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十五

關燈
差凡烏魯木齊伊犂防守屯田之政庫倫恰克圖互市之事鹹綜其法式以頒布焉】 柔遠司【郎中滿洲一人員外郎滿洲三人蒙古三人主事蒙古一人掌喀爾喀等部落及喇嘛番僧朝貢祿賜之事】 徕遠司【郎中滿洲一人員外郎滿洲三人蒙古二人主事滿洲蒙古各一人掌嘉峪關以西回部諸城及四川諸土司之政令】 理刑司【郎中滿洲蒙古各一人員外郎滿洲二人蒙古三人主事滿洲一人掌蒙古及番回刑罰之事】 堂主事【滿洲二人蒙古三人漢軍一人又有校正漢文官二人於内閣翰林院侍讀學士侍讀内奏委】 司務廳司務【滿洲蒙古各一人】 筆帖式【滿洲三十六人蒙古五十五人漢軍六人】 銀庫【郎中員外郎各一人司庫滿洲一人筆帖式滿洲二人庫使滿洲二人掌帑金出納】蒙古繙譯房【員外郎主事各一人】 唐古忒學【司業助敎各一人筆帖式蒙古四人掌教習唐古忒字】 稽察内館外館【監督二人掌緻賓於館繕完滌除以待行李】 分駐司員【烏蘭哈達三座塔駐劄司官各一人八溝駐劄司官一人筆帖式一人分掌諸蒙古部落與民人交涉之事察哈爾遊牧處理事員外郎蒙古十有六人掌獄訟之事張家口喜峯口獨石口殺虎口古北口管理驿站員外郎各一人掌蒙古各處驿傳之政令】 圍場總管【一人左右翼長各一人章京八人骁騎校八人掌木蘭圉場率兵防守司譏察巡防之禁令】 【臣】等謹按我 朝威德廣被無遠弗屆内劄薩克藩屬暨喀爾喀青海西藏久受疆索比於内臣 聖武布昭汜蒙底定北踰瀚海西越流沙莫不碁布星羅鹹歸版籍而綜其成於理藩院仰見 聖治宏敷聲教四訖奔走偕來綏懷罔外固駕漢唐而 上之矣 都察院 左都禦史【滿洲漢人各一人掌總理台政整饬紀綱】 左副都禦史【滿洲漢人各二人掌察核官常為台長之貳 國初置承政參政順治元年改承政為左都禦史參政為左副都禦史舊有滿洲漢軍啟心郎順治十五年省又有漢人左佥都禦史一員乾隆十年省其右都禦史為總督坐銜右副都禦史為巡撫坐銜俱無京員】六科給事中【吏戶禮兵刑工掌印給事中滿洲漢人各一人給事中滿洲漢人各一人掌傳達  綸音稽考庶政順治十八年設滿洲漢人都給事中一員滿洲漢人左右給事中各一員漢人給事中二員康熙四年六科止留滿洲漢人給事中各一員餘俱省五年複增設掌印給事中滿洲漢人各一員】 【臣】等謹按明代給事中自為一曹稱六科都給事中凡章疏案牍得與部院衙門平列迨其末秀廷論紛嚣給事中以無所隸屬益得恣情自肆我 朝初沿舊制 世宗憲皇帝特命改隸都察院整綱饬紀班序秩然體統 益昭嚴肅洵萬世所當恪守也 十五道監察禦史【京畿河南江南浙江山西山東陝西湖廣江西福建四川廣東廣西雲南貴州十五道掌印監察禦史滿洲漢人各一人江南道監察禦史滿洲漢人各三人山東道監察禦史滿洲漢人各二人京畿河南浙江山西陝西湖廣江西福建道監察禦史滿洲漢人各一人掌糾劾官邪條陳治道初設漢軍禦史八員雍正初俱省歸於漢人額内補用又宗室蒙古禦史向俱統於滿洲員内乾隆四十六年增置宗室二人而省滿洲二人】 【臣】等謹按舊制禦史分十四道而以河南江南浙江山西山東陝西為六掌道分稽在京諸司及各直省刑名河南道仍參治院事京畿道惟司照刷卷宗六掌道各以二員或一員協理依次遞遷其他則謂之坐道乾隆十四年 特诏厘正按道定額各給印信而以職事分隸之二十年複命以京畿道改列河南道之前俾互易所掌於是叙次 秩然矣 經曆【滿洲漢人各一人掌董察界吏】 都事【滿洲漢人各一人掌繕寫章疏】 筆帖式【滿洲三十五人蒙古二人漢軍五人六科筆帖式滿洲八十人】 科道各差【巡視京通各倉十有四人一年而代巡視淮安漕務一人巡視濟甯漕務一人巡視天津漕務一人巡視通州漕務一人掌催督糧運滿漢參用巡察 盛京吉林黑龍江各一人俱系滿洲五年掄遣一次巡察台灣滿洲漢人各一人掌巡省風俗厘察奸弊每屆期都察院奏請應否????往候  旨以行巡視五城滿洲漢人各一人掌彈壓地方凡中東南西北五城分莅而治之皆布其政令而聽其獄訟大事奏  聞小事則牒刑部結正初有漢軍一人後并歸漢人班内臣】等謹按 國初承明制各省設巡按禦史順治十八年停止又有巡江禦史巡視屯田禦史俱順治初停止督理茶馬禦史康熙初停止又雍正三年設各省巡察以督捕盜賊由科道及小京堂官部屬各官掄遣江甯安徽共一人湖北湖南共一人山東河南共一人四年設直隸巡查禦史六人又有巡視山東河南工務禦史一員直隸巡農禦史一員嗣俱先後停止 五城兵馬司【指揮各一人副指揮各一人吏目各一人俱漢人缺掌緝捕盜賊盤诘奸宄初以副指揮吏目分治各坊後移東西南北副指揮於郊外而城内事宜以吏目專治之惟中城如舊指揮則專掌檢驗之事】 皇朝通志卷六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