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聞錄卷一

關燈
乞師逐寇南昌劉健述 吳三桂字月所,先世由徽州至高郵,流寓遼東,因家焉。

    父骧;母祖氏,祖大壽之同懷也。

    三桂自少為邊将,勇而敢戰。

    嘗逐一騎,射之,騎堕地佯死,三桂下馬欲取其首,騎揮佩刀刃之。

    桂中鼻,血流被面;卒斬其首,攜之歸。

    總監高起潛,三桂義父也。

    大喜曰:真我兒也。

    上其功,得優叙。

    自此累遷至總兵官,鎮甯遠。

     吳骧字兩環,以甯遠前屯中後所籍,登天啟二年壬戌科武進士,累官都指揮使,鎮甯遠。

     崇祯四年,遼東巡撫邱禾嘉請城大淩河,朝命遼帥祖大壽帥勁旅護版築役。

     八月,我大清兵至,圍大淩河,絕大壽饷道,邱禾嘉督總兵宋偉及骧救之。

     二十七日,戰于長山,大清兵先突偉營;營固,攻不能入,前鋒多死;移攻骧,骧師潰,南奔。

    偉力戰至晡,亦奔。

    治敗軍罪,骧坐削職。

     是冬閏十一月,登州遊擊孔有德帥兵援遼,兵噪于吳橋反。

    陷登州,圍萊州固守。

     五年六月,戶部右侍郎劉重慶、四川道禦史王萬象并疏請關甯兵援萊州。

     初九日,诏總監中宮高起潛督總兵金國奇等剿賊,令骧從征立功。

     八月十九日,骧從諸将敗賊于沙河。

     三十日,又敗于白馬,入登州。

     九月初一日,圍登州。

     十一月,複骧原官;金國奇卒,即以骧代之。

     六年二月十三日,孔有德遁出海外。

     六日,複大城。

     十八日,複水城。

     七月,叙功,授骧都督同知,蔭一子錦衣百戶世襲。

     十七年春,流賊李自成自秦犯晉,所至皆破,畿輔大震。

     二月初二日,薊督王永吉請撤關外四城。

    謂前後屯失守,甯遠孤懸二百裡外,四面阻敵,防禦極難,且寇氛日迫,三輔震驚。

    宜撤甯遠,令吳三桂統邊兵守山海關;即京師有警,關門之援可旦夕而至也。

    帝問閣臣陳演、魏藻德等。

    演私念上有急,故行永吉計;事定而以棄地責我,又奈何!且揭持「一寸山河一寸金」之說。

    帝谕演曰:棄甯遠、守關城,誠屬下策,然非得已。

    于是,複集科道九卿會議德政殿,聚訟不能決。

    主永吉議者,惟大學士範景文、兵部尚書張缙彥、兵部侍郎金之俊、左都禦史李邦華、翰林學士倪元璐。

    吏科給事中吳麟征争尤力,謂甯遠孤城,其勢必棄,今日棄之為棄地,他日棄之為棄人。

    棄地已不可,棄地兼棄人更不可。

    吳三桂勇将宜收用,勿委之敵人。

    今寇旦夕至,若使來捍京師,一舉兩得。

    又疏:邊臣不可令有懼心,尤不可令有死心。

    臣讀三桂疏,言切情危,若有格格不忍言之意,臣知其有懼心。

    始以裹屍自任,終為父弟乞恩,臣知其〔有〕死心。

    今寇勢方張,不早徙近捍禦,京師何以恃乎!疏再上,閣中堅執如初。

     時,吳骧為中軍府都督,群臣請召見,熟計其宜。

    骧備陳邊兵精銳,三桂才可辦賊狀。

    帝欲從之,而廷議不一。

    永吉之策,竟格不行。

    及賊鋒日逼,始決計調兵。

     三月初五日,封三桂平西伯,诏徙甯遠之衆,入援京師。

    數十萬衆,日行數十裡。

     十六日,入關。

     二十日,至豐潤聞變,還師山海關。

    吳骧既降賊,三桂亦以所部之衆西行赴降。

    道遇家人,來自京師者,诘問,得父被執狀。

    莞爾曰:此脅我降耳,何患!複問陳姬無恙乎?陳姬,名沅,字圓圓,吳門名妓,得之戚畹田宏遇者也。

    色美而善歌,三桂嬖之。

    賊執骧,圓圓為僞将軍劉宗敏所掠。

    家人以告。

    三桂怒曰:大丈夫不能保一女子,何面目見人耶!遂揮衆返,縱掠而來。

     陳沅之事,言者多殊。

    陸次雲陳沅傳,以奪沅者為李自成,不知其為宗敏也。

    傳文雖詳,究未确。

    其點綴處,尤多已甚之詞。

    又有雲:崇祯辛巳年,田宏遇進香普陀,道經蘇州,購沅以歸。

    三桂奉命出鎮,宏遇餞之,出沅佐觞,三桂悅之,以為請,宏遇許俟終年。

    後果送至骧宅,骧不敢受,仍歸田氏,而客以報。

    三桂時有入衛之命,疾駛赴京,欲乘便取沅。

    中途聞劉宗敏踞宏遇宅,挾沅日事酣宴,遂大怒,出關乞師。

    有又雲:吳妓陳沅、顧壽,并名噪一時,田宏遇以重價市壽,而沅名更高,不易得。

    會其婿以細故得罪,欲求好,無以通媚,百計購沅以獻,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