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十二

關燈
南松江府同知遭提督吳勝兆之叛捐軀殉難凜然忠節此即楊可鏡之曾祖也楊漣父子兩世忠義其後嗣子孫若稍能自立品行無虧雖文藝不工亦當格外造就楊可鏡準作選拔赴國子監肄業仍着禮部帶領引見十二年議準凡實系旗下家奴開戶者但許别途出身其本身及子孫禁止一體考試十三年覆準論題仍參用性理是年八月 皇上登極恩诏開科【乾隆元年八月舉行鄉試乾隆二年二月舉行會試】乾隆元年正月議準會試與順天鄉試内簾主考同考官除同姓無服者與郎舅中表等戚不必回避外其有服之同姓與翁婿甥舅皆令回避如将應回避之人不行開出者革職【乾隆三年覆準内簾官子弟及無服之本族俱照例回避其雖系同姓并非本族者不得開入回避十七年議準鄉會試内場監試及提調知貢舉等官子弟俱令一體回避十八年議覆兩翼副都統參領章京同内場監視提調等官之子弟一體回避二十一年議準受卷彌封謄録對讀各所及順天委員子弟?族一體回避二十七年議準凡遇有郎舅應試者俱令回避四十二年奉  旨副都統參領章京磚門禦史及供給巡綽等官其子弟親族應試者俱不必回避】又奉 旨内外簾官子弟應行回避者着另行考試三月敕於會試遺卷内加恩增中大學士鄂爾泰等遵旨於會試未經取中之薦卷内續取三十卷年老舉人 試卷内選出五卷一并進呈 敕交禮部照取拟名次出榜又禮部議準繙譯科鄉會試題主考於性理精義及小學内選擇數項進呈 欽定其考試生員并於性理小學内出一題考試其蒙古繙譯鄉會試及考試生員亦於清文性理小學内出題主考會同房官每一題後括其大義總論數語令士子一同繙譯五月議準順天鄉試分南皿北皿中皿字号取中如雲南貴州四川廣東廣西人數不及十五人仍附南皿無庸另編中皿字号【順天鄉闱分編朱卷字号滿洲蒙古曰滿漢軍曰合直隸生員曰貝其内宣化府别曰旦承德】 【府别曰承天津商籍曰鹵奉天曰夾凡貢監皆曰皿直隸山東山西河南陝西曰北皿江南江西浙江福建湖南北曰南皿雲南貴州四川廣東西曰中皿官生卷曰滿官曰北貝官曰北皿官曰南皿官若外省鄉闱朱卷字号不分皿貝其中山東省孔顔曾孟四裔卷号曰耳陝西省之廿肅卷号曰聿甯夏府卷号曰丁福建省台灣府卷号曰至】十月考試博學鴻詞 欽取十五人分别選授翰林院官先是雍正十一年 上谕朕惟博學鴻詞之科所以待淹通之士俾之膺着作之選備顧問之任在京着滿漢三品以上各舉所知彚送内閣在外督撫會同該學政悉心體訪遴選考驗保題送部轉交内閣朕将臨軒親試優加録用至是内外諸臣保薦陸續到部如康熙十八年例考試經大 學士等拟取十五人引 見一等五名授翰林院編修二等十名内由科甲出身者授翰林院檢讨以諸生入選者授翰林院庶吉士【次年又補試博學鴻詞一等一名二等三名分授檢讨庶吉士】二年四月 诏地方有才品優長山林隐逸之士着該督撫核實具奏酌予録用三年四月議準繙譯鄉會試 欽定繙譯一題外再於清文四書内 欽命一題令士子作清文一篇四年三月 敕入場士子除照例賞給氅衣姜湯茶餅外着按名給與木炭許其攜帶手爐以溫筆硯又 敕士子入場給與粥飯提調官監場禦史副都統等留心查看又申殿試貢士呈送頌聨之禁其策問試題恭請 欽命所對之策但取敷陳切當不得沿用四六頌聨亦 不必泥於成格字數六年七月 敕順天鄉試同考官南省人回避南皿卷北省人回避北皿卷邊省人回避中皿卷滿洲漢軍回避滿字合字卷【嗣經覆準直隸人回避貝字卷其南人冒北籍仍改歸原籍者南北皿貝字概令回避又議準南北兩籍者不得專閲中皿卷】七年二月 敕選拔貢生十二年舉行一次四月議準文武鄉會互 試永行停止九年八月 敕停回避生一體考試之例【嗣於十七年定考試回避卷永行停止】十年正月停止皮衣去面氊衣去裡之例三月 敕定殿試之期于四月二十六日五月初一日傳胪【嗣於二十六年奏準四月二十一日殿試二十五日傳胪】十三年二月 上幸阙裡 谕廣入學名數并令學臣考取十三氏子孫文行兼優者貢入成均其引駕官孔繼汾以内閣中書用十六年二月 上南巡江浙 召試獻賦人員進士舉人授為内閣中書遇缺即補諸生準作舉人在内閣中書上學習行走【乾隆三十六年四十一年  駕幸山東二十二年二十七年三十年四十五年四十九年  駕幸江浙三十八年四十一年  駕幸天津凡進獻詩賦人員皆考試選取分别録用】閏五月大學士九卿等遵 旨保舉經學人員疏上奉 上谕保舉經學之陳祖範吳鼎梁錫璵顧棟高既據大學士九卿公同覆核衆論佥同其平日研窮經義必見之着述将親覽之以觇實學在京者交送内閣進呈其人着該部帶領引見在籍者行文該督撫就近取之朕觀其着述另降谕旨或願赴部引見或年老不能來京者聼尋 賞給陳祖範顧棟高國子監司業職銜 授吳鼎國子監司業梁錫璵額外司業是年恭逢 聖母皇太後六旬萬夀 敕壬申年舉行 萬夀恩科三月鄉試八月會試【乾隆二十六年三十六年四十五年疊開鄉會恩科并挑選下第舉子加惠年老應試諸生有差】十九年三月停止繙譯 頒天運政治及八年戊戌歲運曆數于天下百官常服 立明堂下乘輿自内出出負扆坐于明堂大晟樂作百官朝於堂下大臣陞階進呈所頒布時令左右丞二員跪請付外施行宰相承制可之左右丞乃下授頒政官頒政官受而讀之訖出合門奏禮畢皇帝降禦座百官乃退自是以為常高宗紹興元年合祭天地于明堂奉太祖太宗配禮畢不受賀文武百官拜表稱賀如儀四年九月有事於明堂合祭天地以太祖太宗配兼祀百神【按是時依禮部新儀一遵皇佑诏書仍以明堂大禮為稱於常禦殿設位行禮】先時有司請議郊祀明堂祫享之宜禮部侍郎陳與義議曰謹按皇佑诏書國朝自祖宗以來三歲一郊今祀明堂正當三歲親郊之期而禮官所定配坐不及祖宗宜并配以稱朕恭事祖宗之意蓋太祖則周之後稷當配祭於郊者也太宗則周之文王當配祭于明堂者也郊當祭太祖而以當郊之歲舉明堂之禮則不可以遺太祖而不祭稽之神理本之人情則皇佑诏書之本意可以為萬世入場二十五年五月 敕傳胪前一日讀卷官公同拟取前列十卷進呈并預傳該貢士引見候定甲第名次又遵 旨議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