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寶
關燈
小
中
大
涓,澡崇名於下濑,屏居浪迹,其道可高;搴實全真,其風難揖。
公抱神毓智,藏器而生,年甫弱冠,心多雅量。
幹能弧矢,藝絕武材。
以開元二載補右羽林軍平射飛騎,至廿三載,授和義郡百支鎮副,又轉授靜川郡三鎮将。
至天寶三載,又轉授上郡萬吉府果毅。
又轉授鹹甯郡宜城府果毅。
至天寶十載十二月卅□,恩制賜绯魚袋。
至天十二載,又轉授五原郡鹽川府折沖。
自微至著,餘年,不離羽林,忠勤上下,守正嚴恪,出入徇公。
天十二冬,駕幸華清宮,公留後知修器械。
銮輿還京,特诏改授遊擊将軍。
旌至,公□自授。
未幾,遂瘳枕疾,以天寶十三載三月卅日終於大甯裡私第,春秋六十有二。
即以其載七月十五日遷窆於京城東鹹甯縣長樂鄉支原,禮也。
恐陵貿谷遷,造化綿邈,年代荏苒,海變桑田,刊石為銘,用旌不朽。
銘曰: 魏大崇名,異公之胤,英靈命世,禮樂先進。
考室林垌,終岩作鎮,乃祖乃父,芳聲遠震。
其一。
爰於我公,容,在官師王,居衆克從。
粉澤名義,砥詠钴鋒,如何壽促,彼蒼不傭。
其二。
素*鄰郊,青烏相冢,南山北阙,前後森聳。
鳥思風林,煙迷荒壟。
九原凄涼,萬業繼踵。
其三。
□子創钜,負土成墳,仁賢表德,孝友揚芬。
倬矣孤介,超然豔群,慮移舟壑,刊石為文。
其四。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陝西卷第四冊) №天寶092 【蓋】 大唐故夫人胡氏墓志 【志文】 大唐故韋君夫人胡氏墓志銘并序夫人諱,字,安定人也。
宗其元亨,員來自遠;比夫*杞,赫弈彌富。
廣則漢代尚書,中庸於天下;質乃荊州刺史,清畏於人知。
家謀國經,可酌言矣。
祖善,外軍校尉;父玄智,江王府隊正;并立德聰睿,涅而不缁,秉誠端肅,行有餘力。
風格則笙簧典诰,标上乃黼藻朋僚。
高名寡仇,遠不測。
夫人禀柔植性,體順居閑,既笄有行,歸我韋氏。
從夫敬於饣盍野,教子賢於擇鄰。
織訓家,□饋尊祭。
然而□英遽落,彩俄凋。
以開元廿八年九月七日遘疾終於韋曲裡之私第,春秋七十九。
其韋氏祖羲,夏州都督府司馬,韋氏父五品孫。
夫人夫先以開元十三年八月十六日終,春秋七十九。
即以其年九月廿一日葬於洪固鄉畢原矣。
粵以今天寶元年十一月十九日,以夫人陪於夫之舊茔,禮也。
惟夫人氣淑芳苕,質華李,規戒成節,名茂書閣。
中久挹其*,上下循其則。
西岩之藥,莫效生前;東岱之遊,深悲沒後。
有子三人:伯曰上騎都尉慈惠,仲曰昭武校尉、行左威衛州銀方府别将、上柱國悉達,季曰上柱國慈門等,并孝友因心,識會誠著,荒羸樂貌,崩疚棘心。
懼川谷推移,聲名歇滅,彷徨哀評,餘志之。
感平常兮故裡,爰造次於其詞: 茂族承華,勳胄代謝,孔明儒墨,伯始名價。
幕府英靈,梁園籍,問望矜莊,千□萬化。
其一。
聿生懿淑,态必如神,婉順閑雅,諧和吉人。
閨闱立節,娣姒□馴,何其一旦,影沒窮塵?其二。
合同穴,古聖自有,容衛由儀,象□車*。
出自□,登彼原阜,永此埋魂,畢有枯朽。
其三。
充窮□嗣,哀訴甯止,鑿室□垆,分茔樹梓。
帝城卻背,□岩前峙,護良田於九原,記貞石於千祀。
其四。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陝西卷第四冊) №天寶093 【蓋】 失。
【志文】 唐故魯山縣令河南元府君墓志銘并序君諱德秀,字紫芝,河南人也。
後魏明元皇帝九代之孫,大唐延府都督第六之子。
禀河嶽秀氣,襲鴛鸾彩毛。
文章自資,道德自寶。
行烈於世,孝聞於天。
以進士出身,授南和縣尉。
奉上撫下,目牛無全。
為黜陟使所稱,改授左襲武軍錄事。
人衛霜白,滿園風清。
令尹乃命天官,授君為魯山縣宰。
夫古之為政者,以政為政焉。
而君之為政者,以無為而為政也。
嗚呼!春秋六十,薨於陸渾南郭草堂之,梁木其,今為古焉。
哲人其萎,往而不返。
君貞白守節,孤高立身,美哉紹於先,痛乎絕於後。
故人有贈□,殉於平生。
猶子奉喪,敢不觀其志意。
天寶甲午載冬十月甲申日,葬於草堂南原之野。
銘曰: 山嶽氣秀,雲天道高,出身三仕,甲子二毛。
大化無留兮去生之勞,嗚呼哀哉!(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洛陽卷第十一冊) №天寶094 【蓋】 失。
【志文】 唐故雲麾将軍右龍武軍将軍同正員廬江縣開國伯上柱國何公墓志銘并序 京兆進士米士炎文 靈昌成公鎮書公諱德,字伏德,廬江潛人也。
分邦於晉,授姓於韓。
遠祖避難江淮,韓何聲近,因以命氏。
故漢有武,魏有夔,晉有劭,宋有偃。
衣冠锺鼎,奕葉蟬聯。
祖仙,誕粹嶽靈,冥心塵外,浮雲世祿,贲帛丘園。
父羅,貞□傅家,英明動俗;子道攸長,義方益榮。
珠彩果擅於雙名,鳳毛終□於五色。
會以子功追贈朝散大夫、普安郡司馬。
太夫人酒泉安氏,以孟母之鄰,贈酒泉縣太君。
公即司馬公之元子也。
岐嶷早秀,魁梧老成,謀有千裡之知,劍有萬人之敵。
屬唐元初,韋氏構逆,□社稷幾傾,公身帝座之尊,首掃後宮之孽,率茲左袒,引以靜驅。
截弛道騁杠鼎之材,扼期門怒沖冠之發。
俾戴天永固,捧日再明,公之力也。
制授延安郡敦化府果毅,轉京兆平鄉府折沖,累遷左威衛翊府右郎将、右龍武軍翊府中郎将、雲麾将軍、上柱國。
天寶六載有事南郊,以公元勳,特拜将軍,俄封廬江縣開國伯,食邑七百戶。
瑞連蛇笥,榮踐鷹揚,門溢朱軒,佩明金櫻猶是安而不逸,貴而有禮,於是上下之訓行矣。
悅以使人,惠以周物,於是愛恤之情著矣。
交苟和以賢,教伯魚以道,於是閨門之風厚矣。
公忠貞内融,容範外朗。
上每嗟重,俾圖麟閣,卧漳未幾,遊岱何長。
十三載七月廿三日疾亟終於金光裡之私第,春秋七十有一。
其載十月廿三日蔔兆龍首原,禮也。
嗣子神想,右金吾衛樂□府長上果毅,柴毀過禮,長号不天。
爰召墨卿,式銘玄壤。
頌曰: □□将軍,昂昂不群。
珥趨禁,攀龍戴君。
其一。
皇□□昌,臣□□著,功甯己□,力若神助。
其二。
丹壑之藏,形神怒謝,大樹□春,河□□夜。
其三。
一代榮□,千載不亡,式銘翠石,永□□堂。
其四。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陝西卷第一冊) №天寶095 【蓋】 大唐故韋府君墓志銘 【志文】 大唐故普安郡司馬韋君墓志銘并序君諱豫,字仲甯,京兆鹹甯人。
司農府君弘機之□□,□□□□□慶之孫,睢陽府君嶽之第二子也。
藉德受祉,天姿□□□□□□以紹前懿,大其精力,好學強記博聞,貫穿群言,探□□□□□□之典麗,完經史之菁華,此司農府君之避風也。
執心有□□□□惑,簡而無傲,直而能溫,操忘歸而峻發,秉幹将而立斷。
此時□□君之餘烈也。
加以理識清遠,居中不偏,言無詭随,行無矯讠敫,誠□謂直道之髦士也。
初以南郊齋郎選授邛州參軍,轉劍州司兵西蜀名區,舊稱饒衍,以高賢而居下位,當盛時而遊奧壤。
唐風槐俗,吾無取焉。
於是交結賢豪,招訝賓友,賦詠於談笑,雜壺博於弦歌,行樂當年,且不孤矣。
及秩滿之後,頗嬰風Φ,不任劇職,願就閑官。
又曆涼王府功曹、興甯陵令、三皇五帝已前帝王廟令,俄以減省去官,優遊闾裡,凡經數載。
伯夷高謝,自求仁而得之;顔子屢空,非其道而不去。
屬年谷失稔,牽疾赴選,時司空楊公兼統冢宰,見而驚曰: 吾曩在益部,嘗與同遊,文藝儀形,今猶昔也。
奏授普安郡司馬,仍備懸車之禮,優賢養德,遵舊章也。
春秋六十有五,以天寶十三載六月九日,終於延康裡之私第。
嗣子太廟齋郎中,孑然無依,街疚何訴。
即以其載閏十一月十一日歸厝畢原,禮之終也。
君天倫同氣,伯仲八人,從父昆弟,數逾二十,韌則官學相晖,今乃凋亡過半。
顧惟淺劣,誠有隗於齊名;恭叙斷言,竊獨悲於後死。
其銘曰: 恺悌君子,積善餘祉,如琢如磨,有倫有理。
學優則仕,道立名揚,踐言顧行,邦家之光。
輔仁無驗,惟德不朽,寄斯文於琬,庶芬華之永久。
(西安碑林藏石) №天寶096 【蓋】 唐盧夫人墓志銘 【志文】 唐故蜀郡蜀縣令清河崔府君夫人範陽盧氏墓志銘并序夫人諱,字,範陽涿人也。
其先出自有齊呂尚之裔,有公子高奚者,於時為賢,食菜盧邑,因以命氏。
夫人即其後也。
曾祖處邁,德州長史;王父同吉,定州無極縣令。
皇考叔慈,绛州司功參軍。
皆世濟忠肅,重光純懿,休有令聞,彰乎敦史矣。
夫人誕膺嘉慶,挺生淑姿,孝而恭,仁而敏,進止有則,風容甚盛。
由是作配君子,宜言有行。
年十八歸於崔氏。
婦順載光,母儀攸備,禮洽閨壺,德光室家,洎蜀縣府君即世,夫人秉是聖善,載懷遺孤,永惟鞠育,克苘堂構,嘉晝哭之明義,感終身之不改。
謂天蓋高,斯人曷喪。
嗚呼!不其難哉。
以天寶十三載六月十日遘疾,終於貴鄉之官舍,春秋七十六。
其載閏十一月十一日,權厝於偃師之西原,禮也。
合之道,龜筮未從雲。
有子二人,長曰鎮,直弘文館,轉平陽郡襄陵縣尉。
用奉慈訓,郁為師表,歎茲齡促,志未可量。
次曰鵬,绛郡曲沃縣尉,轉魏郡貴鄉縣尉。
孝德淳至,公才特達。
懼陵谷之遷徙,痛年代之組謝。
永懷罔極,以謀不朽。
實微鄙,夙忝嘉姻,永惟外姑之恩,載深之子之往,敢揚至行,用紀銘雲:其詞曰: 我尚父兮,作周之師。
我□子兮,食□之時。
我祖宗兮,載德膺期。
我夫人兮,锺慶於茲。
居室有行,風□禮讓。
婦順光備,母儀欽尚。
誰謂令淑,涉川舞梁。
誰謂聖善,上天降殃。
命不可測兮禮經有制,德不可朽兮徽音彌芳。
子婿前河内郡武陟縣丞隴西李撰(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洛陽卷第十一冊) №天寶097 【蓋】 唐故太常寺太祝範陽盧府君墓志(此志蓋并非此志所附,原書誤) 【志文】 故範陽郡君盧尊師墓志銘并序 金員外郎邊斐撰尊師範陽郡君,法諱起信,範陽人也。
曾祖諱承泰。
皇德州刺史;祖齊卿,皇銀青光祿大夫、太子詹事;父成節,皇陝郡陝縣主簿。
以齊大之援,承敬仲之蔔。
乃從夫以享封,實因子而積慶。
所能約志純素,栖神窈冥,居常晏如,思每出境。
既懋閨範,能歸道流,乃诏許出家,以旌所願。
於是拖霓服,笄雲冠,室如玄都,庭若紫府,将受仙,必符靈官,或呈殊祥,用表精念。
夫休息之理,彭殇一焉。
尊師顔方英,夭襲朝菌,乃曰:無或怛化,吾其升真!以天寶十三載九月十日,終於京兆安興裡之私第。
以其載十一月十八日,具桐棺之儀,葬於洛陽清風鄉北邙之原,禮也。
封墓而不樹矣。
有哀子□谌,朝散大夫、太子中允。
崩心霞路,叩地泉門。
仰慈顔而不留,泣玄風以請紀。
銘曰: 懿華夙著,玄風素資,既閑閨範,還為道師。
太虛廖廓,仙路逶迤,少遊千載,世事徒悲。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洛陽卷第十一冊) №天寶098 【蓋】 大唐故鄭府君墓志銘 【志文】 唐故睢陽郡谷熟縣丞鄭府君墓志銘并序次子沔述 洛陽大福光寺沙門湛然書府君諱炅,字休光,荥陽開封人。
惟光周後也。
蓋宣王封母弟友於鄭,曰桓公,為周司徒,實屏王室。
光烈休顯,莫之與京。
故弈世襲慶,黃中接武。
德門高峻而冠於今。
曾祖乾政,隋左衛兵曹參軍;祖寶倫,隋左骁軍司馬,貞觀初加朝散大夫、陽郡司馬;父獻,武後朝左武威衛錄事參軍。
府君生有成德,内明外順,循禮以動,弘道為資,知雄守雌,依仁遊藝。
義以濟物,善無近名。
蘊九德以養和,綜百氏而敦學。
不睹喜愠,孰知津涯。
修詞尚太子之文,操琴盡伯牙之妙。
弱冠自宿衛調補尋陽郡尋陽縣尉。
丁左武威衛府君憂去官。
服阕,授彭城郡彭城縣尉。
椎輪為五辂之初,累土實九層之漸。
坦以樂道,靖然安卑。
秩滿,授睢陽郡谷熟縣丞。
未之官而遇疾。
以開元九年七月十三日,棄背於東京綏福裡之私第,春秋有五。
後之志,先秋而落。
曾不永年,焉及貴仕。
嗚呼!嗚呼!夫人博陵崔氏,隋左武侍公牧之曾孫,泾陽丞玄亮之孫,陳留郡司馬無固之女。
淑慎四德,葉和六姻。
慈惠睦於閨庭,令聞被於邦族。
訓習詩禮,解融真空,不見可生,坐冥中道。
以開元十年六月五日傾背於綏福裡,春秋卅有八。
漪、沔等不天,總角而無怙恃,湊才幼學,洽僅免懷。
嗚呼昊穹,艱疚太甚!集蓼非苦,泣血何追?哀上堂而不見,仰留象而增毒。
始蔔葬未克,并藁殡於鼎門之南。
終窭且貧,荏苒星歲,方求仁者之粟,以議封崇之禮。
粵天寶十三載歲次甲午十一月壬辰朔廿九日庚申,遷厝於偃師首陽鄉之原。
惟昔緒言曰:葬者藏也。
欲人之不見。
儉以中禮,厚而何為?華元之不臣,□如揚孫之令子。
故凡所器備,稱家有無,敬安宅兆同,不金玉,從先志也。
蘭載采而思遠,祿不及而崩絕。
銜恤茹荼,申悲泉壤。
銘曰: 皇□秉哲,才邈行殊,去德之累,挹道之腴。
薄遊下邑,未騁天衢,蘊□長往,藐焉諸孤。
母氏育德,善超玄理,執禮宜家,服勤宗祀。
敦和九族,均□七子,樹欲靜柯,風胡不止。
清洛之北,首陽之前。
依依隴隧,**原田。
門□堂於此日,盡敬愛而何年。
永矣奠及,哀哀昊天!(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洛陽卷第十一冊) №天寶099 【蓋】 失。
【志文】 大唐故正議大夫行儀王傅上柱國奉明縣開國子賜紫金魚袋京兆韋府君墓志銘并序 族叔銀青光祿大大行工部侍郎述撰 外甥扶風郡參軍裴步猷書君諱濟,字濟,京兆杜陵人,納言、博昌公之孫,中書令、逍遙孝公第三子也。
垂拱之初,博昌以貞直思謀,入參近密。
長安之末,孝公與長兄黃門府君以公才雅望,遞處台衡。
十數年間,一門三相,衣冠之美,振古難俦。
君膺積善之餘徽,承累仁之茂緒。
殊姿發於童孺,利器形於自然。
少與次兄恒皆為先府君之所愛異。
常稱曰:恒也,忠信謹敬,和氣積於内;濟也,敏達文明,英華發於外。
昔者叔慈内潤,慈明外朗。
吾之二子,庶無愧焉。
初以弘文明經拜太常寺奉禮郎,遷郡縣尉,秩滿,調補鄄城令。
入謝之日,有恩诏:新授令長者,一切親加策試。
君文理清麗,特簡上心,褒然高标,攝為稱首。
超授醴泉令,以家艱去職。
服除,曆太子司議,屯田、兵部二員外,庫部郎中。
時國相宇文公,君之外兄也。
舉不失親,屢有聞薦。
尋而宇文失位,君亦以此不遷。
歲餘,出為棣州刺史。
未及之任,又以内憂免官。
禮阕,除幽州大都督府司馬,遷恒州刺史,入為京兆少尹。
未幾,又遷戶部侍郎,版圖之副,朝選所難。
君詳練舊章,備聞前載,毫芒必析,黍累無差,五教在寬,九賦惟簡。
視事六載,遷太原尹,仍充北京留守。
考唐風之故事,徵夏政之遺俗,布以慈惠,人知向方。
上聞其能,特降中使,賜金章紫绶,并束錦雜彩等。
尋而本道黜陟使複以善政表聞。
又降玺書勞勉,仍與一子出身。
天寶七載轉河南尹,兼水陸運使,事彌殷而政彌簡,保清靜而人自化。
九載,遷尚書左丞,累加正議大大,封奉明縣子。
十二載,出為馮翊太守。
在郡無幾,又除儀王傅。
既至京師,以風緩不任,拜伏抗表辭職。
遜诏不許。
頃之,京畿采訪使奏以違假日深,随例停官養疾。
君夙尚夷簡,雅重林泉,迹雖在於寰中,心不忘於物外。
霸陵骊阜之東谷,成臯岩邑之西原,二墅在焉,皆先大夫之所創也。
既閑曠而出俗,亦疏敞而寡仇。
初則回萬乘而揚晖光,未乃通三徑以示節儉。
君恭守舊業,世增其勤。
築場開囿,育蔬莳藥。
雜樹近於萬株,流水周於舍下。
每至歲時伏臘,美景芳辰,良朋密親,第如其所。
常謂出處之道,人世何常?将俟懸車,有以稅駕,大隐之趣,於斯得矣。
及其奉恩還第,解印歸閑,晦明所侵,寒暑增疾。
醫巫假於朝夕,藥餌求於裡肆。
且不安於寝興,亦何遑於遊矚?東山之志,不複存矣。
嗚呼!事與願違,有如此者。
春秋六十七,以十三載十月十一日終於京城之興化裡第。
君風韻高朗,方軌前賢,觞詠言談,超然出衆。
其所遊者,若吳郡陸景融、範陽張均、彭城劉升、隴西李升期、京兆田賓庭、隴西李道邃、己之族子岘、河東裴僑卿、範陽盧亻巽等,皆一時之彥也。
或得□於登臨之際,或忘言於姻娅之間。
風期一交,歲寒無改。
加以疏财重義,至行過人。
同汜毓之撫孤,類文泉之事嫂。
甥侄雖衆,俾婚冠之及時;姊妹既嫠,瞻資糧而無乏。
佥以為次登相府,踵美*陽,繼西漢之金張,比東周之桓武。
末路不騁,其如命何?即以其年閏十一月十一日安厝於銅人之原,從先茔也。
夫人彭城劉氏,唐贈衛尉少卿琛之女也。
主饋未幾,早年無祿。
蔔筮既從,用遷合。
嗣子前京兆府法曹逢等柴毀逾禮,哀号僅存,沉石幽扃,以永徽烈。
其銘曰: 黼衣朱绂,商伯之裔。
洎漢扶陽,台華弈世。
令名不隕,盛德相繼。
我祖我考,鹹升鼎司。
式陳忠□,葉贊邕熙。
公侯必複,諒在於茲。
於昭奉明,冥□其美。
仁孝友睦,以守先□。
□如璋,芬如蘭芷。
學優而仕,式踐周行。
超居甸服,政号循良。
遂登會府,彌綸有光。
乃司版圖,□伯之亞。
鎮彼北門,尹茲東夏。
導德齊禮,所居則化。
爰登左轄,綱紀群寮。
作牧三輔,明施六□。
慈惠□政,布在人謠。
日月有既,惟德為壽。
琢彼金石,庶憑不朽。
悠悠九原,□靳永久。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陝西卷第四冊) №天寶100 【蓋】 大唐故陳府君墓志銘 【志文】 大唐故濟陽郡東阿縣主簿陳府君墓志銘并序公名添,字明德,颍川人,本胡公之後也。
朝多冠冕,代有衣纓,弈弈相輝,**不絕。
具詳史傅,可略而言。
大父遂,皇朝定州刺史、土門軍大使、華州刺史。
父宏,皇朝左衛司階、甯王府典軍,或馳聲要鎮,或播譽王門。
鹹以行升,并因材進。
公即典軍之元子也。
公少而穎悟,長而惠明,多應變之機,有随時之具。
解褐以營田上賞,調投濟陽郡東阿縣主簿。
為政寬平,理人清簡,溫和可以恕物,廉慎可以立身。
其在私室也,則孝之與義;共在公黨也,則信而與忠。
江海比量,足緻青雲之外,風塵未脫,尚安黃绶之卑。
九族美其嘉猷,六親傳其令德。
豈謂壽年不永,積善無徵,才過知命之年,遽奄埋魂之痛。
以天寶十三載歲次甲午正月丁酉朔,廿五日辛酉遘疾,不祿於京師道政裡之私第,春秋五十有八。
即以其載閏十一月歸葬于鹹甯川之原,禮也。
郊垧慘怆,松拍蕭條,風煙與草樹俱昏,雲物共山川比色。
盾車東駕,落日西沉,顧幽垅而傷魂,想夜台而殒沒。
嗚呼哀哉!乃為銘曰: 壽丘福遠,妫圖修,根深蒂固,源長流。
其一。
積善之慶,爰有令孫。
調心四海,守節一門。
其二。
天之報施,何太無準。
春草□榮,秋霜俄殒。
其三。
泰山其頹,梁木其壞。
盛德長存,餘芳永在。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陝西卷第四冊) №天寶101 【蓋】 失。
【志文】 唐故太原郡帝喾之苗曳閻嵩之後閻府君諱力,皇贈朝散大夫忠王友故夫人太原郡太夫人王氏開元廿八年八月五日恩制内度太平觀女道士諱紫虛墓志銘并序夫天地所禀,類像陰陽,萬物生焉,人為貴也。
含靈應化,元氣沖和,感動列星,曆於載月,自生榮族,顯譽太原。
玉麗柔姿,金章采日。
松筠立志,歲茂弘春;冰鏡為心,桂蘭獨秀。
育於賢後,鹹契望心,冰诏清門,早遷皇寵。
而我明豔,仰博諸侯,玉辂馳軒,金相輔弼,播謠海内,蘊納風雲。
曳紫绶於丹墀,握金鏡於寶殿。
登霄震古,令德於今,傳世之才,昭儀之後。
母以女貴,女以榮宗。
悲龍劍而一存,傷鳳梧之半死。
彌流荏苒,沉瘵高荒。
歲月未逾,鳴側應。
謂言南山之壽,不保瓊葉先。
門庭宴谑并絕,園野慘然無色。
以其天寶十三載春正月廿四日薨於京兆府長樂鄉裡之私第,春秋八十有二焉。
彼蒼不*,喪我天徒,星落一沉,月傾無色。
梁木先析,太山将頹。
慈肓訓儀,早遷班秩。
朱輪榮晔,照曜長衢。
長男甯遠将軍、守左武衛中郎、上柱國閻羲之,次子遊騎将軍、守右骁衛中郎、上柱國則仙,太原人也。
帝醫之後,簪纓煥爛,銀绶盈門。
皇親眷焉,久承诏澤,忠使吊祭,恩念賢妃。
長女榮親,早薨喪德。
外孫金豔國女,信成公主。
桃天盛花,不幸将薨。
驸馬銀青光祿大夫、秘書大監、武陽縣開國侯獨孤明,以其載十二月十二日葬於京兆府鹹甯縣長樂鄉東原,禮也。
哀哀孝等,仰天号訴,扣地絕漿,痛思慈母。
下終竭誠,長嗟露。
糜骨莫追,偷安晨墓。
禮制有期,永臨遷厝。
頌曰:粵惟王尊,道心堅存,上善苦水,清淨於門。
形留雁塔,引影歸魂,追顔永隔,哽咽難陳。
松埏一閉,千載銘聞,人生至此,飲恨甯論?二女縣郡君夫人。
夫朝請大夫、使持節濮陽郡太守諸軍事、清河崔季重。
三女縣郡君夫人。
嫡孫女婿遊擊将軍、守太原郡洞過府折沖、右羽林軍上下、上柱國,南陽張定邊。
外孫女婿奉義郎、漢中郡南鄭縣令、河東郡薛子同。
天寶十三載歲次甲午十二月卒卯朔十二日壬寅建造(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陝西卷第四冊) №天寶102 【蓋】 失。
【志文】 唐故高君墓志銘并序君諱元表,字升邈,望本平原,漢代彪之苗。
厥肇骊連之裔,源深派袤,戬祚逖,瓜瓞繁於浙右,葛ぱ布於燕垂。
高祖君華,神假溫良,廉素自牧,務以禮讓為上,不伐己以勝人。
曾祖荒,忠信澡行,仁義浴德,不履有競之地,而與物無幹。
祖朗,箕裘箨,清和在躬,擅野頤於髫初,對家禽於龀歲。
君風雲逸氣,秉節高亮,轹酋豪之黨,挫拉**之流。
作闾開之領袖,為郡縣之标準。
生崖覃享春秋七十有四,以天寶十四載龍集協洽獻春正月辛西之日,*於勿翦之私第也。
君之遺嗣:孟曰庭玉,鄉黨之秀也;仲曰庭丙,法門之上列也;季曰庭謙,武司之雄傑也。
次曰庭晖,翰苑之司南也;愛子庭畲,儒林之維宗也。
可謂孝友成家,積慶紫趾,雁序有修,原靡孤。
成丁所天之憂,翰於毀瘠。
遷化之月,甲申之門,窆於燕城西裡,禮也。
茔扃鍵,延於永劫。
懼陵谷之将貿,□辯佳城,立貞石以镌銘,庶來葉之以祀。
銘曰: 燕都外兮郊墅間,坎桑渚兮兌重山,泉門一閉不再豁,孤魂冥寞去無還。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北京卷第一冊) №天寶103 【蓋】 唐法雲寺辯惠禅師銘 【志文】 大唐法雲寺尼辯惠禅師神道志銘并序禅師釋名辯惠,字嚴淨,俗姓房氏,清河人也。
家聲世德,前史遞書。
曾祖父皇金紫光祿大夫、衛尉卿、贈兵部尚書、清河忠公,諱仁裕。
王父皇銀青光祿大夫、冀州刺史、膠東成公,諱先質。
烈考皇朝太子文學,諱溫。
國華人望,士林宗範。
禅師九歲,祖母琅琊郡君王氏薨,百日齋,度為沙彌尼,薦以景福,承尊命也。
嗚呼!所天服,哀毀棄背,**孤幼,慈親訓育。
确然壹心,成先志也。
十八受半戒,廿受具戒。
才三日,於東都大安國寺通誦聲聞戒經。
聖言無遺,清音如貫。
釋門稱以敏識。
啟心要大照禅師,依教任於悟空比丘。
尼堅持禁律,深證圓境,法流宗以精進,及空禅師亡,正名隸於西京法雲寺宿德尼無上律儀之首,由是依止焉。
常以禅師總持内密,毗尼外現,每見稱歎,得末曾有。
方期弘長度門,永延壽福。
豈圖命偶深疾,藥無良醫髓。
以天寶十三載十二月廿二日,于延康裡第趺坐正念,德音具存,椎磐焚香,超然乘化。
僧臘卅有四,享年五十三。
嗚呼痛哉!親族銜哀,攀号不及;道俗奔走,榮慕交深。
粵以來年二月十二日壬寅遷座於城南畢原。
禀前命也。
穿土為空,去棺薄窆。
弟子侄女昭、弘照等,泣奉遺願,敢違話言。
追惟天資淨直,道心虛曠。
色無喜愠,言必詳益。
不為為之,離我我所,真道之蘊、菩提之器欤?嗚呼!孤苦因依,荼毒如昨。
又罹兇酷,何負幽明!泣血摧心,去文叙實。
銘曰: 釋門諸姊,宿承喻筏,世業慶靈,覺心發。
四依圓滿,一住超越,交交戒珠,明明禅月。
實惟具美,宜保永年,誰雲遘疾,有加無痊。
徽音在耳,委順恬然,制終以地,超神以天。
昭昧俄隔,儀形永,問氣何瞻,兩侄誰庇?失聲恸哭,臆流淚,哀哀畢原,泉□□遞。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陝西卷第四冊) №天寶104 【蓋】 大唐故宋府君墓志銘 【志文】 唐故殿中省進馬宋公墓志銘并序太常博士陳章甫撰天寶十四載歲次乙未四月庚寅朔八日丁酉殿中省進馬宋公卒,年始十九,嗚呼哀哉!公名應,字用之,其先廣平人也。
鵬雛學飛,豫章初辯,見者驚異,知非常兒。
曾祖敬,皇博平郡堂邑縣尉,祖,皇臨淮郡太守;皆人譽也。
父昱,朝議大夫,中書舍人。
去載以父掌綸掖垣,天恩特拜進馬。
天資至孝,幼善屬文。
方期歆也齊名,遷也繼業;豈圖顔子無壽,鄧侯寡嗣。
嗟乎!為善恃天,天可恃耶?初舍人自監察禦史貶桂陽尉。
公始六歲,李夫人提臂而随焉。
公至桂陽,嘗嬰危疾,慈母願以身代,請命於天,時令子返魂於九折。
李夫人竟沒於炎亻敫,無何,父除大理評事,攝監察禦史,追還巴峽,遇風,舳舻相失,波靜購獲,死中複存,父子四人,生出五嶺,李夫人神柩亦免飄失。
舍人感此艱辛之情,載傷存沒之苦,惜其德比芳草,貌如瓊枝,言念斯人,哭殆過禮。
以其月十一日權瘗於鹹甯縣延興門外龍首鄉之原,禮也。
公婚範陽盧氏,谷熟縣尉齊曾之女,誕一女子。
悲夫!式存滕室之銘,永記延陵之墓。
其詞曰: □□之原,莽蒼蔥翠,于嗟玉樹兮埋此地。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陝西卷第一冊) №天寶105 【蓋】 失。
【志文】 大唐故雲麾将軍行右龍武軍将軍上柱國隴西縣開國伯李府君墓志銘并序府君諱玄德,隴西城紀人也。
曾祖業,不仕;祖思,皇任左衛郎将;父盧,皇贈五原郡司馬。
公則山河秀氣,海嶽英靈,志潔松筠,霜标雲漢。
厲弧鼠於城社,豺狼暴於朝廷,牝雞晨鳴,槍夜燭。
公乃震雷靈之威,掃沃氛,剪除荊棘,捧日輪而臨萬國,搏搖而升九霄,故得寄重爪牙,宿衛宸極。
衣之以紫绶,佩之以金章。
春秋八十有三,天寶十四載三月廿九日薨於翊善裡之私第。
用其載五月七日葬於白鹿原之禮也。
皇帝傷悼,僚吏增哀。
一切喪事,并依恒典。
嗣子□王等哀以泣血,痛以貫心。
欲報之恩,昊天罔□。
□樂在疚,杖而始立。
封樹存乎故典,域法在於□□,恐陵谷之将變,勒金石之長全。
銘曰: 天□□國,寄之武臣,克定禍亂,實在茲人。
日月□明,天地還淳,锺鼎紀功,簡冊傳勳。
賈生賦服,□父泣*。
聖猶增歎,我何足雲。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陝西卷第一冊) №天寶106 【蓋】 有唐李殇子墓志之銘 【志文】 殇子姓李氏,名洪鈞,字家奴。
我臣唐孝景皇帝之裔也。
晉城君冀之長子,膠西公孟之孫、生七月而言,骨象環奇,特禀秀異,弱歲夭喪,為世所悲。
齊莊周之言,斯亦壽矣;追延陵之歎,誠曰痛哉!年五歲,以天寶十四載六月廿二日遘疾,夭于洛陽政平裡外祖父河南尹裴公迥之私第,即以秋七月九日歸于太行山南原,儀不備物禮也。
銘曰: 瓊蕊朝隕,蘭芳春歇,皇天不仁,碎此明月。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河南卷第一冊) №天寶107 【蓋】 失拓。
【志文】 唐故張府君墓志銘并序府君諱,字求義,南陽人也。
因官遷徙高平人矣。
曾祖諱儉;祖諱逸;父諱,騎都尉。
三代清白,一門儒素。
府君雅性溫良,高明柔克,威儀孔備,□信行成。
親仁善鄰,三益急於兄弟;虛心接物,四海通於孔懷。
以弱冠之餘,力過流輩,承蒙薄蔭,宿衛羽林,警備王宮,恪勤匪懈,既深歲序,頻沐勳庸。
屬寒暑乖和,良醫莫遇,春秋五十有四。
夫人琅琊王氏,斷織興夫,執勤事舅;彤管女史,州裡婦則;舉案如賓,夢熊四兆;偕老同逝,先後七旬,春秋有八,天寶十四載正月廿四日卒於慈仁坊之私舍。
四月十三日府君終,八月十三日合郡城東南一裡也。
孝子尚廉、尚垧、縱縱,女釋梵等,柴形□勉,栾想内殷。
恐碧海移田,青陵徙谷,刻石傳芳,冀題不朽。
銘曰: 南陽之張,琅琊之王,婚姻廿合,子孫其昌。
四夢熊虺,兩紀星霜;共諧偕老,相次殂亡。
蔔郡東南,去城一裡;墳開馬鬣,地絕蝼蟻。
兩鶴翔樹,雙鳥逝水。
嗚(原文終此)。
(山西省晉城市古建築藝術博物館藏石) №天寶108 【蓋】 大唐故鄭大人墓志銘 【志文】 大唐故尚書祠部員外郎裴公夫人荥陽鄭氏墓志銘并序孤子前左衛倉曹參軍儆撰夫人姓鄭氏,其先荥陽開封人也。
自桓公受封,平王遷邑,湊洧之地,世為邦君。
缁衣則改作司徒,彤矢則遞為謀主。
弘仕漢而開府,默在晉而俾侯。
弈葉聯華,故時稱榮族也。
臣孝子實,代有其人。
曾祖餘慶,皇監察禦史;祖讷言,皇吏部郎中;父希甫,皇尚乘奉禦,贈太常少卿;俱曰國華,繼為邦傑。
清明出於人表,輝煥存乎世家。
夫人則太常府君之長女也。
聞之於故老,曰聰惠明達,幼而駭人;柔嘉秀朗,長而出伍。
雅好絲,尤工組纟川。
禮教殆乎飾情,詩書幸於餘力。
調弦度曲,樂師辯其铿锵;落紙成文,諸兄慚其筆硯。
年十五,歸我職祠先府君焉。
淑慎其儀,溫恭在志。
宜家宜室,類君子之鼓琴;于澗于濱,掩詩人之采藻。
至若勤於奉上,惠於逮下,以承宗廟,以睦閨門。
肅肅焉,邕邕焉,何莫由斯道也。
景龍之際,屬應天皇帝有事於郊廟。
夫人年未十歲,以恩澤戚屬,選為皇後齋郎。
能執豆邊,實佐祀事。
禮畢,恩诏皆賜官。
其他或受其夫,或受其子。
夫人以為家人之道,親親尊尊,非常之恩,請讓大父。
故我郎中有華省之拜。
阖門榮被,中外稱多。
而太常府君悅可知也。
君子曰:孝乎惟孝,重莫重焉。
自祗教公宮,誕彌子室,婦道允備,母儀克敷。
勵行豈唯於内訟,持操實加乎外物。
常以為難子者,形未成也;邪蒿者,名不正也。
系此二味,誓不嘗焉。
義以斷其言賓,仁以深於含育。
邁昔人惡名之志,葉先王無卵之典。
雖不食龜肉,不飲盜泉,著之□言,未足多也。
頃者先大夫以寅亮聖皇,黼藻宸化。
故得烹鼎而食,擊錘而歌,高門增輝,寒谷自爰,人臣之貴,世莫俦匹。
夫人執禮則舅,達誠益敦。
凡諸有言,莫不惟允。
中外所請者,或孤養數子,然一身,哀其無依,是必盈願;其餘以貨進者,蔑不顧焉。
由是居安慮危,在滿能損。
視珠翠其如棄。
唯浣濯之是服。
ゼ錦布繡,滿箧盈筐,終身之戒,悉以散荊及夫日月逝矣,遭家不造。
丞相之高駕已稅,廉公之賓館亦虛。
池台日傾,車輿歲變。
唯夫人服禦不改其常。
是以知夫智以周身,儉以全德。
古之君子者,其殆庶幾乎?夫人高晤玄微,深窮旨赜,常希潛運之力,用孚胎教之功。
每占熊有期,設弧及月,辄嚴室齋戒,手寫真經,竭力匮财,無非佛事。
故得身相畢具,災害不生,鞠之育之,以至成長。
雖古之矜莊坐立,諷誦詩書,方斯神功,萬不如一。
溟海可竭,岱山可傾。
高堂之恩,欲報無極。
嗚呼!天降大戾,門罹百殃。
俾善無徵,俾予無恃。
春秋五十二,天寶十四載三月二十九日奄棄背於光德裡之私第。
哀我弟兄,極人之酷。
先府君以開元二十八載十二月十九日棄背,遷窆於神和之原。
議者以為歲月未通,合非古,即用今載八月十五日安厝於舊茔之傍。
考古從宜,蓋取諸禮也。
孤子前秘書郎、嗣正平縣開國男倩,次左衛倉曹儆,次洛陽縣财倚,次千牛侑等,哀哀泣血,然在疚,俯從先王滅性之制,祗奉聖人蔔宅之典。
餘生幾日,終結恨於寒泉;長夜千年,庶流芳於貞石。
乃為銘曰: 大方無象兮大圓無形,曰道曰神兮窈窈冥冥。
德不善兮仁不壽。
丘何為兮回何守?高原**兮國門之陽,松賈森森兮舊□□。
青燈兮何時滅?泉涓涓兮流複咽。
玄堂一閉兮終天永訣。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陝西卷第四冊) №天寶109 【蓋】 失。
【志文】 大唐故洛交郡大同府果毅丘府君夫人彭城劉氏墓志銘并序國子進士張清撰夫人諱至柔,字歸正,彭城人也。
技聯漢祖,踵繼唐堯,襲□代之皇猷,應五星之嘉慶。
衣纓軒冕,世有其榮。
曾祖崇業,皇朝請大夫、蜀郡新津縣令、贈秦州長史。
祖フ,皇銀青光祿大夫、汴州刺史、右金吾将軍、司農卿、上柱國、建平郡開國公。
父玄,朝議郎、見任将作監主簿。
夫人即主簿之長女也。
生於華宗,禀訓成性,柔順克立,寬弘無競,承順父母,以孝以恭,作嫔君子,惟愛惟敬,工容罔墜,阃德是修。
兄女史之彤管,得婉娩之婦道,斯實六姻之所稱也。
嗚呼!仁而無壽,神路何從,歎明星之在梁,悲風露之停草。
以天寶十四載九月辛未寝疾,終於蘭陵裡之私第,春秋卅有二。
至是月廿八日,葬於京兆府鹹甯縣銅人原,禮也。
丘府君早以王命從事,淪沒蠻鄉,夫人守寡令貞,不渝松□。
噫夫!春風落蕊,先悲月簟之文;秋霰凋叢,阙合鄒衢之隧。
無嗣子親愛等,銜悲屑涕,以叙其懷。
乃刊幽石,用紀泉壤。
銘曰: 永貴柔弱,蘭美芬芳,夫人令德,如如璋。
華桃李,歸於君子,舉案齊眉,聿終如始。
既其居孀,德邁共姜,松清玉白,柔煩貞良。
凡有仁德,明神輔依,如何靡鑒,遽掩泉扉。
福善禍淫,諒之虛傅,嗚呼茹恨,籲嗟彼天。
蒼茫雲樹,蕭瑟荒垌,魂兮何往,泉路空銘。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陝西卷第一冊) №天寶110 【蓋】 模糊不辨 【志文】 大唐天寶十四載歲次乙未十月丁亥朔十六日壬寅,信都郡武邑縣故張掖郡司法參軍蘇崇徽,是蘇武之後,蘇遼之孫,寄柱國勳,蔭田在此濟南郡臨邑縣北界曹濟村西北茲地是也。
東去曹濟□一裡,南去清河三百步。
其參軍弟崇俠,高蹈不仕,廣讀經史,遁居蔭田宅中,葬於此蔭田中,立墳焉。
田石為棺,田石為門戶,故勒石銘,急急如律令: 忽有程陸開此墓,必滅程氏。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江蘇山東卷第一冊) 天寶一一一 【蓋】 失。
【志文】 大唐太子典設郎鄭公故夫人崔氏墓志銘并序 太原邬贲撰夫人姓崔氏,博陵人。
天寶十有四祀七月廿五日遘疾,終於西京平康裡之私第,春秋六十有七。
以其年十一月五日,歸葬於洛陽北邙之原,依於先茔,不忘舊也,皇朝散大夫、信都司馬端,夫人之大王父也;皇□郡錄事參軍Α,夫人之王父也;皇吳郡□縣尉□□,夫人之皇考也。
世族軒冕,能名郡邑,美德餘慶,夫人是生。
故幼而惠和,非傅母之訓,長而聰敏,實天資之德。
自歸於鄭氏,卅一年,克勤閨門,書夜如一。
捐绮之不禦,恥鉛華而累色。
言必柔順,動合禮容,六姻推其母師,九族高其婦道。
夫積善者,天與之,地助之,非人之所望也。
其有不求而顯,不望而榮,豈人事乎?固天意乎?則夫人之德,其昭厥明矣。
是以誕生季女,坐聞天聽,人儲右之□,居良媛之秩。
夫因□貴,承不次之榮;□接恩私,保宜家之慶。
衡門之下,翻為戚裡之遊,裡巷之門,宛是繁華之地。
夫人惡奢尚儉,好靜忘躁,不以外榮為貴,恒以内修為德。
嘗謂鄭公曰:此身無常,如水聚流;此欲難滿,如火□□。
雖處居家,終修其梵行矣。
至乃□囊護戒,定水潔心,經行於目□之間,稽首於桑門之地,積有年矣。
夫人疾亟,内外皆歸,謂其夫曰:死生天地之理,物之自然,奚可甚哀。
多藏厚亡,聖師所誡。
家大周也,願返葬焉。
言末及終,溘然薪荊嗚呼!宅兆有期,塗車即路。
皇恩贈,禦禮光啟,哀榮□義,厚莫重焉。
嗣子恒王府參軍等樂樂棘心,血下如割。
思鞠育之難報,追昊天之罔極。
鄭公入(下泐)出門永歎,悲白日之千古。
遂求圓石,以志泉壤。
銘曰: 英英夫人,令德莫名。
積善斯應,終而有成。
女歸儲右,夫被恩榮。
高門已興,大皆其路。
軒蓋昭曜,家無布素。
處榮不貴,外物餘真,寂滅諸見,亡形此身。
邙山下,寒*雲,千秋萬歲兮唯孤墳。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洛陽卷第十一冊) 天寶一一二 【蓋】 大唐故華封觀主王君墓志銘 【志文】 唐故華封觀主王君志銘崇玄館學土李琦述君諱楚玉,京兆縣人也。
其先譜史詳焉。
曾祖,祖,父賓,皆深仁遠暢,餘慶所锺。
而君夙尚真筌,歲十三而巾星帔;高В師範,天八祀而領華封。
博愛而寬,沉默而敏,未嘗形于喜愠,無以變其心節。
信仁德之厚矣。
況雅善宣唱,每紫禁修真,玄壇演法,,則必特奉恩遇矣。
噫!夫生也不留,俄聞順化。
時天寶十四載十月十四日歸真也。
道門威儀阈□,骠騎高公鹹聞之而出涕。
則況于士庶乎!門人王玄覽、輔玄德、袁玄悟等,攀切無從,以其載十一月十七日女神于川之原。
銘曰: 适來兮,道之綱;适去兮,化之常。
川之上兮煙柏蒼蒼,王君居之兮其德不亡。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陝西卷第四冊) 天寶一一三 【蓋】 大唐故左威衛将軍贈陳留郡太守高府君墓志銘 【志文】 大唐故明威将軍檢校左威衛将軍贈使持節陳留郡諸軍事陳留郡太守上柱國高府君墓志銘并序 國子司業蘇預撰公諱元,字元,本馮氏,隋荊州長史盎之曾孫,皇高州都督智之孫,廣州都督君衡之子也。
垂拱中,武太後臨朝,公時尚幼,屬奸臣擅權,誅滅豪族,避此禍,易姓高氏。
開元初,我皇帝即位,公方已長,遇海夷作梗,侵掠郡邑,讨斯寇,加勳柱國,授川果毅,轉鴻門折沖,執幹戈,衛社稷。
辛未歲,遷領軍郎将,移金吾中郎,仍賜朱組,庚辰歲,除右司禦率,改左威将軍,更加紫绶。
公英威絕世,壯氣襲人,其容貌赳赳如也,其神色桓桓如也,有若東西隊正,有若左右校尉,罔不遵其範而效其儀。
為春秋七十二,天寶十有四祀仲秋甲子,薨於西京大甯裡。
明年孟春乙醜,葬於東郊龍首原。
有制贈陳留太守,旌之也。
嗣子承襲,左衛兵曹參軍;次子承秀,左衛率府倉曹參軍。
鹹扣心告予,泣血求予。
懼陵谷之遷移,刻名行於金石。
烏呼!有唐左鹹将軍贈陳留太守高府君之墓銘曰: 公之未世,儀刑有制。
儀刑有制,人用師之。
公之既殒,德音不泯。
德音不泯,人用思之。
太子率更承翰林院侍诏顧誠奢書(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陝西卷第一冊) 天寶一一四 【蓋】 失 【志文】 大唐故處士趙府君墓志銘并序君諱留四,本南陽郡人也,今為邺郡安陽縣人焉。
紹颛顼總其長源,系簡子之苗胤;缵五奢之末,承武靈王之後裔。
既而承宗弈世,軒冕蟬聯,昭穆相缵,簪裾不絕。
遠祖道,為晉之上卿;曾祖德;祖節;父名留四;并承親以孝,為政於家,樂道忘榮,優遊卒歲。
君不求名利,賞性丘園,孝敬怡神,居家治理。
既而名揚遠迩,德著鄉闾,遘疾彌留,俄從永夜。
以天寶十四載歲次乙未六月己醜朔六日甲午,*於私第,春秋六十有一。
是以瑰随逝水,頃移玉管之灰;魄逐遷舟,屢改缇葭之序。
風枝難駐,晷影不留,蔔遠有期,龜謀襲吉,即以度載二月乙酉朔十二日景甲遷厝於邺郡西二十五裡白鹿村東南二裡祖墳茔域之内平原,禮也。
兩其形勝:青烏啟兆,白鳳呈祥,遂符日之徵,雅葉休祯之地。
其茔域東瞻邺郡,西望太行,南越龍泉,北據洹水。
嗣子萬昌、萬超等,恐田成碧海,砺岘山銷,故勒志文,紀其不朽,其詞曰: 天地斡運,日月居諸,粱木斯壞,哲人其殂。
靈随造化,神遊太虛,金軀雖殁,芳聲有餘。
其一。
積善之家,行路可嗟,龍劍泉奄,華堂絕奢。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河南卷第一冊)
公抱神毓智,藏器而生,年甫弱冠,心多雅量。
幹能弧矢,藝絕武材。
以開元二載補右羽林軍平射飛騎,至廿三載,授和義郡百支鎮副,又轉授靜川郡三鎮将。
至天寶三載,又轉授上郡萬吉府果毅。
又轉授鹹甯郡宜城府果毅。
至天寶十載十二月卅□,恩制賜绯魚袋。
至天十二載,又轉授五原郡鹽川府折沖。
自微至著,餘年,不離羽林,忠勤上下,守正嚴恪,出入徇公。
天十二冬,駕幸華清宮,公留後知修器械。
銮輿還京,特诏改授遊擊将軍。
旌至,公□自授。
未幾,遂瘳枕疾,以天寶十三載三月卅日終於大甯裡私第,春秋六十有二。
即以其載七月十五日遷窆於京城東鹹甯縣長樂鄉支原,禮也。
恐陵貿谷遷,造化綿邈,年代荏苒,海變桑田,刊石為銘,用旌不朽。
銘曰: 魏大崇名,異公之胤,英靈命世,禮樂先進。
考室林垌,終岩作鎮,乃祖乃父,芳聲遠震。
其一。
爰於我公,容,在官師王,居衆克從。
粉澤名義,砥詠钴鋒,如何壽促,彼蒼不傭。
其二。
素*鄰郊,青烏相冢,南山北阙,前後森聳。
鳥思風林,煙迷荒壟。
九原凄涼,萬業繼踵。
其三。
□子創钜,負土成墳,仁賢表德,孝友揚芬。
倬矣孤介,超然豔群,慮移舟壑,刊石為文。
其四。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陝西卷第四冊) №天寶092 【蓋】 大唐故夫人胡氏墓志 【志文】 大唐故韋君夫人胡氏墓志銘并序夫人諱,字,安定人也。
宗其元亨,員來自遠;比夫*杞,赫弈彌富。
廣則漢代尚書,中庸於天下;質乃荊州刺史,清畏於人知。
家謀國經,可酌言矣。
祖善,外軍校尉;父玄智,江王府隊正;并立德聰睿,涅而不缁,秉誠端肅,行有餘力。
風格則笙簧典诰,标上乃黼藻朋僚。
高名寡仇,遠不測。
夫人禀柔植性,體順居閑,既笄有行,歸我韋氏。
從夫敬於饣盍野,教子賢於擇鄰。
織訓家,□饋尊祭。
然而□英遽落,彩俄凋。
以開元廿八年九月七日遘疾終於韋曲裡之私第,春秋七十九。
其韋氏祖羲,夏州都督府司馬,韋氏父五品孫。
夫人夫先以開元十三年八月十六日終,春秋七十九。
即以其年九月廿一日葬於洪固鄉畢原矣。
粵以今天寶元年十一月十九日,以夫人陪於夫之舊茔,禮也。
惟夫人氣淑芳苕,質華李,規戒成節,名茂書閣。
中久挹其*,上下循其則。
西岩之藥,莫效生前;東岱之遊,深悲沒後。
有子三人:伯曰上騎都尉慈惠,仲曰昭武校尉、行左威衛州銀方府别将、上柱國悉達,季曰上柱國慈門等,并孝友因心,識會誠著,荒羸樂貌,崩疚棘心。
懼川谷推移,聲名歇滅,彷徨哀評,餘志之。
感平常兮故裡,爰造次於其詞: 茂族承華,勳胄代謝,孔明儒墨,伯始名價。
幕府英靈,梁園籍,問望矜莊,千□萬化。
其一。
聿生懿淑,态必如神,婉順閑雅,諧和吉人。
閨闱立節,娣姒□馴,何其一旦,影沒窮塵?其二。
合同穴,古聖自有,容衛由儀,象□車*。
出自□,登彼原阜,永此埋魂,畢有枯朽。
其三。
充窮□嗣,哀訴甯止,鑿室□垆,分茔樹梓。
帝城卻背,□岩前峙,護良田於九原,記貞石於千祀。
其四。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陝西卷第四冊) №天寶093 【蓋】 失。
【志文】 唐故魯山縣令河南元府君墓志銘并序君諱德秀,字紫芝,河南人也。
後魏明元皇帝九代之孫,大唐延府都督第六之子。
禀河嶽秀氣,襲鴛鸾彩毛。
文章自資,道德自寶。
行烈於世,孝聞於天。
以進士出身,授南和縣尉。
奉上撫下,目牛無全。
為黜陟使所稱,改授左襲武軍錄事。
人衛霜白,滿園風清。
令尹乃命天官,授君為魯山縣宰。
夫古之為政者,以政為政焉。
而君之為政者,以無為而為政也。
嗚呼!春秋六十,薨於陸渾南郭草堂之,梁木其,今為古焉。
哲人其萎,往而不返。
君貞白守節,孤高立身,美哉紹於先,痛乎絕於後。
故人有贈□,殉於平生。
猶子奉喪,敢不觀其志意。
天寶甲午載冬十月甲申日,葬於草堂南原之野。
銘曰: 山嶽氣秀,雲天道高,出身三仕,甲子二毛。
大化無留兮去生之勞,嗚呼哀哉!(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洛陽卷第十一冊) №天寶094 【蓋】 失。
【志文】 唐故雲麾将軍右龍武軍将軍同正員廬江縣開國伯上柱國何公墓志銘并序 京兆進士米士炎文 靈昌成公鎮書公諱德,字伏德,廬江潛人也。
分邦於晉,授姓於韓。
遠祖避難江淮,韓何聲近,因以命氏。
故漢有武,魏有夔,晉有劭,宋有偃。
衣冠锺鼎,奕葉蟬聯。
祖仙,誕粹嶽靈,冥心塵外,浮雲世祿,贲帛丘園。
父羅,貞□傅家,英明動俗;子道攸長,義方益榮。
珠彩果擅於雙名,鳳毛終□於五色。
會以子功追贈朝散大夫、普安郡司馬。
太夫人酒泉安氏,以孟母之鄰,贈酒泉縣太君。
公即司馬公之元子也。
岐嶷早秀,魁梧老成,謀有千裡之知,劍有萬人之敵。
屬唐元初,韋氏構逆,□社稷幾傾,公身帝座之尊,首掃後宮之孽,率茲左袒,引以靜驅。
截弛道騁杠鼎之材,扼期門怒沖冠之發。
俾戴天永固,捧日再明,公之力也。
制授延安郡敦化府果毅,轉京兆平鄉府折沖,累遷左威衛翊府右郎将、右龍武軍翊府中郎将、雲麾将軍、上柱國。
天寶六載有事南郊,以公元勳,特拜将軍,俄封廬江縣開國伯,食邑七百戶。
瑞連蛇笥,榮踐鷹揚,門溢朱軒,佩明金櫻猶是安而不逸,貴而有禮,於是上下之訓行矣。
悅以使人,惠以周物,於是愛恤之情著矣。
交苟和以賢,教伯魚以道,於是閨門之風厚矣。
公忠貞内融,容範外朗。
上每嗟重,俾圖麟閣,卧漳未幾,遊岱何長。
十三載七月廿三日疾亟終於金光裡之私第,春秋七十有一。
其載十月廿三日蔔兆龍首原,禮也。
嗣子神想,右金吾衛樂□府長上果毅,柴毀過禮,長号不天。
爰召墨卿,式銘玄壤。
頌曰: □□将軍,昂昂不群。
珥趨禁,攀龍戴君。
其一。
皇□□昌,臣□□著,功甯己□,力若神助。
其二。
丹壑之藏,形神怒謝,大樹□春,河□□夜。
其三。
一代榮□,千載不亡,式銘翠石,永□□堂。
其四。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陝西卷第一冊) №天寶095 【蓋】 大唐故韋府君墓志銘 【志文】 大唐故普安郡司馬韋君墓志銘并序君諱豫,字仲甯,京兆鹹甯人。
司農府君弘機之□□,□□□□□慶之孫,睢陽府君嶽之第二子也。
藉德受祉,天姿□□□□□□以紹前懿,大其精力,好學強記博聞,貫穿群言,探□□□□□□之典麗,完經史之菁華,此司農府君之避風也。
執心有□□□□惑,簡而無傲,直而能溫,操忘歸而峻發,秉幹将而立斷。
此時□□君之餘烈也。
加以理識清遠,居中不偏,言無詭随,行無矯讠敫,誠□謂直道之髦士也。
初以南郊齋郎選授邛州參軍,轉劍州司兵西蜀名區,舊稱饒衍,以高賢而居下位,當盛時而遊奧壤。
唐風槐俗,吾無取焉。
於是交結賢豪,招訝賓友,賦詠於談笑,雜壺博於弦歌,行樂當年,且不孤矣。
及秩滿之後,頗嬰風Φ,不任劇職,願就閑官。
又曆涼王府功曹、興甯陵令、三皇五帝已前帝王廟令,俄以減省去官,優遊闾裡,凡經數載。
伯夷高謝,自求仁而得之;顔子屢空,非其道而不去。
屬年谷失稔,牽疾赴選,時司空楊公兼統冢宰,見而驚曰: 吾曩在益部,嘗與同遊,文藝儀形,今猶昔也。
奏授普安郡司馬,仍備懸車之禮,優賢養德,遵舊章也。
春秋六十有五,以天寶十三載六月九日,終於延康裡之私第。
嗣子太廟齋郎中,孑然無依,街疚何訴。
即以其載閏十一月十一日歸厝畢原,禮之終也。
君天倫同氣,伯仲八人,從父昆弟,數逾二十,韌則官學相晖,今乃凋亡過半。
顧惟淺劣,誠有隗於齊名;恭叙斷言,竊獨悲於後死。
其銘曰: 恺悌君子,積善餘祉,如琢如磨,有倫有理。
學優則仕,道立名揚,踐言顧行,邦家之光。
輔仁無驗,惟德不朽,寄斯文於琬,庶芬華之永久。
(西安碑林藏石) №天寶096 【蓋】 唐盧夫人墓志銘 【志文】 唐故蜀郡蜀縣令清河崔府君夫人範陽盧氏墓志銘并序夫人諱,字,範陽涿人也。
其先出自有齊呂尚之裔,有公子高奚者,於時為賢,食菜盧邑,因以命氏。
夫人即其後也。
曾祖處邁,德州長史;王父同吉,定州無極縣令。
皇考叔慈,绛州司功參軍。
皆世濟忠肅,重光純懿,休有令聞,彰乎敦史矣。
夫人誕膺嘉慶,挺生淑姿,孝而恭,仁而敏,進止有則,風容甚盛。
由是作配君子,宜言有行。
年十八歸於崔氏。
婦順載光,母儀攸備,禮洽閨壺,德光室家,洎蜀縣府君即世,夫人秉是聖善,載懷遺孤,永惟鞠育,克苘堂構,嘉晝哭之明義,感終身之不改。
謂天蓋高,斯人曷喪。
嗚呼!不其難哉。
以天寶十三載六月十日遘疾,終於貴鄉之官舍,春秋七十六。
其載閏十一月十一日,權厝於偃師之西原,禮也。
合之道,龜筮未從雲。
有子二人,長曰鎮,直弘文館,轉平陽郡襄陵縣尉。
用奉慈訓,郁為師表,歎茲齡促,志未可量。
次曰鵬,绛郡曲沃縣尉,轉魏郡貴鄉縣尉。
孝德淳至,公才特達。
懼陵谷之遷徙,痛年代之組謝。
永懷罔極,以謀不朽。
實微鄙,夙忝嘉姻,永惟外姑之恩,載深之子之往,敢揚至行,用紀銘雲:其詞曰: 我尚父兮,作周之師。
我□子兮,食□之時。
我祖宗兮,載德膺期。
我夫人兮,锺慶於茲。
居室有行,風□禮讓。
婦順光備,母儀欽尚。
誰謂令淑,涉川舞梁。
誰謂聖善,上天降殃。
命不可測兮禮經有制,德不可朽兮徽音彌芳。
子婿前河内郡武陟縣丞隴西李撰(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洛陽卷第十一冊) №天寶097 【蓋】 唐故太常寺太祝範陽盧府君墓志(此志蓋并非此志所附,原書誤) 【志文】 故範陽郡君盧尊師墓志銘并序 金員外郎邊斐撰尊師範陽郡君,法諱起信,範陽人也。
曾祖諱承泰。
皇德州刺史;祖齊卿,皇銀青光祿大夫、太子詹事;父成節,皇陝郡陝縣主簿。
以齊大之援,承敬仲之蔔。
乃從夫以享封,實因子而積慶。
所能約志純素,栖神窈冥,居常晏如,思每出境。
既懋閨範,能歸道流,乃诏許出家,以旌所願。
於是拖霓服,笄雲冠,室如玄都,庭若紫府,将受仙,必符靈官,或呈殊祥,用表精念。
夫休息之理,彭殇一焉。
尊師顔方英,夭襲朝菌,乃曰:無或怛化,吾其升真!以天寶十三載九月十日,終於京兆安興裡之私第。
以其載十一月十八日,具桐棺之儀,葬於洛陽清風鄉北邙之原,禮也。
封墓而不樹矣。
有哀子□谌,朝散大夫、太子中允。
崩心霞路,叩地泉門。
仰慈顔而不留,泣玄風以請紀。
銘曰: 懿華夙著,玄風素資,既閑閨範,還為道師。
太虛廖廓,仙路逶迤,少遊千載,世事徒悲。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洛陽卷第十一冊) №天寶098 【蓋】 大唐故鄭府君墓志銘 【志文】 唐故睢陽郡谷熟縣丞鄭府君墓志銘并序次子沔述 洛陽大福光寺沙門湛然書府君諱炅,字休光,荥陽開封人。
惟光周後也。
蓋宣王封母弟友於鄭,曰桓公,為周司徒,實屏王室。
光烈休顯,莫之與京。
故弈世襲慶,黃中接武。
德門高峻而冠於今。
曾祖乾政,隋左衛兵曹參軍;祖寶倫,隋左骁軍司馬,貞觀初加朝散大夫、陽郡司馬;父獻,武後朝左武威衛錄事參軍。
府君生有成德,内明外順,循禮以動,弘道為資,知雄守雌,依仁遊藝。
義以濟物,善無近名。
蘊九德以養和,綜百氏而敦學。
不睹喜愠,孰知津涯。
修詞尚太子之文,操琴盡伯牙之妙。
弱冠自宿衛調補尋陽郡尋陽縣尉。
丁左武威衛府君憂去官。
服阕,授彭城郡彭城縣尉。
椎輪為五辂之初,累土實九層之漸。
坦以樂道,靖然安卑。
秩滿,授睢陽郡谷熟縣丞。
未之官而遇疾。
以開元九年七月十三日,棄背於東京綏福裡之私第,春秋有五。
後之志,先秋而落。
曾不永年,焉及貴仕。
嗚呼!嗚呼!夫人博陵崔氏,隋左武侍公牧之曾孫,泾陽丞玄亮之孫,陳留郡司馬無固之女。
淑慎四德,葉和六姻。
慈惠睦於閨庭,令聞被於邦族。
訓習詩禮,解融真空,不見可生,坐冥中道。
以開元十年六月五日傾背於綏福裡,春秋卅有八。
漪、沔等不天,總角而無怙恃,湊才幼學,洽僅免懷。
嗚呼昊穹,艱疚太甚!集蓼非苦,泣血何追?哀上堂而不見,仰留象而增毒。
始蔔葬未克,并藁殡於鼎門之南。
終窭且貧,荏苒星歲,方求仁者之粟,以議封崇之禮。
粵天寶十三載歲次甲午十一月壬辰朔廿九日庚申,遷厝於偃師首陽鄉之原。
惟昔緒言曰:葬者藏也。
欲人之不見。
儉以中禮,厚而何為?華元之不臣,□如揚孫之令子。
故凡所器備,稱家有無,敬安宅兆同,不金玉,從先志也。
蘭載采而思遠,祿不及而崩絕。
銜恤茹荼,申悲泉壤。
銘曰: 皇□秉哲,才邈行殊,去德之累,挹道之腴。
薄遊下邑,未騁天衢,蘊□長往,藐焉諸孤。
母氏育德,善超玄理,執禮宜家,服勤宗祀。
敦和九族,均□七子,樹欲靜柯,風胡不止。
清洛之北,首陽之前。
依依隴隧,**原田。
門□堂於此日,盡敬愛而何年。
永矣奠及,哀哀昊天!(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洛陽卷第十一冊) №天寶099 【蓋】 失。
【志文】 大唐故正議大夫行儀王傅上柱國奉明縣開國子賜紫金魚袋京兆韋府君墓志銘并序 族叔銀青光祿大大行工部侍郎述撰 外甥扶風郡參軍裴步猷書君諱濟,字濟,京兆杜陵人,納言、博昌公之孫,中書令、逍遙孝公第三子也。
垂拱之初,博昌以貞直思謀,入參近密。
長安之末,孝公與長兄黃門府君以公才雅望,遞處台衡。
十數年間,一門三相,衣冠之美,振古難俦。
君膺積善之餘徽,承累仁之茂緒。
殊姿發於童孺,利器形於自然。
少與次兄恒皆為先府君之所愛異。
常稱曰:恒也,忠信謹敬,和氣積於内;濟也,敏達文明,英華發於外。
昔者叔慈内潤,慈明外朗。
吾之二子,庶無愧焉。
初以弘文明經拜太常寺奉禮郎,遷郡縣尉,秩滿,調補鄄城令。
入謝之日,有恩诏:新授令長者,一切親加策試。
君文理清麗,特簡上心,褒然高标,攝為稱首。
超授醴泉令,以家艱去職。
服除,曆太子司議,屯田、兵部二員外,庫部郎中。
時國相宇文公,君之外兄也。
舉不失親,屢有聞薦。
尋而宇文失位,君亦以此不遷。
歲餘,出為棣州刺史。
未及之任,又以内憂免官。
禮阕,除幽州大都督府司馬,遷恒州刺史,入為京兆少尹。
未幾,又遷戶部侍郎,版圖之副,朝選所難。
君詳練舊章,備聞前載,毫芒必析,黍累無差,五教在寬,九賦惟簡。
視事六載,遷太原尹,仍充北京留守。
考唐風之故事,徵夏政之遺俗,布以慈惠,人知向方。
上聞其能,特降中使,賜金章紫绶,并束錦雜彩等。
尋而本道黜陟使複以善政表聞。
又降玺書勞勉,仍與一子出身。
天寶七載轉河南尹,兼水陸運使,事彌殷而政彌簡,保清靜而人自化。
九載,遷尚書左丞,累加正議大大,封奉明縣子。
十二載,出為馮翊太守。
在郡無幾,又除儀王傅。
既至京師,以風緩不任,拜伏抗表辭職。
遜诏不許。
頃之,京畿采訪使奏以違假日深,随例停官養疾。
君夙尚夷簡,雅重林泉,迹雖在於寰中,心不忘於物外。
霸陵骊阜之東谷,成臯岩邑之西原,二墅在焉,皆先大夫之所創也。
既閑曠而出俗,亦疏敞而寡仇。
初則回萬乘而揚晖光,未乃通三徑以示節儉。
君恭守舊業,世增其勤。
築場開囿,育蔬莳藥。
雜樹近於萬株,流水周於舍下。
每至歲時伏臘,美景芳辰,良朋密親,第如其所。
常謂出處之道,人世何常?将俟懸車,有以稅駕,大隐之趣,於斯得矣。
及其奉恩還第,解印歸閑,晦明所侵,寒暑增疾。
醫巫假於朝夕,藥餌求於裡肆。
且不安於寝興,亦何遑於遊矚?東山之志,不複存矣。
嗚呼!事與願違,有如此者。
春秋六十七,以十三載十月十一日終於京城之興化裡第。
君風韻高朗,方軌前賢,觞詠言談,超然出衆。
其所遊者,若吳郡陸景融、範陽張均、彭城劉升、隴西李升期、京兆田賓庭、隴西李道邃、己之族子岘、河東裴僑卿、範陽盧亻巽等,皆一時之彥也。
或得□於登臨之際,或忘言於姻娅之間。
風期一交,歲寒無改。
加以疏财重義,至行過人。
同汜毓之撫孤,類文泉之事嫂。
甥侄雖衆,俾婚冠之及時;姊妹既嫠,瞻資糧而無乏。
佥以為次登相府,踵美*陽,繼西漢之金張,比東周之桓武。
末路不騁,其如命何?即以其年閏十一月十一日安厝於銅人之原,從先茔也。
夫人彭城劉氏,唐贈衛尉少卿琛之女也。
主饋未幾,早年無祿。
蔔筮既從,用遷合。
嗣子前京兆府法曹逢等柴毀逾禮,哀号僅存,沉石幽扃,以永徽烈。
其銘曰: 黼衣朱绂,商伯之裔。
洎漢扶陽,台華弈世。
令名不隕,盛德相繼。
我祖我考,鹹升鼎司。
式陳忠□,葉贊邕熙。
公侯必複,諒在於茲。
於昭奉明,冥□其美。
仁孝友睦,以守先□。
□如璋,芬如蘭芷。
學優而仕,式踐周行。
超居甸服,政号循良。
遂登會府,彌綸有光。
乃司版圖,□伯之亞。
鎮彼北門,尹茲東夏。
導德齊禮,所居則化。
爰登左轄,綱紀群寮。
作牧三輔,明施六□。
慈惠□政,布在人謠。
日月有既,惟德為壽。
琢彼金石,庶憑不朽。
悠悠九原,□靳永久。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陝西卷第四冊) №天寶100 【蓋】 大唐故陳府君墓志銘 【志文】 大唐故濟陽郡東阿縣主簿陳府君墓志銘并序公名添,字明德,颍川人,本胡公之後也。
朝多冠冕,代有衣纓,弈弈相輝,**不絕。
具詳史傅,可略而言。
大父遂,皇朝定州刺史、土門軍大使、華州刺史。
父宏,皇朝左衛司階、甯王府典軍,或馳聲要鎮,或播譽王門。
鹹以行升,并因材進。
公即典軍之元子也。
公少而穎悟,長而惠明,多應變之機,有随時之具。
解褐以營田上賞,調投濟陽郡東阿縣主簿。
為政寬平,理人清簡,溫和可以恕物,廉慎可以立身。
其在私室也,則孝之與義;共在公黨也,則信而與忠。
江海比量,足緻青雲之外,風塵未脫,尚安黃绶之卑。
九族美其嘉猷,六親傳其令德。
豈謂壽年不永,積善無徵,才過知命之年,遽奄埋魂之痛。
以天寶十三載歲次甲午正月丁酉朔,廿五日辛酉遘疾,不祿於京師道政裡之私第,春秋五十有八。
即以其載閏十一月歸葬于鹹甯川之原,禮也。
郊垧慘怆,松拍蕭條,風煙與草樹俱昏,雲物共山川比色。
盾車東駕,落日西沉,顧幽垅而傷魂,想夜台而殒沒。
嗚呼哀哉!乃為銘曰: 壽丘福遠,妫圖修,根深蒂固,源長流。
其一。
積善之慶,爰有令孫。
調心四海,守節一門。
其二。
天之報施,何太無準。
春草□榮,秋霜俄殒。
其三。
泰山其頹,梁木其壞。
盛德長存,餘芳永在。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陝西卷第四冊) №天寶101 【蓋】 失。
【志文】 唐故太原郡帝喾之苗曳閻嵩之後閻府君諱力,皇贈朝散大夫忠王友故夫人太原郡太夫人王氏開元廿八年八月五日恩制内度太平觀女道士諱紫虛墓志銘并序夫天地所禀,類像陰陽,萬物生焉,人為貴也。
含靈應化,元氣沖和,感動列星,曆於載月,自生榮族,顯譽太原。
玉麗柔姿,金章采日。
松筠立志,歲茂弘春;冰鏡為心,桂蘭獨秀。
育於賢後,鹹契望心,冰诏清門,早遷皇寵。
而我明豔,仰博諸侯,玉辂馳軒,金相輔弼,播謠海内,蘊納風雲。
曳紫绶於丹墀,握金鏡於寶殿。
登霄震古,令德於今,傳世之才,昭儀之後。
母以女貴,女以榮宗。
悲龍劍而一存,傷鳳梧之半死。
彌流荏苒,沉瘵高荒。
歲月未逾,鳴側應。
謂言南山之壽,不保瓊葉先。
門庭宴谑并絕,園野慘然無色。
以其天寶十三載春正月廿四日薨於京兆府長樂鄉裡之私第,春秋八十有二焉。
彼蒼不*,喪我天徒,星落一沉,月傾無色。
梁木先析,太山将頹。
慈肓訓儀,早遷班秩。
朱輪榮晔,照曜長衢。
長男甯遠将軍、守左武衛中郎、上柱國閻羲之,次子遊騎将軍、守右骁衛中郎、上柱國則仙,太原人也。
帝醫之後,簪纓煥爛,銀绶盈門。
皇親眷焉,久承诏澤,忠使吊祭,恩念賢妃。
長女榮親,早薨喪德。
外孫金豔國女,信成公主。
桃天盛花,不幸将薨。
驸馬銀青光祿大夫、秘書大監、武陽縣開國侯獨孤明,以其載十二月十二日葬於京兆府鹹甯縣長樂鄉東原,禮也。
哀哀孝等,仰天号訴,扣地絕漿,痛思慈母。
下終竭誠,長嗟露。
糜骨莫追,偷安晨墓。
禮制有期,永臨遷厝。
頌曰:粵惟王尊,道心堅存,上善苦水,清淨於門。
形留雁塔,引影歸魂,追顔永隔,哽咽難陳。
松埏一閉,千載銘聞,人生至此,飲恨甯論?二女縣郡君夫人。
夫朝請大夫、使持節濮陽郡太守諸軍事、清河崔季重。
三女縣郡君夫人。
嫡孫女婿遊擊将軍、守太原郡洞過府折沖、右羽林軍上下、上柱國,南陽張定邊。
外孫女婿奉義郎、漢中郡南鄭縣令、河東郡薛子同。
天寶十三載歲次甲午十二月卒卯朔十二日壬寅建造(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陝西卷第四冊) №天寶102 【蓋】 失。
【志文】 唐故高君墓志銘并序君諱元表,字升邈,望本平原,漢代彪之苗。
厥肇骊連之裔,源深派袤,戬祚逖,瓜瓞繁於浙右,葛ぱ布於燕垂。
高祖君華,神假溫良,廉素自牧,務以禮讓為上,不伐己以勝人。
曾祖荒,忠信澡行,仁義浴德,不履有競之地,而與物無幹。
祖朗,箕裘箨,清和在躬,擅野頤於髫初,對家禽於龀歲。
君風雲逸氣,秉節高亮,轹酋豪之黨,挫拉**之流。
作闾開之領袖,為郡縣之标準。
生崖覃享春秋七十有四,以天寶十四載龍集協洽獻春正月辛西之日,*於勿翦之私第也。
君之遺嗣:孟曰庭玉,鄉黨之秀也;仲曰庭丙,法門之上列也;季曰庭謙,武司之雄傑也。
次曰庭晖,翰苑之司南也;愛子庭畲,儒林之維宗也。
可謂孝友成家,積慶紫趾,雁序有修,原靡孤。
成丁所天之憂,翰於毀瘠。
遷化之月,甲申之門,窆於燕城西裡,禮也。
茔扃鍵,延於永劫。
懼陵谷之将貿,□辯佳城,立貞石以镌銘,庶來葉之以祀。
銘曰: 燕都外兮郊墅間,坎桑渚兮兌重山,泉門一閉不再豁,孤魂冥寞去無還。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北京卷第一冊) №天寶103 【蓋】 唐法雲寺辯惠禅師銘 【志文】 大唐法雲寺尼辯惠禅師神道志銘并序禅師釋名辯惠,字嚴淨,俗姓房氏,清河人也。
家聲世德,前史遞書。
曾祖父皇金紫光祿大夫、衛尉卿、贈兵部尚書、清河忠公,諱仁裕。
王父皇銀青光祿大夫、冀州刺史、膠東成公,諱先質。
烈考皇朝太子文學,諱溫。
國華人望,士林宗範。
禅師九歲,祖母琅琊郡君王氏薨,百日齋,度為沙彌尼,薦以景福,承尊命也。
嗚呼!所天服,哀毀棄背,**孤幼,慈親訓育。
确然壹心,成先志也。
十八受半戒,廿受具戒。
才三日,於東都大安國寺通誦聲聞戒經。
聖言無遺,清音如貫。
釋門稱以敏識。
啟心要大照禅師,依教任於悟空比丘。
尼堅持禁律,深證圓境,法流宗以精進,及空禅師亡,正名隸於西京法雲寺宿德尼無上律儀之首,由是依止焉。
常以禅師總持内密,毗尼外現,每見稱歎,得末曾有。
方期弘長度門,永延壽福。
豈圖命偶深疾,藥無良醫髓。
以天寶十三載十二月廿二日,于延康裡第趺坐正念,德音具存,椎磐焚香,超然乘化。
僧臘卅有四,享年五十三。
嗚呼痛哉!親族銜哀,攀号不及;道俗奔走,榮慕交深。
粵以來年二月十二日壬寅遷座於城南畢原。
禀前命也。
穿土為空,去棺薄窆。
弟子侄女昭、弘照等,泣奉遺願,敢違話言。
追惟天資淨直,道心虛曠。
色無喜愠,言必詳益。
不為為之,離我我所,真道之蘊、菩提之器欤?嗚呼!孤苦因依,荼毒如昨。
又罹兇酷,何負幽明!泣血摧心,去文叙實。
銘曰: 釋門諸姊,宿承喻筏,世業慶靈,覺心發。
四依圓滿,一住超越,交交戒珠,明明禅月。
實惟具美,宜保永年,誰雲遘疾,有加無痊。
徽音在耳,委順恬然,制終以地,超神以天。
昭昧俄隔,儀形永,問氣何瞻,兩侄誰庇?失聲恸哭,臆流淚,哀哀畢原,泉□□遞。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陝西卷第四冊) №天寶104 【蓋】 大唐故宋府君墓志銘 【志文】 唐故殿中省進馬宋公墓志銘并序太常博士陳章甫撰天寶十四載歲次乙未四月庚寅朔八日丁酉殿中省進馬宋公卒,年始十九,嗚呼哀哉!公名應,字用之,其先廣平人也。
鵬雛學飛,豫章初辯,見者驚異,知非常兒。
曾祖敬,皇博平郡堂邑縣尉,祖,皇臨淮郡太守;皆人譽也。
父昱,朝議大夫,中書舍人。
去載以父掌綸掖垣,天恩特拜進馬。
天資至孝,幼善屬文。
方期歆也齊名,遷也繼業;豈圖顔子無壽,鄧侯寡嗣。
嗟乎!為善恃天,天可恃耶?初舍人自監察禦史貶桂陽尉。
公始六歲,李夫人提臂而随焉。
公至桂陽,嘗嬰危疾,慈母願以身代,請命於天,時令子返魂於九折。
李夫人竟沒於炎亻敫,無何,父除大理評事,攝監察禦史,追還巴峽,遇風,舳舻相失,波靜購獲,死中複存,父子四人,生出五嶺,李夫人神柩亦免飄失。
舍人感此艱辛之情,載傷存沒之苦,惜其德比芳草,貌如瓊枝,言念斯人,哭殆過禮。
以其月十一日權瘗於鹹甯縣延興門外龍首鄉之原,禮也。
公婚範陽盧氏,谷熟縣尉齊曾之女,誕一女子。
悲夫!式存滕室之銘,永記延陵之墓。
其詞曰: □□之原,莽蒼蔥翠,于嗟玉樹兮埋此地。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陝西卷第一冊) №天寶105 【蓋】 失。
【志文】 大唐故雲麾将軍行右龍武軍将軍上柱國隴西縣開國伯李府君墓志銘并序府君諱玄德,隴西城紀人也。
曾祖業,不仕;祖思,皇任左衛郎将;父盧,皇贈五原郡司馬。
公則山河秀氣,海嶽英靈,志潔松筠,霜标雲漢。
厲弧鼠於城社,豺狼暴於朝廷,牝雞晨鳴,槍夜燭。
公乃震雷靈之威,掃沃氛,剪除荊棘,捧日輪而臨萬國,搏搖而升九霄,故得寄重爪牙,宿衛宸極。
衣之以紫绶,佩之以金章。
春秋八十有三,天寶十四載三月廿九日薨於翊善裡之私第。
用其載五月七日葬於白鹿原之禮也。
皇帝傷悼,僚吏增哀。
一切喪事,并依恒典。
嗣子□王等哀以泣血,痛以貫心。
欲報之恩,昊天罔□。
□樂在疚,杖而始立。
封樹存乎故典,域法在於□□,恐陵谷之将變,勒金石之長全。
銘曰: 天□□國,寄之武臣,克定禍亂,實在茲人。
日月□明,天地還淳,锺鼎紀功,簡冊傳勳。
賈生賦服,□父泣*。
聖猶增歎,我何足雲。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陝西卷第一冊) №天寶106 【蓋】 有唐李殇子墓志之銘 【志文】 殇子姓李氏,名洪鈞,字家奴。
我臣唐孝景皇帝之裔也。
晉城君冀之長子,膠西公孟之孫、生七月而言,骨象環奇,特禀秀異,弱歲夭喪,為世所悲。
齊莊周之言,斯亦壽矣;追延陵之歎,誠曰痛哉!年五歲,以天寶十四載六月廿二日遘疾,夭于洛陽政平裡外祖父河南尹裴公迥之私第,即以秋七月九日歸于太行山南原,儀不備物禮也。
銘曰: 瓊蕊朝隕,蘭芳春歇,皇天不仁,碎此明月。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河南卷第一冊) №天寶107 【蓋】 失拓。
【志文】 唐故張府君墓志銘并序府君諱,字求義,南陽人也。
因官遷徙高平人矣。
曾祖諱儉;祖諱逸;父諱,騎都尉。
三代清白,一門儒素。
府君雅性溫良,高明柔克,威儀孔備,□信行成。
親仁善鄰,三益急於兄弟;虛心接物,四海通於孔懷。
以弱冠之餘,力過流輩,承蒙薄蔭,宿衛羽林,警備王宮,恪勤匪懈,既深歲序,頻沐勳庸。
屬寒暑乖和,良醫莫遇,春秋五十有四。
夫人琅琊王氏,斷織興夫,執勤事舅;彤管女史,州裡婦則;舉案如賓,夢熊四兆;偕老同逝,先後七旬,春秋有八,天寶十四載正月廿四日卒於慈仁坊之私舍。
四月十三日府君終,八月十三日合郡城東南一裡也。
孝子尚廉、尚垧、縱縱,女釋梵等,柴形□勉,栾想内殷。
恐碧海移田,青陵徙谷,刻石傳芳,冀題不朽。
銘曰: 南陽之張,琅琊之王,婚姻廿合,子孫其昌。
四夢熊虺,兩紀星霜;共諧偕老,相次殂亡。
蔔郡東南,去城一裡;墳開馬鬣,地絕蝼蟻。
兩鶴翔樹,雙鳥逝水。
嗚(原文終此)。
(山西省晉城市古建築藝術博物館藏石) №天寶108 【蓋】 大唐故鄭大人墓志銘 【志文】 大唐故尚書祠部員外郎裴公夫人荥陽鄭氏墓志銘并序孤子前左衛倉曹參軍儆撰夫人姓鄭氏,其先荥陽開封人也。
自桓公受封,平王遷邑,湊洧之地,世為邦君。
缁衣則改作司徒,彤矢則遞為謀主。
弘仕漢而開府,默在晉而俾侯。
弈葉聯華,故時稱榮族也。
臣孝子實,代有其人。
曾祖餘慶,皇監察禦史;祖讷言,皇吏部郎中;父希甫,皇尚乘奉禦,贈太常少卿;俱曰國華,繼為邦傑。
清明出於人表,輝煥存乎世家。
夫人則太常府君之長女也。
聞之於故老,曰聰惠明達,幼而駭人;柔嘉秀朗,長而出伍。
雅好絲,尤工組纟川。
禮教殆乎飾情,詩書幸於餘力。
調弦度曲,樂師辯其铿锵;落紙成文,諸兄慚其筆硯。
年十五,歸我職祠先府君焉。
淑慎其儀,溫恭在志。
宜家宜室,類君子之鼓琴;于澗于濱,掩詩人之采藻。
至若勤於奉上,惠於逮下,以承宗廟,以睦閨門。
肅肅焉,邕邕焉,何莫由斯道也。
景龍之際,屬應天皇帝有事於郊廟。
夫人年未十歲,以恩澤戚屬,選為皇後齋郎。
能執豆邊,實佐祀事。
禮畢,恩诏皆賜官。
其他或受其夫,或受其子。
夫人以為家人之道,親親尊尊,非常之恩,請讓大父。
故我郎中有華省之拜。
阖門榮被,中外稱多。
而太常府君悅可知也。
君子曰:孝乎惟孝,重莫重焉。
自祗教公宮,誕彌子室,婦道允備,母儀克敷。
勵行豈唯於内訟,持操實加乎外物。
常以為難子者,形未成也;邪蒿者,名不正也。
系此二味,誓不嘗焉。
義以斷其言賓,仁以深於含育。
邁昔人惡名之志,葉先王無卵之典。
雖不食龜肉,不飲盜泉,著之□言,未足多也。
頃者先大夫以寅亮聖皇,黼藻宸化。
故得烹鼎而食,擊錘而歌,高門增輝,寒谷自爰,人臣之貴,世莫俦匹。
夫人執禮則舅,達誠益敦。
凡諸有言,莫不惟允。
中外所請者,或孤養數子,然一身,哀其無依,是必盈願;其餘以貨進者,蔑不顧焉。
由是居安慮危,在滿能損。
視珠翠其如棄。
唯浣濯之是服。
ゼ錦布繡,滿箧盈筐,終身之戒,悉以散荊及夫日月逝矣,遭家不造。
丞相之高駕已稅,廉公之賓館亦虛。
池台日傾,車輿歲變。
唯夫人服禦不改其常。
是以知夫智以周身,儉以全德。
古之君子者,其殆庶幾乎?夫人高晤玄微,深窮旨赜,常希潛運之力,用孚胎教之功。
每占熊有期,設弧及月,辄嚴室齋戒,手寫真經,竭力匮财,無非佛事。
故得身相畢具,災害不生,鞠之育之,以至成長。
雖古之矜莊坐立,諷誦詩書,方斯神功,萬不如一。
溟海可竭,岱山可傾。
高堂之恩,欲報無極。
嗚呼!天降大戾,門罹百殃。
俾善無徵,俾予無恃。
春秋五十二,天寶十四載三月二十九日奄棄背於光德裡之私第。
哀我弟兄,極人之酷。
先府君以開元二十八載十二月十九日棄背,遷窆於神和之原。
議者以為歲月未通,合非古,即用今載八月十五日安厝於舊茔之傍。
考古從宜,蓋取諸禮也。
孤子前秘書郎、嗣正平縣開國男倩,次左衛倉曹儆,次洛陽縣财倚,次千牛侑等,哀哀泣血,然在疚,俯從先王滅性之制,祗奉聖人蔔宅之典。
餘生幾日,終結恨於寒泉;長夜千年,庶流芳於貞石。
乃為銘曰: 大方無象兮大圓無形,曰道曰神兮窈窈冥冥。
德不善兮仁不壽。
丘何為兮回何守?高原**兮國門之陽,松賈森森兮舊□□。
青燈兮何時滅?泉涓涓兮流複咽。
玄堂一閉兮終天永訣。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陝西卷第四冊) №天寶109 【蓋】 失。
【志文】 大唐故洛交郡大同府果毅丘府君夫人彭城劉氏墓志銘并序國子進士張清撰夫人諱至柔,字歸正,彭城人也。
技聯漢祖,踵繼唐堯,襲□代之皇猷,應五星之嘉慶。
衣纓軒冕,世有其榮。
曾祖崇業,皇朝請大夫、蜀郡新津縣令、贈秦州長史。
祖フ,皇銀青光祿大夫、汴州刺史、右金吾将軍、司農卿、上柱國、建平郡開國公。
父玄,朝議郎、見任将作監主簿。
夫人即主簿之長女也。
生於華宗,禀訓成性,柔順克立,寬弘無競,承順父母,以孝以恭,作嫔君子,惟愛惟敬,工容罔墜,阃德是修。
兄女史之彤管,得婉娩之婦道,斯實六姻之所稱也。
嗚呼!仁而無壽,神路何從,歎明星之在梁,悲風露之停草。
以天寶十四載九月辛未寝疾,終於蘭陵裡之私第,春秋卅有二。
至是月廿八日,葬於京兆府鹹甯縣銅人原,禮也。
丘府君早以王命從事,淪沒蠻鄉,夫人守寡令貞,不渝松□。
噫夫!春風落蕊,先悲月簟之文;秋霰凋叢,阙合鄒衢之隧。
無嗣子親愛等,銜悲屑涕,以叙其懷。
乃刊幽石,用紀泉壤。
銘曰: 永貴柔弱,蘭美芬芳,夫人令德,如如璋。
華桃李,歸於君子,舉案齊眉,聿終如始。
既其居孀,德邁共姜,松清玉白,柔煩貞良。
凡有仁德,明神輔依,如何靡鑒,遽掩泉扉。
福善禍淫,諒之虛傅,嗚呼茹恨,籲嗟彼天。
蒼茫雲樹,蕭瑟荒垌,魂兮何往,泉路空銘。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陝西卷第一冊) №天寶110 【蓋】 模糊不辨 【志文】 大唐天寶十四載歲次乙未十月丁亥朔十六日壬寅,信都郡武邑縣故張掖郡司法參軍蘇崇徽,是蘇武之後,蘇遼之孫,寄柱國勳,蔭田在此濟南郡臨邑縣北界曹濟村西北茲地是也。
東去曹濟□一裡,南去清河三百步。
其參軍弟崇俠,高蹈不仕,廣讀經史,遁居蔭田宅中,葬於此蔭田中,立墳焉。
田石為棺,田石為門戶,故勒石銘,急急如律令: 忽有程陸開此墓,必滅程氏。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江蘇山東卷第一冊) 天寶一一一 【蓋】 失。
【志文】 大唐太子典設郎鄭公故夫人崔氏墓志銘并序 太原邬贲撰夫人姓崔氏,博陵人。
天寶十有四祀七月廿五日遘疾,終於西京平康裡之私第,春秋六十有七。
以其年十一月五日,歸葬於洛陽北邙之原,依於先茔,不忘舊也,皇朝散大夫、信都司馬端,夫人之大王父也;皇□郡錄事參軍Α,夫人之王父也;皇吳郡□縣尉□□,夫人之皇考也。
世族軒冕,能名郡邑,美德餘慶,夫人是生。
故幼而惠和,非傅母之訓,長而聰敏,實天資之德。
自歸於鄭氏,卅一年,克勤閨門,書夜如一。
捐绮之不禦,恥鉛華而累色。
言必柔順,動合禮容,六姻推其母師,九族高其婦道。
夫積善者,天與之,地助之,非人之所望也。
其有不求而顯,不望而榮,豈人事乎?固天意乎?則夫人之德,其昭厥明矣。
是以誕生季女,坐聞天聽,人儲右之□,居良媛之秩。
夫因□貴,承不次之榮;□接恩私,保宜家之慶。
衡門之下,翻為戚裡之遊,裡巷之門,宛是繁華之地。
夫人惡奢尚儉,好靜忘躁,不以外榮為貴,恒以内修為德。
嘗謂鄭公曰:此身無常,如水聚流;此欲難滿,如火□□。
雖處居家,終修其梵行矣。
至乃□囊護戒,定水潔心,經行於目□之間,稽首於桑門之地,積有年矣。
夫人疾亟,内外皆歸,謂其夫曰:死生天地之理,物之自然,奚可甚哀。
多藏厚亡,聖師所誡。
家大周也,願返葬焉。
言末及終,溘然薪荊嗚呼!宅兆有期,塗車即路。
皇恩贈,禦禮光啟,哀榮□義,厚莫重焉。
嗣子恒王府參軍等樂樂棘心,血下如割。
思鞠育之難報,追昊天之罔極。
鄭公入(下泐)出門永歎,悲白日之千古。
遂求圓石,以志泉壤。
銘曰: 英英夫人,令德莫名。
積善斯應,終而有成。
女歸儲右,夫被恩榮。
高門已興,大皆其路。
軒蓋昭曜,家無布素。
處榮不貴,外物餘真,寂滅諸見,亡形此身。
邙山下,寒*雲,千秋萬歲兮唯孤墳。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洛陽卷第十一冊) 天寶一一二 【蓋】 大唐故華封觀主王君墓志銘 【志文】 唐故華封觀主王君志銘崇玄館學土李琦述君諱楚玉,京兆縣人也。
其先譜史詳焉。
曾祖,祖,父賓,皆深仁遠暢,餘慶所锺。
而君夙尚真筌,歲十三而巾星帔;高В師範,天八祀而領華封。
博愛而寬,沉默而敏,未嘗形于喜愠,無以變其心節。
信仁德之厚矣。
況雅善宣唱,每紫禁修真,玄壇演法,,則必特奉恩遇矣。
噫!夫生也不留,俄聞順化。
時天寶十四載十月十四日歸真也。
道門威儀阈□,骠騎高公鹹聞之而出涕。
則況于士庶乎!門人王玄覽、輔玄德、袁玄悟等,攀切無從,以其載十一月十七日女神于川之原。
銘曰: 适來兮,道之綱;适去兮,化之常。
川之上兮煙柏蒼蒼,王君居之兮其德不亡。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陝西卷第四冊) 天寶一一三 【蓋】 大唐故左威衛将軍贈陳留郡太守高府君墓志銘 【志文】 大唐故明威将軍檢校左威衛将軍贈使持節陳留郡諸軍事陳留郡太守上柱國高府君墓志銘并序 國子司業蘇預撰公諱元,字元,本馮氏,隋荊州長史盎之曾孫,皇高州都督智之孫,廣州都督君衡之子也。
垂拱中,武太後臨朝,公時尚幼,屬奸臣擅權,誅滅豪族,避此禍,易姓高氏。
開元初,我皇帝即位,公方已長,遇海夷作梗,侵掠郡邑,讨斯寇,加勳柱國,授川果毅,轉鴻門折沖,執幹戈,衛社稷。
辛未歲,遷領軍郎将,移金吾中郎,仍賜朱組,庚辰歲,除右司禦率,改左威将軍,更加紫绶。
公英威絕世,壯氣襲人,其容貌赳赳如也,其神色桓桓如也,有若東西隊正,有若左右校尉,罔不遵其範而效其儀。
為春秋七十二,天寶十有四祀仲秋甲子,薨於西京大甯裡。
明年孟春乙醜,葬於東郊龍首原。
有制贈陳留太守,旌之也。
嗣子承襲,左衛兵曹參軍;次子承秀,左衛率府倉曹參軍。
鹹扣心告予,泣血求予。
懼陵谷之遷移,刻名行於金石。
烏呼!有唐左鹹将軍贈陳留太守高府君之墓銘曰: 公之未世,儀刑有制。
儀刑有制,人用師之。
公之既殒,德音不泯。
德音不泯,人用思之。
太子率更承翰林院侍诏顧誠奢書(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陝西卷第一冊) 天寶一一四 【蓋】 失 【志文】 大唐故處士趙府君墓志銘并序君諱留四,本南陽郡人也,今為邺郡安陽縣人焉。
紹颛顼總其長源,系簡子之苗胤;缵五奢之末,承武靈王之後裔。
既而承宗弈世,軒冕蟬聯,昭穆相缵,簪裾不絕。
遠祖道,為晉之上卿;曾祖德;祖節;父名留四;并承親以孝,為政於家,樂道忘榮,優遊卒歲。
君不求名利,賞性丘園,孝敬怡神,居家治理。
既而名揚遠迩,德著鄉闾,遘疾彌留,俄從永夜。
以天寶十四載歲次乙未六月己醜朔六日甲午,*於私第,春秋六十有一。
是以瑰随逝水,頃移玉管之灰;魄逐遷舟,屢改缇葭之序。
風枝難駐,晷影不留,蔔遠有期,龜謀襲吉,即以度載二月乙酉朔十二日景甲遷厝於邺郡西二十五裡白鹿村東南二裡祖墳茔域之内平原,禮也。
兩其形勝:青烏啟兆,白鳳呈祥,遂符日之徵,雅葉休祯之地。
其茔域東瞻邺郡,西望太行,南越龍泉,北據洹水。
嗣子萬昌、萬超等,恐田成碧海,砺岘山銷,故勒志文,紀其不朽,其詞曰: 天地斡運,日月居諸,粱木斯壞,哲人其殂。
靈随造化,神遊太虛,金軀雖殁,芳聲有餘。
其一。
積善之家,行路可嗟,龍劍泉奄,華堂絕奢。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河南卷第一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