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

關燈
陽縣北邙之原。

    魂反故茔,骸歸舊裡,背□潼而瞻鞏洛,去龍首而宅邙山,行路凄涼,朋僚堕淚。

    方恐天長地久,丘壑貿遷,敬述徽猷,庶傳終古。

     文曰: 藹藹蘭萌,綿綿瓜瓞,文武繼軌,賢豪緒轍。

    乃祖乃父,克明克哲,挺秀無窮,澄瀾不竭。

    其一。

    孟胎教禮,曾孩禀慎,夙砺翹穎,早修牆仞。

    绮歲譽流,髫年響振,一言有諾,千金無[A092]。

    其二。

    爰初筮仕,解褐飛纓,二朝曆宦,百行逾貞。

    丹墀屣步,青瑣編名,方陪大禮,遽掩佳城。

    其三。

    日月不居,春秋遞代,幽扃一閉,焉千載。

    隴霧朝凝,松煙晚晦,桑田或變,德音無昧。

    其四。

     (錄自《洛陽出土曆代墓志輯繩》) №貞觀013 【蓋】 失。

     【志文】 故幽州功曹魏君墓志銘并序君諱岩,字嵩禮,河東安邑人。

    帝高辛之苗裔,姬昌之子,畢公高之後也。

     姬棄播五谷以育黎元,畢萬筮易占以定王職。

    股肱惟良,夾輔周室。

    子孫昌熾,必後其始。

    逮晉文霸有海内,烈卿十二,以注諸侯。

    魏二侯九王,清跸華壤,襄子三分晉室,惠王風穆神州。

    七雄并争,四豪競馳。

    麟鬥中原,龍飛四海。

    先且豹,執銳揮戈,風驅楚卒,取神州如拾芥,掃赤縣若順花。

    冥功漢閣,刊烈锺鼎。

    漢德既衰,武帝撥亂,三方鼎寺,寶曆猶歸。

    文苞六誼,武冠三軍。

    換鞍易柱之銳,七步道文之巧。

    君臣輝煥,著自前經。

    父子蟬聯,萎蕊徙古。

    祖藏,訓誼尚近,庭教猶芳,尤善子史,遍閑流略,味六經以揚治政,錯陰陽以諧曆數。

     魏鎮柬将軍父貴,天厭魏德,齊梁競爽,鹿指猶紛,四海騰沸。

    結誠於代夏之秋,吐奇於漢興之日。

    披犀投蓋,不憚矢石之勞;搴旗拔幟,甯覺殷輪之苦。

    齊旆東指,勳第甲科,平吳之功既铨,定蜀之效亦著。

    授上柱國、車騎大将軍、钜鹿郡公、恒州刺史。

    公餘芳遐烈,胄遠仁清,唐授幽州功曹參軍,沉疴不辍,藥餌無痊,針灸不瘳。

    公春秋六十有六,卒于私第。

    夫人劉氏,彭城人也。

    二十四帝之餘緒,世胄英俊之芬芳。

    齊定遠将軍虔之孫,冀州治中蘭之第四女也。

    弘四德以訓閨闱,絹女儀以事君子。

    金光玉瑩,赫弈相晖。

    識晷運之将終,知人靈之有極。

     春秋四十有九,以武德四年四月二十四日卒。

    維大唐貞觀十年歲次庚申七月己醜朔九日丁酉合葬於洛陽縣清風鄉邙山之陽,禮也。

    近親悉悼,遠戚■情。

    名随塵散,身逐風輕。

    榮華頓盡,世事虛聲。

    其詞曰: 诜诜魏公,廉恥自得,不履捷徑,言行忠直。

    冥冥兮埏袤,窈窈兮泉深。

    嗟嗟兮傷悼,摧殁兮我□。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洛陽卷第二冊) №貞觀014 【蓋】 失。

     【志文】 君諱合,字玄符,洛陽人也。

    其先出自有周,德封於蔣,後以國為姓。

    魏太尉濟十二世孫。

    曾祖平,魏樂安太守。

    祖隽,東魏武定五年除墨曹參軍。

    父子虞,大象二年任濟州戶曹參軍。

    公規模遠大,隋大業八年,占募從戎,授建節尉。

    大唐武德四年,诏使授公戴州禹城縣令。

    刺史孟啖鬼河濟兇渠,圖為反噬。

    公陰結義勇,承間掩襲,斬獲魁首,奉表奉聞。

    诏授大将軍、郓城縣開國公,食邑一千戶。

    尋奉诏授持節郓州諸軍事、郓州刺史。

    武德六年,诏授持節扶州刺史。

    貞觀三年,奉敕檢校松州都督。

    八年,來朝於九成宮所,因疾彌留,其年八月廿七日葬。

    十年十月十七日,遷葬於洛陽之北邙埠。

    雖陵谷遽遷,而名不朽。

    乃作銘雲爾。

     (錄自《洛陽出土曆代墓志輯繩》) №貞觀015 【蓋】 失。

     【志文】 大唐故宋君墓志銘君諱行,字欽仁,州廣平人也。

    自殷王締構,開鴻緒以崇基;微子嗣興,因錫國而命族。

    是以經邦佐漢,尚書令有燮理之明;禦撤屏風,司空公标正谏之美。

    緻使□馳往策,譽闡前修,組世傳,人焉代有。

    曾祖慶,魏邛州蒲江縣令;祖嵩,隋荊州荊陽縣令;父幹,鴻胪典蕃令,尋除宋州雍丘縣令;并德彰慈父,道著賢君,清簡扇於一城,茂績弘於三善。

    君神儀特發,秀氣凝,明允笃誠,孝友淳至。

    弱冠出身於國子應舉。

    大業中,授宣德員外郎。

    武德七年,诏授越州都督府記室參軍。

    以文才佐務,贊協有方,遂除括州都督府功曹參軍,更轉授記室參軍。

    未逾數載,又除虔州司法參軍,以其剖決無滞,延譽上聞。

    貞觀八年,又除宣州溧水縣令,俄遷虔州南康縣令,皆鳴琴旬月,惠政遐宣,制錦甫臨,仁風光舉。

    豈止鳥巢白水,鸾舞重泉,五流謠,兩岐緻詠而己。

    可謂天聽高遠,善福無聞,誰雲永痤幽穴,長歸玄室。

    斯則霄中墜羽,旭日收光,松筠見凋,芝蘭摧折。

    去九年,奉诏使於饒州。

    事了言還,其年三月一日,終於路中,春秋三十有九。

    嗚呼哀哉!時感農夫釋末,牧豎停歌;哀恸盈街,悲傷滿路。

    今以大唐貞觀十午歲次景申十有一月丁亥朔十二日丁酉葬於洛州邙山之陽。

    其地也,高原勝阜,中嶽名山,北俯黃河,南臨清洛。

    将恐河遷海變,谷徙陵移,餘美小傳,有時懸滅,勒茲泉石,永紀徽猷,其銘曰: 構趾所起,甲族是傳,家風赫弈,繁衍蟬聯。

    素德既遠,清規自然,鴻烈文著,丕緒遐宣。

    缁衣是望,丹毂斯拟,輔仁莫徵,英姿所起。

    逸足未申,功名已紀,報施在天,遭際非理。

    夜川不止,朝露易,道長世短,物在人微。

    芒芒野圹,寂寂荒扉,歸魂靡托,旅魄何依?泉門鳥思,壟樹風哀,天長地久,古往今來。

    玄宮恒關,洞戶弗開,丹青有變,镌石無頹。

     (錄自《洛陽出土曆代墓志輯繩》) №貞觀016 【蓋】 失。

     【志文】 隋故儀同□□兖州長史徐府君墓志并序君諱純,字業,東海人也。

    隆周敵封,因國受氏,玉潤珠輝,世融冠族,樂則待诏漠武,與嚴賈而騰芳;幹乃陪宴魏文,共應劉而挺秀。

    春蘭秋桂,英徽繼踵。

    祖雅,齊尚書右丞;持轄内台,聲高紫閣。

    父瑜,周龍骥将軍、魏州刺史;擁旄作牧,遺愛在民。

    君洪瀾毓德,喬嶽韬靈,籍仁義之方,優遊謙恭之轍。

     溫枕扇席,率由斯至;趨庭禀訓,造次必彰。

    笃志儒林,拘深泉湧,留襟文苑,絢藻霞舒。

    以秀才升第,調國子學生,頻遷兼著作。

    君研該練,酬校精敏,蠹簡鹹理,魚豕必甄。

    随文皇問罪江陌,君乃卷帙*銳,以軍功授三司儀同。

    開皇九年,除兖州長史,骥足高騁,光上佐。

    仁恕存乎讴頌,惠澤結於氓心。

    既而秩滿言旋,攀轅轸戀,逸翮方舉,亻素風先落,以大業九年三月九日,終于裡舍,春秋五十有八。

    夫人王氏,榔耶人。

    父廣之,并州司馬。

    胄緒清華,神情婉順,德容可範,任睦斯弘。

    俄而移天夙殒,孤稚孑立,夫人抱恭姜之誓,體孟母之明,撫育窮孩,克隆家業。

    報德奚爽,不終遐慶,仁壽二年五月四日卒,粵以□□貞觐□年十一月十六日,合葬于洛州洛陽縣北邙之山,禮也。

    夫藏舟易改,桑海難期,不有镌勒,徽音莫紀。

    乃為銘曰: 崇基肇構,因わ啟族,仁義前标,英才後育。

    猗欤慶緒,聯蟬允淑,迪滋二世,三台作牧。

    公侯必複,道贲洪源,質挺筠桂,文馥蘭荪。

    禮樂胥悅,詩書是敦,對策金馬,高步王門。

    王門伊何,校書ら合,且□且綴,或酬或削。

    投卷陪麾,庸勳是酢,一邦□贊,千裡骥□。

    甫春強仕,俄秋物化,明世掩晖,幽泉稅駕。

    霜郊藹曉,風松吟夜,徽列可傳,光陰不舍。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北京大學卷第一冊) №貞觀017 【蓋】 大唐泰州諸軍事泰州刺史侯使君夫人潞國太夫人窦氏墓志 【志文】 大唐故泰州諸軍事泰州刺史侯使君夫人窦氏慕志夫人諱娘子,扶風平陵人也。

    觀津肇其世族,安成資其家慶。

    安豐魏其,才稱不世;廣國長君,退讓行己。

    自爾蟬冕交映,徽猷無絕。

    祖弘,魏新野、扶風二郡太守、建昌縣開國公。

    風度閑舉,器識詳濟。

    不以豪右自居,不以才望矜物。

     父璨,京兆郡丞,隋襄州長史。

    文武兼資,風雲蘊秀。

    隻服盛業,丕承家緒。

    夫人育慶含章,承規履素。

    婉*嫁淑慎,式穆中閨。

    内柔外莊,統家有制。

    仰肅箴訓,俯綜工業。

    纟川組必殚其能,饣幹*無阙於禮。

    百兩言歸,永隆克配。

    六行昭備,四德光宣。

    孝敬自哀,率由斯至。

    及丁哀疚,殆不勝喪。

    糞土貨财,寶重仁義。

    分徹家産,散給宗親。

    奉上虔恭,接下慈惠。

    禮無愆物,德不匮身。

    天道徒言,輔仁虛設,以貞觀六年六月廿二日卒於九城官,時年八十。

    以十一年二月廿九日歸於豳州三水縣仁安鄉山,禮也。

    夫人神機外舉,清爽内融。

    教子義方,親勞慈勖。

    宦成名立,并曳龜組。

    第五子君集,兵部尚書潞國公。

    出車總衆,雄略英谟。

    論道經邦,寄深衡宰。

    踐霜露而增感,泣風樹而長号。

    懼海田岸谷,镂茲陰版,乃為銘雲: 世祿相仍,家傳戚裡,掩映門伐,蟬聯貴士。

    惟祖惟考,教義行己,福祿如茨,慶源不已。

    挺生淑嫒,含章内映,婉娩蘭情,優柔蕙性。

    愠不形,*門流詠,母道克昌,子繁映。

    高門長戟,惟人無競,嗟乎逝者,埋魂楚琴。

    松驚風迥,月野煙深,千秋萬祀,蘭菊徽音。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陝西卷第三冊) №貞觀018 【蓋】 失。

     【志文】 大唐魯王故友漢王府故司馬徐君墓志銘并序君諱,字師,兖州高平人,帝颛顼之裔也。

    燮理陰陽,司空績宣於漢室;輯甯華嶽,使君功著於晉朝。

    豈止晦迹山泉,屢被弓旌之禮;藏真岩薮,頻加束帛之贲。

    祖之才,尚書令、西陽郡王;台铉是依,股肱□寄,九疇彜叙,五典克役。

    父林卿,太尉府司馬、西兖州刺史;三德弘仁,六條導義,□馳紫閣,聲振蕃維。

    君夙禀粹靈,早标今譽,循禮而動,非法不言。

    故使玉葉金柯,匪獨擅於崔琰;博覽傅記,豈專美於黃香。

    故能行著鄉闾,譽傳邦國。

    解巾從仕,利用賓王,授瀛州行參軍,非所好也。

    時屬河間劉炫碩學通儒,信都劉焯笃信好古,始逢傾蓋,得象忘言,吳劄、鄭僑無以加也。

    既欣此遇,乃安斯職。

    但鶴鳴九臯,聲聞霄漢;珠潛郁浦,炫曜绮羅。

    尋被敕追,除殿内侍禦史。

    糾惡彈非,無論卿相之貴;面折廷争,匪懼紫極之尊。

    朝野翕然,内外鹹礻失。

    隋之叔世,王室不綱,政以賄成,位由谄進,小人懷寵,君子道銷。

    大業三年,出為漁陽郡司戶書佐。

    無道則隐,賢士恒規;危言避害,哲人常理。

    之任未幾,謝病言歸,退守丘園,不交人事,讨論經籍,探赜幽微,陋巷單瓢,怡怡如也。

    有隋失馭,海内沸騰,翔集未安,栖皇莫定。

    既而上天厭亂,曆數有歸,奉贽藁街,策名魏阙,授儀同三司酆都監,尋遷太子舍人。

    出入宮闱,廊庑資其輝曜;陪侍階陛,左右藉其光華。

    貞觀三年,除晉州都督府司馬,後除魯王友。

    王以宿德髦彥,禮遇彌隆,撫俗字氓,皆資月旦。

    君敷陳典則,懿親結盤石之基;獻納箴規,宗子笃維城之固。

    俄遷漢王府司馬。

    王即皇之愛弟,曰賢王,弼諧之寄,非才莫可。

    用簡帝心,擢君斯任。

    梁懷太傅,未盡賈誼之才;膠西相國,讵勞仲舒之器。

    經邦之術無展,論道之用莫宣。

    珠瘗照車之光,骥屈追風之足。

    豈期夜夢奠楹,興孔宣之歡;朝言辰己,傷鄭玄之心。

    玉樹所以摧殘,金精於焉掩□。

    緻使總帷飄寂,空留絲竹之音;庭宇荒蕪,虛遺金石之韻。

    粵以貞觀十年春秋七十有二四月廿四日薨於位。

    十一年歲次丁酉十月壬子朔廿二日癸酉,葬於兖州任城縣黃山鄉定丘裡範山之右。

    子守一,悲風樹之不停,感波瀾之莫息,攀擗号恸,罔極無追。

    思滅性之未仁,乃遵禮而成德。

    仍恐山移陵谷,海變桑田,陰陽遞代,寒暑貿遷,德音莫紀,茂績銷然,式镌金石,功名克宣。

    乃為銘曰: 渙矣長源,康哉遠裔,且賢且哲,或王或帝。

    扶節漢朝,剖符晉世,異人間出,組相繼。

    卓卓不群,亭亭傑立,色斯高舉,翔而後集。

    博綜典墳,尤工篇什,知來藏往,譽流邦邑。

    蘭台莅職,離宮侍奉,百寮成衤失,二君端拱。

    蕃邸無虞,戎夷不聳,是憑是賴,惟尊惟重。

    匡賢蕃牧,輔弼維城,拾遺補阙,政富刑清。

    六條宣暢,四民載甯,蘭薰桂馥,玉振金聲。

    陽鳥隐躍,陰菟沉晖,隙駒莫返,波瀾不歸。

    哲人長逝,學者何依?攀号靡及,涕泗交揮。

    む帷虛靜,孤墳寂寞,薤露辛酸,松風蕭索。

    上林花隕,崦嵫日落,□于難居,魂兮何托?年随代往,月逐時新,胧劍空挂,雞奠虛陳。

    金玉非寶,德音是珍,勒銘泉石,永志深仁。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江蘇山東卷第一冊) №貞觀019 【蓋】 大唐故趙府君之墓志 【志文】 大唐雍州萬年縣故趙君墓志銘君諱隆,字世貴,魏郡零昌人也。

    家承台輔,聳長幹於天綱;代襲冠纓,結磐根於地紀。

    祖節,魏車騎将軍、漁陽鎮都尉;揚旌玄菟,東夷絕西轼之車;卷旆朔方,北狄息南羁之馬。

    讵彜倫於衛霍,豈等列於韓彭。

    邁前世之晉卿,越先宗之趙将。

    父景,齊業縣令、淮陽太守;河無妖祀,逾西門之志誠,庭有懸魚,甚楊續之清慎。

    屬齊朝淩替,周室克昌,詢召英儒,徙居三輔。

    伊君年*歧嶷,夙遭闵兇。

     卓爾不群,仍然獨秀。

    文章郁郁,将霓霞而煥輝;盛德巍巍,與嵩華而崇峻。

     去争奪若探湯,履禮讓如弗及。

    嚴厲類秋霜,溫潤同春日。

    九睾之響逾振,三誡之譽遠彰。

    頻被上徵,固辭不仕。

    翺翔乎仁信之圃,馳骛乎禮義之塗。

    遊藝依仁,奮身怡志。

    豈謂桑榆未照,暮槿遽。

    二鼠不停,懸藤已絕。

    春秋五十有四,終於京師常樂裡之第。

    粵以貞觀十二年歲次戊戌正月辛巳朔廿六日丙午,窆於義善鄉少陵原,禮也。

    遂使鲸鱗一墜,無遊渤之期;鵬翮既摧,罕有陵雲之日。

    嗚呼哀哉!乃為銘曰: 将軍暢武,作鎮宣威,黃山啟路,白波解圍。

    東夷送*,北狄攸歸,建功前烈,纂緒承徽。

    業縣茂功,淮陽樹德,伊此哲人,閑之唯則。

    乳虎逃蹤,飛蝗戢翼,美績攸彰,甘棠茂植。

    英賢載誕,冠纓世挺,顯德銘锺,揚功镂鼎。

    修幹千尋,洪波萬頃,弗矜弗伐,嘉猷徽,逝川東注,落日西傾,魂随暮景,身逐流萍。

    泉門書ウ,松風夜清,雕金勒石,傳茲令名。

     (錄自《隋唐五代墓志彙編》陝西卷第三冊) №貞觀020 【蓋】 無。

     【志文】 大唐貞觀十三年五月四日,蘭陵蕭琮妻蔡氏之記,痤於河南縣水鄉芒山之陽。

     (錄自《洛陽出土曆代墓志輯繩》) №貞觀021 【蓋】 失。

     【志文】 大唐故特進觀國公墓志維貞觀十三年龍集己亥十二月己巳日,特進、觀國公薨於京城安定裡第,春秋七十二,喪揭日之明,墜培風之翼,賢哲莫能免,鬼神不之測。

    嗚呼哀哉!公姓楊氏,諱溫,字恭仁,弘農華陰人也。

    漢太尉震十八世孫。

    玉環門慶,贻蘭菊於終古;金铉世功,望台階以增峻。

    曾祖紹,魏新興、雁門太守,光祿大夫;安邊訓俗,箸循良於南史;大父,大将軍、傥城信公;蹈義履仁,擅徽猷於西魏。

     顯考,隋雍州牧、司徒、觀德王;遠符台象,必複公門;緯武經文,書勳王府。

     銘锺镂鼎,從享清廟。

    公感華嶽之英靈,應昴宿以分星。

    折街樽俎,極杜鎮南之武庫;從容廊廟,冠王丞相之儀形。

    其體國經野之方,安上治人之術,皆詳諸典策,昭備管弦,雖揚确而言之,蓋言之不能盡也。

    周大象二年,以功臣子賜爵武陽縣開國公,尋授儀同大将軍。

    開皇元年,進封成安郡開國公,後授左宗衛車騎将軍。

    仁壽三年,除甘州刺史。

    綏邊懷遠,式清寇虐。

    其年,徵授宗正少卿。

    尊祖敬宗,載光朝典。

    五年,遷工部侍郎。

    六年,徙吏部侍郎。

    工役之地,未允具瞻;铨衡之舉,用諧物議。

    公明略川回,靈心鏡澈,符沖之簡要,得茂曾之清遠,近代小選,未之有焉。

    九年,授谒者大夫。

    十年,破楊玄感於洛城之北,追至阌鄉,以功授正議大夫。

    十一年,授遼東道行軍總管,破高麗軍三萬人,拜銀青光祿大夫。

    軍還,授河南道黜陟大使,仍從炀帝巡幸江都。

    及逆臣縱毒,遂為宇文化及維絷。

    尋拔難歸朝,仍以魏州反正,拜上柱國,襲爵觀國公。

    武德二年春三月,仍除黃門侍郎,十月,遷納言。

    三年,改授侍中。

    出納綸诰,典綜樞機。

     享鮮之要,遊刃斯在。

    王化伊始,西域未賓,授公河西道安撫大使、檢校涼州總管,管内刺史以下,皆得便宜從事,随方選補。

    李軌竊據涼州,不賓王命。

    黃河之右,盡為鲸敵。

    公連籌制勝,克平西夏。

    李軌枭縣,遠戎納貢。

    於是赤水安流,玄珠重譯,俯昆阆,遠廓神州。

    又平逆賊賀拔威,朝延将弘賞典,公乃表請回授第六弟威騎都尉。

    六年四月,拜吏部尚書。

    式鏡九流,懸衡百姓。

    巨源之盛德不孤,盧毓之清塵未遠。

    尋授右衛大将軍、鼓旗軍将,領京城以西六十餘府。

    九年,拜雍州牧。

    帝京務切,神州任重,近代以來,天孫帝子之職,異姓所居,唯德王及公而已。

    世掌天官,未可連類。

    仍世作相,裁得拟儀。

    貞觀五年,檢校左領軍大将軍事。

    公志尚虛簡,性履沖邈。

    功成身退,義葉天道。

    方啟黃閣,言追赤松。

    固請懸車,抗表天阙。

    聖旨重違公意,賜以優閑,以列侯奉朝,加位特進。

     八年,以公為河北道大使,表賢良、退貪猾,使還聞奏,深合上旨。

    黜陟之美,為當時第一。

    尋除使持節、都督洛懷鄭汝四州諸軍事、洛州刺史。

    未幾,又謝病言歸。

    公精彩标映,性履沉密。

    其道寂,其神凝。

    虛而應有,靜以居躁。

    學以昭德,寓景福於靈心;行以顧言,運樞機於神化。

    盡儒則於禮容,極人文於系表。

     其孝悌之方,忠貞之操,足以軌儀當世,模楷缙紳,為代之宗臣,追往古之遺愛。

     昆季龍光,親姻鳳舉。

    弟以奇才貴胄,厘降正姬;侄以淑德華宗,懷芳椒掖。

    聲飛帝載,望高天下,冠冕百辟,豈徒然哉。

    屬纩之辰,乘輿臨幸。

    感切神衷,揮涕而别。

    公辭情懇至,備聞旒肩*。

    内安社稷,外撫要荒。

    塵露之益,有足稱美,仍賜帛五百匹。

    及生崖長住,皇情震悼,贈布一千端,給東園秘器。

    兇事資須,悉敕所司供給。

    仍遣将作少匠李道裕監護喪事,使鴻胪卿劉善因策贈開府儀同三司、使持節、潭州等七州都督、潭州刺史,谧曰孝公,禮也。

    有诏倍葬昭陵。

    粵以十四年三月戊戌朔十二日己酉,安厝真宅。

    琴書舊迹,哥吹餘聲。

    風月讵幾,池台已平。

    昭昭世範,灼灼修名。

    終圖雲閣,空闆佳城。

    歎逝懷音,乃為銘曰: 偉哉世德,赫矣名臣,功書策府,道照彜倫。

    孔門齊聖,帝室連姻,近隆基構,遠嗣聲塵。

    爰始濯纓,上儀台象,藏器待問,成文效響。

    皎皎華月,亭亭仙掌,切漢昭回,淩雲直上。

    識符先覺,遠屬興王,長離宛宛,威鳳锵锵。

    鼎門百世,衮職連章,王畿千裡,雍牧重光。

    方嶽鎮野,文昌司會,義葉化成,道光時泰。

    赫赫綸绋,悠悠旌旆,譽滿禁中,威荒外。

    光陰遽促,人世随新,紛紛诏葬,寂寂虛神。

    材傾大夏,道喪貞臣,遺風餘烈,萬古今辰。

     (西安昭陵博物館藏石,錄自《昭陵碑石》) №貞觀022 【蓋】 無。

     【志文】 磚。

    朱書。

    據閏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