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顔阿鄰傳

關燈
完顔阿鄰本姓郭,因為立功而一同被賜姓為完顔。大安年間,李雄招募兵士,阿鄰和完顔仲元等一起應募,多次立功。宣宗即位後,被任命為通州防禦使。金宣宗遷都汴京時,阿鄰改任同知河間府事兼清州防禦使,帶領部衆駐守于清州、滄州,控制山東一帶。又遷任橫海軍節度使,賜姓完顔。阿鄰和山東路宣撫副使顔盞天澤互不相讓,朝廷下诏讓阿鄰和天澤共同以國事為重,不要固執己見,亂分彼此。不久改任泰定軍節度使、山東西路宣撫使。當時,仲元也累積功勞而出知濟南府事,被賜姓完顔氏,他和阿鄰都被加封從宜招撫使,朝廷下诏書嘉獎,并且命令他們約集涿州刺史從坦等軍收複中都。當時,仲元、阿鄰兩部兵多而雜,诏令将軍隊分成三等加以區别,上等以備征戰之用,中下等充當守衛任務,老弱者免去,量情給予土地以贍養家口。阿鄰的部下“黃鶴袖軍”駐屯在魚台,驕橫不守法紀,搶劫平民和過往商人旅客,使道路不能通行,有關方面請求将軍隊移至滕州。下诏讓阿鄰加以處置。不久,在泗水縣柘溝村打敗了紅襖賊軍郝定,活捉了郝定,送到京城斬首。

    當時規定,被賜予國姓的人,凡能以千人打敗敵軍三千人的,可以封賜給服麻服以上的親人;打敗二千人以上的,封賜到服大功服以上的親屬;打敗千人以上的隻能封賜本家。阿鄰被賜姓之後,就請求朝廷封賜他的哥哥郭守楫和叔叔伯伯家的兄弟們。宰臣上奏說,阿鄰的功勞隻能封賜他本家,而金宣宗特诏準許了阿鄰的請求。于是,完顔仲元也上奏說“:臣下近時在軍隊,剛立微功,便蒙皇恩,賜給國姓,這不是微臣以殺身所能仰報皇上的恩德。我的族兄徐州譏察副使僧喜、前汾州酒同監三喜、前解州鹽管勾添章、守興平縣監酒添福仍姓郭。念微臣和僧喜等人過去同是一家,如今成為兩族,完顔阿鄰和微臣同樣的功勳,皇恩所加已及其本族,僧喜等四人也請依照此例。”朝廷不允許。阿鄰又改任輝州經略使。

    阿鄰有軍隊一萬五千人,朝廷下诏讓分出五千隸屬于東平行省。他的部衆哭着說“:我們因為國家多難,舉起義旗跟從您,捐棄田宅,離開親人,轉戰至此,誓同立功,同回鄉裡。而今将被分到其他軍隊,心中實在難受。請将全軍分别駐守到懷、衛、輝州之間,守衛大河,隻受阿鄰管轄。”阿鄰也不願将軍隊分出去,便以此為由向朝廷請求。宰臣上奏說:“如果因此聽從的話,不僅東平失去防備力量,其他将領也會仿效,這樣就難以指揮調動了。”金宣宗認為有道理。于是加遙授阿鄰為知河南府事,領兵援救陝西。阿鄰帶領八千軍隊,西馳到潼關,聽說京兆已經被包圍,遊騎到達華州,陝西行院準備讓阿鄰把軍隊駐紮在商、虢之間,以扼守東面的道路。阿鄰上奏朝廷說“:我本領兵救援陝西,遇到有難而停留,這豈是人臣的禮節?自古用兵,步、騎兵參合使用,才能夠取勝。如今軍隊各有統屬,遇難不能相互救援,而是互相區别彼此所屬。如今臣下所統率的都是步兵,希望賜給騎兵一千人,這樣,京兆之圍也就不愁解了。”金宣宗對皇太子說“:阿鄰赴難而不回兵,固然是好事。但他軍力單薄弱小,況且駐守内地以觀察事态變化,可同時将虢州守軍五千交給他,讓他乘隙進擊,你可以将這個意圖告訴他。”

    興定元年(1217),升任元帥右都監。他出兵秦州攻打宋軍,宋軍統制吳筠據守皂角堡,修築了三重城牆,占領山頂。阿鄰分兵斷絕了城裡汲水必經之路,攻克外城,又攻克次城。宋兵放火突圍,阿鄰以騎兵攔擊,又派步兵襲擊敵人的後部,宋兵大敗,活捉了吳筠和将校二百人,馬幾百匹,糧食一萬石以及兵甲、衣襖等。又在裴家莊的六谷中打敗宋軍,斬首五百級,墜澗而死者人數衆多。又在寒山嶺、龍門關、大石渡打敗宋軍,得到粟米二千多石。又在稍子嶺打敗敵軍,斬首二千餘級,活捉一百多人。當時已是三月間,前年播種的麥子剛剛滋長,阿鄰留下軍隊守衛。不久,宋兵大批開到,金兵戰敗,阿鄰戰死。被追贈為金紫光祿大夫、西京留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