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十四

關燈
雍正年以來多用至六員乾隆十三年定制滿漢各二員】 尚書協辦大學士【滿漢各一人以六部尚書簡充雍正間初置與大學士同厘閣務自後定制滿漢或一員或二員因人酌派】 學士【兼禮部侍郎銜滿六人漢四人掌敷奏本章傳宣  綸綍初制置滿學士三員漢軍三員自順治元年以後增減不一康熙九年定滿學士二員十年增四員又定漢軍二員漢人二員十二年以漢軍并於漢缺共四員俱兼禮部侍郎銜】 侍讀學士【滿四人蒙古二人漢二人掌收發本章總稽繙譯順治二年置初兼太常寺卿銜後停兼銜】 侍讀【滿十人蒙古漢軍漢人各二人掌勘對本章檢校簽票順治二年置初兼太常寺少卿光祿寺少卿銜尋停兼銜】 典籍【滿洲漢軍漢人各二人掌收貯圖籍出納文移内閣為典掌  絲綸之地自大學士以下皆不置印惟典籍給印以钤往來文牒順治九年置】 中書【滿七十人蒙古十有六人漢軍八人漢人三十人貼寫中書滿四十人蒙古六人掌撰拟紀載繙譯繕書之事】 【臣】等謹按漢人中書自康熙初定制專以進士舉人注授間以散館庶吉士及進士 朝考入選者為之我 皇上銮辂時巡諸生有獻賦 行在者每蒙 召試拔其尤以充是職登用之途視前代益為華選矣 中書科中書舍人【滿二人漢四人掌書寫  诰敕】 【臣】等謹按内閣自侍讀學士以下辦理本章分為五所曰滿本房專司繕寫清字校正清文曰漢本房專司繙譯清漢文曰蒙古本房專司繙譯外藩章奏及繕寫頒行西番屬國 诏敕曰滿票籖處曰漢票籖處專司繕寫清漢票籖記 載 谕旨及撰文之事又有稽察房稽察各部院遲延事件月終彚奏大學士酌委侍讀學士侍讀中書兼司之又稽察欽奉 上谕事件處雍正八年置以滿漢大學士各部院堂官兼領其文移钤以典籍印以上各處雖非設有專官而職守所存均關綸扉典則謹附識 翰林院 掌院學士【滿洲漢人各一人掌制诰文史以備天子顧問其屬待诏滿洲漢人各二人典簿滿洲漢人各一人孔目滿洲漢人各一人筆帖式滿洲四十人漢軍四人】 侍讀侍講學士【滿洲各二人漢人各三人 南書房侍值 上書房教讀自講讀學士以下皆預選派其直省主考提督學政亦預焉】 侍讀侍講【滿洲各二人漢人各三人侍讀以下掌撰述編輯侍值 經幄】 修撰編修檢讨【無定額修撰狀元授職編修一甲二名三名及二甲授職檢讨三甲授職】庶吉士【無定額讀書教習庶常館以滿漢大臣各一人充教習選講讀以下官分司訓課名小教習】 【臣】等謹按翰林初隸内三院順治元年設掌院學士本正五品以兼禮部侍郎銜者為正三品康熙二十八年以大學士兼管掌院事其後遂有以大學士尚書侍郎兼攝者初設漢掌院學士一人漢講讀學士各一人後仍并入内三院十五年複設如元年制增滿掌院學士一人漢講讀學士各一人漢講讀各一人康熙九年增設滿漢講讀學士各三人講讀各三人乾隆五十年裁滿講讀學士各一人滿講讀各一人 經筵講官【滿漢各八人以大臣兼充恭遇 經筵掌院按期奏請撰拟講章進呈屆期請旨簡派滿漢各二人進講】 日講起居注官【不專設翰詹官以原銜充之記注官滿洲八人漢人十二人主事滿洲二人漢人一人筆帖式十六人凡遇  禦門聽政朝會宴飨大祭祀大典禮及常朝以滿漢日講官各二人近前侍班凡  綸音敷奏逐一記注自順治十四年始設日講官康熙九年置 起居注館於 太和門西廊設滿漢記注官俱以 日講官兼攝康熙五十七年裁雍正元年複設乾隆元年定滿漢員額如今制凡記注官均兼 日講系銜】 【臣】等謹按儒學之臣以文章主撰述以筆劄司紀載出入承明最稱華選其讀講學士以下及詹事諸臣屢蒙 禦試 親定甲乙又定五年輪班引 見之例造就裁成 恩意優渥玉堂盛軌洵乎振古為昭矣 文淵閣閣職 領閣事【滿洲漢人各一人掌總領袐書典司 冊府乾隆四十一年  诏置閣職掌所貯四庫全書授領閣事以大學士掌院學士兼充直閣事以下鹹定額有差】 提舉閣事【一人以内務府大臣兼充掌率内務府官屬以綜理閣事】 直閣事【六人以科甲出身之滿洲漢人内閣學士内班出身之滿洲詹事少詹事讀講學士漢人詹事少詹事讀講學士等官兼充掌典司厘輯之事以時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