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顔伯嘉傳
關燈
小
中
大
各險要地方,抵抗打仗非常盡力,那些人沒有組織,不是琢不可以控制。
”胥鼎再奏說“:宣差提控古裡甲石倫說,琢剛招降時,說是謀劃恢複山西,現逗留在忻、代、定、襄之間,恣意侵擾,沒有再走的意思。
他們發掘民糧,殘殺無辜,雖說不麻煩官府供給,不過以換取為名,實則侵奪搶劫,欺國害民沒有像琢的。
石倫之言如此,我已命令帥府禁止他了。
”宰臣奏道“:所派官從忻、代來,說沒有看見劫掠的痕迹,隻有按照德升的說法辦。
”皇帝同意。
伯嘉至歸德,上書說,請求讓犯死罪以下的罪犯交糧贖免罪行。
宰臣上奏:“伯嘉前在代州曾施行此法,是暫時的權宜之計,不可作為常法。
”于是停止。
很快改任簽樞密院事。
不到一月,改任知河南府事。
這時,剛經過打仗後,缺少軍糧,伯嘉命令運送棗栗菜根補充,都認為便當。
興定元年(1217),知河中府,擔任宣差都提控,沒多久,召任吏部尚書。
二年(1218),改任禦史中丞。
當初,貞..四年(1216)十月,诏令用兵部尚書、簽樞密院事蒲察阿裡不孫為右副元帥,防備抵禦潼關、陝州之敵。
臨時駐紮在渑池土濠村,兵不戰而潰。
阿裡不孫逃去,丢失佩帶的虎符,改變姓名,躲藏在柘城縣,與他的妻妹前韓州刺史合喜兒媳纥石烈氏及仆婢三人租民房居住。
合喜母徒單氏聽說,捉拿纥石烈,斷其發,拘禁在佛寺中。
阿裡不孫又逃去。
監察禦史完顔藥師揭露說“:請求責問纥石烈及其仆婢,應當能得到他所在的地方。
他的妻子兒子聽說在京師,也不是不知道,請求追究到底。
”有司正要拘其家人,特令釋放。
下诏說:“阿裡不孫如能自首,當免死罪。
”阿裡不孫就讓他兒子上書,請求帶職贖罪。
尚書省奏道“:阿裡不孫有幸特令免死,應當到朝廷自首,卻叫他的兒子上書,還懷藏觀望。
”伯嘉抨擊說:“古時做将領的,接受命令那天起忘其家,臨上陣那天忘其身,穿喪衣,在北牆鑿一門出發,來表示必死的決心,進不求名,退不避罪,隻保護百姓。
阿裡不孫受國家重托,掌握幾萬士兵,沒有列陣就潰逃,丢棄虎符,既不能拿起鼓槌擊鼓拼死抵抗,又不能肩負斧钅質請求懲處,逃命藏匿,苟且居住裡巷,挾帶隐藏婦女,做這種醜行,聖恩寬大,委曲地赦免他死罪,自己應當急行到朝廷,惶恐地待命。
而他安坐不動要挾君主,絲毫沒有顧忌,追究他的實罪,的确可殺。
這樣還不懲處,朝綱要敗壞了,請求把他陳屍集市來警戒為臣不忠者!”宣宗說:“中丞說得對,可是已經赦免他了。
”阿裡不孫終被除去名籍。
五月,擔任宣差河南提控捕蝗,允許判決四品以下官。
宣宗憂旱。
伯嘉奏說“:太陽是君主的象征,陽的精華,幹旱是君主極度主觀行事的象征,宰執認為是冤獄所緻。
調和陰陽是宰相的職責,卻苟且歸罪有司。
高琪出身武官,本來不足評論,汝砺等人不知道職責,罪行就大了。
漢代制度,遇到災異應下策免去三公,現在反而歸罪有司。
我認為今天的旱災,實在是因為君主主觀行事,宰相奉承谄媚,各官署失職的緣故。
”高琪、汝砺深怨他。
禮部郎中抹睰胡魯剌因論事違反聖意,皇上召集五品以上官公開加以指責。
第二天,伯嘉勸谏說:“自古帝王無不以堯、舜為榜樣而恥做桀、纣,因為堯、舜接受意見,桀、纣拒絕規勸。
所以說‘聽取意見的昌盛,拒絕規勸的滅亡’。
胡魯剌所說的對,對自己沒好處,所說的不對,對國家沒有損害。
陛下在朝廷上這樣侮辱他,難道不想做堯、舜嗎?前幾天議事者說話涉及诽謗,有司用嚴刑判罪,皇上釋放了他。
與其釋放他作為恩惠,不如放在一邊
”胥鼎再奏說“:宣差提控古裡甲石倫說,琢剛招降時,說是謀劃恢複山西,現逗留在忻、代、定、襄之間,恣意侵擾,沒有再走的意思。
他們發掘民糧,殘殺無辜,雖說不麻煩官府供給,不過以換取為名,實則侵奪搶劫,欺國害民沒有像琢的。
石倫之言如此,我已命令帥府禁止他了。
”宰臣奏道“:所派官從忻、代來,說沒有看見劫掠的痕迹,隻有按照德升的說法辦。
”皇帝同意。
伯嘉至歸德,上書說,請求讓犯死罪以下的罪犯交糧贖免罪行。
宰臣上奏:“伯嘉前在代州曾施行此法,是暫時的權宜之計,不可作為常法。
”于是停止。
很快改任簽樞密院事。
不到一月,改任知河南府事。
這時,剛經過打仗後,缺少軍糧,伯嘉命令運送棗栗菜根補充,都認為便當。
興定元年(1217),知河中府,擔任宣差都提控,沒多久,召任吏部尚書。
二年(1218),改任禦史中丞。
當初,貞..四年(1216)十月,诏令用兵部尚書、簽樞密院事蒲察阿裡不孫為右副元帥,防備抵禦潼關、陝州之敵。
臨時駐紮在渑池土濠村,兵不戰而潰。
阿裡不孫逃去,丢失佩帶的虎符,改變姓名,躲藏在柘城縣,與他的妻妹前韓州刺史合喜兒媳纥石烈氏及仆婢三人租民房居住。
合喜母徒單氏聽說,捉拿纥石烈,斷其發,拘禁在佛寺中。
阿裡不孫又逃去。
監察禦史完顔藥師揭露說“:請求責問纥石烈及其仆婢,應當能得到他所在的地方。
他的妻子兒子聽說在京師,也不是不知道,請求追究到底。
”有司正要拘其家人,特令釋放。
下诏說:“阿裡不孫如能自首,當免死罪。
”阿裡不孫就讓他兒子上書,請求帶職贖罪。
尚書省奏道“:阿裡不孫有幸特令免死,應當到朝廷自首,卻叫他的兒子上書,還懷藏觀望。
”伯嘉抨擊說:“古時做将領的,接受命令那天起忘其家,臨上陣那天忘其身,穿喪衣,在北牆鑿一門出發,來表示必死的決心,進不求名,退不避罪,隻保護百姓。
阿裡不孫受國家重托,掌握幾萬士兵,沒有列陣就潰逃,丢棄虎符,既不能拿起鼓槌擊鼓拼死抵抗,又不能肩負斧钅質請求懲處,逃命藏匿,苟且居住裡巷,挾帶隐藏婦女,做這種醜行,聖恩寬大,委曲地赦免他死罪,自己應當急行到朝廷,惶恐地待命。
而他安坐不動要挾君主,絲毫沒有顧忌,追究他的實罪,的确可殺。
這樣還不懲處,朝綱要敗壞了,請求把他陳屍集市來警戒為臣不忠者!”宣宗說:“中丞說得對,可是已經赦免他了。
”阿裡不孫終被除去名籍。
五月,擔任宣差河南提控捕蝗,允許判決四品以下官。
宣宗憂旱。
伯嘉奏說“:太陽是君主的象征,陽的精華,幹旱是君主極度主觀行事的象征,宰執認為是冤獄所緻。
調和陰陽是宰相的職責,卻苟且歸罪有司。
高琪出身武官,本來不足評論,汝砺等人不知道職責,罪行就大了。
漢代制度,遇到災異應下策免去三公,現在反而歸罪有司。
我認為今天的旱災,實在是因為君主主觀行事,宰相奉承谄媚,各官署失職的緣故。
”高琪、汝砺深怨他。
禮部郎中抹睰胡魯剌因論事違反聖意,皇上召集五品以上官公開加以指責。
第二天,伯嘉勸谏說:“自古帝王無不以堯、舜為榜樣而恥做桀、纣,因為堯、舜接受意見,桀、纣拒絕規勸。
所以說‘聽取意見的昌盛,拒絕規勸的滅亡’。
胡魯剌所說的對,對自己沒好處,所說的不對,對國家沒有損害。
陛下在朝廷上這樣侮辱他,難道不想做堯、舜嗎?前幾天議事者說話涉及诽謗,有司用嚴刑判罪,皇上釋放了他。
與其釋放他作為恩惠,不如放在一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