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七

關燈
殿 社稷至日設鹵簿於 殡宮大門外陳設畢 皇帝素服禦太和門恭閱 冊寶畢行一跪三拜禮退立東旁大學士詣案前一跪三 叩恭奉 冊寶降階陳於各黃亭跪叩如前校尉舁亭禦仗黃蓋前 導王以下入八分公以上齊集 協和門外 冊寶亭至候過随行 皇帝還宮易喪服豫詣 殡宮側殿祗竢贊引太常卿二人恭導 皇帝由左門入贊奏就位 皇帝就位立贊跪拜興 皇帝率羣臣行三跪九拜禮興奏跪 皇帝率羣臣跪典儀奏進 冊大學士詣案奉 冊跪獻於左 皇帝受 冊拱舉授禮部堂官跪接興奉安於案三叩退進寶由右儀亦如之乃宣 冊宣 寶 皇帝率羣臣行三跪九叩禮乃奠帛讀祝三獻爵如儀 禮成恭奉祝帛絹 冊絹 寶送燎所由中道出 皇帝轉立拜位旁西向候過複候燎半奏禮成皇帝還宮衆皆退翼日頒 诏天下百日奠獻儀與初祭同既蔔葬吉奉移 山陵前期遣官祗告 天 地 太廟 社稷前奉移一日行祖奠禮儀與啓奠同祭畢焚銮駕 鹵簿至日執事官陳大昇轝於 殡宮大門外設 冊寶亭於階下 皇帝詣 梓宮前舉哀祭酒三爵衆随行禮畢 皇帝先至大門東旁立竢奉移 梓宮出跪候過步随行 梓宮登大昇轝禮部尚書祭轝三祭酒行三叩禮畢焚楮 帛 靈駕發 冊寶亭及騎駕鹵簿鹹前列沿途分站豫設 蘆殿缭以黃幔城 皇帝步送至郊 皇太後以下亦先往祗竢王公大臣官員侍衛内監等随 轝所過門橋遣内大臣祭酒焚楮帛 靈駕将至宿次 皇帝率王公百官舉哀跪迎 靈駕安奉於蘆殿乃行晡奠如儀奠畢 皇帝還行宮衆皆退翼日昧爽行朝奠如儀 皇帝跪送啓行步送裡外仍先詣宿次如儀 【臣】等謹按 孝聖憲皇後大喪 皇上恭奉 梓宮至 泰東陵路經 泰陵之東清晨 皇上先展谒 泰陵次詣 泰東陵閱視工程畢豫至 泰陵分路處候 梓宮至暫停 皇上於道旁躬代向 泰陵展叩行禮畢再奉啓行先是會典未有此禮禮臣亦 未經議及 皇上孝思隆笃禮以義起垂為萬世法守因 敇部載入會典通行 至 陵日守 陵貝勒公大臣官員鹹於十裡外舉哀跪迎 靈駕至 隆恩門外降大昇轝安奉 梓宮於 隆恩殿 皇帝祭酒三爵衆随行禮舉哀是日遣官祭告各 陵寝并祭 後土 皇陵山神翼日行飨奠禮儀如祖奠 【臣】等謹按飨奠之禮舊稱遣奠載於會典乾隆四十二年 皇上恭奉 孝聖憲皇後山陵之禮奉 谕遣字義涉輕忽稱用殊不安於心因 命儒臣稽所自昉大學士等覆奏遣奠之稱禮經并無明文惟見於孔穎達士喪禮疏唐以後相沿用之蓋穎達第用儀禮葬日将行苞牲體之車名為遣車遂取遣字為奠名牽合無當複考儀禮将行之祭徹巾苞牲鄭康成注雲象既飨而歸賓俎也又禮記雜記雲大飨既飨卷三牲之俎歸於賓館所以為哀也鄭注雲既飨歸賓俎言孝子哀親之去也是将行之祭原用飨禮舊稱遣奠似不若作飨奠為長既與鄭注相合稱名亦理得心安并請 敕部更正從之謹識於此以着飨奠稱名之所自始焉大葬前期行遷奠禮儀如飨奠恭理喪儀王大臣等率夫校進小轝奉移 梓宮於 寶城前蘆殿恭奉 梓宮登龍輴進馔筵 皇帝祭酒三爵衆随行禮舉哀畢 駕還行宮衆皆退至日 皇帝詣 梓宮前祭酒屆吉時恭移龍輴自隧道入 地宮安奉寶牀設香 冊寶於左右幾遂掩閉 元宮 皇帝於方城前舉哀祭酒行禮畢卒哭出至幄次易吉 服王公百官鹹采服禮部堂官奏請 皇帝詣 隆恩殿行題 主禮 皇帝入殿左門就拜位立大臣一人啓椟奉 神主設於題主案大學士二人朝服詣案東行一跪三叩 禮興就位西向恭題 神主畢大臣奉 主安於 寶座三叩退乃行虞祭禮 皇帝就拜位王公百官各就拜位上香奠帛讀祝三獻爵送燎均如儀禮成銮儀衛堂官率校尉舁黃輿設階上正中南向太常卿跪奏恭請 神位升祔 太廟 皇帝詣 寶座前行一跪三拜禮恭奉 神主奉安黃輿内行一跪三拜禮興内大臣十人大學士 禮部堂官導引啓行 皇帝率王以下各官於大門外跪候過先詣塗次黃幄 祗竢沿途朝夕奠 皇帝親詣上香行三跪九拜禮還京升祔 太廟期年小祥讀文緻祭張黃幄於 皇陵方城前陳俎豆列馔筵於祭台左右 皇帝喪服詣黃幄内奠獻随往之王公百官鹹於 陵寝門外随行禮舉哀與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