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肅傳

關燈
梁肅字孟容,奉聖州人。

    他從小勤奮學習,夏天夜裡讀書常常通宵達旦,他的母親葛氏經常熄滅蠟燭阻止他學習。

     天眷元年(1138),梁肅選拔為進士第,調任平遙縣主簿,升為望都、绛縣令。

    他廉潔奉公,進朝任尚書省令史。

    後他被授予定海軍節度副使,改任中都警巡使,升為山東西路轉運副使。

    建造汴京宮殿時,梁肅分管工程建設。

    代理大名少尹。

    正隆末年,國内發生盜賊作亂,幾千名百姓平民被驅趕到盜賊中不能分辨,都被囚禁在大名的獄中。

    梁肅到任後,調查審訊了情況,十分之八九的都被放了出來。

     大定二年(1162),宛平趙植上書說:“不久前,正隆年間任用宦官,少府少監兼上林署令胡守忠因為巧言得寵,且巧取民利。

    前薊州刺史完顔守道、前中都警巡使梁肅,勤勤懇懇清正廉潔,希望得到提升。

    ”于是胡守忠被降去少監職,完顔守道從濱州刺史召為谏議大夫,梁肅由中都轉運副使改任大興少尹。

     梁肅上奏說:“今天國家開支不富足,這不僅僅是戍邊軍隊的耗費。

    吏部授予的漕司官員,都是年老資高的人,他們大多不稱職。

    我認為凡是有軍功、考取進士各科、享受蔭恩的人,知道金錢糧食的利害關系,能使國家開支寬裕而不損害人民的人,允許他們上書陳述建議。

    然後擇其善者而用,授予他們職務。

    每五年委托吏部通報比較他們任職期間轄區内有無水旱兵災,視其增值與消耗而罷免提升他們。

    自從漢武帝用桑弘羊開始建立榷酤法,每年民間糧食有十分之三被耗費掉。

    應該禁止天下酒的生産,從京城到州郡的官府,仍舊不能買賣酒出城。

    縣鎮鄉村,權且停止買賣酒。

    ”皇帝金世宗對此沒有答複。

     大定三年(1163),梁肅因為不能按期捕殺蝗蟲,貶為川州刺史,降職一級,解除職務。

    金世宗皇帝駕禦便殿,诏令左谏議大夫奚籲、翰林待制劉仲誨、秘書少監移剌子敬,詢問古今大事。

    一會兒,奚籲從容請求說“:梁肅是個人才應當愛惜,解職懲罰太重。

    ”皇帝說:“你說的對。

    ”于是授予梁肅為河北東路轉運副使。

    此時,移剌窩斡叛亂剛平定,軍隊糧食緊張,皇帝诏令梁肅籌措軍隊的糧食。

    梁肅下文書給肇州、北京、廣甯鹽場,允許人民用米換鹽,軍隊人民都得利。

    大定四年(1164),檢查東平、大名兩路住戶的物力,一緻稱贊此兩路的住戶物力平均。

    而其他地方則用苛刻的手段增加物力作為功勞,老百姓都訴苦。

    朝廷下令各路都以東平、大名作為标準,于是此事才算安定下來。

     大定七年(1167),梁肅父親去世他辭官服孝。

    再次出任時為都水監。

    黃河在李固渡決口,皇帝金世宗诏令梁肅前去視察,回朝後他上奏:“決口的那條河道有六分水,舊河道有四分水。

    現在是河道阻礙導緻決口,把舊河道修複,第二次決口南面的南京就很危險,第三次決口北面的山東、河北都很危險。

    不如在李固渡南修一道大堤,使兩條河道分流,以減緩水勢。

    ”皇帝聽從了他的意見。

     梁肅改任大理卿。

    尚辇局本把石抹阿裡哥,與釘鉸匠陳外兒,共同盜竊宮中造車銀釘葉。

    梁肅認為石抹阿裡哥是監工,應當是首犯。

    其他官認為陳外兒是首犯,用他抵償死罪。

    金世宗皇帝說:“罪行不重,都免死,判五年徒刑,官府除名。

    ”在那時,東京很長時間沒有治理好,皇帝親自選拔梁肅為同知東京留守事。

    梁肅升為中都轉運使,轉為吏部尚書。

    梁肅上奏讨論台谏,其大意是:“台官從大夫到監察,谏官從大夫到拾遺,陛下應該親自選拔,不可以把此事委托給宰相,那樣恐怕會樹起私怨,阻塞言論自由。

    ”皇帝金世宗嘉獎了他并接納了他的意見。

    梁肅又請求皇帝說奴婢不得穿絲織衣服,皇帝金世宗說:“近來已經禁止奴婢穿明金了,對此可逐漸實行。

    ”梁肅推薦同安主簿高旭,高旭被授予平陽酒使,梁肅上奏說“:明君用人,一定量才使用。

    高旭是個儒士,擅長治理百姓,如果使他管理經營酒,不是他的能力。

    我以為諸道鹽鐵使依舊文武參注,其酒稅副使選各方面都好者擔任。

    ”皇帝說“:好。

    ”改任梁肅為刑部尚書。

     宋朝君主多次請求免去設立接受國書的儀禮,金世宗不同意。

    等到大興尹完顔璋為十四年正旦使,宋朝君主派人在靠近賓館的地方搶去了他的文書,然後又重重賄賂他。

    完顔璋回去,被打一百五十下,官府除名。

    任梁肅為宋國詳問使。

    梁肅到宋朝,宋朝君主一一如約,立接國書。

    梁肅準備回金朝,宋讓他捎信緻謝。

    梁肅回到泗州,先派都管趙王府長史礥滿蒲馬進朝入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