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顔合達傳

關燈
好一同防禦元軍,并且索要軍糧。

    兩省在前月癸卯日出行時,留下楊沃衍防守..鄉。

    但楊沃衍很快就接到聖旨要他從洛南路進入商州,屯守在豐陽川防備上津,和恒山公仙的軍隊成為掎角。

    合達便又留下禦侮中郎将完顔陳和尚的軍隊駐守在..鄉南十五裡的地方,然後起程。

    陳和尚也随後出發。

    楊沃衍的軍隊八千人和商州的木瓜平,一晝夜飛馳三百裡進入桃花堡,得知北兵從豐陽向東以後,他們便也從東面回兵,和大軍在鎮平會合。

    恒山公仙的一萬軍隊原先駐紮在胡陵關,這時也從荊子口、順陽前來會合。

    十二月初一,全部兵馬到達鄧州,屯守在順陽。

    于是派劉天山前往宋國。

     起初,宋人對金朝國君稱之為君、為伯、為叔,每年送交金帛近百年之久。

    金朝國都南遷之後,宋認為金已不足為慮,便斷絕往來。

    所以宣宗南征,軍隊馬匹受損耗十分之中存不到一分。

    雖然攻克了淮河上的幾個州,也不過是讓那些驕将悍卒們任意燒殺擄掠一番,滿足了他們的私欲而已。

    而宣徽使奧敦阿虎出使北方,元朝大臣指着地圖對他說:“商州到這裡,兵馬能有多少?”又指着興元對他說“:我不從商州走,就取興元路進入你國境内。

    ”阿虎回奏後,宣宗十分憂慮。

    哀宗即位後,群臣建議可以用國喪的機會派使者報告哀訊,帶着遺留下來的一些物品,以此和他們講和,雙方全部撤去邊境的防備,共同防守武休的險地。

    于是交由省院商議,而主持國政的人抱着隻能讓宋人高看而不能向他們俯首的想法,都認為朝廷先派人去是有損于國體而加以反對。

    正大元年(1224),皇帝告谕南邊的各統帥,讓他們派人到滁州和宋人通和,宋人總是以要向朝廷上奏為由推托,和事因而不能說成。

    但十年之中,朝廷多次下令邊将不得任意入侵掠奪,讓雙方稍有休息的機會,宋人這才相信,于是有了繼續和好的意思。

    劉天山将書信交至宋朝,這封書信寫的收信人名字卻是指揮的别名,宋朝制使陳該大怒,辱罵劉天山,并且用惡言寫了複信。

    當回報送到之後,有識者都在暗暗歎息。

     十七日,元軍渡過漢江北來,衆将認為可以乘他們渡到一半的時候進行攻擊,蒲阿不肯。

    二十五日,北兵全部渡過漢江,兩軍在禹山前作戰,北兵稍稍退卻,在三十裡外的地方紮營。

    二相便通過驿馬向朝廷報告打了大勝仗,百官都上表慶賀,諸相在省中擺設酒席,左丞相李蹊高興地流下淚來,說:“如果沒有今天的捷報,生靈遭受的禍患将難以預料了!”他們都信以為真。

    起先,河南聽說元兵已從饒峰出兵,百姓們往往跑進城内和比較安全的地方,當聽說敵軍已後退,便有人安然不動。

    二三天後,敵人的小隊騎兵前來時,沒有人逃走,這都是被捷報所誤的。

     九年正月十六日,兩行省軍隊在陽翟的三峰山潰敗。

    起初,禹山之戰時,兩軍對陣,北軍滿山遍野分散向北行進,金軍擔心敵人乘虛襲擊京城,便打算入京救援。

    當時,北軍派出的三千騎兵直奔黃河而去,已有二十多天,泌陽、南陽、方城、襄、郏到京城各縣都被攻破,所有積蓄的物資都被燒毀無餘。

    金軍由鄧州往東沿途沒有給養,便全部由山路進入陽翟,出發後,元軍當即進行攻擊,金兵邊走邊戰,元兵傷亡也多。

    恒山公的一支軍隊被三千突騎所沖擊,兵士們拼死作戰,北軍的騎兵退去,金兵去追擊奔跑之時,忽然大霧滿天,兩行省命令收軍。

    過了一小會,霧散後再向前追擊,見前面有一條大山澗,長寬各有幾裡路,要不是這陣大霧,北軍的人馬必将填滿山澗了。

    第二天,金兵到達三峰山,于是失敗,有關事情載于《蒲阿傳》中。

    合達知道大勢已去,準備下馬作戰,而蒲阿已經不知去向了。

    合達帶領幾百騎奔往均州,元軍從城外挖溝攻打,合達想從城門外逃但出不去,便躲藏在地下洞穴裡。

    城被攻破,北兵發現他,将他殺了。

    當時朝廷還不知道他已死去,有傳言說他跑去京兆了,皇帝便寫了手诏,募集人前去尋找。

    元兵攻打汴京時,揚言說:“你家所依靠的,不過是黃河和合達罷了,如今合達被我們所殺,黃河被我們所占,不投降還等待什麼?” 合達熟知敵情,懂得行軍布陣之法,而且重義輕财,能和部下同甘共苦,有了繳獲的東西便立即分給别人,遇見敵人便身先士卒,毫不退避,大家也樂意為他所用,他的為人也就由此可知了。

    左丞相張行信曾經這樣舉薦他“:完顔合達是當今的良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