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珍傳

關燈
韋阆的族弟韋珍,字靈智,名是由高祖賜給的。父親韋尚,字文叔,任樂安王元良安西府從事中郎。死後,贈安遠将軍、雍州刺史。韋珍年輕時有志氣和節操。出仕任京兆王元子推的常侍,轉任尚書南部郎。

    高祖在位之初,蠻地首領桓誕歸誠,朝廷考慮到安撫邊地的策略,以桓誕為東荊州刺史。令韋珍為使者,與桓誕一道招安撫慰東部的蠻人。韋珍從懸瓠向西行進三百餘裡,到達桐柏山,直到淮水之源,宣揚朝廷的恩澤,所到之處莫不降附。淮水的源頭有一座古舊的祠堂,蠻人風俗,長期以來都用活人來祭祀。韋珍就曉谕當地百姓說:“天地神靈,就是人民的父母,哪裡有父母要吃子女的肉的呢!從今以後,都應當用酒肉代替人祭。”當地蠻人遵從他的規定,至今都照這樣辦。韋珍在這一帶總共招降了七萬餘戶,為他們設置郡縣然後返回朝廷。因奉使宣稱聖旨有功,被授予左将軍、樂陵鎮将之職,賜爵為霸城子。

    蕭道成所屬司州之民謝天蓋自命為司州刺史,圖謀以司州歸附于朝廷。事情洩露之後,被蕭道成的部将崔慧景圍攻。高祖令韋珍率所在鎮的兵馬渡過淮水援助接應。當時蕭道成聽說韋珍率軍将要到來,就派部将苟元賓憑據淮水進行抵禦。韋珍就分派一支騎兵,在淮水上遊偷渡,自己率領步卒與敵軍接戰。兩軍旗鼓剛剛相交,騎兵突然殺來,腹背奮力夾擊,打敗了南齊軍。謝天蓋不久被他身邊的人所殺,餘部投降崔慧景。韋珍乘勝奔馳前進,又打敗崔慧景,把降附的民衆七千餘戶遷徙到内地,表奏朝廷設置城陽、剛陵、義陽三郡來安頓移民。高祖令韋珍移鎮比陽,蕭赜派他的雍州刺史陳顯達率部前來侵犯。城中将士都要求出戰,韋珍說:“敵軍初到,士氣銳利,不能立即挫敗它,暫且共同堅守,等到他們攻城疲憊之後,再行出擊也為不晚。”于是韋珍率衆憑城拒戰,殺傷敵軍甚多。雙方相持了十二天,韋珍趁夜打開城門偷襲敵軍,敵軍于是奔逃潰退。韋珍憑戰功晉爵位為侯。

    高祖親自率軍南征,韋珍向皇帝獻計獻策,并且說自己在邊地任職時間長久,知道那裡的要害之處,願意充當前驅。高祖令韋珍為隴西公源懷衛大将軍府長史,轉任太保、齊郡王長史。遷任顯武将軍、郢州刺史,他在州任上有聲望有政績,朝廷嘉獎他。升任為龍骧将軍,賜給骅骝馬二匹、帛五十匹、谷三百斛。韋珍就召集州内孤貧的人,對他們說:“天子因我能夠安撫你們,所以賜給我谷物布帛,我怎麼敢獨自享用。”于是把朝廷所賜的财物全部分給了他們。不久,加授韋珍為平南将軍、荊州刺史,與尚書盧淵一道征讨赭陽,被蕭鸾的部将垣曆生、蔡道貴打敗,免官回到鄉裡。臨别之時他對盧淵說:“皇上聖明,志在吞并吳會,用兵機要,實屬上流。倘若荊楚一帶有事,恐怕老夫又會不得停歇啊。”後來皇帝征伐樊、郢,起用韋珍為中軍大将軍、彭城王元勰長史。沔水以北平定之後,以韋珍為建威将軍,試守魯陽郡。

    高祖再次南征,路經韋珍的郡所,加授他為中壘将軍、正太守。韋珍随從皇帝到清水,高祖說:“我近來一再親自出征,你經常跟随我在中軍任事,這一次征戰,也想要與你同行。但三鴉之地地形險惡,除了你就沒有人能夠固守了。”因此令韋珍辭别回去。及至高祖在行宮駕崩,軍隊隐匿消息退回,到了韋珍的郡所才公開發喪。韋珍還朝,被授予中散大夫,不久加授鎮遠将軍、太尉咨議參軍。永平元年(508)逝世,終年七十四歲。追贈為本将軍、南青州刺史,定谥号為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