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慶

關燈
事一人於四仕,止朝散大夫。

    有仲弟輔弼,季弟師濟,悲趨庭之失序,服倚門於在疚,聲淚俱咽,人莫堪聞。

    内成氏夙奉姑事,勤於婦節,無人無小,□實恭和,不圖天垂其禍,孀人妻孤,人子於公室為甚。

    息惟升為後。

    嗟乎!羲馭駿奔,筮告雲及,拂青烏之策,定玄窆之晨。

    以長慶四年春仲月有四日,葬於京師之東崇道鄉之原,禮也。

     聖慈轸悼,追贈累加。

    於戲!道不極,人不壽,亦天之将喪斯文也。

    故生事在行,死事在志。

    □不有詞於石置不朽,式貞於萬祀之将來。

    其銘曰: 天降精兮嶽降神,誨唐聖兮紹七人。

    遊蓬萊兮阊阖,文清宮兮晖四真。

    樞北極兮鈕南荊,密中黃兮叩君陳。

    作内獻兮作外良,功登退兮名不泯。

    □琴素涯誰宅茲,我有佳城遺壤鄰。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陝西卷第四冊) №長慶010 【蓋】 大唐故李府君墓志銘 【志文】 大唐故朝議郎行慈州長史賜绯魚袋隴西李府君墓志銘并序登仕郎前守右領軍衛兵曹參軍吳弘簡撰将仕郎試太常寺奉禮郎張守之書并篆府君諱霸,字壽,出於隴西,而源流於周,而纂繼於唐,繁茂於時,累代簪組。

    而先門典臨州,而懸車蔔閑,燕樂於郢川。

    而後數代居郢。

    府君繼之而居焉。

     祖忻,銀青光祿大夫、臨州刺史;父溫,金紫光祿大夫、洋州别駕;行有聞而官有序,潛立綱紀,不為轍迹,皆可尚也。

    公自歲敦儒,而弱冠學劍,每自謂不能以文字折腰,而孜孜蹑常迹。

    遂從仕於臨洮,授職閱謀,舉直措□。

    而所胥無不理,所置無不服。

    而擁旄嘉其能而聞於上。

    貞元初,始授将仕郎、守左衛率府兵曹參軍。

    金百煉而龍泉乃神,爵久縻而名實益著。

    禁衛之選,代難其人。

    遂授右神策軍押衙。

    元和元年,改隴州司功參軍。

    京毂多途,愚智紛雜,非至察無以辨其類,非至公無以防其奸。

    公冰素皎然,人所推讓,及選其用,安辭以煩。

    乃授外巡使,不日月間,又加兵馬功德使。

    元和十年,轉慈州司馬。

    長慶二年,拜慈州長史。

    命官列職,杖信輸忠,其勤公家,夙夜不懈。

    而功聞勞止,疠氣微侵,不康其身退以求理。

    翠主以官逾三命,利扌一軍,必宜徇情,方俟大用。

    而侵淫不豫,綿曆發時,履善無休,不與斯疾。

    以長慶三年十一月廿八日終於義甯裡之私第,享齡六十六。

    材方展而壽有期,位末高而祿将絕。

    雖間出其特而景福不臻,其孰能顯於世矣。

    公娶於清河張氏,封東平郡君。

    夫人左羽林軍大将軍邕之女也。

    姻聯戚裡,訓立閨門,不事容華,每勤絲,始去笄而好合,終鳴鳳而追飛,壯志花顔,同歡并命。

    而蘭銷玉折,未曆星周。

    夫人則先公春正月十日而殁,亦既葬焉。

    育二女二男:長适楊而次适陳,而楊陳當有儒素風,早列於命官。

    男長曰君感,朝請郎,試恩王府參軍;次曰だ,前衡王府參軍。

    執親之喪,疏未陳,而重丁天罰,崩泣無依,身病體羸,杖而後起。

    詢於龜筮,日月有期。

    以長慶四年二月十日将葬於長安縣龍首原承平鄉張杜村。

    異封同域,時未會而禮亦畢矣。

    見請銘於不敏,錄其聞見而志之。

    其銘曰: 逝川東注兮而不可息,哲人西邁兮而有終極。

    封馬鬣兮植松楸,宅龍首兮而瘗孤直,悲夫!往不可追,今成古昔。

     (錄自《考古與義物》一九九一年第四期) №長慶011 【蓋】 無。

     【志文】 磚。

     唐故朱府君夫人範氏合墓銘公諱□和,廣平人也。

    其先祖考,終□不書。

    公少好□□,禮□備身,不□□名,優遊自适。

    何期□□不仁,殲我賢哲,以長慶四年二月十日殁於揚州江都縣市北之旅舍,享年五十有八。

    夫人錢塘範氏,人□,婦道母儀,不幸於去歲十月九日先公而殁。

    嗣子三人:長德方;次德文;次□□。

    孝難及根於性情,乃以其月十九日,□于五乍之先茔,禮也。

    恐陵谷遷改,謹記銘曰: 積善□應,□□雲□,生同□□,死玄堂。

    □□□矣,□□□□,千秋萬歲,□□□□。

     (錄自一九九二年《揚州文博》總五期) №長慶012 【蓋】 無。

     【志文】 首缺。

     □□則持而載維寺務将隳□□□□□□□□□品力未倦於發蒙,而相望諸。

     天心己□□□□□□元年十二月二日,因假疾之彌留,結跏坐而□□,春秋七十有二,夏臘五十餘三。

    噫戲嗚呼!塵俗徒傷於無依,解脫自遺其有漏。

    弟子僧常順、貞素、開義、弘政、義、常貞、談義等廿餘人,同懷訓導之恩,共起層山之塔,以四年五月六日,於本寺西北二裡,僧俗千計,送歸其所。

    蓋門人□禮□師與業舊知也,雖缁儒各貫,乍服異而禮殊;□禅觀同途,終道葉而心契。

    今者挹遺芳而雪涕,泣盡一哀;運拙思以含毫,詞希百中。

    徘徊感慕,刊石銘之。

    詞曰:天降靈瑞,锺於我師,孤高性立,惠敏神資。

    傳心殖本,寅去破疑,三乘既達,初地将移。

    奄歸寂兮言有遺,企先師兮頁維,神怡怡兮自往,人**兮徒悲。

    慮陵谷之遷變,崇層塔以峨危斷真石兮紀德,将萬代兮□斯。

     前岚州靜樂縣尉兼太常寺奉禮郎宋埙撰專勾當門人僧惠悟、政順。

     長慶四年五月十九日比丘全一書(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山西卷第一冊) №長慶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