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三
關燈
小
中
大
領行禮是年
頒時憲書於杜爾伯特部落與喀爾喀部落同二十八
年
頒時憲書於哈密辟展喀什噶爾英吉沙爾葉爾羌和阗烏什阿克蘇哈喇沙爾土魯番伊犂庫車沙雅爾等十三部落俱由理藩院給發
冊封親王世子郡王
【臣】等謹按鄭志有冊封諸王侯一條我
朝監古定制無冊封藩國之典茲謹循會典通禮所載
冊封親王親王世子郡王儀節着於篇中而
冊封公主及福晉夫人等儀附見焉
凡
冊封親王及親王世子
命下禮工二部制
冊寶皆以金若嗣封王則注名於
冊寶世相傳授豫期禮部诹吉奏請
命内大臣散秩大臣一人為正使内閣學士翰林院學士禮部侍郎一人副之詣王邸第正使持
節前行副使奉
制冊禮部官奉寶随行王率所屬官朝服跪迎入門行
三跪九叩禮宣
制冊宣寶王退立拜位行三跪九叩禮畢正使奉節出王率屬出大門外跪送如儀封使回還
節有司退若
冊封郡王制
冊寶皆銀質金飾餘與親王及世子同凡
冊封郡王長子貝勒貝子
命下工部制
制冊以紙前期禮部奏請
命内閣侍讀學士侍讀翰林院侍讀學士侍講學士侍讀侍講一人為正使禮部郎中員外郎一人副之迎
節冊受
冊送
節均如諸王儀凡
冊封公主
命下工部制
冊以金禮部诹吉奏請
命正副使持
節往封如親王之儀公主率侍女跪迎於儀門内道右
受
冊送
節均如儀凡親王世子郡王福晉長子貝勒貝子夫人
間五歲禮部彚疏請行
冊封禮
制冊封使各如其夫爵
節冊視彚封人之數福晉等迎
節冊受
冊送
節各如公主儀凡郡主縣主縣君間五歲禮部彚請遣
使
冊封
制冊用紙儀注與福晉夫人同
三老五更
臣等謹按鄭志載三老五更一條曆叙漢明帝安帝暨曹魏後魏後周之制牽率附會伊古以來未有定論恭讀我
皇上禦制三老五更說三老記及
題張廷玉三老五更議折衷千古之疑昭然若揭日月
乾隆五十年
禦新建辟雍講學禮成钜典輝煌超轶萬古恭讀禦制國學新建辟雍圜水工成碑記有雲若夫三老五更之說予以為括於養老化俗之儀而非天子所必應并行而不遺者蓋弗見於詩書乃特出杜氏通典之私耳且予向有三老五更之說已明辟其謬茲不複綴乎辭
禦制上丁
釋奠後臨新建辟雍講學得近體四首有雲三五昔經着說詳謂他杜撰失荒唐注雲三老五更之說不見詩書惟禮記出漢儒非孔子之言左傳始有三老凍餒之文注疏者紛紛不一而蔡邕獨斷遂有父事兄事之說白虎通直以為老更各一人且曰父一而已不宜有三其謬更甚杜佑通典亦宗其說真成杜撰矣向嘗着說辟之詳見三老五更說今命刻於辟雍碑隂大哉
聖言曠然若發蒙矣茲編謹存三老五更之目恭載禦制文於卷中以昭析古今議禮家之迷誤焉
禦制三老五更說
三老五更之說不見於詩書其見於禮記者蓋出於漢儒非孔子之言惟左傳三老凍餒之文為最古然傳謂公聚朽蠧而三老反不見養遇非與五更相提并論也注三老五更者多矣或謂上中下夀或謂工商農而不及五更或謂明天地人與五行之事或謂取象三辰五星或謂知三德五事者各以臆度不堪偻指矣至蔡邕獨斷乃有父事兄事之說而白虎通之謬直以為老更各一人且曰父一而已不宜有三籲可怪哉天子養老即所以教孝於天下何至以父事之且即其說父一而已則天子已自有父今複事一人是非二父乎腐儒執虛文而謬大義真不直一噱耳邕複解更為叟謂豕亥之訛夫叟與老同既有老又何藉叟為哉予以謂三者天地人之數養老自以三舉其數耳若夫五更則更事之說為近而五倫五常莫不具於此人數不必其備行之以敬誠恺悌則中和位育将在是矣後儒一切穿鑿之論何足數哉
禦制三老記
予既為三老五更之說以辟諸家之謬然以三老之稱數典於左氏其何以稱三老則求其解而終不得其辭茲以三餘之暇書辟雍詩冊有三老之語臨池下恍然悟曰三老之言實出孟子所謂老而無妻老而無夫老而無子此非三老而何孟子雖出左氏後而此語自由古以傳故即繼之曰文王發政施仁必先斯四