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交亭正氣錄卷八
關燈
小
中
大
悲山中義旅詩
其一
跂予貔虎衆,一旦化蟲沙;暮氣謀難輯,驚師勢易瑕。
連山都劃壘,瀕海盡浮家;鼊島虛藩衛,愁心繞翠華! 其二 疊嶂盤雲迥,應難束馬過;當關稀控弩,截道怯摐戈。
國恨穿龈少,軍謀崩角多;敷天瞻盛舉,銷隕可如何! 其三 連營稱列郡,張翕日缤紛;坐怯乘墉寇,終殲伏莽群。
盤桓先自老,遵養倏成焚;将略無黃石,輿情負望雲! 檗庵曰:己、庚之際,山師大起,浙東郡邑城二十裡外官府不得為政;而海上王平西之名亦震□。
當是時,山海一心,禍患共救。
清攻山寨,則海師趨要害以牽制之;清謀行朝,則山中義旅掎于腹背:清亦無如之何!而乃自相猜并,視同路人;緻清得肆志殲夷,藩籬盡撤,不亦惜哉!嗟乎!時無英雄,不能起而一之耳。
宋宗澤之守中州也,能使盜賊盡為我用;況皆同志者乎!先是,行朝分使使山寨授官:蕭山石仲芳、會稽王化龍、陳天樞、台州俞國望、金湯、奉化吳明奎、鄞徐明珂皆将軍,四明山馮京第右佥都禦史;而翊則河南道監察禦史。
時有奏言:『臣觀諸營長,文則自稱都禦史、侍郎,武則自稱将軍、都督,未有三品下者』。
上嘉其慕義,亦遂因而命之;惟王翊不自張大。
使者頒書授以禦史;禦史在承平固為顯官,然其号令不可行之侍郎、都禦史;諸營或不及翊一部,故諸營長于王翊若小侯之有大國。
自今以後,若諸營長事翊如故時,則無貴王命;使翊之令不行于諸營将,山中自此多故。
方今草昧,事多假借,慎重名器,不宜獨自王翊一人,大學士劉沂春、禮部尚書吳鐘巒皆以為然;定西侯張名振持之,不肯下。
初,諸營長迎表皆因名振以達,惟翊不關名振;名振怨之。
後沂春亦與名振不合返閩,而以張肯堂為大學士。
江南不甯,清朝患之。
其撫臣馬國柱欲自以為功,嘗以語其客;其客與所善會稽人嚴我公謀之,我公曰:「此我取通侯之一時也!清之用兵于江南為最後,使我得見于撫軍,吾得山海要領,能以口舌下之』!乃僞為告身銀印,曰「吾監國之都禦史也」。
因客以見國柱,因國柱見順治主;我公大言撼之曰:『陛下以江南為一方之事與?崖山未覆,「大元」不書「正統」;臣尚未見陛下之有天下也。
曩者臣在海上,諸營長,故臣之屬吏;臣苟得奉明诏開以丹書之信,江南之患可刻日而定也』!順治大悅,以我公為招撫都禦史,诏「山海之帥解甲降,複其位,視嚴我公然」。
我公故未嘗為山海之帥所識,第使人走諸營告曰:『我公之所以為此者,其心蓋有為也。
公等第令出而歸我,我分置通都大邑,搖手而江南舉矣;不若公等所為,勞而無功』!于是諸帥多惑其說,湖州柏襄甫、會稽顧虎臣等皆降。
我公将渡海,發使入四明山;王翊之将黃中道曰:『嚴賊甘言間我,業已動搖山寨;複可使之達行在哉』!乃烹之。
然我公尚遣使至海,蕩胡伯阮進謬為應之,要之以不便者數事;我公由是不得志而去。
我公後為主事,榷浒墅關。
傅鼎铨,字維源,号複庵;撫州金谿人,庚辰進士。
由詞林起義兵,思文皇帝改授監軍翰科。
今上陞兵部尚書,督理恢剿官義兵。
辛卯四月八日,于福建建甯師敗,被執死之。
四月八日張村被執 浴佛傳名日,孤臣竭節時;棘林堕德鳳,猰狗獲靈旗。
斷首玉甯碎,剖心山豈移!争留巾履在,聊示漢官儀! 被執,過岑陽關 岑陽關外是吾鄉,賸有孤雲帶夕陽;慷慨身誰憐馬革,籲嗟命自托羊腸!悲看煙竹幽生泣,憤觸溪流響欲狂;敗将不堪過故壘,「行路難」歌哀且長! 憶劍 陵社腥淪已八春,孤提一劍答君親;丈夫有血終成碧,痛灑青編照古人! 岑滿将絷我過高州,索書;作此并「憶劍」,一詩示之 興亡底事發哀吟,氣黯南天瘴霧深!可識文山堪百世,難為弘範說丹心! 廣信登舟 灑血登舟溫太真,如今舟系一孤身;因風遙向崖山祝,願赴澄波伴宋臣! 望一杯亭吊趙公汝愚 千載名輕酒一觞,孤肝慘淡吊斜陽;如公共有三闾怨,媿殺他年趙子昂! 杜鵑 幾年帶血叫蒼天,日暮春殘随草煙;不信歸家能化鶴,化為亡國苦啼鵑! 誓舌 顧影蕭然衣栉涼,孤臣力竭告先皇;隻存三寸常山舌,扪向章江罵犬羊! 吊家惕庵(諱雲龍,□□進士;隆武丙戌,殉難于閩) 海澨人嗟保障功,蒙塵萬馬慘嘶風!吾兄斷舌奴寒膽,死後今無愧魯公! 拒招降 滿撫夏一鹗檄臬司莊應會就獄中索手書,招我揭萬年督師、張鳳山伯鎮,且持赦款為言;餘曰『豈有己不降,而勸人降者乎』!即引文山寫「零丁洋詩」絕張弘範故事以絕之。
禁林攀檻學龍逄,曆落艱貞百六窮;封齒釋顔誇盛事,椎秦、死趙誓孤忠!零丁不作招降字,雪窖初無系帛鴻;昏黑門頭甘鼎镬,歌聲變羽激西風(公為史官時,曾以建言得罪;故首句雲然)! 艾南英,字千子;東鄉人,甲午舉人。
曾亨應,号鳳山;江西臨川人,甲戌進士。
崇祯季年,為吏部郎。
陳之鳳,字孝威;江西臨川人,陳際泰之子。
揭重熙,字萬年,号潛銘;臨川人。
丁醜進士,思文帝授以經理直省部院。
兵潰,避于閩崇甯之外村。
久之,其仆入城為門者所诘,遂知公處;被逮,殺于建甯西市。
吳廷猷,字邃庵;南昌人,兵部侍郎。
擁兵贛州之甯都;師潰,死之。
德宗,揚州僧。
凡淮海舊臣有志興複者,無不與之交。
監國在舟山時,間至吾郡,蓋亦為行朝而至也。
癸已春,一士人往訪之,與談恢複事;德宗初不與深言,漸見士人情款甚笃,遂稍稍洩,其人去。
未幾,遂捕德宗;乃知為清巡按微服往誘之也。
拷掠甚酷,德宗至死不承,決不及同事一人。
于是巡撫無所據而發禍,遂解;而德宗斃于杖下。
亡何而揚□義之獄興,舊臣一時死者數十人。
連山都劃壘,瀕海盡浮家;鼊島虛藩衛,愁心繞翠華! 其二 疊嶂盤雲迥,應難束馬過;當關稀控弩,截道怯摐戈。
國恨穿龈少,軍謀崩角多;敷天瞻盛舉,銷隕可如何! 其三 連營稱列郡,張翕日缤紛;坐怯乘墉寇,終殲伏莽群。
盤桓先自老,遵養倏成焚;将略無黃石,輿情負望雲! 檗庵曰:己、庚之際,山師大起,浙東郡邑城二十裡外官府不得為政;而海上王平西之名亦震□。
當是時,山海一心,禍患共救。
清攻山寨,則海師趨要害以牽制之;清謀行朝,則山中義旅掎于腹背:清亦無如之何!而乃自相猜并,視同路人;緻清得肆志殲夷,藩籬盡撤,不亦惜哉!嗟乎!時無英雄,不能起而一之耳。
宋宗澤之守中州也,能使盜賊盡為我用;況皆同志者乎!先是,行朝分使使山寨授官:蕭山石仲芳、會稽王化龍、陳天樞、台州俞國望、金湯、奉化吳明奎、鄞徐明珂皆将軍,四明山馮京第右佥都禦史;而翊則河南道監察禦史。
時有奏言:『臣觀諸營長,文則自稱都禦史、侍郎,武則自稱将軍、都督,未有三品下者』。
上嘉其慕義,亦遂因而命之;惟王翊不自張大。
使者頒書授以禦史;禦史在承平固為顯官,然其号令不可行之侍郎、都禦史;諸營或不及翊一部,故諸營長于王翊若小侯之有大國。
自今以後,若諸營長事翊如故時,則無貴王命;使翊之令不行于諸營将,山中自此多故。
方今草昧,事多假借,慎重名器,不宜獨自王翊一人,大學士劉沂春、禮部尚書吳鐘巒皆以為然;定西侯張名振持之,不肯下。
初,諸營長迎表皆因名振以達,惟翊不關名振;名振怨之。
後沂春亦與名振不合返閩,而以張肯堂為大學士。
江南不甯,清朝患之。
其撫臣馬國柱欲自以為功,嘗以語其客;其客與所善會稽人嚴我公謀之,我公曰:「此我取通侯之一時也!清之用兵于江南為最後,使我得見于撫軍,吾得山海要領,能以口舌下之』!乃僞為告身銀印,曰「吾監國之都禦史也」。
因客以見國柱,因國柱見順治主;我公大言撼之曰:『陛下以江南為一方之事與?崖山未覆,「大元」不書「正統」;臣尚未見陛下之有天下也。
曩者臣在海上,諸營長,故臣之屬吏;臣苟得奉明诏開以丹書之信,江南之患可刻日而定也』!順治大悅,以我公為招撫都禦史,诏「山海之帥解甲降,複其位,視嚴我公然」。
我公故未嘗為山海之帥所識,第使人走諸營告曰:『我公之所以為此者,其心蓋有為也。
公等第令出而歸我,我分置通都大邑,搖手而江南舉矣;不若公等所為,勞而無功』!于是諸帥多惑其說,湖州柏襄甫、會稽顧虎臣等皆降。
我公将渡海,發使入四明山;王翊之将黃中道曰:『嚴賊甘言間我,業已動搖山寨;複可使之達行在哉』!乃烹之。
然我公尚遣使至海,蕩胡伯阮進謬為應之,要之以不便者數事;我公由是不得志而去。
我公後為主事,榷浒墅關。
傅鼎铨,字維源,号複庵;撫州金谿人,庚辰進士。
由詞林起義兵,思文皇帝改授監軍翰科。
今上陞兵部尚書,督理恢剿官義兵。
辛卯四月八日,于福建建甯師敗,被執死之。
四月八日張村被執 浴佛傳名日,孤臣竭節時;棘林堕德鳳,猰狗獲靈旗。
斷首玉甯碎,剖心山豈移!争留巾履在,聊示漢官儀! 被執,過岑陽關 岑陽關外是吾鄉,賸有孤雲帶夕陽;慷慨身誰憐馬革,籲嗟命自托羊腸!悲看煙竹幽生泣,憤觸溪流響欲狂;敗将不堪過故壘,「行路難」歌哀且長! 憶劍 陵社腥淪已八春,孤提一劍答君親;丈夫有血終成碧,痛灑青編照古人! 岑滿将絷我過高州,索書;作此并「憶劍」,一詩示之 興亡底事發哀吟,氣黯南天瘴霧深!可識文山堪百世,難為弘範說丹心! 廣信登舟 灑血登舟溫太真,如今舟系一孤身;因風遙向崖山祝,願赴澄波伴宋臣! 望一杯亭吊趙公汝愚 千載名輕酒一觞,孤肝慘淡吊斜陽;如公共有三闾怨,媿殺他年趙子昂! 杜鵑 幾年帶血叫蒼天,日暮春殘随草煙;不信歸家能化鶴,化為亡國苦啼鵑! 誓舌 顧影蕭然衣栉涼,孤臣力竭告先皇;隻存三寸常山舌,扪向章江罵犬羊! 吊家惕庵(諱雲龍,□□進士;隆武丙戌,殉難于閩) 海澨人嗟保障功,蒙塵萬馬慘嘶風!吾兄斷舌奴寒膽,死後今無愧魯公! 拒招降 滿撫夏一鹗檄臬司莊應會就獄中索手書,招我揭萬年督師、張鳳山伯鎮,且持赦款為言;餘曰『豈有己不降,而勸人降者乎』!即引文山寫「零丁洋詩」絕張弘範故事以絕之。
禁林攀檻學龍逄,曆落艱貞百六窮;封齒釋顔誇盛事,椎秦、死趙誓孤忠!零丁不作招降字,雪窖初無系帛鴻;昏黑門頭甘鼎镬,歌聲變羽激西風(公為史官時,曾以建言得罪;故首句雲然)! 艾南英,字千子;東鄉人,甲午舉人。
曾亨應,号鳳山;江西臨川人,甲戌進士。
崇祯季年,為吏部郎。
陳之鳳,字孝威;江西臨川人,陳際泰之子。
揭重熙,字萬年,号潛銘;臨川人。
丁醜進士,思文帝授以經理直省部院。
兵潰,避于閩崇甯之外村。
久之,其仆入城為門者所诘,遂知公處;被逮,殺于建甯西市。
吳廷猷,字邃庵;南昌人,兵部侍郎。
擁兵贛州之甯都;師潰,死之。
德宗,揚州僧。
凡淮海舊臣有志興複者,無不與之交。
監國在舟山時,間至吾郡,蓋亦為行朝而至也。
癸已春,一士人往訪之,與談恢複事;德宗初不與深言,漸見士人情款甚笃,遂稍稍洩,其人去。
未幾,遂捕德宗;乃知為清巡按微服往誘之也。
拷掠甚酷,德宗至死不承,決不及同事一人。
于是巡撫無所據而發禍,遂解;而德宗斃于杖下。
亡何而揚□義之獄興,舊臣一時死者數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