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十六
關燈
小
中
大
加至五百兩罪止杖一百徒三年監守盜常人盜皆不分首從并贓論枉法贓各主者通算全科各計入已之數不枉法折半科罪各計入已之數竊盜贓以一主為重并贓論罪而分首從坐贓各主者通算折半科罪凡彼此俱罪之贓及犯禁之物則入官若取與不和用強生事逼取求索之贓并還主以贓入罪正贓見獲者官物還官私物給主已費用者若犯人身死勿徵餘皆徵之
天聰七年
太宗文皇帝遣官頒欽定法律於科爾沁國土謝圖濟農
十月複宣示外藩蒙古諸國
順治元年定問刑衙門凖依明律問罪是年
世祖章皇帝诏法司會同廷臣詳繹明律參酌時宜詳拟
允當以便裁定成書頒布天下二年
敕修律官參酌滿漢條例分别輕重差等彚集進呈四年
律書成名曰
大清律集解附例
禦制序文為書十卷共四百五十八條十年特設督捕衙
門專理緝逃捕盜事務十一年
敕法司仿古大诰之制擇用刑各款重大者編緝成書頒告天下令有司於春秋暇日為民講說并令學官常為士子講習十二年
谕帝王以德化民以刑輔治故律例最宜詳慎苟輕重失則官胥得以任意出入欲政平訟理其道無由朕覧谳奏本章引用律例每多未協爾部速将滿漢文律繕寫進呈朕将詳覧更定頒示遵行十七年校訂律例以盛京定例及曆奉
诏旨并刑部衙門定例分析應入律各條欵錄成滿漢文
冊進
呈
康六年
敇刑部酌定見行則例詳晰分欵陸續進覧九年刑部将
律例繙繹滿文進
呈十五年
谕兵部督捕衙門逃人事情關繋旗下重大前恐百姓株連困苦故将條例屢行更改減定期於兵民兩益近見各該地方官奉行疎玩緝獲日少旗下民生深為未便應遣部院大臣會同爾衙門将新舊條例逐一詳定務俾永遠可行十八年
谕國家設立法制原以禁暴止奸安全良善故律例繁簡因時制宜總期合於古帝王欽恤民命之意向因人心滋僞輕視法網強暴之徒淩虐小民故於定律之外複嚴加條例俾其畏而知儆免罹刑辟乃近來犯法者多奸僞未見少止人命關系重大朕心恻然其定例之外所有條例如罪不至死而新例議死或情罪原輕而新例過嚴者應去應存着九卿詹事科道會同詳加酌定議奏遵
旨将更改條例繕冊奏請刋布名曰見行則例二十八年九卿議凖律例内有襲前代舊文而於
本朝法制絶不相蒙者如郡王将軍中尉親自赴京者罪如京操官輪操軍失於赴京者罪如近京民戶滋生牧養如校尉緝事察訪皆屬前代弊政久革不行如安樂自在等州非見在流犯之地如炒鐵運甎等事非見在徒犯之役如吏典犯辟長官處決然後報部如在京軍民犯杖軍發别衛民發别郡如詭寄田地全家抄沒如誤傷緻死責賠一人之類見今明載律文實非通行令甲應請核實删除
報可三十四年定律文每篇正文後增輯總注疏解律義酌定名例四十六條錄清漢文各六本進
呈三十六年
谕新纂律書名例朕已覽閲奏聞後又有更改之處發回刑部增入九卿詳閲具奏三十八年督捕衙門改隸刑部為督捕司先是督捕衙門隸兵部設侍郎一人理事官一人及郎中員外郎主事各官至是裁侍郎理事官餘仍舊制【互見職官門】四十六年輯成
大清律例四十二本繕寫清漢文進
呈
雍正元年奏準自康熙四十七年起至六十一年止見在遵行定例一百十有五條内有應删應改者令律例館總裁速行審定并前纂成之四十二本一并交與九卿參酌考訂三年
谕朕自臨禦以來欽恤刑獄每遇法司奏谳必再三覆核惟恐稍有未恊又念律例一書為用刑之本其中條例繁多若不考訂畫一有司援引斷獄得以意為輕重贻誤非小特命纂修官刻期告竣今據将所纂全藁進呈朕逐一詳覽其有應行駮正者已一一批示但明刑所以弼教關系甚大着九卿會同細看務期斟酌盡善以副朕慎重刑名之意是年
禦制序文頒行
大清律集解附例凡三十卷律文凡四百三十有六條律有總注律後附例共八百十有五條分為三項曰原例【系 累朝舊例凡三百二十一條】曰增例【系康熙年間見行例凡二百九十條】曰
欽定例【系欽奉 上谕及内外臣工條奏凡二百有四條】六年
谕律例舊文有八議之條曆代相沿已久我朝雖載其文而實未嘗行者蓋有深意存焉夫刑罰之設所以奉天讨罪至公至平無容意為輕重者也若於親故功賢等故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