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顔阿魯補傳

關燈
,阿魯補帶領五千步兵奔赴那裡。

    大名境内強盜多,梁王命阿魯補留守這個地方。

    盜賊去掠擾莘縣,聽說阿魯補到了,立即潰散而逃,阿魯補帶人追襲一晝夜,到館陶終于追上這夥盜賊,全部俘獲了他們得勝而歸。

     阿魯補随宗弼去攻打康王,已經渡過淮河。

    阿魯補率兵四千留守和州,總督守衛在江、淮間的戍将,以征讨尚未歸附的郡縣。

    他們攻下太平州,并毀壞了這座城池。

    廬州守軍叛變,阿魯補用偏師讨伐叛軍,打敗其六千騎兵,擒獲其三名校官。

    第二天,阿魯補又率軍在慎縣破敵二萬,斬敵人首級五百。

    宋将張永合率步兵騎兵數萬人來迎戰,而阿魯補兵僅有二千,被數萬敵軍包圍,阿魯補率軍力戰突圍,竟然打敗重圍敵軍。

    敵軍敗逃,阿魯補又追殺四十裡,獲戰馬三百匹大勝而還。

    阿魯補率軍再攻廬州,與迪古不聯手在拓臯打敗了萬衆敵人,至廬州,敵方出騎兵五百迎戰,阿魯補等不僅打敗了他們,還力斬敵方二名校官,凱旋回師。

    宗弼奔赴陝西,途中得到消息說大名城中又起叛亂,派遣阿魯補策劃處理這件事。

    阿魯補單獨帶領語言翻譯到大名城下,采用招撫的辦法,大名人果然降服。

    第二天,阿魯補下令凡民間兵器全部上交官府,于是官民都安居如故。

    阿魯補被任命為大名開德路都統。

     齊國建立,阿魯補屯兵駐守在汴京城外。

    天會十五年(1137),金朝皇帝熙宗下诏廢掉齊國,已經逮捕了劉鱗,阿魯補受命先進入汴京城做好應付事變的準備。

    第二年(1138),剪除歸德府尹。

    割河南地給宋朝,并入宋朝做了燕京内省使。

    宗弼收複河南,阿魯補先行渡過黃河,安撫穩定諸郡,再做歸德尹、河南路都統。

    宋朝派兵來取河南地,宗弼召見阿魯補,與許州韓常、颍州大白大、陳州赤盞晖都去汴京聚會,阿魯補以大敵在近為由,獨不赴汴。

    而這時宋朝将領嶽飛、劉光世等,果然乘機攻取許、颍、陳三州,旁郡都紛紛響應嶽飛等。

    嶽飛、劉光世侵犯歸德的軍隊,都被阿魯補接連擊敗,并收複亳、宿等州,平定河南,阿魯補功勞最高。

     皇統五年(1145),阿魯補任行台參知政事,被授予世襲猛安,兼合紮謀克。

    改任元帥右監軍、婆速路統軍、歸德軍節度使,累階儀同三司。

     阿魯補在汴京時,曾經動用官舍木材,在恩州建造私人宅第,等到這件事被揭發,按國法應當“議勳”、“議親”。

    海陵王曾經在軍中嫉妒怨恨阿魯補,此時下诏說“:若論他的功勞,更有比他高的,況且官至一品,足以酬報他了。

    國家立法,貴賤一視同仁,難道因為他是親信權貴就有什麼特殊嗎?”于是論處他死。

    當年阿魯補五十五歲。

     阿魯補以将門子弟的身份從軍征伐,屢立戰功,曆來官有厚愛,深得民心。

    對他的死,人人痛惜。

    大定三年(1163),贈儀同三司,下诏授給他兒子右衛将軍,承襲猛安及親管謀克,賜予白銀五百兩、重彩二十端、絹三百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