫人即府君長女。
年在初笄,适茲令族。
罄禮則以奉舅姑,秉謙卑用和娣姒,竭哀祭而敬宗廟,極工巧而組纟川玄黃。
於戲!夫人德契周詩,道光女史,埙篪合韻,琴瑟和鳴,舉案梁鴻之妻,賢明柳惠家室,斷織教子,聞夫徙鄰,繼美前賢,垂裕來史。
将軍願恪孤高,剛直立操,少垂雅譽,宿負忠貞,曆佐五主,四拜武官,挺身於清白之間,抗詞於難犯之地。
夫人作配君子,合卺結缡,垂四十春。
動無措容,言未越禮。
将軍待之喜愠未形,賓敬無異。
三女淑慎,二适他門,六行三從,播聞遐迩。
雖趨善訓,得非*門之誡焉。
何圖彼蒼不,殲我淑媛。
春秋五十七,大和元年九月三日終於幽都縣來遠坊私第。
将軍身限公事,不睹臨終,痛悼子真悲奉倩。
以其年十月三日兆葉良辰,薊城東南八裡會川鄉從善村東北原,禮從權也。
有子一人曰楚瑗,年未成立,茹毒銜哀,杖而後起。
恐年代綿遠,芳懿無聞,見命非才,刊勒貞石。
銘曰: 爰有淑女兮婦德早彰,作配君子兮幾變炎涼。
和鳴缱绻兮賓敬如初,不終偕老兮先掩玄堂。
獨守孤墳兮夜伴明月,萬古愁煙兮松柏青蒼。
前檀州司兵參軍寶少文撰(錄自《文物》一九九二年第九期《北京近年發現的幾座唐墓》) №大和005 【蓋】 失。
【志文】 故左神策軍護軍中尉兼左街功德使特進行右武衛上将軍知内侍省事上柱國沛國公食邑三千戶贈開府儀同三司劉公墓志銘并序 将仕郎守宋州甯陵縣尉王叔撰皇唐十有四聖,自邸第誅内虐之前月,護左神策軍中尉特進沛國公寝疾薨於萬年來庭裡之私宮。
先帝辍朝,近臣出次,五營凄怆,七萃興悲。
於時寶曆二年冬十一月廿八日也。
大忠貞出於俊賢,功業資乎明哲。
往者穆皇不涅,儲副未安。
公時身在内庭,職居近密,捧重離於黃道,引少海於青宮。
一有元良,遂登大麓,授彼武衛,總茲和門,休勳耿光,偉操彌勁。
宜哉!公姓劉氏,諱弘規,兼以字稱,京兆雲陽人也。
其本炎靈胄胤,彭城冠族。
曾祖諱,皇朝同州白水縣令。
祖諱信,梁州漢川府折沖。
考諱英,左武衛翊府中郎将。
鹹有惠詞,而無爽德。
公即郎将府君之第二子也。
學識該博,風神警拔,有君子之儀表,蘊人倫之紀綱,經武體文,知微達變,講貫乎詩史,研味乎精華。
爰自壯年,至於知命,累授大官之秩,亟升朝右之榮,克昭茂功,無忝厥位,故能德輝於外,誠動於中,五月渡泸,萬裡通,谕蠻陬如反掌,定巴徼如拾遺。
出護方隅,诘誅暴慢;入居近密,翊贊雍熙。
斬單于妖亂之兵,降淮左逋誅之寇。
洎訓齊北落,總統師門,位亞元侯,權侔上将。
謙和内恕,無回天轉日之譏;周慎溫恭,有下車數馬之對。
曆職自天威軍副使監翰林,ヘ左右神策,兼兩街功德副使。
兩監河東,一護淮南,一内飛龍,再掌樞密。
改内莊宅鴻胪禮賓等使,遷左神策軍護軍中尉、左街功德使,曆官自内仆局丞、内府奚官等局令,内寺伯、内給事、内常侍、内侍省少監、右監門衛将軍,封彭城縣子,進封沛國公,食邑三千戶。
門列森戟,筵皆貴賓。
遷左監門,乃授特進、右武衛上将軍,皆忠貞之所緻也。
公本名湛然。
憲宗嘉其勤績,賜名弘規,用旌殊獎。
惟公處貴不驕,居寵思約。
自總兵中衛,佩玉趨朝,常以止足為心,每以挂冠為意。
東郊别業,種竹開亭,月忄晃琴軒,剪茅通徑。
豈圖鬼瞰於室,{任鳥}巢在門,愛君之志不渝,夢豎之災俄及。
春秋五十有二,嗚呼哀哉!敬宗痛勳舊之淪亡,惜忠良之永逝,下诏褒慰,獻欷者久之。
贈開府儀同三司。
以大和元年冬十一月十四日鹵簿哀導,塗刍備物,葬於川西原,從新兆也。
夫人密國夫人隴西李氏,同官鎮遏先鋒兵馬使、太子賓客兼侍禦史文告之女。
玉質蘭姿,柔嘉雄則,追和鳴於懿氏,哀書哭於敬姜。
嗣子朝散大大、宮闱局令、彭城縣開國伯、賜绯魚袋行立,次子中散大夫、内給事、彭城縣開國公、賜紫金魚袋行深,次子朝散大夫、内府局丞、賜绯魚袋行方,次子解褐賜綠行元,季子朝散大夫、内府局丞行宣等,并恪慎克孝,同寅葉恭,趨馳紫禁之中,宣導彤墀之下。
追攀厚穸,号恸摧心。
共切深長之思,永懷陵谷之變。
俯命章志,勒銘佳城。
其文曰: 昔在炎運,源流慶長,俊賢代興,文武昭彰。
山水之後,清風載揚,赫矣我公,勃焉高骧。
單耀洪伐,︳谟允臧,才略縱橫,德宇忠良。
出入二紀,勤勞四方,三護大藩,兩平遐荒。
樞贊密勿,功勳煌,危疑既祛,日日重光。
乃胙茅土,亦銘旗常,書戟在門,金印在旁。
鈎陳警衛,環列周防,宜恢永圖,緻彼大康。
天奪何速,人恩痛傷,舟沉逝波,劍折雄芒。
萬乘轸悼,五營凄涼,诏贈上階,即遠崇崗。
旁臨素*,下翳黃腸,霧郁丹,風悲白楊。
于嗟封樹,永代其昌!(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陝西卷第四冊) №大和006 【蓋】 大唐故鄭府君墓志銘 【志文】 大唐故朝議大夫試沔州司馬荥陽郡鄭府君墓志銘并序 前劍南西川節度衙推朝議郎試大理司直于君撰公諱溥,字元溥,其先荥陽郡人也,武公之後胤。
洎漢末大司農迄周隋,冠蓋相望,數百年間,勳華益振。
高祖弈世載德,代有其人。
曾祖先進,皇涪州刺史;祖文琮,雲麾将軍、守左衛将軍;烈考,試監門衛長史;皆積仁儲義,履曆有光,竹帛旌賢,史不阙美。
公即長史公愛子。
立行昭晰,性惟簡默,幹蠱承家,清貞莅物,心思展骥,利刃*犀,克佑藩筱,俄悲殄*。
以大和元年二月廿六日寝疾,終於興道裡私第,春秋六十三。
於戲苦哉!以其年十二月九日歸葬於長安縣永壽鄉姜尹村神禾原,禮也。
夫人以移天之義,痛結寒泉,ヮ麻在躬,号慕隕絕。
長子存占,文敬廟令;仲子存庾,吏部常選;季子左翊衛親衛存蟄等;蓼莪在疚,哭無聲,樂棘攢心,衛茲襄事。
以君嘗業文也,見命叙述。
恐陵移谷變,丘墳不傳,故勒斯名,用書厥美。
其銘曰: 族茂榮盛,甲於庶姓,樂隻君子,邦家之慶。
司武佐戎,題輿比政,德弘道大,雅俗興詠。
越千百年,偶三五聖,以弼以輔,為龜為鏡。
降及司武,居中履敬,未歎□川,俄悲落景。
嗣子孝思,泣血恭命,松阡牢落,高裡遐永。
蔔龜兆吉,青烏葉慶,籲嗟鄭君,於焉是竟。
神京之陽,松柏蒼蒼,億萬斯年,其銘始彰。
月吊青冢,風悲白楊,子子系孫,宜逢吉昌。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陝西卷第四冊) №大和007 【蓋】 失。
【志文】 幼妹娥娘墓志娥娘,女之小字也。
姓獨孤氏。
大和元年十一月廿三日夭於商州,以其未适他氏,故以字稱。
北齊行台尚書令臨川郡王永業之八代孫,有唐尚書右司郎中贈工部侍郎□之孫,商州刺史充本州防禦使密之次嫡女,刑部員外郎京兆韋灌之甥。
生而端麗,長而孝慈。
工容言德,不假乎師訓;精明溫敏,自合乎天機。
於伯叔諸姑,皆緻孝敬;於兄姊弟妹,鹹能協和。
若天以壽,則福祿必緻矣。
何年未及笄,而禍夭已降矣。
嗚呼!積善而不福,殘□□而不壽,天其衰吾門欤?天其割吾愛欤?大和二年正月十九日歸葬於萬年縣同人原先夫人茔之側,兄顼奉父命,志於幽壤。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陝西卷第二冊) №大和008 【蓋】 大唐故田府君墓志銘 【志文】 唐故朝請大夫翼王府長史充左衛副使雁門田府君墓志銘并序振武節度參謀朝議郎試大理評事上柱國皇甫權撰田氏之先,其來尚矣。
封薛而權傾天下,王齊而恩洽島中。
青史則丞相颛榮,鴻儒則王孫獨步。
晉魏已降,圖牒昭彰,代有忠賢,翊贊昌運,長派遠裔,薰灼至今。
公諱钅共,字公異,其先并州雁門人也。
曾祖哲,皇朝議郎、守□州别駕;名振燕趙,福流子□。
祖豐,皇朝請大夫、試太子家令,紹題輿之風烈,正青宮之羽儀,與□翺翔,動為程式。
王父廣,皇朝散大夫、守殿中省尚衣奉禦;清廉視事,忠孝傳家,雍容朝行,休間昭著,慶锺後裔,德必有鄰,公即奉禦府君第二子也。
蘊積和粹,風神竦然,幼而強學,長而克己。
節操稱於宗族,行義播於交遊。
高标不群,弱齡特立,俯拾青紫,咫尺煙霄。
初以門蔭授宣州旌德縣尉,誠信率下,勤恪奉公,連城佐寮,慕為準則。
尋轉阆州司倉參軍。
輝光六聯,流羨萬瘐,攻異端以直道,折疑獄以片言。
金紫指期,爪牙是務,俄遷左衛親府右郎将。
鷹揚雲路,骥騁天衢、又改左金吾衛翊府中郎将。
既而才蒙兼茂,功績彰明,名達天聰,聲傳台席。
除翼王府長史,充左街副使。
官榮藩邸,職戢徼巡,蘊上将之雄謀,懷清邊之遠略,騰日域,高揖輩流,鐘鼎勳勞,卷舒在我。
嗚呼!長途未半,大運俄殲。
禍福之端,茫昧何究?以大和元年七月三日終於長安永興裡之私第,享年有八。
公運枝長慶,棣萼重芳,雍雍四賢,榮耀當代。
嗣子載,遵奉遺訓,居喪有聞,成人之風,著於親愛,冠年筮仕,三寺推先,奉叔唐州司馬鑄之命,用龜策之吉,以大和二年二月十日葬於京兆府萬年縣洪固鄉之畢原。
司馬以權秉筆之士,請為紀述。
其銘曰: 赫赫田氏,代為賢豪,并汾之右,節義相高。
其一。
穆穆府君,幼而岐嶷,瓊英讓潔,朱絲謝直。
其二。
清時策名,克紹家聲,鷹顫有用,骐骥無程。
其三。
晔晔四彥,榮冠姻族,應序翔鳴,原雍穆。
其四。
神既冥昧,天何言哉,寂寞靈室,蒼涼夜台。
其五。
埋玉他山,藏舟巨壑,畢原松賈,精魄永。
其六。
徵事郎守果州南充縣令丘景玄書(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陝西卷第四冊) №大和009 【蓋】 唐故功德主解氏墓志 【志文】 唐風山故白衣功德主上座解氏墓志銘并序上座解氏,法諱正念,姬姓元裔,積善流芳,陰德毓而間時,聖智混而□□,□為定州陉邑縣廉台鄉王郝裡人。
祖諱家子,父諱□□□同裡人殖業,以務農為奉,□□不尚浮華,啟道也。
上座即□□之女,幼秉慈訓,宿叩玄門,七歲禮風山大師,十一於龍興寺升高座說法演義。
興龍女之辯談,空敷真谛;□□通釋欽仁衆師明□德使□□以管内要津置橋,每年利□修,蓋上座行教,門人赴期,佛敕也。
大和元年七月十五日,徒衆等於山院禮請上座為功德主,元戎獎其淑善,給以使牒,使□勾當,慰衆望也。
嗚呼!昔本師□法,上座□法□三,才未期年,倏然遷化。
以二年閏三月十四日遘疾,終於崇業坊之宅,享年六十三。
堂弟文通,鼓角大将,□□□□暮□於出行;至孝女弟子常清淨、大光明、喪主□□□金、陳□超、劉體真、董惠進等議,儀以其年□□三日□殡於風山□□□茔,終孝節也。
庶無為平□□□紀□功。
詞曰: 陰德聖智兮示無□,上座演教弘其明,隙駒倏兮□□休烈,□於山垧。
汝南周氏□□(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河北卷第一冊) №大和010 【蓋】 唐故獨孤府君墓志銘 【志文】 唐故潤州司馬賜绯魚袋獨孤府君墓志銘并序 前試右衛兵曹參軍博陵崔師中撰公諱季膺,本姓李,隴西成紀人也。
高祖楷,隋民部尚書、武陽公。
以文帝獨孤後性多嫉忌,出入不常,屢以直谏。
文帝高其功,與皇後為昆弟。
洎國初複正姓,徙居長安。
堂兄之子入侍宮門。
大曆中,代宗冊為後,於是錄隋故事,又錫姓獨孤。
命氏之由,得之譜序雲:曾祖卿雲,左羽林衛大将軍。
祖元節,懷州長史,贈兵部尚書。
父璩,蒲州司戶參軍。
學行承風,蟬聯簪組,士林光耀,代有其人。
公即戶曹府君之次子,明二經,釋褐鄭州中牟縣尉。
書判超等,授河南府參軍,由汜水尉踐廷評。
鞫劾疑滞,為世所欽。
江淮租傭轉運等使左仆射劉公晏器之,辟為從事。
雄才既展,劇務小繁,奏授大理司直,攝監察禦史,賜绯魚袋。
嘗宰近甸,複佐方州,皆著能名,彰於遺愛。
雖九遷府寺之榮,一拜外台之美,由文學進,未為大耀,時不幸欤?享年六十七,貞元三年二月四日終於洛陽縣私第。
夫人渤海高氏,福建等州經略使福州刺史之女。
内則備於笄年,柔順标於士族,洪源自遠,淑德采芳,享壽六十有七,後公十二年,終於和州烏江縣私第。
有子三人:長曰敏,紹先人業,選授烏江縣主簿,處下位而危養榮矣,命塞中年,殁於無錫縣尉。
次曰敞,早遊齊魯,歲久未歸。
稚曰汶,識量通規,匦儀是□,退安取适,當蘊孝思。
宦且不求,志謀遷,數年之内,方遂懇誠。
以大和二年二月廿二日戊申啟夫人殡於東城,以其年五月六日合於河南府洛陽縣平陰鄉張呂裡北邙山南原舊茔,禮也。
嗚呼!年代寝久,陵谷多變,見斯文,用刊貞石。
銘曰: 嶽峰粹靈,運符承明。
濟世之略,為國之祯。
猗欤盛刊,宣之與京。
大賢招招,正人謇謇。
德既不孤,才亦斯展。
肅行彌高,清音又遠。
于洛之煙,烹茲小鮮,仁化煦矣,風□肅然。
至今休聲,若聞弦。
哀哀北邙,葬不蔔。
精氣凝閉,崗原偃伏。
日下舊山,煙埋古木。
(錄自《洛陽出土曆代墓志輯繩》) №大和011 【蓋】 大唐故文安公主墓銘 【志文】 大唐故文安公主墓志銘并序 翰林學土朝議郎守尚書戶部郎中知制诰上柱團賜紫金魚袋臣宋申錫奉敕撰大唐大和二年歲直戊申二月二日,文安公主薨,春秋三十有六。
京兆尹承诏監護,以其年五月十二日遷窆於萬年縣崇道鄉洛女原,禮也。
公主諱代宗兒,高祖神堯大聖大光孝皇帝九代之孫,順宗至德大聖大安孝皇帝第十七之女,今上之老姑也。
母曰陳氏。
生於貞元癸酉之歲二月哉生明之日。
霄極孕靈,瑤源氣,幼植柔惠之性,長資幽閑之德。
公宮彜訓,既禀於生知;疏邑聯華,遂榮其徽數。
内有所至,外不自彰。
是加封魯之恩,不及配陳之禮。
所宜錫以洪算,永承大慶,而遽謝昭代,忽先朝露。
斯所以感深朱邸,悲轸皇情。
窀穸有期,龜蓍協吉,存懿範於宗籍,垂芳猷于篆刻。
近臣隻命,謹志貞珉。
銘曰: 紫霄儲慶,金枝挺質,築館空文,乘鸾無匹。
魄散昭代,靈潛白日,震悼聖情,虔嚴容物。
箫挽夕咽,松楸晝密,唯有徽猷,存之紀述。
(錄自《考古與文物》一九八八年第四期) №大和012 【蓋】 大唐故董府君墓志銘 【志文
明年二月,改元大和。
衮殃未自滅,聽遠期於龜筮,告以五稔之内。
唯以改元年月二十八日葉從權禮,謀於族黨,号泣奉行,永惟遷,恭俟來吉。
且封於先公之兆東北四十八步,蓋河南縣平樂鄉杜翟村之九原也。
假人為識,懼遺至德,足以銜毒茹血,自書貞石。
蔣氏由周公之子伯齡封其地,遂氏焉。
後寓於齊,是為樂安人也。
迄今皇朝,代有令人。
曾祖諱元佑,皇徐州彭城縣令、贈秘書少監;祖諱欽緒,皇吏部侍郎、大理卿,累贈至禮部尚書;考諱清,皇鞏縣主簿、贈文部郎中,又贈禮部侍郎;外祖仙州西平縣主簿範陽盧公諱沐。
太君體弘於天,禀順於坤,葉信於時,法明於曜。
玉溫金利,蘭薰冰澈。
與孝慈仁義,聽從婉娩,内則有遺紀,家人形外象将載籍無類也。
生周月,當天寶國難。
先侍郎方任跫縣,兼職台推,與中丞盧公弈臨節不奪,國史有傳。
既而先盧夫人移天自誓,以仁從井,而幸免焉。
太君雖有諸父,且無伯季。
盧夫人保抱以違軍旅,困饑馑,孀酷孤,橫誠無告,然而恃念承顔,相保三紀。
盧夫人終堂,泣繼以血。
宮殡伊阙。
餘二十年,侍郎旅窆邙山,殆周甲子,而人無襄事。
太君銜哀結憤,且虞水火,不腴不飾,暗訴天神。
元和八年,衮為伊阙主簿。
太君方心儲誠信,手集禮物,克用勿悔,歸丘封。
長慶三年,衮為度支郎,因出告朝請。
泣曰:我有懷二人,烈行亮節,谥封未及,痛不忘心。
衮敬惕承命,具辭獻狀。
是年五月,太常谥侍郎曰忠。
特恩封盧夫人範陽郡夫人。
孝誠所感也。
忠公舊業,優诏蠲征。
既六十年,其家不請,悉令援旨獲除附焉。
初忠公哀敬之主,诏以猶子*為嗣。
嗣兄之子三人孤弱,懇其生成,而孟顔、季顔皆經明就業,仲頒亦因纣谥,延授華州參軍。
且取嗣兄之女妻衮。
念親親□,每悼門族堙,幽俾以勳蔭,舉求宦學。
而諸兄諸子遂名祿者又六七人。
恭聞既笄四年,禮用□見。
先公道厄未濟,家惟靡依,或止寓忠公故園,或因緣嗣兄薄宦。
而異室之敬難久,久客□态浸微,食罄衣褰,扌寒居弊,我絕假丐,旁無涓濡。
而未嘗不以達命樂道,則吾貴富如是者。
居三十年,衮能言,則躬受詩書,不肖不才,锺慈訓一十八歲方登名拔萃,刊正秘書,始溫清有歸,刀尺獲展,□心馨以奉祭祀,力誠敬以待親賓,故中外有輝,家門漸複。
□太君恩勤之至也。
當其力綿事缛,勢順應違,則以均馭貧,以和保大,終使物情從理,日用不知。
此又宜家之深者也。
及衮仕忝台省,累逢國慶,先公再遷階秩,緻政以至亞列。
太君始封壽光縣,以轉郡封。
銀章朱組之光,展衣狄之貴。
序節通賀,軒蓋聚門。
遠迩親朋,信書交潰族類聞見,榮企相傅。
共曰太君之由也。
宿契上乘,誦妙法蓮華經、廣自在惠因,法諱實相義。
晚歲亦探黃老之術,受正一,道号道微。
故以方便真素,理家及物,盡三教之奧旨,符一切之大順,而我無取焉。
享年七十三,主家四十九歲,介衮名祿職奉共十一任,贻厥孫六人。
衮自以肝血報養,不允不極,滑甘才備,風恙遽萎。
并走群醫,治候千日。
誠明無感,天地殛之。
但伏念饋藥之辰,嘗有命曰:昔我孤苦,每懷忘生,複思伉情,誰與追遠?爾念此誡,有時而行。
是以偷視晦明,忍死未敢。
況衮六人同氣,唯一妹成人,嫁於監察禦史裹行陸迅,二年而夭。
今吊形唯影,大事未終,推往固來,不容不勉。
謹以全歸全德令猷懿範,權志玄宅。
上天後土,昭知永艱。
王氏四從侄朝議郎守洛陽縣令上柱國賜绯魚袋長文書西南去景業村光侍郎茔七裡餘一百步,西北去衮亡新婦墓四十三步。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洛陽卷第十三冊) №大和002 【蓋】 大唐故韋府君墓志銘 【志文】 唐故同州錄事參軍京兆韋府君墓志銘并序維唐馮翊郡督郵韋冰,字祥風,享年五十四,時大和元年四月十四□終於位。
嗚呼!冠冕清高,為關中茂族。
曾鈞,皇駕部員外郎;祖怡然,皇左贊善大夫;烈考諱巡,皇绛州錄事參軍。
公始佩Δ,頗立志概,不由師資,一舉明經上第。
既會常調,判入高等,受太子正字。
屬先大夫持綱诖誤,坐貶建溪。
公固辭旨命,願侍南行,迫尊嚴不聽,遏留守任。
由在京辇,日詣天門,引文陳懇,誓雪沉冤。
雨晦風飄,初鼓則至,瀝血啟詞,志摧金石。
凡卅日,執政始為信覽。
方明造化之權,特徙荥陽郡司戶。
乃率弟凝、憑*牒迎觐,窮陸及淮,會喪車次岸,天奪荥陽之祿壽,神負馮翊之孝誠。
茹毒泣血,護返先茔。
服阕,轉京兆府鹹陽縣主簿。
秩滿,叙虢州錄事參軍。
未經考,丁太夫人憂,善居喪制,畢,奉歸。
釋禮,拜大理評事。
兩銜制命,連按大獄,酌三尺而出沒蕭章,覽片言而涵泳由也。
天顔悅可,宰執欣遇,竟孤直道,守任三周,累假主簿,拔為院長。
庶務攸舉,首尾相承,卿僚景向,為刊貞石。
辭滿,換同州錄事參軍,迎風雖懼,立法稍難。
會刺史薨位,新命刑部侍郎徐公晦為郡。
奸徒逆設詭詞,迎路盈耳。
徐公未察細之間,署公假掾。
凡曆多難,徐公大晤,乃牒舉公複位。
曰:直如朱弦,潔若白玉。
噫!疑抑何憤於未詳,昭洗用嘉乎末鑒。
複位七日,風毒微傷,郁郁中懷,倉卒不諱。
公始童,與仲弟安邑縣主簿凝切差道義,同業異時,逦迤登第,名問相磨,婚官相次,伯俸仲任,仲俸伯專。
叔弟憑、季弟澌,自幼及成皆所教。
指繩其懈,劇嚴師之叩胫;申其愛加,仲海季江之甚懷。
輝映士林,孰雲凋落。
所以凝等痛加於人一等矣。
夫人範陽人河南府功曹盧後己女,先公十四年而殁,寓窆於河中府解縣近郊。
遺孤本餘,年始十二,自禀天性。
凝等竭奉襄事,蔔其年五月五日啟解縣殡,陪公裳帷,以其月廿三日歸葬於京兆府萬年縣洪固鄉胄貴裡先茔。
未,宜也。
安邑以中規忝迹門欄,猥命裁述,銘曰: 名以學成,仕由父人。
刊正宮局,笑談俯拾。
邦甸乃由,公望愈休。
肅彼虢略,自我督郵。
旋命棘寺,迥出谠議。
迩轄左輔,左輔善地。
河慚行己,罔忝厥位。
正道浸徵,公實泣之。
冒鋒突刃,倏墜忽危。
懲谪奸蠹,孜孜。
竟郁中道,不通偉□。
霜霰□殒,蘭艾亦摧。
瞑目已矣,傷心何哉。
先茔墳國,封樹參差。
令善無負,芳馨其垂。
西嶽處士崔中規撰(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陝西卷第四冊) №大和003 【蓋】 大唐故呂夫人墓志銘 【志文】 大唐故東平郡呂氏夫人墓志銘并序 前右領軍衛兵曹參軍吳弘簡撰嗚呼!花始春,可惜大夜,有期難保,即東平呂氏來嫁於隴西李協律,交未三載,大和元年六月十日卒于夫之家崇化裡之私第,享年廿有五,曾祖敏,州洛郊縣令。
祖仲逸,王府谘議。
父亻免,光祿寺丞。
雖位末高而名已著,可謂世祿之家而令胤不墜矣。
夫人事姑每嚴於父母,主饋實勤於賓客,恤下無阻於仆妾,不其盛欤?奈何福不臻而壽太促。
綿縣寝疾,執姑之喪,哀不自勝,毀瘠而殁。
以其年七月廿二日将葬於長安縣南姜村舅姑之茔後,權也。
育一女,字越娘子,年才過周,嘤嘤染疾,保育於父之手,及衰,抱之而哀無節矣。
懼其遷變将勒石雲。
銘曰: 天地降禍兮何不仁?婦姑同殁兮未浃辰。
生養高堂兮竭節,殁侍玄台兮終身。
塹平原兮荊棘生,穴厚地兮狐兔鄰。
懼将變于陵谷,紀淑行於貞砥。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陝西卷第四冊) №大和004 【蓋】 陶氏墓志 【志文】 唐盧龍征馬使遊擊将軍守左武衛大将軍賜紫金魚袋曹朝憲故夫人太原陶氏墓志銘并序陶氏之興,其來遠矣,史傳備著,譜諜昭彰,略而不書,蓋從簡易。
皇考岸,高道不仕,樂志林泉,以文會友,擇德為鄰,閱禮敦詩,恭儉莊敬。
夫人即府君長女。
年在初笄,适茲令族。
罄禮則以奉舅姑,秉謙卑用和娣姒,竭哀祭而敬宗廟,極工巧而組纟川玄黃。
於戲!夫人德契周詩,道光女史,埙篪合韻,琴瑟和鳴,舉案梁鴻之妻,賢明柳惠家室,斷織教子,聞夫徙鄰,繼美前賢,垂裕來史。
将軍願恪孤高,剛直立操,少垂雅譽,宿負忠貞,曆佐五主,四拜武官,挺身於清白之間,抗詞於難犯之地。
夫人作配君子,合卺結缡,垂四十春。
動無措容,言未越禮。
将軍待之喜愠未形,賓敬無異。
三女淑慎,二适他門,六行三從,播聞遐迩。
雖趨善訓,得非*門之誡焉。
何圖彼蒼不,殲我淑媛。
春秋五十七,大和元年九月三日終於幽都縣來遠坊私第。
将軍身限公事,不睹臨終,痛悼子真悲奉倩。
以其年十月三日兆葉良辰,薊城東南八裡會川鄉從善村東北原,禮從權也。
有子一人曰楚瑗,年未成立,茹毒銜哀,杖而後起。
恐年代綿遠,芳懿無聞,見命非才,刊勒貞石。
銘曰: 爰有淑女兮婦德早彰,作配君子兮幾變炎涼。
和鳴缱绻兮賓敬如初,不終偕老兮先掩玄堂。
獨守孤墳兮夜伴明月,萬古愁煙兮松柏青蒼。
前檀州司兵參軍寶少文撰(錄自《文物》一九九二年第九期《北京近年發現的幾座唐墓》) №大和005 【蓋】 失。
【志文】 故左神策軍護軍中尉兼左街功德使特進行右武衛上将軍知内侍省事上柱國沛國公食邑三千戶贈開府儀同三司劉公墓志銘并序 将仕郎守宋州甯陵縣尉王叔撰皇唐十有四聖,自邸第誅内虐之前月,護左神策軍中尉特進沛國公寝疾薨於萬年來庭裡之私宮。
先帝辍朝,近臣出次,五營凄怆,七萃興悲。
於時寶曆二年冬十一月廿八日也。
大忠貞出於俊賢,功業資乎明哲。
往者穆皇不涅,儲副未安。
公時身在内庭,職居近密,捧重離於黃道,引少海於青宮。
一有元良,遂登大麓,授彼武衛,總茲和門,休勳耿光,偉操彌勁。
宜哉!公姓劉氏,諱弘規,兼以字稱,京兆雲陽人也。
其本炎靈胄胤,彭城冠族。
曾祖諱,皇朝同州白水縣令。
祖諱信,梁州漢川府折沖。
考諱英,左武衛翊府中郎将。
鹹有惠詞,而無爽德。
公即郎将府君之第二子也。
學識該博,風神警拔,有君子之儀表,蘊人倫之紀綱,經武體文,知微達變,講貫乎詩史,研味乎精華。
爰自壯年,至於知命,累授大官之秩,亟升朝右之榮,克昭茂功,無忝厥位,故能德輝於外,誠動於中,五月渡泸,萬裡通,谕蠻陬如反掌,定巴徼如拾遺。
出護方隅,诘誅暴慢;入居近密,翊贊雍熙。
斬單于妖亂之兵,降淮左逋誅之寇。
洎訓齊北落,總統師門,位亞元侯,權侔上将。
謙和内恕,無回天轉日之譏;周慎溫恭,有下車數馬之對。
曆職自天威軍副使監翰林,ヘ左右神策,兼兩街功德副使。
兩監河東,一護淮南,一内飛龍,再掌樞密。
改内莊宅鴻胪禮賓等使,遷左神策軍護軍中尉、左街功德使,曆官自内仆局丞、内府奚官等局令,内寺伯、内給事、内常侍、内侍省少監、右監門衛将軍,封彭城縣子,進封沛國公,食邑三千戶。
門列森戟,筵皆貴賓。
遷左監門,乃授特進、右武衛上将軍,皆忠貞之所緻也。
公本名湛然。
憲宗嘉其勤績,賜名弘規,用旌殊獎。
惟公處貴不驕,居寵思約。
自總兵中衛,佩玉趨朝,常以止足為心,每以挂冠為意。
東郊别業,種竹開亭,月忄晃琴軒,剪茅通徑。
豈圖鬼瞰於室,{任鳥}巢在門,愛君之志不渝,夢豎之災俄及。
春秋五十有二,嗚呼哀哉!敬宗痛勳舊之淪亡,惜忠良之永逝,下诏褒慰,獻欷者久之。
贈開府儀同三司。
以大和元年冬十一月十四日鹵簿哀導,塗刍備物,葬於川西原,從新兆也。
夫人密國夫人隴西李氏,同官鎮遏先鋒兵馬使、太子賓客兼侍禦史文告之女。
玉質蘭姿,柔嘉雄則,追和鳴於懿氏,哀書哭於敬姜。
嗣子朝散大大、宮闱局令、彭城縣開國伯、賜绯魚袋行立,次子中散大夫、内給事、彭城縣開國公、賜紫金魚袋行深,次子朝散大夫、内府局丞、賜绯魚袋行方,次子解褐賜綠行元,季子朝散大夫、内府局丞行宣等,并恪慎克孝,同寅葉恭,趨馳紫禁之中,宣導彤墀之下。
追攀厚穸,号恸摧心。
共切深長之思,永懷陵谷之變。
俯命章志,勒銘佳城。
其文曰: 昔在炎運,源流慶長,俊賢代興,文武昭彰。
山水之後,清風載揚,赫矣我公,勃焉高骧。
單耀洪伐,︳谟允臧,才略縱橫,德宇忠良。
出入二紀,勤勞四方,三護大藩,兩平遐荒。
樞贊密勿,功勳煌,危疑既祛,日日重光。
乃胙茅土,亦銘旗常,書戟在門,金印在旁。
鈎陳警衛,環列周防,宜恢永圖,緻彼大康。
天奪何速,人恩痛傷,舟沉逝波,劍折雄芒。
萬乘轸悼,五營凄涼,诏贈上階,即遠崇崗。
旁臨素*,下翳黃腸,霧郁丹,風悲白楊。
于嗟封樹,永代其昌!(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陝西卷第四冊) №大和006 【蓋】 大唐故鄭府君墓志銘 【志文】 大唐故朝議大夫試沔州司馬荥陽郡鄭府君墓志銘并序 前劍南西川節度衙推朝議郎試大理司直于君撰公諱溥,字元溥,其先荥陽郡人也,武公之後胤。
洎漢末大司農迄周隋,冠蓋相望,數百年間,勳華益振。
高祖弈世載德,代有其人。
曾祖先進,皇涪州刺史;祖文琮,雲麾将軍、守左衛将軍;烈考,試監門衛長史;皆積仁儲義,履曆有光,竹帛旌賢,史不阙美。
公即長史公愛子。
立行昭晰,性惟簡默,幹蠱承家,清貞莅物,心思展骥,利刃*犀,克佑藩筱,俄悲殄*。
以大和元年二月廿六日寝疾,終於興道裡私第,春秋六十三。
於戲苦哉!以其年十二月九日歸葬於長安縣永壽鄉姜尹村神禾原,禮也。
夫人以移天之義,痛結寒泉,ヮ麻在躬,号慕隕絕。
長子存占,文敬廟令;仲子存庾,吏部常選;季子左翊衛親衛存蟄等;蓼莪在疚,哭無聲,樂棘攢心,衛茲襄事。
以君嘗業文也,見命叙述。
恐陵移谷變,丘墳不傳,故勒斯名,用書厥美。
其銘曰: 族茂榮盛,甲於庶姓,樂隻君子,邦家之慶。
司武佐戎,題輿比政,德弘道大,雅俗興詠。
越千百年,偶三五聖,以弼以輔,為龜為鏡。
降及司武,居中履敬,未歎□川,俄悲落景。
嗣子孝思,泣血恭命,松阡牢落,高裡遐永。
蔔龜兆吉,青烏葉慶,籲嗟鄭君,於焉是竟。
神京之陽,松柏蒼蒼,億萬斯年,其銘始彰。
月吊青冢,風悲白楊,子子系孫,宜逢吉昌。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陝西卷第四冊) №大和007 【蓋】 失。
【志文】 幼妹娥娘墓志娥娘,女之小字也。
姓獨孤氏。
大和元年十一月廿三日夭於商州,以其未适他氏,故以字稱。
北齊行台尚書令臨川郡王永業之八代孫,有唐尚書右司郎中贈工部侍郎□之孫,商州刺史充本州防禦使密之次嫡女,刑部員外郎京兆韋灌之甥。
生而端麗,長而孝慈。
工容言德,不假乎師訓;精明溫敏,自合乎天機。
於伯叔諸姑,皆緻孝敬;於兄姊弟妹,鹹能協和。
若天以壽,則福祿必緻矣。
何年未及笄,而禍夭已降矣。
嗚呼!積善而不福,殘□□而不壽,天其衰吾門欤?天其割吾愛欤?大和二年正月十九日歸葬於萬年縣同人原先夫人茔之側,兄顼奉父命,志於幽壤。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陝西卷第二冊) №大和008 【蓋】 大唐故田府君墓志銘 【志文】 唐故朝請大夫翼王府長史充左衛副使雁門田府君墓志銘并序振武節度參謀朝議郎試大理評事上柱國皇甫權撰田氏之先,其來尚矣。
封薛而權傾天下,王齊而恩洽島中。
青史則丞相颛榮,鴻儒則王孫獨步。
晉魏已降,圖牒昭彰,代有忠賢,翊贊昌運,長派遠裔,薰灼至今。
公諱钅共,字公異,其先并州雁門人也。
曾祖哲,皇朝議郎、守□州别駕;名振燕趙,福流子□。
祖豐,皇朝請大夫、試太子家令,紹題輿之風烈,正青宮之羽儀,與□翺翔,動為程式。
王父廣,皇朝散大夫、守殿中省尚衣奉禦;清廉視事,忠孝傳家,雍容朝行,休間昭著,慶锺後裔,德必有鄰,公即奉禦府君第二子也。
蘊積和粹,風神竦然,幼而強學,長而克己。
節操稱於宗族,行義播於交遊。
高标不群,弱齡特立,俯拾青紫,咫尺煙霄。
初以門蔭授宣州旌德縣尉,誠信率下,勤恪奉公,連城佐寮,慕為準則。
尋轉阆州司倉參軍。
輝光六聯,流羨萬瘐,攻異端以直道,折疑獄以片言。
金紫指期,爪牙是務,俄遷左衛親府右郎将。
鷹揚雲路,骥騁天衢、又改左金吾衛翊府中郎将。
既而才蒙兼茂,功績彰明,名達天聰,聲傳台席。
除翼王府長史,充左街副使。
官榮藩邸,職戢徼巡,蘊上将之雄謀,懷清邊之遠略,騰日域,高揖輩流,鐘鼎勳勞,卷舒在我。
嗚呼!長途未半,大運俄殲。
禍福之端,茫昧何究?以大和元年七月三日終於長安永興裡之私第,享年有八。
公運枝長慶,棣萼重芳,雍雍四賢,榮耀當代。
嗣子載,遵奉遺訓,居喪有聞,成人之風,著於親愛,冠年筮仕,三寺推先,奉叔唐州司馬鑄之命,用龜策之吉,以大和二年二月十日葬於京兆府萬年縣洪固鄉之畢原。
司馬以權秉筆之士,請為紀述。
其銘曰: 赫赫田氏,代為賢豪,并汾之右,節義相高。
其一。
穆穆府君,幼而岐嶷,瓊英讓潔,朱絲謝直。
其二。
清時策名,克紹家聲,鷹顫有用,骐骥無程。
其三。
晔晔四彥,榮冠姻族,應序翔鳴,原雍穆。
其四。
神既冥昧,天何言哉,寂寞靈室,蒼涼夜台。
其五。
埋玉他山,藏舟巨壑,畢原松賈,精魄永。
其六。
徵事郎守果州南充縣令丘景玄書(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陝西卷第四冊) №大和009 【蓋】 唐故功德主解氏墓志 【志文】 唐風山故白衣功德主上座解氏墓志銘并序上座解氏,法諱正念,姬姓元裔,積善流芳,陰德毓而間時,聖智混而□□,□為定州陉邑縣廉台鄉王郝裡人。
祖諱家子,父諱□□□同裡人殖業,以務農為奉,□□不尚浮華,啟道也。
上座即□□之女,幼秉慈訓,宿叩玄門,七歲禮風山大師,十一於龍興寺升高座說法演義。
興龍女之辯談,空敷真谛;□□通釋欽仁衆師明□德使□□以管内要津置橋,每年利□修,蓋上座行教,門人赴期,佛敕也。
大和元年七月十五日,徒衆等於山院禮請上座為功德主,元戎獎其淑善,給以使牒,使□勾當,慰衆望也。
嗚呼!昔本師□法,上座□法□三,才未期年,倏然遷化。
以二年閏三月十四日遘疾,終於崇業坊之宅,享年六十三。
堂弟文通,鼓角大将,□□□□暮□於出行;至孝女弟子常清淨、大光明、喪主□□□金、陳□超、劉體真、董惠進等議,儀以其年□□三日□殡於風山□□□茔,終孝節也。
庶無為平□□□紀□功。
詞曰: 陰德聖智兮示無□,上座演教弘其明,隙駒倏兮□□休烈,□於山垧。
汝南周氏□□(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河北卷第一冊) №大和010 【蓋】 唐故獨孤府君墓志銘 【志文】 唐故潤州司馬賜绯魚袋獨孤府君墓志銘并序 前試右衛兵曹參軍博陵崔師中撰公諱季膺,本姓李,隴西成紀人也。
高祖楷,隋民部尚書、武陽公。
以文帝獨孤後性多嫉忌,出入不常,屢以直谏。
文帝高其功,與皇後為昆弟。
洎國初複正姓,徙居長安。
堂兄之子入侍宮門。
大曆中,代宗冊為後,於是錄隋故事,又錫姓獨孤。
命氏之由,得之譜序雲:曾祖卿雲,左羽林衛大将軍。
祖元節,懷州長史,贈兵部尚書。
父璩,蒲州司戶參軍。
學行承風,蟬聯簪組,士林光耀,代有其人。
公即戶曹府君之次子,明二經,釋褐鄭州中牟縣尉。
書判超等,授河南府參軍,由汜水尉踐廷評。
鞫劾疑滞,為世所欽。
江淮租傭轉運等使左仆射劉公晏器之,辟為從事。
雄才既展,劇務小繁,奏授大理司直,攝監察禦史,賜绯魚袋。
嘗宰近甸,複佐方州,皆著能名,彰於遺愛。
雖九遷府寺之榮,一拜外台之美,由文學進,未為大耀,時不幸欤?享年六十七,貞元三年二月四日終於洛陽縣私第。
夫人渤海高氏,福建等州經略使福州刺史之女。
内則備於笄年,柔順标於士族,洪源自遠,淑德采芳,享壽六十有七,後公十二年,終於和州烏江縣私第。
有子三人:長曰敏,紹先人業,選授烏江縣主簿,處下位而危養榮矣,命塞中年,殁於無錫縣尉。
次曰敞,早遊齊魯,歲久未歸。
稚曰汶,識量通規,匦儀是□,退安取适,當蘊孝思。
宦且不求,志謀遷,數年之内,方遂懇誠。
以大和二年二月廿二日戊申啟夫人殡於東城,以其年五月六日合於河南府洛陽縣平陰鄉張呂裡北邙山南原舊茔,禮也。
嗚呼!年代寝久,陵谷多變,見斯文,用刊貞石。
銘曰: 嶽峰粹靈,運符承明。
濟世之略,為國之祯。
猗欤盛刊,宣之與京。
大賢招招,正人謇謇。
德既不孤,才亦斯展。
肅行彌高,清音又遠。
于洛之煙,烹茲小鮮,仁化煦矣,風□肅然。
至今休聲,若聞弦。
哀哀北邙,葬不蔔。
精氣凝閉,崗原偃伏。
日下舊山,煙埋古木。
(錄自《洛陽出土曆代墓志輯繩》) №大和011 【蓋】 大唐故文安公主墓銘 【志文】 大唐故文安公主墓志銘并序 翰林學土朝議郎守尚書戶部郎中知制诰上柱團賜紫金魚袋臣宋申錫奉敕撰大唐大和二年歲直戊申二月二日,文安公主薨,春秋三十有六。
京兆尹承诏監護,以其年五月十二日遷窆於萬年縣崇道鄉洛女原,禮也。
公主諱代宗兒,高祖神堯大聖大光孝皇帝九代之孫,順宗至德大聖大安孝皇帝第十七之女,今上之老姑也。
母曰陳氏。
生於貞元癸酉之歲二月哉生明之日。
霄極孕靈,瑤源氣,幼植柔惠之性,長資幽閑之德。
公宮彜訓,既禀於生知;疏邑聯華,遂榮其徽數。
内有所至,外不自彰。
是加封魯之恩,不及配陳之禮。
所宜錫以洪算,永承大慶,而遽謝昭代,忽先朝露。
斯所以感深朱邸,悲轸皇情。
窀穸有期,龜蓍協吉,存懿範於宗籍,垂芳猷于篆刻。
近臣隻命,謹志貞珉。
銘曰: 紫霄儲慶,金枝挺質,築館空文,乘鸾無匹。
魄散昭代,靈潛白日,震悼聖情,虔嚴容物。
箫挽夕咽,松楸晝密,唯有徽猷,存之紀述。
(錄自《考古與文物》一九八八年第四期) №大和012 【蓋】 大唐故董府君墓志銘 【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