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華傳

關燈
帝詢問未用的是誰,他們都說是白華,皇帝點了點頭,所以有了這次任用。

     第二天,皇帝召見白華,對他說“:親自出巡的計劃已經确定,但到哪去,衆人還未商議好。

    有說去歸德府,四面都有水可以自保的,有說可以沿西山入鄧州。

    也有人說如果要到鄧州,大将速不礙現在汝州,不如從陳、蔡這一條路轉往鄧州。

    你以為如何?”白華說“:歸德城雖然堅固,日久糧食吃盡,就坐以待斃了,絕對不能去。

    要去鄧州,則汝州又有速不礙,也是斷不可去的。

    以今日的形勢,也就是賭博的人所說的孤注一擲了。

    所謂孤注,隻有背城而戰。

    為今之計應當直往汝州,和對方決戰,有楚則無漢,有漢則無楚。

    在汝州作戰則不如在中途戰,而中途戰又不如出城戰。

    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我軍還有飲食所得到的力氣,馬匹還有吃過豆料以後的力氣。

    如果出京越遠,軍隊食物越少,馬匹隻能吃野草,事情就越難成功了。

    如果在我軍便利的地方作戰,存亡在此一舉,外則可以激勵三軍的士氣,内則可以安撫京城民衆之心。

    如果隻是計劃避敵遷都,人心留戀自己的家業,未必堅決跟從。

    應詳加考慮。

    ”于是,皇帝召集各位宰相以及首領官共同商議,禾速嘉兀地不、元帥豬兒、高顯、王義深都主張前往歸德,丞相賽不主張去鄧州,這場商議竟做不出決論。

     第二天,皇帝下旨說,京城糧食已盡,如今皇帝打算親自領兵出戰,他在大慶殿聚集軍隊,将這個想法告訴了他們。

    聽完皇帝的旨意後,衆将帥異口同聲奏道“:聖上不可親自出征,隻可任命将領,三軍欣然願意拼死為國。

    ”皇帝猶豫不決,打算任命官奴當馬軍元帥,高顯當步軍元帥,劉益當副帥,這也是根據輿論所提出的,這三人也表示願意接受任命。

    代理參政的内族訛出大聲罵道“:你們這些拿鋤頭的家夥不知高低,國家大事,敢于這樣輕易承擔嗎?”衆人都沉默不語,隻有官奴說:“如果将相們可以成功,何至于派到我們!”事情就這樣中止下來。

     第二天,民間都在紛紛傳說皇帝要侍奉皇太妃和皇後、妃子們前往歸德府,軍士家屬留在後方。

    眼看糧食已盡,坐視城中人全被餓死。

    縱然能夠到達歸德,軍馬各種費用又能支持幾天?皇帝聽到傳言後,召集賽不、合周、訛出、烏古孫蔔吉、完顔正夫一起商議,其他人不得參預。

    過了一個時辰才出來,隻見首領官、丞相們說,前日有關出巡的商議原已确定,隻因為白華一個人的意見全被更改了,如今要去汝州帶領軍馬讨戰去。

    于是選擇吉日祭告太廟、誓師,拟定二十五日出發。

    當月晦日,車駕來到黃陵岡時,又有北去的建議,有關說法記載在《白撒傳》中。

     天興二年(1233)正月初一,皇帝到達黃陵岡,要坐歸德府的運糧船北渡。

    幾位丞相一起上奏說:京都以及河南各州知道皇帝去了河北,恐怕會發生其他變故,可下诏安撫他們。

    當時,這裡的父老和僧道們都來進獻食物,牽牛帶酒來犒勞軍隊的絡繹不絕,皇帝親自安慰了他們,人人因此而感激流淚。

    于是,皇帝下诏大赦河朔地區,招集軍隊和糧草,大赦文書寫了十多條款,分道傳送出去。

    二日,有人說:“昨天發往河南的诏書,如果落入元軍中,洩露了機密怎麼辦?”皇帝大怒,派近侍局官員傳旨,說是首領官張衮、白華、内族訛可在發出诏書時不考慮後果,都量情處分。

     當時,衛州的軍隊兩天内到達蒲城,而元軍緩慢地跟在他們後面。

    十五日,宰相和各位元帥共同商議上前進攻。

    郎中完顔胡魯剌執筆寫下某軍當先鋒,某軍斷後,其餘各事都有規劃。

    他寫完之後,隻是不說往哪裡去。

    白華私下詢問胡魯剌,他推脫說不知道。

    當晚,平章和各元帥回到蒲城軍隊裡。

    半夜時,訛可、張衮到白華的帳中喊白華說“:皇上已經上了船,你不知道嗎?”白華便問是什麼原因。

    訛可說“:我昨天已經知道皇帝要和李左丞、完顔郎中先去歸德府,諸軍沿河岸并行,到鳳池時渡河。

    今晚,平章跟禾速嘉、元帥官奴等一起來,說元軍在蒲城時曾與金軍交戰,看來金軍難以抗拒,于是便簇擁皇上上了船,軍用物資全部抛棄了,隻讓忠孝軍上船,馬匹也都留在軍營中。

    估計船已走了幾裡遠了!”白華又問:“你們為什麼不跟從前去?”他們說“:昨天拟定首領官裡隻叫胡魯剌上船,其餘都随軍隊一起,因此不敢。

    ”當夜,總帥百家帶領各軍到鳳池乘船,被元軍發覺,金兵便潰散了。

     皇帝住在歸德。

    三月,崔立以汴京投降了元軍,右宣徽提點近侍局移剌粘古打算把皇帝遷移到鄧州,皇帝不肯聽從。

    這時,移剌粘古的哥哥移剌瑗擔任鄧州節度使、兼行樞密院事,他的兒子和粘古的兒子都随駕充當衛士。

    這時正好朝廷準備召集鄧州軍隊入朝救援,粘古便跟白華商量一起去鄧州,并且要帶着兩個兒子同去。

    皇帝知道以後,隻讓白華一人去,讓粘古改去徐州。

    白華到了鄧州以後,因事情已久不能成功,便停留在館舍中,于是他就像無意留在人世間似地。

    正好移剌瑗以鄧州歸降宋朝,白華也跟随到了襄陽,宋朝任命他當制幹,又改任均州提督。

    後來範用吉殺死均州長官送降書到北朝,白華也就因而北歸。

    士大夫們認為白華是個精通儒學而又地位顯貴的人,當國家有難時不能以身殉國而貶斥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