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顔匡傳
關燈
小
中
大
人。
诏令匡暫代尚書右丞,行省事,仍任右副元帥。
吳曦帶領蜀漢歸附,诏令匡先攻取襄陽做蜀漢屏障。
完顔福海在白石石谷打敗宋援助襄陽的兵馬,接着攻取谷城縣。
仆散揆得病,軍隊返回,到蔡,病重,诏令右丞相宗浩代之。
七年(1207)二月,揆病逝。
匡久圍襄陽,士卒疲憊,瘟疫流行,恰巧宗浩到汴,匡這才解脫軍務到京師朝見,轉任左副元帥,皇帝在天香殿賜宴,回軍許州。
九月,宗浩去世,匡任平章政事,兼左副元帥,封定國公,代宗浩統帥諸軍,在汴京行省。
當初,仆散揆剛至汴,平定河南各匪,這才重金收買了韓..胄族人元靓,讓他到宋朝行反間計。
元靓渡過淮河,宋督視江、淮兵馬事嶽宗山報告了宋主。
這時,宋主、..胄見兵屢敗而為之憂慮,想求和又沒有借口,得到宗山的奏章,即命派人護元靓北歸,請求議和。
宗山派部下劉..送元靓向揆陳述議和的想法,揆說:“稱臣割地,獻出首先挑起事端之臣,然後才能議和。
”宋主因而密令嶽宗山,叫他歸罪邊将以請求和議。
等到宗浩代揆,方信孺到,宗浩認為方信孺輕佻不可信,傳書宋人,果真想請和,當派朱緻知、吳..、李大性、李璧來。
..胄得報大喜過望,于是在建康召見張岩,降為福建觀察使,歸罪蘇師旦,貶到嶺南。
這時李璧已為參政,不可派。
朱緻知、吳..已死,李大性知福州,道遠不能立即趕來。
就派左司郎中王籹來,到濠州,匡派人詢問稱臣等幾件事落實情況。
籹以宋主、..胄真心求和相告并因此請求,按靖康二年(1127)正月請和的例子,世為伯侄國,增年貢銀、絹三十萬兩、匹,犒軍錢三百萬貫,等到議和定下來後即函送蘇師旦等的首級。
籹到汴,把..胄的書信遞交元帥府,匡再次責問之,籹懇請說“:此事實在出自朝廷的旨意,不是我能做主的。
”匡看他不是亂說,于是全奏明了皇上。
章宗诏令匡傳書宋人,應當函送..胄頭贖淮南地,改犒軍錢為銀三百萬兩。
于是宋吏部侍郎史彌遠定計殺韓..胄,彌遠掌管國政,和好從此成了。
在這時,朝廷商議各軍已攻取的關隘不可歸還宋朝。
王籹帶宋參政錢象祖書信來。
大意說: “我私下想到從前和好時,得到大金先皇帝準許以淮河為界。
今貴國遵循先皇帝聖意,依舊是從盱眙至唐、鄧劃界,這是已故皇帝先施以恩惠,當今皇帝予以成全的結果。
然我們在東南立國,吳蜀相依,如今川陝關隘貴國如果占有它,則是撤蜀之門戶,不能保蜀,用什麼來鞏固吳?現已增加歲币到三十萬,表達歉意的錢三百萬貫,在連年戰争之後,嚴重的人亡天災,這錢難道容易置辦聚集?但邊界裂痕已開始和議,小小的表示悔過的錢,不得不努力遵旨承辦。
更承蒙皇上改劃為輸銀三百萬兩,在我朝應不敢因此違反,然而竭盡我國錢财,取完人民血汗,恐怕不是大金皇帝抛棄過去成見策劃未來、互愛南北的心意吧! “主上仁慈寬厚,謹守信誓,怎麼會有用兵的意圖?僅因為..胄引發的罪過造成事端,迷國欺君,以至于如此。
因此皇帝奮發英斷,大力糾正國法,對結黨之徒處死、貶斥而不寬恕。
今貴國欲使斬送..胄是不知他已死了。
..胄确實本來就平庸愚蠢,依仗權勢偏聽偏信使國家受害,而導緻..胄誤國的人是蘇師旦。
師旦已被貶斥,..胄還盡力庇護他,囑托方信孺謊報他已死,最近追究這事,師旦已執行斬首。
假如貴國最終給予川陝關隘的優惠,所改劃的銀兩當盡力齊備,師旦首級也會傳送來,以感謝貴國。
“本朝與貴國通好以來,譬如一家叔侄,本來應當融洽,不幸下面人在這之間争鬥,于是造成隔閡。
一日好比侄子幡然悔悟,斥退奴仆,引咎謝罪,那麼先前的怨仇便可消失,如果斤斤計較,反傷骨肉之情。
隻吳蜀相互為頭尾,關隘關系蜀的安危,所以冒昧地詳加說明,始終堅持盟約,使南北有卸除重負之期,四方沒有戰亂的禍患,是我們整個國家最大願望。
” 這時,陝西宣撫司請求增派新得關隘守兵萬人。
王籹陳述說:如蒙歸還川陝關隘,韓..胄頭必當函送,遵從上國的命令。
匡上奏說:“關隘之事,臣開始也疑惑,如今要增守兵萬人,軍營内外的勞役,食物軍饷的慰勞,費用必廣。
祖宗所以不攻取的原因,因為關隘隻能保住自己罷了,非有益于戰。
假設能夠入侵,放在平地,用精銳騎兵踐踏,沒有一個能逃脫。
對方一再哀求歸還的原因,因為以前依仗其堅固還被摧毀,現在居然失去,這樣感到無一日之安。
一定要說兵力奪得不可賜還,那漢上各郡都是肥沃宜農宜桑之地,棗陽、光化歸順之民有數萬戶,與陝右比較輕重可知,隻不過在皇上的一句話罷了。
”诏書答複說:“..胄,敵之巨頭,既然被函送首級,宋悔過服從可稱得上誠心。
”匡于
诏令匡暫代尚書右丞,行省事,仍任右副元帥。
吳曦帶領蜀漢歸附,诏令匡先攻取襄陽做蜀漢屏障。
完顔福海在白石石谷打敗宋援助襄陽的兵馬,接着攻取谷城縣。
仆散揆得病,軍隊返回,到蔡,病重,诏令右丞相宗浩代之。
七年(1207)二月,揆病逝。
匡久圍襄陽,士卒疲憊,瘟疫流行,恰巧宗浩到汴,匡這才解脫軍務到京師朝見,轉任左副元帥,皇帝在天香殿賜宴,回軍許州。
九月,宗浩去世,匡任平章政事,兼左副元帥,封定國公,代宗浩統帥諸軍,在汴京行省。
當初,仆散揆剛至汴,平定河南各匪,這才重金收買了韓..胄族人元靓,讓他到宋朝行反間計。
元靓渡過淮河,宋督視江、淮兵馬事嶽宗山報告了宋主。
這時,宋主、..胄見兵屢敗而為之憂慮,想求和又沒有借口,得到宗山的奏章,即命派人護元靓北歸,請求議和。
宗山派部下劉..送元靓向揆陳述議和的想法,揆說:“稱臣割地,獻出首先挑起事端之臣,然後才能議和。
”宋主因而密令嶽宗山,叫他歸罪邊将以請求和議。
等到宗浩代揆,方信孺到,宗浩認為方信孺輕佻不可信,傳書宋人,果真想請和,當派朱緻知、吳..、李大性、李璧來。
..胄得報大喜過望,于是在建康召見張岩,降為福建觀察使,歸罪蘇師旦,貶到嶺南。
這時李璧已為參政,不可派。
朱緻知、吳..已死,李大性知福州,道遠不能立即趕來。
就派左司郎中王籹來,到濠州,匡派人詢問稱臣等幾件事落實情況。
籹以宋主、..胄真心求和相告并因此請求,按靖康二年(1127)正月請和的例子,世為伯侄國,增年貢銀、絹三十萬兩、匹,犒軍錢三百萬貫,等到議和定下來後即函送蘇師旦等的首級。
籹到汴,把..胄的書信遞交元帥府,匡再次責問之,籹懇請說“:此事實在出自朝廷的旨意,不是我能做主的。
”匡看他不是亂說,于是全奏明了皇上。
章宗诏令匡傳書宋人,應當函送..胄頭贖淮南地,改犒軍錢為銀三百萬兩。
于是宋吏部侍郎史彌遠定計殺韓..胄,彌遠掌管國政,和好從此成了。
在這時,朝廷商議各軍已攻取的關隘不可歸還宋朝。
王籹帶宋參政錢象祖書信來。
大意說: “我私下想到從前和好時,得到大金先皇帝準許以淮河為界。
今貴國遵循先皇帝聖意,依舊是從盱眙至唐、鄧劃界,這是已故皇帝先施以恩惠,當今皇帝予以成全的結果。
然我們在東南立國,吳蜀相依,如今川陝關隘貴國如果占有它,則是撤蜀之門戶,不能保蜀,用什麼來鞏固吳?現已增加歲币到三十萬,表達歉意的錢三百萬貫,在連年戰争之後,嚴重的人亡天災,這錢難道容易置辦聚集?但邊界裂痕已開始和議,小小的表示悔過的錢,不得不努力遵旨承辦。
更承蒙皇上改劃為輸銀三百萬兩,在我朝應不敢因此違反,然而竭盡我國錢财,取完人民血汗,恐怕不是大金皇帝抛棄過去成見策劃未來、互愛南北的心意吧! “主上仁慈寬厚,謹守信誓,怎麼會有用兵的意圖?僅因為..胄引發的罪過造成事端,迷國欺君,以至于如此。
因此皇帝奮發英斷,大力糾正國法,對結黨之徒處死、貶斥而不寬恕。
今貴國欲使斬送..胄是不知他已死了。
..胄确實本來就平庸愚蠢,依仗權勢偏聽偏信使國家受害,而導緻..胄誤國的人是蘇師旦。
師旦已被貶斥,..胄還盡力庇護他,囑托方信孺謊報他已死,最近追究這事,師旦已執行斬首。
假如貴國最終給予川陝關隘的優惠,所改劃的銀兩當盡力齊備,師旦首級也會傳送來,以感謝貴國。
“本朝與貴國通好以來,譬如一家叔侄,本來應當融洽,不幸下面人在這之間争鬥,于是造成隔閡。
一日好比侄子幡然悔悟,斥退奴仆,引咎謝罪,那麼先前的怨仇便可消失,如果斤斤計較,反傷骨肉之情。
隻吳蜀相互為頭尾,關隘關系蜀的安危,所以冒昧地詳加說明,始終堅持盟約,使南北有卸除重負之期,四方沒有戰亂的禍患,是我們整個國家最大願望。
” 這時,陝西宣撫司請求增派新得關隘守兵萬人。
王籹陳述說:如蒙歸還川陝關隘,韓..胄頭必當函送,遵從上國的命令。
匡上奏說:“關隘之事,臣開始也疑惑,如今要增守兵萬人,軍營内外的勞役,食物軍饷的慰勞,費用必廣。
祖宗所以不攻取的原因,因為關隘隻能保住自己罷了,非有益于戰。
假設能夠入侵,放在平地,用精銳騎兵踐踏,沒有一個能逃脫。
對方一再哀求歸還的原因,因為以前依仗其堅固還被摧毀,現在居然失去,這樣感到無一日之安。
一定要說兵力奪得不可賜還,那漢上各郡都是肥沃宜農宜桑之地,棗陽、光化歸順之民有數萬戶,與陝右比較輕重可知,隻不過在皇上的一句話罷了。
”诏書答複說:“..胄,敵之巨頭,既然被函送首級,宋悔過服從可稱得上誠心。
”匡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